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經被世界稱為奇書,老子被稱為最偉大的哲學家。而對道德經的解析,自古以來版本就百餘種。由於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加上古文字的演化,對於道德經的真義,很難把握。總體看來,道德經的解析大都是千篇一律,而今發布的陳烯堯《道德經新解》卻讓人耳目一新,讓大家對道德經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欣賞陳烯堯《道德經新解》第十六章:
陳烯堯《道德經新解》第十六章斷句和解析: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一句: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註解:致,這裡指道的境界。篤,這裡通「督」,視察的意思。並,從古體字考究,這裡應該指的陰陽合一。作,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本作「乍」,下從刀,上從卜。《儀禮》有「ト人坐作龜」之語,此字正是ト人用刀刮削、鑽刻龜甲,然後灼燒,視其裂兆進行佔卜之意。這裡是判斷的意思。
作,判斷。以,因,事情的最初起始。復,重複,返回。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到達道的境界,就要放空一切不真實的念想,守本固元,不被萬物所幹擾,定其心視察萬物。陰陽合一,不偏執,作為判斷萬物的標準,才能觀察出事情產生的最初根由,就可以順著原來的路找到萬物最初的「根源」,到達道的境界。
第二句: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這句話的意思是:明白事理者,看芸芸眾生,皆能順著萬物之來路尋得歸途,找到根源。
第三句: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註解:曰,這裡是語氣助詞。命,這裡指人所秉受天性,天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返歸「原鄉」,必須不受外在滋擾。如何做到不受幹擾,依正確的方向,及時修正,就能返璞歸真。
第四句: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註解:常,這裡指固定,不變的。明,洞察。
這句話的意思是:沿著真道行走,永恆不變。曉得不變的道,就能洞察了悟一切。
第五句:不知,常妄,作兇。
註解:不,這裡是否定的意思。常,這裡指日常。妄,這裡是荒謬的意思。兇,這裡是不幸,不吉利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否定真正的智慧,讓荒謬指導日常,事情的結果是不吉利的。
第六句: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註解:知,這裡指般若智慧。常,日常行為。容,行道,容納。公,無私。全,純粹。沒,這裡是完了,終結的意思。殆,危險。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得到般若智慧,必須讓身行於道。行道,就要無私。無私,就要純粹。純粹,就要順天應時。順天時變化,就是持守道法。持守道法,才能長久。而這些只有終結欲望,不畏危險才能得到。
如果大家對陳烯堯《道德經新解》感興趣,可以百度搜索陳烯堯,了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