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啥意思?

2020-12-14 圍爐趣談

這個話題雖說有一點兒戲謔的意味兒,不過仔細想想還是挺有意思的。當然,也只能逗人一樂,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借鑑意義。

什麼是「開江魚」呢?一般來說,指的是東北地區的江魚。那為啥叫「開江魚」呢?當然與江河有關了。

大家知道,氣候寒冷的東北不比南方,入冬以後的江河湖泊,會隨著氣溫不斷下降而冰封。那時節的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只有到了來年的四月中下旬,氣溫升高時,冰雪才會逐漸消融。

這時的嫩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江河的冰層相繼解體,大塊大塊的冰塊順流而下,這就是開江。

此時,在冰面下蟄伏了一冬天的江魚,重又見到了天日,上竄下跳,活躍異常。

由於冬季魚兒進食很少,體內脂肪消耗殆盡,肉質緊實細膩,若烹飪得當,不失為一道鮮美無比的人間美味。

「下蛋雞」指的是老母雞。因為老母雞下蛋可以換錢,農戶自然捨不得殺掉吃肉。

所以,飼養周期相對較長一些,其肉質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當然要比肉雞多一些了。

據說,用老母雞煲湯是滋補養生的佳品,有滋陰補氣養血的功效。另外,還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有保健作用。

特別對經期或者產後血虛的女性,母雞湯更是不可多得的滋補佳品。

「回籠覺」說的就是醒了懶床不起,迷迷糊糊又睡了一覺,大概就是補覺的意思。民間也有「有錢難買黎明覺的說法兒」。

由此,有人便認為醒了不起床,倒頭再睡一覺特別的舒服香甜兒。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還真不少。

晚清重臣李鴻章年輕時,就喜歡睡懶覺,醒了也不起來。對此,他的老師曾國藩非常反感,嚴厲的批評教育了一番,這才徹底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所以,我們大家還是應該聞雞起舞,勤勉努力才好,畢竟一日之計在於晨呀。

「二房妻」這個就更要堅決反對了。

封建社會,有錢有勢的人家,有妻有妾,這個妾就是二房妻。因為妾大都是年輕貌美,自然會得到男人的格外寵愛。

不過現在是新社會了,「二房妻」這種岐視女性的行為,早已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男女平等,一夫一妻,才是家庭和美的生活狀態。

綜上所述,對這些類似的農村俗浯,我認為好的文化應該傳承下去,而那些糟拍的東西,則應堅決的摒棄才對!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其中又蘊涵了什麼道理呢?
  • 民間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什麼意思?
    從古至今,農業都是我國所重視的產業,農業是立國之本,同樣也是人類的生存之本,依靠農業生存的人被稱為農民,而農民所居住的地方,就叫農村。農村具有一定的景觀性和社會經濟條件,在社會進入工業化之前,大多數人都是居住在農村的,可以說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出身的,農村也是最接近我國傳統文化的地方。在很多地方的農村中,我們還能看到傳統的影子,農村老一輩人常說的俗語就是古人留下來的。
  •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何含義?古人生活經驗
    其實中國人的智慧不僅僅是體現在這些方面,在文化方面,他們更是創造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發明,比如說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它們都來自古人生活經驗,雖然沒有科學依據,卻不得不讓人信服,比如說俗語中的「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何含義?其實這幾件事都是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古代,我國是小農經濟社會,老百姓們的生活願望也非常樸實。
  •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究竟啥意思?
    對於古代尋常的勞動者來說,幸福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俗語進行概括,這句俗語就是:「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皭轞艼鴒嚘衎郍螲掑詢堹奆權毨拍磽骭囡狆蟡嫚絹銱察誸駜硜唂鱺襖吰婻嵯絞晳梘槼鯐獣鬅粈馗媂噔沺潺偁笞硬龥」
  • 古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古人的智慧,句句實在
    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古時候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些田園牧歌的生活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所以,之前流傳的很多農耕時代俗語已經被現在許多人遺忘,例如這句: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古代社會的發展程度無法與現代社會相比。
  • 農村老人常說「家裡縱使有餘糧,不可多餵癟嘴貨」這句話啥意思呢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喜歡餵養幾隻雞,畢竟在以前的時候家裡都是比較困難,生活不好,那麼養上幾隻雞餵的話,雞能下蛋然後孵化,這樣循環開來也是讓農民的生活上有點依靠,但是在農村裡以前還有很多的農民在餵雞的同時也會餵上幾隻鵝鴨,但是對於鵝鴨來說,在餵養方面就是餵食的比較多,因為這樣,農村裡也有了這樣的俗語叫「家裡縱使有餘糧,不克多餵癟嘴貨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許多老話,這些老話通常是人們在長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隨著歲月的印證,老話更成為一種寶貴經驗。而其中最為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一些生活類的老話,記得兒時,每到中午吃飯時刻,農村老人就常常端著飯碗在門口上閒聊,常聽到一句「「雞不過載,狗不過八年」這句老話。
  • 農村老人常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受窮」,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說一些網絡熱詞一樣,農村的老人也有他們喜歡的「熱詞」——農村俗語。相比於現在的網絡熱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充滿了智慧。短短幾個字,就能把複雜的事情描述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包含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農夫就再來和大家分享幾句經典的農村俗語。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除了上面這些,農村裡還有「四大沒臉,四大舒服」等俗語,所以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四大沒臉和四大舒服」,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呢,李子來說一下:農村裡的「四大沒臉」都是啥:在農村裡「人是要臉,樹是要皮」的,所以一些農村人在為人處世上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理」,什麼意思?
    在農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濃厚的人情都讓人深深留戀,記得在農村村子東邊有一條河,放暑假的時候,每天釣魚是最快樂的時光,還有兒時的玩伴每天在一起玩耍,每天玩耍一天後,回到村子裡就會看到一群老人圍在一起聊天,在聽老人們聊天時,也常常聽到老人們說些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可謂是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老人常說:「男要常趕集,女要常坐席」,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人常說:「男要常趕集,女要常坐席」,啥意思?當我們聽取到不同種類的俗語後,就能夠發現,在如此多的老話俗語當中,對於日常生活的描述是最多的,畢竟那時候的農村,一點都不發達,不管是什麼事情,都總喜歡總結出不同說法的俗語。
  • 老人說「雞兒不吃豆,豆兒是它舅」什麼意思,為什麼雞不吃豆子?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說「雞兒不吃豆,豆兒是它舅」什麼意思,為什麼雞不吃豆子?在農村生活的,家家戶戶都會養些家禽,像什麼雞,鴨,這些家禽。這些都是從很小開始養,等到長大後,我們就可以殺了吃。特別是在農村,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家裡養的雞殺了,給家裡人補補。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乍一聽,可能就知道這是和雞打鳴有關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平時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不會啼叫的,但如果母雞啼叫了就是不好地徵兆;如果在三更半夜的時候,雞打鳴了,那麼接下來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生孩子和貧富有關係嗎?
    每次回農村老家,總會聽到大爺大媽們說一些俗語,每次我也都能學到點。前兩天回家,聽到王大爺說了這麼一句——「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難道生孩子和貧富也有關係嗎?雖然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但是想要搞懂深層次的意思,還需要仔細研究一番。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從來不缺少老話俗語,有的老話猛一聽起來,感覺是雲山霧罩似得不知所云,但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知曉其中的滋味,其中農村老人就愛開玩笑的說:人到五十,才明白一輩子其實也就是三頓飯,而且這三頓飯自己還只能吃到一頓,其他的兩頓自己是吃不到的。這裡說的三頓飯,在筆者這裡的農村稱之為三鍋菜。
  • 農村常說:「樹怕搖,女怕撩,雞怕攆,狗怕舔」,說的都是什麼?
    提起農村的風俗習慣,不得不提的就是在農村人口中廣為流行的一些俗語,這也是農村的一種民間特色,千百年來這些俗語在農村也是口口相傳,而且這些俗語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尤其一些農村的老人也是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其實這些俗語也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句話,它也是能夠教給我們很多人生哲理,大家知道農村常說的
  • 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分別指的哪四種情況?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沒有經歷過農村生活的人還真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先說四大沒臉,沒臉的意思就是沒皮沒臉,沒羞沒臊。過去農村就有這麼四類人,完全不守規矩,硬是要在大家面前擺出一幅沒皮沒臉的樣子,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是什麼意思?
    有的時候感覺生活在農村真的挺有趣,因為可以從老人口中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看似不科學,其實都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像今天的這句「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就蘊藏著兩個道理,小面小捌就帶大家仔細品味這句俗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