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一句話,蘭陵笑笑生總結出四個字,道出一條人生哲理

2020-12-23 史者之旅

封建社會的官場是比較黑暗的,在《明朝那些事》中有很多描述官場鬥爭的。在作者當年明月看來,官場遊戲沒有退出這一說,只有生死的較量,很多人在政治鬥爭中失去了性命,但也有人能夠獲得善終。今天我們來說說蘭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道出的一個生存法則。

我們的故事從蔡京和西門慶的黑暗交易說起。蔡京在當時的年代,權力是非常大的,人家是京城裡面的太師,太師是什麼地位,大家也不陌生。

宋朝的敗亡,和蔡京這樣的蛀蟲就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蔡京在生日的時候,他借著過生日的理由,肆無忌憚地賣官鬻爵,收斂財富。特別是賣官鬻爵這件事,讓很多人都非常痛恨。有評書就說到:「朝廷賞太師以爵,太師賞人以爵,其受賞之人又分得其爵,以與其家人夥計。」

在《金瓶梅》這本書中,賣官鬻爵的蔡京,也是通過這種手段和西門慶認識的。蔡京得到西門慶的重重的賄賂後,賞賜了西門慶一個官職,而西門慶憑藉自己非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也都打點了蔡京,國家的財富就這樣流失了。

他們這樣黑暗的交易,最後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蔡京的下場在《水滸傳》中有記載,不過歷史上的蔡京,下場也是極為悽慘的,在蔡京落難的時候,老百姓不願意給他一口飯吃,也不願意給他一口水喝,雖然他有很多的錢,但還是活活餓死了,而且死後還被埋在了亂墳崗上。

而西門慶因為和高官的關係非常密切,他最後也因為權勢和錢財多得不行,於是肆意妄為,縱慾過度而死。關於西門慶和蔡京的故事,《金瓶梅》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從來清白無遺禍,自古貪爭有後殃。」

兩袖清風的人,總是受到後人的尊敬,而貪婪自私的人,終將遺臭萬年。明朝兩袖清風的于謙,剛正不阿的海瑞,這些人都是後世為官的楷模,而明朝的嚴嵩,這些人註定被人們痛恨。所以,在《金瓶梅》中,蘭陵笑笑生就說蔡京和西門慶的遭遇就是「因果報應」。

關於蔡京和西門慶這樣貪婪的人,當下也有一些。比如前段時間落馬的雲南大學的吳松,警示片《失色人生》中描述,他在離開雲南大學之後,出任保山市長長達五年時間。這五年時間裡,他沒有作為,反而嚴重影響和破壞政商關係,受賄高達數百萬元,不僅接受犀牛角和象牙等擺件,而且經常接受各種玉石、翡翠,他曾經說,「騰衝的熱海溫泉呀,可以把人泡得骨酥筋軟;翡翠玉石可以晃得人眼花繚亂。使人迷了心智,忘乎所以。」種種貪婪無度,導致了他的悲慘結局。

吳松的故事,不就很好說明了《金瓶梅》中「從來清白無遺禍,自古貪爭有後殃」的官場哲理嗎?其實,不僅僅是官場,就是商場、職場這樣的場合,如果貪婪無度,也會有悲慘的結局,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都要想到後果,想到因果報應。

相關焦點

  • 《金瓶梅》中一句話道出生活哲理
    對中國四大名著,大家並不陌生,不過還有一本書,大家看的應該比較少,這本書就是《金瓶梅》。對《金瓶梅》這本書,大家充滿了爭議,但深入解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本書中講的全是我們鮮活的生活。這本成書於明朝隆慶年間的奇書,作者是蘭陵笑笑生,這個人究竟是誰,歷史也無法考證。不過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意思,是書裡面三個主人公每一個人姓名中的一個字組成的,這三個人分別是潘金蓮、李瓶兒和龐春梅。說到《金瓶梅》,大家都知道,這本書中有大量的愛情描寫,也因為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本書比較汙濁。
  • 走近《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
    它仿佛在向我訴說,我傾聽著、傾聽著……幾個月來,在平臺老師的鼓勵下,洋洋灑灑地寫了數篇《金瓶梅》的文章,縈繞心間的卻是:《金瓶梅》的作者金陵笑笑生是誰?他都有怎樣的經歷?又因何冒著罵名寫下這部天下第一奇書?
  • 《金瓶梅》、蘭陵笑笑生各自的意思
    一、《金瓶梅》的意思《金瓶梅》書名解讀一:金瓶摘自《水滸傳》第二回:香焚寶鼎,花插金瓶。金諧音晉,指三晉的晉陽古城已經歸去,瓶諧音屏,指明太原縣城北門匾額「古原屏翰」。《金瓶梅》書名解讀二:金諧音晉,瓶諧音顰,梅諧音眉,摘自《西廂記》第二本:近知先相國崔珏之女鶯鶯,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見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解讀:晉源龍山像明太原縣的眉,晉祠智伯渠像玉帶(黛),又像明太原縣的眼睛,瓶諧音屏,指明太原縣城北門匾額「古原屏翰」。
  • 是的,我就是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
    本篇為其擬蘭陵笑笑生第一人稱口吻,闡述對《金瓶梅》的一系列思考,最早發表於《書城》雜誌。本文摘自楊煉散文集《鬼話》——《地下室與河》《紅樓》言情,流於浪漫。《金瓶》剖性,直觸根底。我想說,沒什麼人性的「異化」。人性本來如此。自我毀滅,不是「扭曲」,恰是常態。我們囚禁於此,從來走投無路。——楊煉 是的,我就是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
  • 誰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
    作者為「蘭陵笑笑生」,後世考證,有指為屠隆者,有指為李開先者,有指為賈三進者,最為流行的是指為王世貞者。王世貞傳》和《萬曆野獲編》以及有關王世貞的身世、生平、籍貫、愛好、文學素養、社會經歷、思想風貌、創作時間、生活習慣等,「與《金瓶梅》全書對勘」,認為作品所描寫的內容與王世貞的各種情況都「很對口徑」、「王世貞的影子完全攝在《金瓶梅》中」,所以,「王世貞是最有條件寫此書的作者。」持反對意見的趙景深先生,於解放前發表了《談〈金瓶梅詞話〉》一文,確定「笑笑生」為山東嶧縣人。
  • 魯 歌:解「蘭陵笑笑生」、「笑笑先生」之謎
    三臺山人在《〈山中一夕話〉序》中說:「春光明媚,偶遊句曲,遇笑笑先生於茅山之陽。班荊道及,因出一編……顏曰《山中一夕話》……予固知句曲茅山為洞天福地,此中多異人,人多異書,不謂邂逅得此。」三臺山人此序中寫的「笑笑先生」應是王百穀。欣欣子在《〈金瓶梅詞話〉序》中說:「竊謂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傳》,寄意於時俗,蓋有謂也……吾友笑笑生為此,爰罄平日所蘊者,著斯傳,凡一百回……吾故曰:笑笑生作此傳者,蓋有所謂也。」廿公在《跋》中說:「《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蓋有所刺也。」
  • 《金瓶梅》作者究竟是誰?蘭陵笑笑生究竟是何人?
    《金瓶梅》約出現在萬曆年間,「第一次透露世上存在《金瓶梅》這樣一部小說的信息,見於萬曆二十四年(1956)袁宏道給董其昌的信。」這個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這個時代官商結合,商業經濟繁榮,市民階層正在崛起,人們在兩極分化中,受到金錢和權勢的猛烈衝擊,價值觀念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奢華淫逸之風也迅即瀰漫了整個社會。《金瓶梅》即反應了這樣一個時代,也只有這樣的一個時代才能產生出這樣一部小說。」這部被稱為第一奇書的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其真實身份已成歷史謎團。古稱蘭陵有二:一為今山東省嶧縣,另一為今江蘇省武進市,現在尚難考證何者為是。
  • 《金瓶梅》的主要版本
    三、《金瓶梅詞話校注》馮其庸顧問,白維國、卜健校注,嶽麓書社1995年8月版,全四冊一函,印量3000套。此書刪節約4000字,對詞話本進行了詳細的注釋,注文近100萬字,是對明代社會生活的全面展示,學術價值極高。  四、《金瓶梅詞話》同(一)人民文學出版社據1957年影印本重印,1988年4月版。兩函21冊,圖1冊,線裝。
  • 《金瓶梅》作者的身世之謎,為何至今無法確定?
    《金瓶梅》作者是蘭陵笑笑生,然而蘭陵笑笑生又是是誰?1979年朱星重倡此說,並列舉出十條理由:(一)王世貞是「嘉靖間大名士」;(二)他能寫小說,並有小說傳世;(三)他有能力個人完成宏篇巨製;(四)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夠時間;(五)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寫出官場大場面;(六)《金瓶梅》中的地名與王世貞經歷相符合;(七)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揚;(八)他好色醉酒,具有寫作《金瓶梅》的情懷;(九)他祖籍山東,又做官山東,具有運用山東方言的條件;(十)他知識面廣
  • 《金瓶梅》的秘密
    晉源方言口呱呱「兀的」像明太原縣的臉面、廣告詞,一個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在晉源的三家分晉之戰中被趙魏韓三分,一座堅如磐石的晉陽古城在晉源的土地上傾塌,西子比喻山西,太比喻明太原縣。2、蘭陵笑笑生的意思蘭陵笑笑生:蘭陵,解釋羅貫中、施耐庵的真名蕭讓、蕭嘉穗的蕭姓先祖梁武帝蕭衍,出生江蘇蘭陵蕭氏。
  • 《金瓶梅》的真正作者是誰? 眾多猜測莫衷一是
    ,《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然而這只是個筆名,真正的作者是誰歷來學者們眾說紛紜。  從《金瓶梅詞話》卷首的欣欣子的序中知道,作者的筆名叫「蘭陵笑笑生」,對於「蘭陵笑笑生」的猜測,至今不下十六七種,包括:王世貞、王世貞門人、李卓吾、薛方山、趙儕鶴、馮惟敏、李開先、徐渭、盧楠、李漁、賈三近、屠隆、丁維寧等,另外還有多人合寫,最後由一人寫定的說法,像《西遊》、《水滸》、《三國》一樣。眾說紛紜,難於取捨。
  • 【專欄推文】馮媛媛 |《金瓶梅》的作者與版本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但這「笑笑生」是誰至今卻仍是個謎。古時被稱作「蘭陵」的地名有二:一為山東嶧縣,一為江蘇武進。從書中大量使用北方方言來看,是山東人的可能性更大,但這也僅僅是推測而已。「笑笑生」其人,史料記載語焉不詳,有人說他是「嘉靖間大名士」、「世廟時一巨公」,雖是傳言,但在人們的不斷猜測中,後七子領袖王世貞逐漸成為大家不約而同的關注對象。
  • 許志強:關於《金瓶梅》作者的圖例和方言小考
    三是關於《金瓶梅》的作者,基本上應確認為蘭陵笑笑生,因為欣欣子在序言的開頭就說:「竊謂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在序言的結尾又說:「欣欣子書於明賢裡之軒」。  寫到這裡,想起一個問題,似乎可以作為《金瓶梅》作者的另一個新發現的證據。張遠芬先生在考證《金瓶梅》作者時,認為蕭明賢的故裡在蘭陵,因此蘭陵笑笑生在序言末尾記:「欣欣子書於明賢裡」,言外之意,明賢裡的「裡」字應作「故裡」解[3]。
  • 為什麼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曲解《金瓶梅》?
    受影視劇影響,很多人聽到「金瓶梅」三個字,第一反應就是少兒不宜,這類人大多沒看過原著。明清時期的小說,內容比《金瓶梅》更露骨的太多了。但該書問世後,曾被明清兩朝列為禁書,不僅僅是內容涉黃那麼簡單,難道是揭露的內容讓封建統治階層惶恐不安嗎?
  • 張竹坡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奇」在何處?
    在齊魯書社出版的《金瓶梅》校點後記中,校點者王汝梅說「原書中……屬於自然主義描寫者,……因易產生消極影響,酌情刪除,註明所刪正文評語隨正文一併刪除。全書合計刪除一萬零三百八十五字」。《金瓶梅》從成書那時起,其命運就一直起伏,人們在讀的過程中,存在著增加和刪減的情況,所以,留下的版本到底那一個才是真正完整的版本,恐怕永遠是一個迷。
  • 《金瓶梅》中的歇後語,通過喜劇性道出了人生的真理
    《金瓶梅》的俗語主要出現於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之中。我們大體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類:歇後語、諺語、隱語、罵語及稱謂語。這其中諺語本身即屬一種較為穩重的哲理性質語言,其凝鍊深刻的語體特徵決定了它本身不適於對喜劇效果的表達。
  • 新解《金瓶梅》之潘金蓮——生存困境中孑立孤獨的抗爭形象
    潘金蓮是《金瓶梅》中的女主角之一,也是西門慶妻妾中最抓尖好強的一個。這個人物形象移植自《水滸傳》中,在蘭陵笑笑生的筆下得以新生。在這兩部作品中,潘金蓮無一例外地背負了「淫婦」的罵名,成為通姦害夫淫情的典型代表。然而相對於《水滸傳》,《金瓶梅詞話》將潘金蓮的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
  • 寧宗一:《金瓶梅》呼喚對它審美
    總之,蘭陵笑笑生的世界是一個陰暗的世界,一個充滿著靈魂搏鬥的世界,他的惡之花園是一個慘澹的花園,一個豺狼虎豹出沒其間的花園。小說家面對理想中的美卻無力達到,那是因為他身在地獄,心向天堂,悲憤憂鬱之中,有理想在呼喚。然而在這殘酷的社會裡,詩意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 紅樓夢與金瓶梅有什麼共同點?紅樓夢一主角的原型是西門慶
    《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毛澤東1961年12月20日講話毛主席這番論斷極為著名,事實上只要細讀過《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讀者,都能感受到兩本書中存在的某種隱秘聯繫,那麼,二者間究竟有沒有關係呢?
  • 讀懂《金瓶梅》,才明白人性的3個真相
    其中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坐擁高贊,討論過萬。經專家考究,《金瓶梅》成書時間大約在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書名由書中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各取一字合成。關於小說中的故事,權威的工具書《辭海》是這麼概括的——該小說通過西門慶從發跡到暴死的經歷,及其家庭的興衰榮枯,描繪出一幅明代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卷。而書中描寫了大量重口味的男女情色之事,「光天化日,食色性也」,終究難以被世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