對於喝酒傷肝的說法,我們一直都在強調,但不論是出於社交應酬的理由或是自身對酒的喜愛,我國喝酒的人數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喝酒呈現出一種年齡層越來越低、受眾範圍越來越廣的現象。
我經常和身邊經常喝酒的朋友,包括肝病患者進行交流,發現許多人對喝酒這種行為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那就是認為只要自己堅持適度喝酒,儘量不醉酒,對身體的傷害就會很小。
事實果真如此嗎?這個適度,到底應該如何把控?
根據這個說法,只要我們能夠把喝酒量控制在這個適度範圍內,酒精對肝臟的傷害就可以降到最低,那麼,為什麼每年因喝酒導致肝臟受損,甚至最終引發了肝癌的安利並沒有減少呢……在這裡,我要再次提醒各位有喝酒習慣的朋友,不論喝酒的量有多少、頻率如何控制,只要讓酒精進入體內,都會對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所謂的適度喝酒,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喝酒的安全範圍真的存在?不用考慮喝酒適度這個情況,因為所謂的適度喝酒對身體健康無害的說法,是不存在的。關於這一點,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就曾經發文進行了明確說明,在對2800萬名志願者進行調查後發現,所謂的喝酒安全量是不存在的,只要沾酒,就需要肝臟進行解毒,酒精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肝臟受到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酒精能夠引起兩百多種疾病,每年因喝酒而死的人數大約能有300萬人。
那麼,一天兩頓少量喝酒和偶爾大喝一頓醉酒的喝法相比,哪種情況對肝臟的損害更大呢?首先我們要先明確的是,這兩種喝法,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不存在健康的喝酒方式。許多人認為,喝酒喝醉是最傷身體的,相比之下,一定是一天兩頓少量喝酒對肝臟的傷害小一些。正是這種誤區導致一些人把喝酒當作自己生活的日常,也是肝病發病人數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首先,不同的人解酒能力不同,同樣的喝法,解酒能力好的人,肝臟受損的程度會更低。酒精進入我們體內後,需要肝臟酶的參與對酒精進行分解代謝,人之所以會出現醉酒現象,就是因為肝臟解酒過程中產生了大量乙醛,當乙醛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使人出現神經反應遲鈍、身體失去控制、全身大部分器官都會受到酒精的刺激。
解酒功能好的人,肝臟中酶產生的數量更多,也更加活躍。那些不容易喝醉的人,體內酶的數量通常是比較大的。因此,從這單來看,不論你採用哪種喝酒方式,對肝臟的傷害程度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的解酒功能是否強大。
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看正常情況下成年人肝臟分解代謝酒精完成需要多長時間。通常來說,一名成年男子每天最理想的狀態下,身體能夠快速代謝掉新攝入的大約26毫升純酒精,這相當於是一瓶啤酒酒精的含量。
但是,一天兩頓少量喝酒,對於酒量大的人來說,他們的少量一定是比普通人要多的,肝臟承擔的壓力也比一般人要大,有酒癮的人,每天都堅持喝酒,肝臟一直處於酒精的傷害與刺激狀態下,難以進行徹底自我修復,久而久之,發生肝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由此可見,喝酒是一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一天兩頓喝少量的酒,給肝臟帶來的傷害可能要比偶爾醉酒一次要更加嚴重,這點可能是大多數有酒癮的人不願意聽到的,為了肝臟健康,勸你還是戒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