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何懷宏:中國人不信教,當下中國人所信仰的究竟為何物?

2020-12-14 史來賞鑑

"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

亙古未絕的中華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滄海桑田之後孕育了當下信仰自由且多元的中國人,傳統的"儒釋道"基於厚重的文化傳承紮根於這片土地,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信眾教徒終究是小眾,也難怪北大教授何懷宏有此一問:中國人不信教,他們真正信仰的是什麼?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意高遠、家國兼顧、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作為主流思想的"儒家"為何在如今失去了往日"如日中天"的影響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眾生皆苦,唯有自渡的無邊"佛法"為何在這個紅塵滾滾的世俗社會難有建樹。

"清靜無為,道法自然",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合一"道教"為何在當下急功近利的急切人心中難以立足?所謂"天循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近乎千年積聚的信仰之力名存實亡,無法適應當下社會滾滾向前的發展之勢、成為人心中所崇尚的價值觀。

這一切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有歷史背景的根源,也有人心不足的推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掀開塵封於時間崔嵬下的真相,在探究這個原因的過程中,似乎也能發現當下中國人所信仰的究竟何物?

仁禮智信,三綱五常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家思想"這個在封建土壤紮根千年的龐大哲學體系,在指導人分辨善惡正邪、榮辱對錯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奠定了自身作為封建王朝主流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崇高地位,而在時間的加持之下,儒家對於中國人的影響愈來愈深遠,直至近代破舊立新、引發變革思潮的"新文化運動"。

自西漢儒家代表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儒家思想正式確立了正統主流的尊貴地位,並得到了皇權的認可。這種認可不僅僅是因為董仲舒所代表的儒家在政治意義上對統治階層的屈從和迎合,提出"皇權天授"的論調,神話裡"天子"實為"天選之人",順應天命而治天下,更為重要的是儒家對於上層自上而下的統治是有利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儒家在不遺餘力的教化過程中,將整個封建社會劃分為三六九等,"君為臣綱"的理念強調了上位者對於下位者具有天然而龐大的優勢,以至於出現"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在現代眼光看來無比荒唐的論調。

儒家為了穩固這種關於封建社會階級的劃分建立了一整套緊緊圍繞其的人文道德,誰若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面對的將會是當世的道德譴責,甚至難逃史書上的一筆以及後世的口誅筆伐。

"皇權至上"為代表的階級理念像一道精神層面的枷鎖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近兩千年,以現代的眼光看來當時的國人麻木不仁,所選擇的大部分是愚昧的順從。"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當西方國家的堅船利炮敲開我們封閉的國門,儒家所維繫封建社會的階層關係也不再穩固,在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的情形下,有識之士尋求變法圖強的道路,至此也掀開了近百年苦苦追尋民族獨立、領土完整、國家富強的序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個一路曲折坎坷的過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開始接受外來思想的同時在探索國家出路的過程中,開始對儒家所構想的"大同社會"有所懷疑。儒家從未將"求富"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只是希望在有序的社會關係下來推動社會發展,對物質文明的發展不屑一顧,視他國的先進器械為奇技淫巧。

結果可想而知,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文明古國在摧枯拉朽的近代戰爭中顯得如此不堪一擊,一敗再敗。而在物質文明極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仍然選擇不遺餘力的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社會,這也顯得附帶某種"偏見"的儒家思想與當下社會的旋律有些格格不入,難以成為國人的信仰。

輪迴宿命,清淨無為

當下的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度,但時至今日,宗教的影響日漸式微,遠不及伊斯蘭國家的"政教合一"與基督教國家的信徒廣泛,作為本土大教的佛教與道教,信眾在數以億計的國人中佔比極少,相比於宗教的玄之又玄與宿命輪迴,當下的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科學與自身的努力。

曾幾何時,佛教道教在這個古老的國度也曾有過曇花一現的輝煌,李唐奉老子為祖,封道教為國教,元蒙受藏傳文化影響,封佛教為國教,而宗教能博得上位者的青睞而大力支持,除了自身具有玄幻神秘的宗教色彩之外,更多是作為一種統治者的工具來更好的、有效的統治底層人民。

如佛教"因果循環、宿命輪迴"的說法,讓你相信今生今世便是受苦,來生來世才能享福,讓你相信一切命中注定,不再心生不滿、怨天尤人甚至於報復社會。這樣的教義在勸人忍耐、放下追求的同時,間接的麻木了人心,愚昧了民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科技飛速發展、信息幾何爆炸的今天,人們對於宗教宣講中所描述的一些自然現象有了更為直觀、清晰的認識,發現並不是高深莫測的神仙做法,相比於宗教玄而又玄、讓人捉摸不透的論調,人們更願意相信科學所揭示的世界。相比於命中注定的"宿命論",人們更願意相信命運在自己手中。

每天無數的國人早早醒來,開啟了自己忙忙碌碌的一天,不正是為了自身的命運而為之奮鬥嗎?

凡夫俗子,所信何物?

"信則有,不信則無",傳承千年的"儒釋道"日漸式微,傳承沒落,歸根結底在於:難以適應當下社會滾滾向前的發展洪流。其一、在這個注重個人發展的年代,不甘於平凡的拼搏是滾滾潮流的主題,而儒家固化階級的做法,使得下位者難以向上位者逾越以實現階級的跨越,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個人才華的發揮,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其二、佛教的"宿命輪迴"、勸人不必反抗命運的論調與當下苦苦拼搏、打拼事業的人心截然相反。

其三、道教所宣揚的"清靜無為"理念與現在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物質生活的心思慾念南轅北轍。這些核心價值觀念的衝突使得近乎千年積聚的信仰之力名存實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相比於宗教的循循善誘,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過上上流生活,以享受世間的美好,但似是而非的我們,活在這個似是而非的時代,用世事無畏的想像,承諾著世事無常的未來。

過分追求物質的享受,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愈陷愈深,所帶來的並非是預想之中的快樂,反而更多是放縱之後的焦慮與不安。我們相信自己,熱愛名利,但物質世界的享受卻難以彌補精神世界的空虛,在不遺餘力的奮鬥過程中我們也漸漸迷失了方向。

文/知行路上話歷史

相關焦點

  • 一個外國教授講中國人真正的信仰--中華民族為何屹……
    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 大衛查普曼 講座摘錄(有改動): 天地是從哪兒來,我們的神話認為是永恆主宰的上帝創造的。但中國人認為是人創造的--盤古開天地。 天漏了怎麼辦?我們的神話認為應該快跑,我們生活不下去了,都是老天帶來的災難。但中國人認為天漏了,可以補--女媧補天。 我們的神話裡,火是神創造的,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故事裡,他們是靠不斷的與自然抗爭,堅忍不拔的鑽木取火而來的。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何謂信仰,信仰應該人人都有嗎?在很多人眼裡,信仰除了是平時堅持的一些操守以外,更是人在遇見困難時第一個所能依託的對象,因為很多人都會把信仰首先當成是寄託,當成是比自己強大的對象,似乎這個對象能夠幫自己解決很多事情。
  • 為什麼西方人總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是可怕的?英國教授給出了答案
    許多人說,中國似乎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有信仰的地方之一,此前一項全球調查顯示,超過60%的中國人明確表示自己是無神論者。這樣的數據被曝光和分析,不禁引起全世界的討論:中國人沒有信仰,他們的生活是不幸的,就像行屍走肉。這樣的調查結果和外界的評論也讓我們深思。一位名叫馬丁·雅克英國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別再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奶奶廟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而是逢神必拜,觀音、關公、財神可以放在一起祭拜,而且拜的神越多越好,但是中國人究竟為什麼要拜那麼多神?福建莆田市西天尾鎮龍山村,村民在安裝媽祖神像/視覺中國民間信仰的神可以是任何形象,創業時向馬雲求財,軍訓時向蕭敬騰求雨。關公可以和觀音擺在一起祭拜,而且連安祿山這種負面人物也要拜。中國人要拜的神究竟為什麼那麼多?
  • 中國人沒有信仰?五千年的文明靠什麼支撐?
    我們會經常聽到一句話: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句話最初是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國人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是來源於外國人對我們的定義?如果是我們自省的評價,這句話當是這樣的句式:國人沒有信仰,亦或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而非中國人沒有信仰。故而這句話的源頭應該是外國人對我們的評價。那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 中國的五大宗教「五教同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發展,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五大宗教的提出, 得到中國宗教界的普遍認同。「發揮優勢,共建中國和諧宗教;五教同光,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已經稱為中國宗教界的共識。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對於中國人來說,所謂的信仰其實就是真善美。中國五大宗教,不管任何宗教,其一致的信仰都是真善美。對於不信教的人來說,其實信仰有三個層級,信、仰、行。只有共鳴、認同才會去相信;當相信到了一定的程度便會油然起敬,仰望之;當信念和認知足夠堅定時,言行就會自然而然的受其影響。全人類的,最最樸素和原生態的信仰應該就是真、善、美。
  • 一個美國人解讀出中國人的信仰:震驚了整個世界,中國人自己還不知道
    中國人聽著這樣的神話故事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成為遺傳基因,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會像祖先一樣堅強。因此你們現在再想到中國人倔強的不服輸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大衛教授的講座視頻被傳到社交網站上後,引起國外網友熱烈討論。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中國社科院教授趙汀陽融入歷史、山水和漁樵三元素,站在哲學角度對以歷史為本的精神世界進行分析。1、精神世界以歷史為本人們常說"六經皆史",說明歷史是中國精神世界的根基,然而歷史是有限的,而精神世界是無窮的,以歷史為本意味著人們能夠通過歷史,以有限性理解無窮的精神世界。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蒼天是什麼?其實就是自然規律。
  • 中國人的信仰,不在廟堂,而在一首首詩詞中!
    其實,這是對中國人最大的一個誤解。中國人並非沒有信仰,只是中國人的信仰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祖先,是自然,是萬物蒼生。中國人的信仰很廣泛:龍王、土地、關公、月老、財神、文曲星……各司其職,並不衝突,所以在中國,極少出現因為信仰不同而發生的戰爭。(十字軍東徵?不存在!)
  • 高志:中國人的信仰,從孝道中來
    但是崇拜和信仰是不同,崇拜有很多,可以變,信仰就一個。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我可不這麼認為」。「中國人什麼都信,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今天的中國人追名逐利,跟著錢跑,信仰的是權利和財富;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其實,這些尖銳的觀點並沒有正直說到中國人的心坎兒上,那中國人到底有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究竟是什麼?高志 說:「中國人有信仰啊,而且中國人的信仰是全世界最厲害的。那中國人信什麼?
  • 中國人為何普遍不信仰上帝?外國網友這麼看……
    對此,就有外國網友發出了疑問:中國人,為何普遍不信仰上帝?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平安」。當一個中國人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基本上不會去相信神。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中國人在獲得成功時會說「謝謝神」。相反,他會說「謝謝我的父母」「謝謝我的朋友」「謝謝我的老闆」等等。
  • 豈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現在社會上有的中國人,認為國人沒有信仰的說法與看法,是不妥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中國人的信仰,是隨著社會變革與發展,將信仰分為總目標、宏觀與微觀、遠期與近期、高端與平淡層。當代中國人的信仰不是高談闊論,而是有豐富內涵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融合體。把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崇尚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高度結合。
  •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我們中國人信仰天道人倫,這和一神教信仰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讓某些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和自然作鬥爭,靠單個人是不可能的,必須把人們組織起來,在組織和鬥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的人倫觀,人倫觀究其實質,不過是對社會運行規律的把握、對人際關係的調節和人在社會中的位置的確定。天道人倫觀就是對自然社會運行規律的把握。中國的天道人倫信仰是在中國人和自然鬥爭中不斷把握自然規律,不斷調節社會關係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 為何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中國人的信仰我們做不到
    曾經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為何會有這種說法?西方一名學者解釋了這種說法,他說:中國人的信仰是我們做不到的。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西方做不到的信仰這名學者是英國的馬丁.雅克。難得的是,出生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馬丁.雅克從不會像大部分英國人一樣蔑視中國人,相反,他十分喜歡中國文化,並且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他是十分敬仰中國人的信仰的。在馬丁.雅克看來,中國人最大的信仰就是祖先。
  • 白巖松: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開心?不只是喜歡攀比、缺乏信仰
    白巖松: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總是不開心? 現在中國人好像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英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為何從來不提血統?中國人:誰家祖上沒闊過
    但是,中國人不講血統,沒有貴族,在很多人看來不是長處,反而是缺點,於是開始指責中國人缺乏所謂的「貴族精神」。只不過後來人們發現,田小姐早就已經創辦了承禮學院,專門教授上流社會的貴族禮儀,包括馬術、就餐禮儀、著裝禮儀等。只需要99萬元,你就能學到這麼多貴族課程,簡直是物超所值。3寧有種乎!
  • 共贏就是中國人贏兩次,西方的零和思維不理解中國人,是上帝的鍋
    一位老教授說,「人太聰明,就搞不了科學了,因為會投機取巧」。相對於我們,思維的差異性還是相當大的。思維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卻會因為思維方式不同,無法理解對方,導致很多麻煩。比如我們倡導雙贏模式,西方卻從來不接受,他們認為我們所說的共贏就是我們「贏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