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三場戰役,為何主導了秦朝的興亡?

2021-01-19 歷史總探長

秦末時期,其實最為鮮明的一個特點便是土地荒蕪。

對於一個以農耕經濟為主的王朝而言,這是極大的危機。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天下財賦皆出其耕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秦王朝,看似成為了萬世一帝,其實這個新興王朝所亟待解決的問題其實很多。

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的戰亂,讓各地經濟瀕臨崩潰,秦國一統華夏之後,各地更是急需恢復農業生產,重新發展農耕經濟。

但是,秦王朝新立之初,勢必要進行基礎設施的建造,這其中也包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和秦始皇陵。

秦國人口不到兩千多萬,可用於兵役、勞役的民眾卻將近一百五十多萬,這也意味著天下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用於王朝建設,相對而言耕種土地的民眾也就急劇減少。

長時間的兵役、勞役需要源源不斷的向邊境、鹹陽輸送底層民眾,帝國財政的所有壓力全部集中到了耕種土地的農民身上。

時間一長,農戶越來越少,秦王朝能夠徵收的稅賦也越來越少,為了維持中央王朝的財政,只能選擇加大對於民眾的剝削。

這也是秦末農民起義最為根本的引爆點。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秦末戰爭主要可分為三個最為主要的階段:

陳勝、吳廣起義定陶戰役鉅鹿戰役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因為要押送戍卒誤了期限,兩人遂在蘄縣大澤鄉發動起義,掀開了大澤鄉起義的序幕,也讓秦末戰爭第一次大規模爆發。

陳勝、吳廣起義之初,主要以

蘄縣東西兩翼

為主推進戰線,攻佔秦國小型軍事據點。

起義之初的節節勝利,讓陳勝大為激動,他下令六路分推戰線,試圖在秦朝境內掀起全面戰爭。

其實,戰爭的結果我們已經知道,陳勝失敗了。

陳勝分兵的結果不僅僅削弱了自己的勢力,還讓那些曾經被秦國鎮壓的六國勢力重新崛起,成為了反秦勢力的一部分。

六國復起,他們很快就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沒有人願意主動和秦國主力抗衡。

唯有陳勝部將周文拼死衝殺,集結了十萬民夫,逼近鹹陽外圍據點戲城。

只是遺憾的是,章邯大軍出關之後,很快就擊潰這十萬民夫,周文自殺,吳廣在滎陽外圍被起義軍殺死。

章邯一路擊潰滎陽外圍的反秦勢力,直撲陳郡,陳勝在逃亡路上被駕車車夫所殺。

如果說,陳勝、吳廣主導的起義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那便是六國勢力開始紛紛揭竿而起,狄邑田儋、沛縣劉邦、會稽郡項梁、項羽三股勢力成為秦末戰爭初期新的反秦力量。

秦末定陶戰役

公元前208年,三月。

項梁、項羽帶領八千江東子弟北渡長江,開始了新的徵戰。

項梁勢力發展最為迅速,渡江之後響應者眾多,大軍很快發展到七萬之眾,成為當時最為龐大的反秦力量。

章邯攻滅陳勝之後,迅速北上,逼近臨濟。齊王田儋親自引兵馳援,章邯趁夜突襲,田儋大軍未經休整,被一舉擊潰。

田儋弟弟田榮整頓殘兵敗退至東阿,恰逢此時項梁引兵北上救援,在東阿擊退章邯所統領的秦軍,項羽、劉邦倆人趁勢追擊,章邯逃進濮陽緊閉城門,拒不迎戰。

項羽、劉邦遂繞開濮陽,在濮陽外圍攻城略地,將戰線推進到雍丘,打破秦軍,收穫頗豐。

項梁眼看時機成熟,遂從東阿拔營南下,猛撲定陶,將大軍分散屯駐於定陶城城外。

只是,此時的項梁忽視了章邯,他料定章邯戰敗,必不敢出城迎戰,遂放鬆了警惕,章邯在深夜中奔襲七十裡之地抵達定陶城下,一戰而勝,楚軍主帥項梁戰死。

項羽、劉邦急忙南撤回到彭城,拱衛大本營。

秦末鉅鹿戰役

公元前208年,九月。

章邯重創楚軍主力,楚軍主帥項梁戰死之後,北上進攻趙地,進攻趙國,一舉攻破趙國國都邯鄲,遷民河內,將趙國主力圍困在鉅鹿。

鉅鹿戰役打響。

這場戰役成為項羽一生中第一次成名戰役。

十一月,秦軍圍攻鉅鹿愈加緊迫,楚懷王下令讓兩路大軍馳援鉅鹿:

宋義、項羽北上馳援劉邦西行侵襲秦軍據點

宋義作為北路軍的行軍統帥,他在進抵安陽之後,停駐四十六天,未曾進兵,日日飲酒高歌。

項羽一怒之下斬殺宋義,自己親統大軍北上馳援,一舉擊潰秦軍,成功解除了鉅鹿危機。

此次戰役,項羽成為了諸侯國中最有聲望的年輕將領,章邯也統領二十萬大軍投降項羽,秦國的各處據點也相繼被攻破。

這三場規模不一的戰役,將秦國主力一舉擊潰,尤其是鉅鹿戰役後,章邯些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成為了壓倒秦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關焦點

  • 秦末天下大亂秦朝危在旦夕,戍守百越的50萬秦軍為什麼不回師救援
    秦末天下大亂的導火線——陳勝、吳廣大澤鄉農民起義:相信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我們在學校裡曾經學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篇課文是在哪一個年級哪裡學習到的呢,相信也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是在初三的語文課本裡,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 秦朝有了「始皇帝」, 為何我們民族自稱「漢」而不是「秦」?
    但在漢朝之前,還有一個偉大的朝代——秦朝,並且創建秦朝的嬴政還歷史上首次給國家最高統治者定了個「皇帝」的稱號,靈感來源於 我國遠古時期「三皇五帝」的傳說,而他自己作為第一任皇帝,稱為「始皇」。那為何後來成了「漢」字一統天下,而「秦」字銷聲匿跡的狀況呢?其實這有深遠的歷史原因。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秦朝延續的時間並不長。嬴政開天闢地地完成了大一統,文字、語言、度量衡、驛道,這些深刻惠及後世的政策和工程也初步取得成效。但由於統治時間實在太短,原來各個諸侯國的文化和傳統不可能一朝皈依,所以實際上當時秦始皇只是佔有了土地,並沒有完全同化文化。
  • 同樣是搞郡縣制,為何秦朝二世而亡,漢朝卻延續數百年?
    秦朝、漢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大一統王朝,他們實行的制度是差不多的,因為漢承秦制。漢朝的很多制度都是當年蕭何來到關中地區之後,對秦朝的典籍文獻進行整理制定的,所以人們往往秦漢並稱。可秦朝二世而亡,漢朝卻成了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大一統王朝之一。
  • 秦末大動亂,趙佗五十萬秦軍為何不去守護秦國?原因很心酸
    我們都知道,秦國自從商鞅變法開始,花了近一百年的時間的來一統天下,而秦朝,這個秦始皇締造的王朝,才過了短短的十四年,就滅亡了。不得不說,秦朝的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胡亥集昏君與暴君為一體,加上趙高這一種千古大奸之臣,秦朝怎麼會不亂。秦始皇留下的精銳大臣,勇猛的將軍,一幫忠良都被趙高殺害殆盡。
  • 滅掉秦朝的是楚人嗎?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朝被誰滅掉的?劉邦和項羽。劉邦最先進入鹹陽,接受了已稱秦王的子嬰投降;項羽打敗了秦軍主力,坑殺了二十萬降卒,進入鹹陽後屠城,殺了秦王子嬰,一把火燒了秦王宮。他們驗證了亡秦必楚嗎?老秦人為何沒有復國?讓我們一探究竟。
  • 秦末天下大亂,蒙氏兄弟雖故去,但蒙家軍尚在,為何不相救於秦?
    二世末期天下烽煙四起,雖然蒙氏兄弟故去,但蒙家軍尚在,為何不出手相救於秦國呢?圖片:蒙恬在軍營劇照一、秦末的蒙家軍1、蒙家軍統帥並非蒙氏之人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嬴政手下能力與蒙恬不相上下的另一位大將王翦,王翦在滅六國之戰中攻破過韓國、楚國,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本人對於秦始皇也是絕對忠誠的,這些都和蒙恬相似。
  • 六國在秦末掀起了復國運動,為何到了漢朝就偃旗息鼓了
    不到一年,楚、齊、燕、趙、韓、魏全都復國了,秦國也在項羽、劉邦等勢力的打擊下土崩瓦解,秦朝的統一僅僅維持了14年。繼之而起漢朝繼承了秦朝大部分制度,卻延續了三百餘年。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六國人為何如此仇恨秦國,卻又能坦然接受漢朝的統治呢?
  • 秦末天下大亂,為何遠徵嶺南的50萬秦國大軍不回援中原呢?
    秦朝末年,祖龍秦始皇去世,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短短幾年時間,看似強大不可戰勝的秦國轟然倒塌。但是很奇怪的是,一直到秦朝滅亡,與起義軍戰鬥的一直是章邯率領的,由刑徒和囚犯組成的秦軍,當年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秦國虎狼之師哪裡去了?而秦始皇徵服嶺南的50萬大軍,又為什麼不回援中原呢?
  • 為何大秦帝國只存在了14年?是什麼導致秦朝的滅亡?
    大秦帝國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短短十多年就覆亡了,究其原因,三個字:太年輕。相比之下,大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體制發展的巔峰,尤其是乾隆時期,如果秦始皇能擁有乾隆皇帝的政治經驗,以秦始皇嬴政的政治天賦和政治家才華,秦朝一定能夠存續很長時間,根本就沒有劉邦什麼事。
  • 周文強說,秦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秦軍主力沒有回師勤王
    周文強說歷史上的秦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秦末內亂的時候,秦軍主力都在外戍邊,沒有回師勤王。如果秦朝的百萬戍邊大軍回師,哪還有劉邦項羽他們什麼事兒? 其中長城軍團在秦末內亂爆發後,於上郡回師勤王,由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王離統帥,負責與章邯一起剿滅義軍。
  • 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的正規軍在幹什麼?
    其實秦朝統一天下之後,秦軍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北方長城兵團秦始皇一掃六合,中原統一了之後,北方的邊患就凸顯了出來。為了打服匈奴人,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萬秦軍主力北伐,這一支遠徵軍將匈奴趕出了河套地區,為了防止今後匈奴能夠長驅秦國腹地。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並且遷徙了大量的百姓去北方戍守,鞏固邊防。
  • 秦末諸侯那麼多,劉邦勢力弱小,為何他卻能第一個打進關中呢?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國統一戰爭於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依次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最終由秦王嬴政建立起一個實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大王朝——秦朝。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統一全國後「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因此創造出「皇帝」一詞,並說出「朕為始皇帝。
  • 他是史上第一太監:弒君、逼死蒙恬、斬殺李斯,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但是,疆域空前遼闊,軍事力量強大的秦朝,僅僅過了十幾年就滅亡了。非常不幸的是,秦朝遇見了千古第一太監趙高。趙高的所作所為無疑加劇了秦朝的滅亡。趙高是秦始皇、秦二世兩代帝王的貼身太監。趙高可不是一般的太監,精通法律和書法,受過系統的教育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取代李斯成為秦二世時期位高權重的丞相。這樣的一位知識淵博、封侯拜相的太監,在後世的兩千年也是不多見的,可以講趙高是空了前,也絕了後。
  • 秦末期間,秦國的三大主力軍都在幹嘛?可謂一言難盡
    秦朝二世皇帝登基初年的春天,一個叫陳勝的小人物就送給了秦二世一個見面禮,那就是在大澤鄉煽動農民起義。雖然起義後的半年,陳勝就在混戰中喪生,但是陳勝所引發的農民起義卻延續了整整三年。最終經過三年的起義戰爭,秦王朝土崩瓦解,那麼,在秦末的局勢裡,秦帝國的三大主力又都在做什麼?為什麼沒能挽救秦的崩潰呢?
  • 秦朝專題史
    據統計,如將長城的磚石用來修築成高二公尺半、寬一公尺的城牆,可繞地球一週有餘;如改鋪成寬一丈五尺、厚一尺的公路,則可繞地球三、四週。 秦代建設還包括修馳道、築溝渠。如疏濬鴻溝(河南汴河)作為水路樞紐,通濟、汝、淮、泗諸水。又於公元前214年,令史祿監修長達六十多裡的靈渠,溝通了湘、灕二水。
  • 推翻秦朝暴政的,怎麼都是一群二流子?劉邦是怎樣「物盡其用」的
    至此,我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政權秦朝宣告覆滅,而秦朝建國至滅亡只有十四年國祚。隨後,劉邦與楚霸王項羽之間又展開了多場曠世大戰。兜兜轉轉之後,還是劉邦率領的一批從沛縣出來的「二流子」,擊敗各路勁敵建立西漢政權。那麼,為何推翻秦朝暴政的,居然是這些不起眼的鄉間勇夫?劉邦又是怎樣將這些「二流子」們物盡其用的呢?
  • 古代舉世聞名戰役之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或作鉅鹿之戰)是秦末民變中,項羽率軍五萬(後期各諸侯軍也參戰)與秦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郡(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的一場重大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戰之後秦朝名存實亡,奄奄一息。戰爭背景秦王朝建立後,對人民實施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賦役繁重,刑政暴虐,這就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全面激化。終於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九月,項梁、項羽和劉邦相繼在吳中(今江蘇蘇州)、沛縣(今屬江蘇徐州)聚眾起義。
  • 解放戰爭,讓蔣介石徹底走向失敗的三場戰役,雙方的最高指揮官都是誰
    第一場肯定是遼瀋戰役,為何說遼瀋戰役是讓蔣介石徹底失敗的三大戰役之一嗎?先來看看遼瀋戰役發生的地點。 此戰發生於我國東北三省地區,東北三省是當時的工業大城市,要知道這個地方先後被北洋軍閥張作霖經營過,最後又讓日本建立了滿洲國,雖說,這幾年都在打仗,但是東北卻被他們經營成大後方,要知道在八年抗戰中,東北在張學良手上丟後,就沒有發生過大的戰役,大的戰役基本上都在關內,因此在這段時期,東北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都是當時比較發達的城市。這也是為何!
  • 秦朝末期,鹹陽朝廷為什麼連一支正規軍都沒有?秦軍主力去哪了?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人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發動反秦起義,從而拉開了推翻秦朝統治的序幕。陳勝義軍起兵之初不足千人,可短短幾個月時間就發展到了數十萬之眾。義軍一路向西挺進,兵鋒直指秦朝國都鹹陽。
  • 《浮想秦漢》11【秦亡漢興】漢朝到底擁有什麼秦朝沒有的屬性,最終接替了秦朝創造出第一個繁榮大王朝?
    為什麼楚系勢力最終主導了滅秦時局?前邊說過,楚國本身就是封建格局更牢固的國家,到戰國時期,已經發展出了景、屈、昭、項、懷、唐等,內部超級封建大族,儼然「小西周」。事實上,秦國統一之戰,滅三晉燕齊,都不算艱難,唯有在滅楚時總碰釘子。這並非因為楚國王權強大,恰恰是楚國本身壯大的封建貴族,為了維護自家地盤利益而拼死掙扎。到秦始皇統一十幾年後,仍然死而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