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北上廣」,廣東的醫療水平恰好排在全國第三位。在皮膚科領域,雖然廣東皮膚科醫生人數佔全國十分之一,但廣東省內多家醫院皮膚科都未能入選國家級重點專科,與北京、上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11月19日,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皮膚科聯合主辦的首屆「南方皮膚學科發展暨學術交流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院長楊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學科建設規劃提升全省皮膚病性病臨床診療及科學研究能力,增強廣東皮膚科的區域輻射能力和影響力。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院長楊斌
廣東醫療發展不平衡,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診療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就診的患者中,超過七成是外地患者,本地患者佔兩成。
楊斌介紹,目前皮膚病醫院已和南方醫科大學組成了專科聯盟,涵蓋了58家醫療單位,希望通過專科聯盟的方式,對口幫扶基層醫療單位,儘可能把病人留在當地解決,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
數據顯示,每年我國皮膚病診療人次超過2億,但皮膚科醫生的人數不足3萬人,且基層地區皮膚科醫生人數少,診療能力相對落後,如何才能緩解這一現狀?
網際網路+醫療是一種方式。一直以來,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皮膚科教授崔勇關注皮膚科領域人工智慧的發展,他表示,研發人工智慧產品更多是服務基層皮膚科醫生,幫助他們減少誤診漏診的狀況。
皮膚科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有天然優勢。崔勇解釋:「皮膚病學科是基於皮損的客觀特徵建立的,具備視覺特徵。因此,基於影像的人工智慧技術在皮膚科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如今,基於17種皮膚腫瘤,崔勇團隊開發了皮膚腫瘤圖像識別,該項技術基於皮膚鏡圖像分析,對皮膚良惡性腫瘤識別率已高達91%。
皮膚科研究的最新進展同樣引發關注。楊斌介紹,不少科學研究表明,皮膚病與炎症免疫有關,如銀屑病和特異性皮炎,均與炎症免疫的通路紊亂有關。目前,科學界研發了小分子藥物等靶向藥物,能快速緩解同免疫相關的頑疾,減輕患者的痛苦。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鄭昊 謝伽蔚
【作者】 黃錦輝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