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風俗:「莫爾格勒特」親屬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文/烏 蘭

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興安盟蒙古族風俗中,有一個古老的風俗,被稱之為「莫爾格勒特」親屬。

「莫爾格勒特」,蒙古語的含義是磕頭。不管是在牧區,還是在農區,某一個蒙古族家庭中,如若有女兒要出嫁,快要舉辦婚禮的時候,其父母就要給女兒找「莫爾格勒特」父母,蒙古語的含義是磕頭父母,即梳頭父母。有的則是由男方的父母給未來的媳婦找「莫爾格勒特」父母。所要找的「莫爾格勒特」父母的人,必須是人品極好、心地善良、德高望眾、兒女雙全的人。

「莫爾格勒特」父母與「莫爾格勒特」女兒、女婿之間的關係,是不亞於親生父母與女兒、女婿的關係。新婚大禮自不必說,逢年過節,作為「莫爾格勒特」父母的,不是自己親往,就是派出子女,帶著禮品,去看望「莫爾格勒特」女兒。等到「莫爾格勒特」女兒有了小孩後,還經常接她與孩子「住娘家」,好吃好招待在家住上幾天。

作為「莫爾格勒特」女兒,也非常重視與「莫爾格勒特」父母以及兄弟姊妹的關係。每當新春佳節,「莫爾格勒特」父母家的成員過「本歷年」,或者平日家裡有紅白喜事,都要前往,盡與其親生兒女一樣的責任。蒙古族有一則諺語說:「一個聰明智慧的女兒,能讓全旗人成為娘家。」形容的就是這種民風。

「莫爾格勒特」女兒的親生父母與其「莫爾格勒特」父母之間,成為「奈吉」,蒙古語的含義是親家。這樣兩家人就確立了一種特殊的親屬關係,也就多了一份親情。

有的「莫爾格勒特」女兒家,因為剛剛安家立業,生活不富裕。作為「莫爾格勒特」父母、兄弟姊妹的,在生活、生產上儘量給予幫助,使她們家渡過難關。

「莫爾格勒特」這種古老的蒙古族風俗,已成為蒙古族群眾增加親情的一個鏈條。過了好些年,經歷過幾代人後,這種親情還在延續著。作為晚輩,見面後,互相問候後,就會主動提起:「我們是親屬。」「你們家某某是我的姑姑(或者是姑奶奶等)。」有的指的就是這種「莫爾格勒特」親屬。在這個古老的民族看來,別人的子女,自己的子女,都是一樣的,於是就留下了「別人的自己的(子女),都是空腔子想法」的諺語。在這裡,所說的「空腔子」指的是私心。從這個蒙古族民俗中也能看出,蒙古族的心胸是豁達、開朗的,心地是善良、無私的。

「莫爾格勒特」這種純樸的民風,在漫長的歲月中,在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中延續著。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民風,已成為他們增加友誼,建立親情的一條紐帶。

相關焦點

  • 蒙古族飲食風俗的三個特點
    蒙古族特色主要體現在蒙古族的菜點風味上。蒙古族人的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的菜點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菜點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燒牛蹄筋:以牛蹄筋和大蔥加工燒制的佳餚。
  • 科爾沁蒙古族的一些風俗習慣
    過小年過去,每逢農曆臘月二十三這天,蒙古族過小年。蒙古族把三天稱作「日火」:三十天稱作「月火」, 三百六十天稱作「年火」。小年是送接火神爺的「年火」日子,所以很敬重這一一天。成吉思汗前的婚姻成吉思汗為政之前,蒙古族青年成婚時,男女雙方騎馬跑向草原深處,在選擇好的地點絆住馬兒,再把兩個人的套馬杆平行整在一一塊, 用套馬杆上的兩條皮套兒系成盤腸式的花結(蒙古語叫沃日嘎),事華,兩個人進行歡娛。此時別人如果靠近,被打死也無罪。
  • 長生天護佑的偉大民族——蒙古族
    古老的民族,悠久的歷史,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豐富的草原生活,孕育出燦爛的民間藝術和深厚豪邁的民族風俗,以蒙古族為代表的草原文化是一枚歷史符號,它深深烙印在每一個草原人的心上,流動在每一個蒙古人的血液中。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
  • 各地奇特風俗:除了湘西趕屍,這些奇詭的風俗你聽說過嗎?
    也正因此,我國有著許許多多的有趣奇特的風俗,而關於這些風俗,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或者見過一些。有「有趣且聞名」與全國的節日風俗,如傣族的潑水節、壯族的「三月三」歌節以及朝鮮族的寒食節等等,這些節日哪一個不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一個都非常的盛大有趣而卻有意義。
  • 〖遼寧蒙古族〗遼寧蒙古族民族來源
    上述蒙古各部、八旗蒙古、巴爾虎蒙古的後裔構成了遼寧蒙古族的主要部分。遼寧蒙古族主要分布於朝陽市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朝陽縣、建平縣、凌源縣、北票縣,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彰武縣。       清代,遼寧境內蒙古族的階級等級分明。統治階級是蒙古封建王公貴族,被統治階級分為平民階層、屬下階層和奴隸(家奴)階層。滿族統治者在蒙古地區推行盟、旗制度,統治蒙古族人民。
  • 【民族風俗】《內蒙古地區蒙古族部落名稱來歷》
    蒙古族部落名稱來歷
  • 特克斯縣蒙古族民歌( 44 Tabun tuukei jangzatai )
    特克斯蒙古族民歌 衛拉特蒙古族口頭文學非常發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衛拉特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衛拉特人民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道德、思想、風俗習慣。由於特克斯縣蒙古族,在歷史上和其他蒙古族相對獨立生活、生產等諸多原因,特克斯縣蒙古族民歌,在歌詞和歌曲等方面出現了獨特變化。 搜集特克斯蒙古族民歌的意義 在特克斯蒙古族勞動人民世世代代創造的民族民間音樂中,有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音樂語言,民歌是其中最為動人的篇章之一。
  • 河套地區的飲食風俗
    從此,河套的飲食風俗也出現了蒙漢兩種形式,並且出現了兩種文化風俗相互交融的情形。    (一)漢族的飲食風俗    由於河套地區的農民大多是來自山西、陝西等地,正如「村風民俗會隨著地緣群體的外向流動而遠播他鄉,成為這些外來群體特有的文化符號」那樣,河套地區的漢族飲食風俗也多沾染了上述這些地區的風俗特徵。
  • 九原區蒙古族姓氏淵源
    蒙古族姓氏起源與其先祖的名稱、居住地名、地域、宗教、相貌、服飾、職業、生產、生活器具的製造使用、兵器具種類、座騎的顏色、習俗、信仰等密切相關。眾所周知,世界的每一個民族是不斷地分離、變化、融合的共同體。我們從《蒙古秘史》及《黃金史》等諸多蒙古族名著中能夠看到蒙古族不斷分離、變化、融合的過程。
  •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主要包括首飾、袍子、腰帶、靴子四個部分。首飾大致可分為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飾等五大類。頭飾主要有頭巾、帽子、頭帶、頭圈、辮鉗、辮套、頭釵、頭簪、耳環、耳墜等,是蒙古族首飾中最絢麗的部分。如"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姿。婦女們平時一般多罩頭巾。
  • 【蒙古族民俗】蒙古族敬獻奶茶禮儀竟如此講究!多少人弄錯了?
    奶茶,是蒙古人最喜歡而且至今都非常流行的一種茶類。在《中華風俗志》裡有這樣的記載:「以新鮮之牛奶鹹鹽等和於茶為夏日之飲。亦稱奶子茶。  蒙古人對奶茶如此喜愛,同蒙古族的生活習俗有著緊密的聯繫。眾所周知,蒙古族早期是遊牧民族,他們的畜牧生活決定了他們的食物構成,也就是以肉食和奶食為主,這些都是高脂肪、高蛋白的事物,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在茶葉傳入蒙古人生活以前,他們的主要疾病就是消化不良。而飲茶可以減輕消化系統的壓力,使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更好地被吸收。蒙古人飲茶即解渴,又解餓,喝茶時往往還配有各種奶食品、麵點、炒米,有時還有手把肉,這種奶茶可謂是色味醇香。
  • 蒙古族服飾色彩的「尚」與「忌」
    蒙古族服飾色彩的「尚」與「忌」(1)蒙古族服飾的生命在於色彩,沒有色彩就沒有蒙古族服飾。蒙古族服飾色彩,一般用色彩鮮豔、五彩繽紛、爭奇鬥豔、美輪美奐來形容,的確,蒙古族自身對服裝服飾的色彩極為重視,不同季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份,在服飾色彩上都有所選擇。認為蒙古族服飾在色彩上多追求豔麗,沒有忌諱是不全面的。
  • 「遠方推介」勾勒蒙古族音樂發展軌跡,繼承發揚優秀民族文化 ‖...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其音樂文化也是我國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和詮釋蒙古族音樂文化的歷程,無論對於研究蒙古族音樂,還是完善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歷史都是非常重要的。《蒙古族音樂史》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家出版基金項目。
  • 對蒙古族薩滿信仰興衰的一些感悟
    《本學期作品——對蒙古族薩滿信仰興衰的一些感悟》;薩滿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宗教,可以說薩滿教對蒙古族的薩滿教衰落的原因無外乎歸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政治方面,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維護自身利益,大力鎮壓薩滿教。例如,在公元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隨著蒙古族的統一和發展,蒙古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急劇轉變,在宗教上,薩滿教為適應新的皇權體制的需要,形成「天神」為主的多神信仰,伴隨著蒙古汗國的建立而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統治集團的工具。蒙古初興時的鐵木真是崇拜薩滿教的,他統一了蒙古各部成為「成吉思汗」,和利用薩滿教有密切的關係。
  • 唐吉思:藏傳佛教對蒙古族民間宗教的影響
    蒙古族的鬼魂崇拜在民間始終有深刻的影響,滲透在人們的風俗習慣之中。鬼魂崇拜也是蒙古薩滿信仰的一項重要內容。佛教傳入蒙古之前,蒙古先民們都要請薩滿給病人或死亡者進行「招魂」或「驅鬼」儀式。藏傳佛教傳入蒙古地區之後,並沒有排斥和打擊民間的鬼神信仰。雖然佛教不講靈魂不滅,但其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教義在邏輯上必然導致承認不滅靈魂的存在,並以之作為業報輪迴的主體。
  • 清末高要風俗簡述
    清朝宣統《高要縣誌》卷五地理篇~風俗,記述的舊風俗如下:
  • 民俗:信仰伊斯蘭教蒙古族穆斯林
    由於宗教信仰關係,在同蒙古族穆斯林長年共同生活中,逐步變成蒙古族穆斯林的也有一部分。現有蒙古族穆斯林中姓馬、楊、王幾家祖先多數是回族,這是大家共認的事實。再說過去回民成群出來逐步變成蒙古族穆斯林是比較少,兩三個人由於宗教信仰關係日久天長參入蒙古族穆斯林中,由各種原因逐漸成為蒙古族穆斯林的是有一部分,而真正的回族穆斯林進入阿拉善定居是20世紀初,而且群落生活到現在,這是屬後來的信仰伊斯蘭教群眾。
  • 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四十六)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是中國北方民族服裝的一個大系,代表著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要素,也是蒙古族人民文明的標誌。蒙古族服飾不僅滿足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需要外,還代表著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取向和審美情趣的生動展現。郭爾羅斯是蒙古族的古部落之一,服飾的歷史與蒙古族民族歷史和部落的生產、生活發展密切相關。
  • 今天,除了蒙古族之外,還有近1000萬人說蒙古語,他們為什麼不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遊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近期,在網上有一篇文章,大約是說,當下講蒙古語民族的人口已接近千萬,但他們卻被分成了不同的多個民族,對此,我們要說的是,講蒙古語並不一定就是蒙古族,語言不是識別民族的唯一標準。
  • 蒙古族家具|粗曠豔麗的草原木色
    蒙古族傳統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少數民族特色。其造型、裝飾、木質工藝等都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沉澱和積累下來的視覺藝術形態,能夠真實地反映蒙古族獨特的遊牧生活方式、濃鬱的草原文化氛圍以及強烈的民族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