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說,不讀《道德經》,不知中國文化。可見《道德經》的地位有多高。而自古以來,關於《道德經》的解析也是版本很多,很多大師如果不懂《道德經》,總感覺說不過去,所以也都對《道德經》有自己的見解,總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而近期著名道醫、玄學家、易學家陳烯堯對於《道德經》的新解卻引發了爭議,因為這種新解,打破了眾大師的認知,顛覆人的三觀。下面就和小編來一起看一下吧!
道可道,非常道;
陳烯堯說:
第一個「道」,指的是物質的最高形態,也就是佛家講的「空」,平時道家經常說的「無」,都是指的物質的最高形態,老子在道德經裡面把它稱之為「道」。
第二個「可道」,指的是可以看見的物質,這種物質是有看不見的「道」的物質狀態,變化成了可以看到的物質狀態。
第三個「非常道」,「非」指的不是,「常」指的是永恆,此處的「道」指的是物質的形態。「非常道」的意思是物質不是永恆不變的,一切在變化之中。
所以老子《道德經》開篇第一句,講述的是宇宙、天地、萬物的形成的縱向發展智慧,道出了物質的六道循環過程狀態,道是最高的形態,現代科學將會逐步證明這一點,此處的道並不是指的規律,說規律就是把人對老子的思想帶入了誤區。
名可名,非常名。
陳烯堯說:
第一個「名」是物質的總體表象,從道的狀態到可道的狀態的總體表象,這個表象裡面有人看得見的部分,也有看不見的部分。
第二個「可名」是物質的肉眼可見表象。
第三個「非常名」,意思是說表象不是不變的。
這句話同樣指出物質的規律是變化的,告誡人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所有,用縱向思維追求發展,才能真正提升。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陳烯堯說:
無名,道的最高狀態的樣子,也是混元、虛空的樣子,是一種形狀小到無法看到,力量大到無法測量,如果非要說出它的樣子,那就是「黑洞」的模樣,是宇宙的中心,也是宇宙的邊際。
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根源物質力量
有名,可以講,無名是陰陽魚中的陰,而有名是陰陽魚中的陽。無名是物質的不可見狀態,有名是物質發展到肉眼可以看到的狀態。
萬物之母,說的是物質從無名這個道的狀態,變成有名可以看見的「陰陽」,而這個可見的物質「有名」狀態,是萬物生發的可見物質世界的「根」。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陳烯堯說:
常,日常生活。無,道家說的最高級形態,欲,對事物的念想認知。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意思就是說日常中,我們要具備最高級的證念智慧,才能觀察到世界萬物的奧秘。
有,看的到的為有。徼,邊界,表象。
常有欲,以觀其徼。意思是說日常中如果只用眼睛去看,只承認能用自己有限的手段去證明的東西,那只能觀察到事物的表象,而難求其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兩者,指的是看不見的「道」和可以看見的「可道」,看不見的「無名」和可以看見的「有名」。
同出而異名,意思是它們都是來源一處,是一種物質不同的發展階段罷了。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處的三個「玄」字,是指物質的發展不同階段的妙機。此處的「妙」指的是物質形成的轉合機緣。門,指法門。這句話意思是說,物質從無到有的發展玄機,再從有到有的轉化玄機,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轉合的法門。
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用的是縱向思維看宇宙、物質發展,佛當年悟道物質的終極發展階段,把它叫做「空」,其實就是道家講的「無極」的物質狀態,老子明白了物質發展的縱向循環規律,知道物極必反,所以追求中庸。連受到最高等教育的「皇帝」也只敢稱「九五之尊」,而不敢叫物質最高發展狀態的「九六之尊」。天醫道門融合了儒釋道,加「長」字,而立「道儒長釋」為本門修持四字心法要訣,以此立長生訣、再創摸一摸祛除百病的法門玄脈法,而使有緣眾生受益。
《道德經》博大精深,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要用證悟方能真正讀懂領會其中奧妙,以此打開智慧,收穫神通。能夠明白《道德經》第一章,後面的內容只需要以此為根,用動的眼往外看,再往外看,往內察,再往內察,對一切事情的來由就都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