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諧音是福,那它是瑞獸還是毒王?

2020-12-22 大牛niu說電影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蝙蝠跟福諧音,所以我們中國人把它當作一種富貴吉祥的象徵。在很多磚雕木雕或者瓷器裡,都能找到蝙蝠的身影。但是蝙蝠其實是超級毒王,科學研究發現,它身上有170多種病毒,其中很多都是可以傳染給我們人的,那麼蝙蝠為什麼會成為超級毒王呢?

這跟蝙蝠會飛有關係,蝙蝠是一個會飛的哺乳動物,飛翔讓它身體的新陳代謝非常的快,細胞的損壞速度也會非常快,那麼蝙蝠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它們進化出一種非常厲害的基因修復功能,而且他們的免疫功能非常的強大,科學家曾經做了個實驗,用一些病毒就攻擊蝙蝠,但是蝙蝠卻沒有出現任何的症狀反應,而且在一些健康的蝙蝠身上發現了大量的病毒是共存的。

蝙蝠的體溫是40度,40度是很多哺乳動物打開自身的免疫功能,殺死入侵的病毒時候的表現,比如說我們人類,當有病毒侵入到我們體內的時候,我們的免疫功能就會提高自己的體溫達到40度然後去殺死病毒,因為絕大多數的病毒在40度下是存活不過24小時的;但是很多病毒在蝙蝠身上已經適應了40度的高溫,一旦傳入到我們人體,我們人體的40度就對他沒有任何的作用,反而會傷害我們自己的一些身體功能。

蝙蝠帶了很多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狂犬病毒,最新的冠狀病毒很可能也是蝙蝠帶來的。對於蝙蝠,我們要儘量的遠離它,尤其不能吃野生動物,因為你不知道你吃的這個野生動物到底有沒有跟蝙蝠有過什麼親密的接觸。最後,我們的一些養殖場,也不要太過於進入深山,因為進入深山以後,就會跟蝙蝠發生接觸,導致了你養殖的動物也可能會感染上蝙蝠帶來的病毒。

另一方面,蝙蝠他雖然是超級毒王,但是也有可能會真正成為我們人類的福音,跟它的諧音相似,因為蝙蝠它的基因修復能力特別的強,而且它終生是不得癌症的,如果我們科學家能夠對比納夫進行研究,然後把蝙蝠的這些功能移植到我們人身上,那我們人不就是可以戰勝很多疾病嗎?而且可以實現長壽。

相關焦點

  • 「毒王」蝙蝠其實是藝術圈的吉祥物
    自然界中的蝙蝠,因攜帶多種病毒,堪稱「毒王」。然而在藝術圈,蝙蝠卻寓意著吉祥。「蝙蝠」諧音「遍福」,即「遍地是福」。古人對其形象的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的玉蝙蝠。此後,在商代、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都可見到帶有蝙蝠紋飾的器物。
  • 福在眼前是什麼意思?玉雕中為何要用蝙蝠表達福在眼前?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僅給玉賦予了深厚的 「五德」——「仁、義、禮、智、信」,用它來比擬君子之德,還對其進行雕刻,並賦予各種美好的寓意,「福在眼前」就是傳統玉雕文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吉祥雕刻題材。
  • 老鼠和蝙蝠撇清關係,咱倆不是一個祖先,老鼠不背新冠肺炎這黑鍋
    據統計蝙蝠共有19科185屬961種之多,我國有81種。而老鼠屬於嚙齒類動物,也就是長牙會啃食和咬的哺乳動物。由於蝙蝠和老鼠的頭部長得十分相像,人們以為蝙蝠是老鼠變得,其實不是。據動物學家考證,二者的祖先不是一種動物進化而來的,大多認為蝙蝠是由一種會飛的遠古動物進化而來的。
  • 蝙蝠:由瑞獸到瘟神
    夜明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同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西方人認為蝙蝠是魔鬼、女巫和吸血鬼的化身,他們對蝙蝠非常反感,而中國人認為蝙蝠是「幸福」的象徵,被稱為「天蝙蝠」、「仙鼠」和「福鼠」,他們非常喜歡蝙蝠。不同的好惡造就了不同的蝙蝠形象。西方的蝙蝠強調寫實、醜陋和兇猛,而中國人則用抽象的手法來描繪蝙蝠,把醜陋變成美麗。
  • 古人為什麼說「桑松柏梨槐,不進府王宅」,還將蝙蝠看成是瑞獸?
    有傳唱已久的詩歌文化,有流傳至今的小說故事,更多的還是那些朗朗上口的俗語文化。他們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字,卻蘊藏了老祖宗在生活中總結出的豐富經驗,我們如果能夠從中體會到老祖宗所想要傳承下來的人生哲理,那麼自然會讓自己受益。這些俗語通俗易懂,簡單明了,一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流傳不息。
  • 蝙蝠號稱「毒王」,有人卻還敢吃它?蝙蝠到底是怎麼進化來的
    蝙蝠,是個神奇物種,關於它是如何進化來的,引起了很多人的研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說法,甚至還以訛傳訛誕生出很多謠言。我們常聽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而來的,這就屬於謠言的一種,子虛烏有。老鼠與蝙蝠長得也不像,生活習性也大不同,扯不上什麼關係,兩者之間八竿子打不著。
  • 蝙蝠:蝠者,福也
    被鳥類趕出來的蝙蝠只好來到走獸的世界,走獸們則說:"你不是走獸!"並趕走了蝙蝠。最後,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飛著。寓言裡蝙蝠兩面三刀、像牆頭草一般,最終沒有好下場。不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蝙蝠則寓為"遍福"之意。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 由於"蝠"字與"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間得到人們的喜愛,將它的形象畫在年畫上。
  • 莊河77歲老翁半張宣紙剪出108隻蝙蝠「百福圖」
    剪出108隻蝙蝠的「百福圖」2020年9月,為了參加莊河剪紙大賽,他送交了一幅《共同富裕》剪紙作品,他一共剪了56條魚,寄託了我們國家56個民族共同富裕的美好寓意。在遞交作品後,他激情不減,感受到現在國家越來越富強,老百姓都奔向小康生活,自然老百姓都有福了,這時,他就萌生了想剪出一幅以蝙蝠當主角的剪紙作品。原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是一種瑞獸,因為它的名字裡有一個「蝠」字,和「福」字諧音,寄託著人們希望幸福早日降臨的心理。
  • 幾隻蝙蝠才算「福」?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告訴您
    在古代中國社會,蝙蝠因諧音「福」字,一直被民間譽為最佳「福氣形象代言人」。而民間關於蝙蝠吉祥圖案的樣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同時,不同數目的蝙蝠所構成的吉祥物,也具有不同的意蘊和含義。接下來,就讓我們回歸古代民間傳統文化,看看不同數目蝙蝠構成的圖騰,究竟包含著怎樣的吉祥意蘊?一隻蝙蝠: 「福在眼前」「一」,對於中國人而言,這個數字具有重要的地位。
  • 「福」字與蝙蝠圖文
    每當我 們觀看傳統年畫和刺繡作品時,總會發現這樣的畫畫:一隻梅花鹿身邊,翩翩飛著幾隻蝙蝠;幾隻蝙蝠繞著一隻金桂花振翅起舞。每當我們參加古建築時,也會發現那些雕梁畫棟,飛簷翹角上,或雕或畫著蝙蝠的圖紋。錢鍾書在他的《管錐編》中,曾引用了唐人孟浩然的話:「蟲之屬最可厭莫如蝙蝠,而今織繡、圖畫皆用之,以福同音也。」所以,鹿與蝙蝠象徵「福」與「祿」;蝙蝠與桂花象徵「福生貴子」。而在春節中,千家萬戶的門楣上,會倒貼著一個「福」字,「倒」與「到」諧音,表示「福到了」的美好祝願。「福」,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吉祥字。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
  • 被熱議的蝙蝠,其實是古人「福」文化的象徵
    等到獸王麒麟過生日,蝙蝠仍然不去參加,它說我有翅膀能飛,因此算鳥不算獸」。這個故事,是借著蝙蝠嘲諷當時的政壇。實際上,在古人眼中,外表兇惡的蝙蝠是代表中國「福」文化的唯一動物,亦是福氣的代名詞。蝙蝠不是鳥,也不是鼠,而是一種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屬動物學中的翼手目。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徵,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並將蝙蝠的飛臨,結合成「進福」的寓意,希望幸福會像蝙蝠那樣自天而降。蝙蝠紋飾變化相當豐富,有倒掛蝙蝠、雙蝠、四蝠捧福祿壽、五蝠等。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蝙蝠是自然界的「毒王」,科學家為何不在它們身上提煉疫苗?
    人類是堅強的,在數百萬年前還是海洋的一微小生物,一步一步地進化成如今的模樣,並通過高等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使得人類文明越發昌明,站於食物鏈的頂端。如今擁有高科技產品的他們,能夠輕易地戰勝一些體型龐大、性格兇殘的生物,比如老虎或獅子等,所以人類又自稱是地球的主人。
  • 蝙蝠在中國古代是福氣的象徵,為何在西方人眼裡,卻是惡魔的代表
    蝙蝠是一種長有翅膀,善於飛翔的哺乳動物,它的形狀像鼠,因此也被人們稱之為飛鼠或仙鼠。蝙蝠的最大特點是晝伏夜出,捕食蚊子等昆蟲。唐代詩人元稹曾這樣描寫蝙蝠:「簾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蝙蝠在中國是一種瑞獸,因為它的名字裡有一個「蝠」字,和「福」字諧音,符合人們的一種美好的心理預期和暗示,總是希望幸福降臨在自己身上。
  • 為什麼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惡魔的象徵?
    五福(蝠)臨門平心而論,蝙蝠的樣子確實算不上討喜,可它能得到「吉祥的象徵」這等殊榮,離不開它的「蝠」字。中國人素愛找諧音,所以蝙蝠就變成了「遍福」或「遍富」,而人們常說的五福(蝠)臨門,就是由五隻蝙蝠組成,這「五福」分別代表了: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談及他當年吃蝙蝠的事,問他感受,他笑笑不語,畢竟對於當年之事,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很多事情已經不記得了。這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事例,現已過去二十年有餘,若不是此次大規模爆發的新冠肺炎,關於蝙蝠是SARS病毒源體的新聞報導,恐怕大家早已淡忘了此事。於是,大家的茶餘飯後談資又重新泛起了漣漪。蝙蝠到底是一劑有效偏方,還是超級毒王?
  • 蝙蝠,這個「百毒之源」為何在中國格外受人喜愛?
    所以無論在北方還是在南方,無論在傳統物器還是在傳統建築上,到處可見大量的蝙蝠圖案。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竟能夠讓中國古代先民把這個「移動毒物」捧上「神壇」且歷代一直將其奉為祥瑞之獸呢?這一切皆要從中國的諧音文化說起。
  • 蝙蝠——並非你所知
    蝙蝠——並非你所知! | 安誠蝙蝠是唯一進化出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在這次新冠病毒傳播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你心中的蝙蝠是個什麼形象呢?它是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蝙蝠身形更加靈活,左突右進,上下翻飛,像是有神通的孫悟空那樣,與眾小妖打在一處。偶爾,也會有不明原因墜落在地的蝙蝠,這時,膽大的孩子就會上去抓住它。我剛開始不敢上前,年齡稍大些後,也學別的孩子那樣,壯著膽子,小心翼翼地走到墜地的蝙蝠身旁,用手指輕輕捏住它的後脖領,這樣就能仔細的看到那張並不討人喜愛的面孔,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尖尖的獠牙,一身灰突突的毛,怎麼看都像是變異的小老鼠。
  • 中國的「狐狸精」和西方的「蝙蝠吸血鬼」
    在西方,有一種動物和狐狸在中國一樣詭異,那就是蝙蝠(bat)。西方恐怖傳說中,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所以蝙蝠一直以鬼魅般形象植根於西方靈異故事中。其實大部分蝙蝠是不吸血的,主要以捕食昆蟲為生,也有捕小魚,及植食性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