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味中藥-甘草

2021-02-07 國人健康在線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和根莖。相關名

粉草、生草、節甘草、甘草梢、國老、蜜草、蜜甘、美草、靈草、靈通、主人、大嗷、蕗草、炙草、炙甘草。



產地甘草主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等省區,以內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帶、巴盟的橙口及甘肅、寧夏的阿拉善旗一帶所產的品質最優,西北其他地區、東北、華北亦產,目前已有人工栽培。脹果甘草主產於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光果甘草主產於新疆。


採收加工春、秋兩季採挖,以春季產者為佳。切去莖基、幼芽、支根及鬚根,再切成長段後曬乾。


性狀鑑別甘草

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6~3.5cm。外皮鬆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常有裂隙,顯"菊花心"。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

脹果甘草

根和根莖木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性小。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飲片甘草片

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厚片,外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縱皺紋。切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至黃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有裂隙,顯"菊花心"。質堅實,具粉性。氣微,味甜而特殊。


炙甘草
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厚片,外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澤。切面黃色至深黃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略有黏性。具焦香氣,味甜。    



性能特點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脾、肺經,兼入胃、心經。既益氣補中,又緩急止痛、緩和藥性,還祛痰止咳、解毒。蜜炙平而偏溫,補氣緩急力強;生用平而偏涼,能瀉火解毒。


功效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


主治病證(1)心氣虛的心動悸、脈結代。

(2) 脾虛乏力、食少便溏。

(3) 咳嗽氣喘。

(4) 瘡癰腫毒,食物或藥物中毒。

(5) 脘腹或四肢攣急疼痛。

(6) 調和諸藥。


配伍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功能補氣緩急;白芍酸收,功能養血柔肝。兩藥相合,緩急止痛力強,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10g;或入丸散。瀉火解毒宜生用,補氣緩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味甘,易助溼塞氣,故溼盛中滿者不宜服。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大劑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腫,故不宜大量久服。


藥理本品能抗心律失常、抗消化性潰瘍、解痙、鎮咳祛痰、解毒、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變態反應,並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等。


甘草故事一

從前,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有位草藥郎中,他總是很熱心地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給一位鄉民治病未歸,家裡卻來了許多求醫的人。郎中妻子一看這麼多人急等著丈夫治病,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藥嘛,我何不替他包點草藥把這些求醫的人打發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來咬上一口,覺得甘甜怡口。於是,她就把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紙一包一包地包好,發給了那些病人。


過了些日子,幾個病癒的人特地登門來答謝郎中,說吃了他留下的藥,病就好了。草藥郎中一聽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卻心中有數,趕忙把他拉到一邊,小聲對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藥郎中又急忙詢問那幾個人的病情,方知他們分別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腫脹之病。此後,草藥郎中便在治療咽喉腫痛和中毒腫脹時,均使用這種「乾草」。由於該草藥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稱作「甘草」,並一直沿用至今。


甘草故事二南朝有一個名醫,叫陶弘景。他不僅是著名的醫藥學家,還是有名的道士,文學家。他從小聰明過人,學識淵博,早年便入宮為官。在他36歲時,因想回歸大自然,過田園生活。便辭官入茅山隱居。


他治療的病人很多,各種各樣的病人,幾乎張張藥方中都少不了一味甘草。有不懂醫道的病人問陶弘景,說:「陶大人啊,為什麼你給人治病,每副藥裡都有甘草呢?難道甘草能治百病嗎?」陶弘景笑了,說:「我研究《神農本草經》多年,甘草可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好藥啊。它本身性情甘平補益,又能緩能急。入藥方中對一些性情猛烈或懶緩的藥物,可以起到監之、制之、斂之、促之的作用。在不同的藥方中,可為君為臣,可為佐為使,能調和眾藥,使其更好發揮藥效。在藥的王,國裡,往小裡說,甘草是和事佬。往大裡說,甘草是國之藥老。它發揮的作用就像一個國,家的國老一樣。我這樣說,你可明白為什麼我十方九甘草了吧?」病人連連點頭稱是。從此,人們愛把甘草稱作國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本平臺旨在傳播養生知識,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每周一味中藥| 甘草
    甘草有很多別名:美草、蜜甘、蜜草、粉草、甜草等,都與甘草的性狀有關。但甘草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別名—國老。這個別名的來源要從南朝說起。
  • 每日一味中藥-甘草
    、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和根莖。相關名粉草、生草、節甘草、甘草梢、國老、蜜草、蜜甘、美草、靈草、靈通、主人、大嗷、蕗草、炙草、炙甘草。
  • 平安醫藥每日一味中藥-甘草
    甘草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味甘甜故名。
  • 每天學一味中藥,鬼箭羽!
    (《湖南藥物志》)2、治血崩:鬼箭羽10克,當歸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3、治腎炎:鬼箭羽莖皮60克。水煎取汁,用藥汁打雞蛋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4、治感冒:衛矛莖枝30克。水煎服。
  • 每天學一味中藥,柴胡!
    1、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柴胡3~9克,防風3克,陳皮4.5克,芍藥6克,甘草3克,生薑三五片。水一鍾半,煎七八分。熱服。(《景嶽全書》正柴胡飲)2、治瘧疾,寒多熱少,腹脹:柴胡、半夏、厚樸、陳皮各6克。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時候服。(《本草匯言》)3、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柴胡6克。
  • 每天學一味中藥,草果!
    ①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②治癉瘧,脈採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幹,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侯。
  • 中藥講堂-----甘草
    、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和根莖。脹果甘草主產於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光果甘草主產於新疆。採收加工春、秋兩季採挖,以春季產者為佳。切去莖基、幼芽、支根及鬚根,再切成長段後曬乾。性狀鑑別甘草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6~3.5cm。外皮鬆緊不一。
  • 每天學一味中藥,香薷!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6克,水一盞,煎服七分,不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香薷散)②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痛,冷汗出,多渴:香薷60克,蓼子3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6克,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聖濟總錄》)③治小兒白禿,發不生,汗出:濃煮陳香薷汁少許,脂和胡粉敷上。(《子母秘錄》)④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鬥煮,取三升,稍稍含之。
  • 【中藥講堂】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沒食子
    沒食子,中藥名。為沒食子蜂科昆蟲沒食子蜂的幼蟲寄生於殼鬥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所產生的蟲癭。寄生於殼鬥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所產生的蟲癭。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柴胡
    就是柴胡配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生薑、甘草、薄荷等,即為悠閒散,用於治療鬱抑症或不樂,再加上地黃補血,因為地黃為黑色的,所以又稱為「黑色悠閒散」,果然林妹妹病情大大好轉。  由於柴胡的傳奇故事,自古以來,柴胡便成為中藥寶庫中不可缺的一味解表良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 每天學一味中藥,卷柏!
    ❹人體救命通道, 用中藥艾條灸一穴通七經,怕冷的人必灸!❺每天學一味中藥,黃皮核!❻入秋養生三妙招:早搓手,午曬背,晚泡腳!❼偏頭痛反反覆覆?道醫簡單一招就能緩解!❾每天學一味中藥,葫蘆茶!
  • 每天學一味中藥,草果!
    ①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②治癉瘧,脈採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幹,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
  • 每天學一味中藥,桂皮!
    ❹每天學一味中藥,橘核!❺冰糖和它一起吃,咳嗽、咽炎、喉痛自然好,趕緊為家人收藏!❻每天學一味中藥,相思子!❼藥王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常做這些姿勢,從來不生病!❽每天學一味中藥,關黃柏!❾《道醫望氣斷病法》,這老祖宗的眼睛不是一般的「毒」,一眼看出這是個死而復生的人!
  • 「國老」甘草與「網紅中藥」黃芪,一起泡水喝,究竟有哪些妙用?
    古往今來,很多中醫在給患者調理身體的時候,在方劑中往往都會加上一味甘草。為何要這樣?因為甘草是個「和事佬」,有它在,就不怕其他中藥混合在一起不和諧。古今名醫,幾乎都喜歡用甘草,大名鼎鼎的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中醫泰鬥張錫純,等等,不一而足。 那麼,甘草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 每天學一味中藥,凌霄花!
    ❹每天學一味中藥,荷葉!❺體虛之人不適合刮痧,應該「通三關」,一樣可以通絡排毒!❻每天學一味中藥,苦丁茶!❼你身上藏著粒「速效救心丸」,轉發一次,救人無數!❽舌頭是疾病的"照妖鏡",舌頭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❾每天學一味中藥,枇杷葉!
  • 每天學一味中藥,陽起石!
    ❻每天學一味中藥,僵蠶!❼中藥喝法有講究 ,這么喝最有效!❽長期被溼氣困擾?道醫養生教你如何去溼氣與溼邪!❾每天學一味中藥,小薊!
  • 常用中藥甘草,可有可無嗎?
    茲摘錄如次:問:甘草補陰止利,先賢開導來學。但此證胸前板實,生薑散滿,故其宜也,師用甘草,不慮其資滿乎?答:甘草味甘補土,土健而滿自除也,況施於火性急迫,陰氣不守之症耶?又言:「不識取捨之妙,不察資滿瀉滿之意」,不可能正確掌握甘草之用途。問:土健而滿自除,凡滿證俱不必忌乎?答:非也!
  • 每天學一味中藥,蒺藜!
    ❹每天學一味中藥,千裡光!❺常吃這七種食物,比人參還補!氣血足,身體好,健康無煩惱!❻倒春寒,三大方法預防傷肺的寒邪!振奮陽氣,驅散寒溼之邪!❼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草!❽咳嗽久了,心臟就廢了!只需吃一物,止咳又強心,遠離心臟病!❾道醫說,保養就是要養著,八種常用中藥,這樣吃最養生!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桂枝
    導言:桂枝即肉桂之嫩枝,柔嫩細條,芬芳馥鬱,輕揚升散,是一味常用中藥。其味辛甘而性溫,歸肺、心、膀胱經。
  • 每天學一味中藥,黨參!
    [《江蘇中醫》1988,(9):25]③治服寒涼峻劑,以致損傷脾胃,口舌生瘡:黨參(焙)、黃芪(炙)各6克,茯苓3克,甘草(生)1.5克,白芍2.l克。白水煎,溫服。(《喉科紫珍集》參芪安胃散)④治小兒口瘡:黨參30克,黃柏15克。共為細末,吹撒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