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收養一日本兵長達30幾年 日本兵回國後 日本人是這麼做的

2021-01-09 尖峰新視野

  在河南省有個太增植物園。是中日友好的象徵。這個植物園背後隱藏了一段摒棄民族仇恨,值得歌頌的故事。

  在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很多日本兵被拋棄在中國。這些日本鬼子在中國也是害怕,東躲西藏的,生怕被發現,拉出去遊街示眾。在河南南召縣,一個叫孫邦俊的農民,碰到一個日本兵。這個日本兵向他比劃著要吃的,孫邦俊沒理他。這個日本兵一直跟著孫邦俊回了家,孫邦俊一心軟就收留了這個日本兵。

  剛開始,村子裡都埋怨孫邦俊怎麼收留這個日本兵,時間長了之後也習慣了,村子裡也給他取了名字,叫「小門野郎」,還給他分了地。在當時村子裡還不是很太平的時候,小門野郎一直保護著孫家一家人。之後,小門野郎患了偏癱,在孫家一家人細心照料下,恢復了。在那個年代,養活一家人不容易,孫家靠著野菜養活了這個日本人。

  可是,因為這個日本兵的原因,孫邦俊的兒子好不容易考上師專,卻被取消資格;孫邦俊的兒子因為家裡有個日本人,而一直娶不到老婆。最後在30多歲才找了個願意跟著他一起過苦日子的姑娘結婚了。

  直到,孫邦俊臨終前,還囑咐兒子好好照料這個日本人。有機會幫他找找親人。兒子記下這番話,好好照顧小門野郎。直到1992年,一個日本訪華團來到南陽,小門野郎的戰友發現了他,由此這個在中國被收養了幾十年的日本人找到了自己的親人,回到日本。小門野郎的真名叫做石田東四郎!

  1993年,孫邦俊的兒子送石田東四郎回到日本。日本人在聽說了石田東四郎的事情後感到震驚。孫邦俊的兒子也受到熱烈歡迎。為了報恩孫家,日本成立石田東四郎救援會,並將全國募捐款項用於河南建設,在1994年假設了太增植物園。在1998年建立了中日友學校,贊助學生到日本留學。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收養日本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他是如何報答恩人的?
    河南老農收養日本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他是如何報答恩人的?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和善的民族,在面對敵人入侵的時候,全民都會奮起反擊,而在面對鄰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國家也會不計前嫌的幫助他們。
  •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兩代人照顧他47年,日本兵回國這樣報答
    但是很快遭到了村民的反對,在與日本兵相處過程中逐漸地產生了友情,為了幫日本兵治病和回家,村民孫邦俊傾盡家財。即便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孫邦俊依然不忘對後代囑咐幫助日本兵回到家鄉,影片真實感人,再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農民的樸素善良。
  • 河南農民一家供養日本傷兵47年,接回國後,日本如何回報這家人?
    但是有這樣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以德報怨,默默供養了一個受傷的日本兵長達47年,這種無國界的大愛值得我們稱頌。       機緣巧合,救回士兵       抗日戰爭越打越烈,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一個叫孫邦俊的普通村民在戰場上發現了一個奄奄一息的日本士兵——石田東四郎。當時,整個村莊的人都慘遭日本兵蹂躪,他們根本容不下這個自己的敵人。
  • 河南農民供養日本傷兵47年,接回國後,日本兵是如何報答恩人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很多日本人便很快撤離了中國,但還有日本人被「拋棄」在了我國,日本諜報員石田是其中一位,他因為戰爭受了很重的傷,因此日本認為他根本活不下去了,於是就將他放棄了。自石田在孫家生存下來後,孫邦俊覺著石田的身上並沒有惡意,所以也不願意看到石田被處死,在孫邦俊看來,那也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就看著他沒了,實在是不忍心。因為這件事,孫邦俊沒少被村民們責罵過,不過孫邦俊的妻子倒是很支持丈夫的抉擇,也給了孫邦俊很多安慰,後來村民們也接受了這件事情,雖然還是怨恨日本人,但對石田和睦了不少。
  • 河南老農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日本兵是這樣對待老農的
    大家都知道戰爭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恐慌,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才是最主要的,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枚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這才結束了長達多年的戰爭,人們的生活才得以安定,不再顛沛流離擔驚受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就和戰爭與關,但是卻是一段兩國人民的真情意,河南老農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日本兵是這樣對待老農的。
  • 日本傷兵被河南老農供養47年,接回日本後,他這般回報老農一家
    動物尚知有返哺之恩,真心對待的人自然也會報以真心回饋,電影《生者的墳墓》,講的是中國老農供養日本兵長達半個世紀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有真實原型的,那就是以中國河南南召縣山廟鄉老農孫邦俊一家,收養戰爭中傷殘日本兵石田長達47年,戰爭結束後將其送回日本的真實事件為原型,那麼被送回的日本兵是如何對待昔日恩人的呢
  • 日本傷兵被中國農民收養47年,回日本後,傷兵是如何報答老農的?
    上個世紀發生的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無數中國人民在這場災難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為此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之後,中國人民終於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百年恥辱從這一刻開始被終結。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我國製造了太多的「罪惡」,雖然最後日本投降,但是中國人民心中的傷痛並不會癒合。戰爭結束後,無數人對日本人都是恨之入骨。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 在河南農民收養了日本士兵47年並幫助他們返回日本
    在代,中國經歷了一段戰爭時期,無數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所有的滿大街都充滿了悲傷和飢餓。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中,一個老農民卻收養了一個日本士兵收養過程中的無私和大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農民的幫助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遇到日本士兵,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在新中國成立,人們的生活終於回到正軌。
  • 被日軍拋棄的日本兵,後被河南一老農照顧47年,他是如何報答的?
    不可一世的日軍在抗戰勝利後,低下了頭,面對著國人憤怒的目光,慢慢地離開了中國,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日本兵並沒有被遣送回國,其中有一個名叫石田東四郎的日本士兵,他因生病而被日軍遺棄,流落街頭。當日本兵拿到之後,狼吞虎咽,孫邦俊夫婦離開時,這位日本兵就跟著他們,一直到了家,孫邦俊是個善良的老人,戰爭已經結束,這位日本兵也許也被遺棄了,孫邦俊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收養這位日本兵,也算是結了一段善緣,不一會兒,這位日本兵家裡又收養了一位日本兵,消息傳到十裡八鄉。
  • 日本傷兵戰後被棄,河南農民收留他47年,報答方式讓人感慨
    與人為善,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生於亂世,人人自顧不暇,能夠兼顧他人之人,方是善良之人。戰火紛飛年代,饑寒交迫,人人自顧不暇,而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善行更是珍貴。在我國河南,一名日本傷兵石田東四郎戰後被棄,河南農民收留他47年,而那個傷兵回國後的報答方式讓人感慨。
  • 日本傷兵落難中國,河南老農民照顧47年,回國後他如何報答恩人?
    按道理來說,中國14年的抗日戰爭應該讓當時的中國人對日本人深惡痛絕才對,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所以凡事都有例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當年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怎樣報答?
  • 河南一老農收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他如何報答的老農一家
    儘管大家對於日本的惡行十分痛恨,但在二戰中國戰場,也曾出現過中國農民救治日本傷兵的事件,儘管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可是儘管大部分日本軍隊都撤離了中國領土,但少許日本重傷兵依舊被拋棄留了下來,當時在中國河南地區,就有這麼一位日本重傷員。石田東四郎是日本撤退過程中被拋棄的一員,因為戰鬥中傷勢嚴重,滯留在了戰場上,無人理會。
  • 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如何報答的?
    中國近代歷經過非常多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最令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抗日戰爭,當時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給中華兒女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傷害。為了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無數優秀的英雄兒女拿起了手中的武器。雖說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相當落後,但是我軍依舊以非常頑強的意志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 中國籍,日本兵!二戰後這個敗類負隅頑抗30年,卻被日本追封軍官
    大家都知道,有著"最後一個投降的日軍"稱號的日本軍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小野田寬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昭告,接受《波茲坦公告》,即無條件投降。但是小野田寬郎躲在菲律賓的原始叢林中進行遊擊戰,一直到29年後,也就是1974年的3月才主動向菲律賓警方投降。
  • 歷史解說:河南一老農收留日本逃兵47年,逃兵回國後,是這樣
    但就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河南卻有一位老農,以德報怨收留了一位日本逃兵47年,逃兵回國後,是如何報答老農的呢?戰爭結束後,河南南召縣泰山廟縣裡,一位叫作孫邦俊的老農,某天與妻子趕集時,偶遇了一位行為奇怪的人,此人穿著破衣服走在路邊,不停問路人討要食物。經了解,孫邦俊得知此人並非附近的居民,而是戰爭後遺留的日本兵。
  • 二戰日本投降後,一名日本兵在叢林逃亡31年,印尼卻為他立雕像
    隨著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一個名叫小野田寬郎的日本兵被迎入公眾視線,就因為他是「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可中村輝夫的事跡被揭曉後,中村輝夫就成為了史上投降最晚的日本兵。1943年,中村輝夫25歲,在日方的強制要求下,他被派往太平洋戰場,開始駐守摩羅泰島,不久後,美軍突然來襲,日本慘敗,他們只顧得上逃命,根本不管中村輝夫等人的生命。混戰中,中村輝夫躲進一個叢林中逃命,當時他身上只有兩支三八式步槍、幾十發子彈、一頂鋼盔、一把軍刀、一個鋁質餐鍋、一身軍裝、一面鏡子和少許日用品,這就是他的全部「財產」。
  • 日本戰敗後,他仍堅持戰鬥30年,殺傷130人,回國後受到熱烈歡迎
    30年才投降,期間射殺了130名菲律賓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3到4年後就會回來,我禁止你們自殺或者投降,這個命令只有我能取消。」,請他回國交給天皇,請他讓谷田下達投降命令。 1974年3月10日,小野田穿著自己舊舊的日本軍服來到盧邦島菲律賓軍基地,表示投降,並且願意接受懲罰,因為他這些年來射殺了130名菲律賓人,卻不料菲律賓司令官拍拍他的肩膀說:「你是軍隊忠誠的樣本。」菲律賓總統稱其為「優秀的軍人」,然後送他回國。
  • 最後投降的日本兵,叢林中打30年遊擊戰,得知日本戰敗說了6個字
    但是有這樣一位日本軍人,在日本戰敗後獨立戰鬥了三十年,他的事跡被廣為流傳,也因此獲得了日本「軍神」的稱號。這位最後投降的日本兵,叢林中打30年遊擊戰,得知日本戰敗說了6個字,那就是:日本怎麼會敗?這位日本兵叫做小野田寬郎,原本他只是一個做買賣的普通人,由於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急需大量士兵,因此他被召集入伍。
  • 拓殖北境30年,日本明治時期的「屯田兵」是如何開拓北海道的?
    一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才決定開拓北海道,1868年,明治新政府宣布設立箱館裁判所,這才將北海道納入新政府統治之內,和境內其它地區不一樣,在北海道地區,日本政府的最重要任務不是建立統治秩序,而是趕緊開發充實邊疆,要知道,這裡此時基本還是蠻荒,基本沒什麼人(一直到1884年經過十餘年開發,北海道的人口也僅有227,900人,日本倒數第一,1869年的情況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