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南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深夜接收了一位吞咽異物的病人,原來兩天前由於某種原因,這名約40多歲的男子把一個金屬異物吞進胃裡。前期沒有感到任何不適,後來隨著胃蠕動及胃液的作用,出現上腹部疼痛,到阜南縣人民醫院就診。經過腹部平片及腹部CT檢查提示腹部金屬異物,初步估算異物長度約為20釐米,且已經超48小時,如果不及時取出,可能出現消化道大出血,胃、腸穿孔,異物刺破周圍的肝、脾等實質臟器發生危急併發症,情況非常危險。消化內鏡室團隊通過對病人情況全面評估後,立即組織麻醉科、普外科,ICU等相關科室啟動院內MDT,經專家組的充分討論,最終一致決定立即行無痛胃鏡下行異物取出術。
取出異物要過三關
這樣長的異物從胃腔取出過程中需要經過第一道關口「賁門」,這是胃腔上端的最狹窄區間,如果拉取過程中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賁門括約肌撕裂性損傷,給患者造成非常嚴重的二次損傷。第二道關口,是主動脈弓處,緊鄰食管,形成食管的第二狹窄處,一旦刺破動脈血管,就會造成致命的大出血,後果不堪設想。第三道關口,也是最危險的關口——食道入口處,因為食道入口左右兩側是人的頸部大動脈,約20釐米長的堅硬異物想在狹窄且彎曲的食管內取出,絕非易事。如果不慎異物刺破食管血管,病人在幾分鐘內就會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為確保病人安全,麻醉科、消化科、普外科、ICU、內鏡室多位醫護人員都加入救治隊伍,一直守護在病人身旁,隨時準備救治病人。
手術過程僅10分鐘
由於操作器械異物鉗是金屬的,異物也是金屬的,兩者相碰,會發生夾持不住滑落的情況,再加上異物較長,操作起來十分困難。副主任醫師劉汝冰憑著多年豐富的內鏡操作經驗在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吳志福、內鏡主管護師劉圓圓的默契配合下,整個過程僅10分鐘,異物順利取出。異物取出後發現是一根長度近20釐米的鋼條,在場的內鏡室醫護人員都驚訝道:「這是我們近年來遇到的胃內最長的異物」。術後10分鐘,病人甦醒,無併發症無出血,第二天順利出院。
胃鏡下取異物相對傳統手術來說,因其創傷小、安全係數高、無痛、便捷和費用低等優勢,目前已經是消化內鏡室的常規業務之一,近年來,消化內鏡團隊為多名病人成功取出消化道異物,常見的異物有魚刺、棗核、雞骨、食團、硬幣、螺絲釘、鐵釘、磁鐵、磁珠、胃結石等。在此提醒,如果誤吞異物,切勿以喝醋、喝水等辦法強行吞咽自行解決,應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異物隨胃腸蠕動遊走到十二指腸降段以下,胃鏡無法接近異物而貽誤治療時機,尤其是尖銳的異物可能穿透消化道管壁或刺破管壁以外的組織或血管引起嚴重併發症。
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衛健委的精心指導下,阜南縣人民醫院消化內鏡室以MDT建設為契機,在兄弟科室的大力協助下,不斷提升治大病能力,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以病人需求為導向,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自成立以來,經過近30 年來的技術沉澱,常規的無痛胃腸鏡操作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除此之外,還陸續還開展了上消化道各種異物取出術、胃空腸營養管置入術,消化道狹窄擴張術;內鏡下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套扎、硬化、組織膠治療;內痔內鏡下微創治療;胃腸道息肉切除術(EMR);早期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內鏡經黏膜下遂道腫瘤切除術(STER)等一系列行業標誌性技術,切實滿足全縣173萬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為實現90%病人不出縣的醫改目標不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