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最銷魂的15碗面,最後一碗竟然秒殺前面所有!

2021-02-27 徐州吃喝玩樂

在徐州,不能不吃麵。

徐州是個包容的城市,美食也不例外。

這15家各具特色的美味面,來拯救你的食慾。


說起崑山的面,大家馬上會想到奧灶面——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麵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崑山大麻鴨」長時間老湯烹煮提出,所以味鮮異常。


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麵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

徐州如今也有這麼一家奧灶面,老闆在崑山曾呆過很多年,深愛當地奧灶面的口味,為了將這道江南口味的美食引入徐州,潛心研究。如今徐州的小夥伴足不出戶也可以品味江南水鄉的溫婉含蓄了。


地址:鐵路遊泳館對面

如果去北京不來上一碗老北京炸醬麵那可不行,起源於北京的炸醬麵可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徐州就有這麼一家面,價格公道而且服務態度也很好,很正宗的一家北京麵館。

網友推薦:老北京炸醬麵 爆肚 灌腸 雞蛋炒餅 京醬肉絲 芥末墩 

地址:市中心富國街紅跑車蛋糕西隔壁地下一層

不知道這家店見證了多少學生的成長,終於吃到傳說中的十三中油潑麵了 ,味道超級好。

 

現下的面很是筋道,尤其是辣椒也很香~,這裡還有水晶蛙魚,炸串等等。沒有吃過十三中油潑麵的吃貨算不上真正的吃貨。

地址:徐州市泉山區兒童醫院北隔壁萬福街北街9號 

一碗熱騰騰的鍋蓋面,一瓶放不壞的香醋,一盤不當菜的餚肉。小城鎮江,在時光的推移下,越來越耐人回味。鍋蓋面和普通的麵條不太一樣,吃起來會更有勁道更爽口


給大家介紹的這家鍋蓋面價格比較公道,面挺多的。店鋪環境也不錯,老闆也才熱情,還會再來的。


地址:風化街1號(風化小學斜對面)

中國自古疆域寬廣,物產豐富,以秦嶺為南北分界線,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地處中國中心位置的陝西,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盛產上等小麥,因此多喜食麵食,陝西的麵條做法多樣,麵條品種豐富,陝西人的祖祖輩輩也發明出了無數種麵條的吃法。這一家也算是很正宗的了。

 店門口擺著一個秦兵馬俑,感覺真的像是來到了陝西。帶湯汁的面,老醋味重,很大很大很大一碗,麵條勁道,味道超級好。它家的肉夾膜很有特色,皮薄汁多 肉甚香 

地址:市中心富國街愛客來超市隔壁

店裡的裝修蠻萌的,整家餐廳裡很多熊本,如果餐具上也印有熊本就完美了!餐廳環境很不錯,但空間不太大!,去的時候店裡面的人也還可以。最關鍵的還是東西味道還挺不錯。


挺好吃的!點的豆角五花肉麵,跟饞小喵的口味很像,口味很好,有芝麻,不過米飯是自己盛的,他們家的海帶是麻辣口味的,和愛鴨的素拼口味很像,很好吃!山楂水特別好喝,酸酸甜甜的!


地址:夾河街第一中學對面一品飄香米線隔壁

新店開業,一家開在書店裡的麵館,環境典雅幽靜,一斤骨頭三碗湯,採用4分之1頂級麥心,會按照季節加入不同草本,養生,滋補,一碗搞定。 麵條勁道有嚼勁,還有自主選擇區,可以選一些小菜。等面的時候還可以翻閱書架上的書,推薦大家去試試!

地址:彭城南路戶部山步行街5棟02(黑貓南瓜蓋澆飯斜對面)

黃樓街道復興北路60號和信廣場負一樓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是蘭州拉麵給食客的視覺衝擊,長的麵條,看起來似乎容易,其實做面的工序相當複雜。"蓬灰和面面成線,苦練技巧最關鍵"。首先是選用富含麵筋,韌性強的優質精粉,以蘭州當地的草木燒制的蓬灰和成軟面。


往往在前一天,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覆搗、揉、抻、拉、摔、摜後,捋成長條,揪成茶杯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麵條


地址:富國街眼科醫院旁

三晉老碗,位於金山東路上,古色古香的門頭,店面簡介,木質復古桌椅。

特色就是麵食,每天都有很多人為了這碗面去心甘情願排隊,小編也排隊嘗了一下,分量很足,味鮮香渾厚而不膩店裡還有油潑麵、哨子面、羊肉湯等正宗山西美食。

地址:金山東路鑫泰花園8--6(三胞廣場向西500米)

味道真的超級好!辣椒超辣的!就是小碗可能有點不太夠,據說是徐州第一家,門面很小但是總是擠滿了人,想吃最好避開飯點來,不然沒有位子還得等很久,推薦刀削麵!


地址:眼科醫院旁邊醒獅小區大門進去5米

 2013年11月中央電視9臺播出的紀錄片「嘿,小面」也專門介紹了50強的第一名--「老太婆攤攤面」;  2014年5月30日的舌尖上的中國第7集《三餐》中也用大量篇幅介紹了「秦雲老太婆攤攤面」的特色小面。


 所以這家麵館一開的時候在徐州真的很火,人超級多。 攤攤面是不帶湯的,麻醬拌麵的感覺,不辣。 小面是帶湯的,辣乎的,吃起來比較過癮,他家的小面也不算太麻。榨菜很好吃。


他家的豆漿是免費的,需要自己拿著杯子去豆漿機那接,每杯豆漿大概需要等待幾十秒時間,雖然需要等待,可是真的很好喝。我非常喜歡。

地址:泉山區富國街眼科醫院正對面   

從沒有想過一家買面和肉夾饃的小店也可以開的如此文藝。最開始進這家店是因為別致的店名,店面不大,放了三排桌子,人多的時候略顯擁擠,兩邊靠牆的桌子配的高椅,坐起來挺有感覺的。


店裡的油潑麵,肉夾饃,味道也是很好的,肉夾饃鮮香四溢,外皮酥脆,口感飽滿,肉嫩濃香,恰到好處,麵條勁道有嚼勁,是一家看似花哨其實有料的小店。看看這肉,香味撲鼻,肉汁豐厚,一口下去美味啊!!親們絕對得親自來嘗嘗!

地址:市中心金地商都東門口一條街上膨膨冰斜對面

很乾淨的一家店,店面挺寬敞的,環境也還可以。可以嘗嘗看的徐州美食。
米皮10元,顏色搭配很好看,酸酸辣辣的,看上去也不是很油,吃起來口感不錯!有分熱的,和涼的。


滷肉油潑麵16元,很大很足的一碗麵。東西很足,看上去很油,但是吃起來還不錯。顏色很漂亮,配上青花瓷的碗,讓人很有食慾。算是徐州的特色菜吧。
麻辣雞應該是這個名字,那個醬料攪拌完,真的是太辣了,這個雞肉還不錯~挺嫩的。


這家店人均不貴,還有免費的麵湯可以喝,老闆挺熱情的,店裡有免費的wifi。裝修也很有特色,徐州的菜很多都是辣,還要放很多的蒜,重油。可能和本身的地理位置有關。

地址:文亭街錢櫃ktv東側(錢櫃東20米)

只要是吃貨,沒有不知道五味坊麵館的~五味坊位置在煤建西街路南,從早上一直營業到晚上九點。他家招牌是「臘汁肉夾饃」,有個專門的小窗口供應,每逢用餐尖峰時段需排隊才能取到,推薦肥肉相間的肉夾饃,吃不出肥肉的油膩,反而比純瘦的更香,再澆上一勺滷汁,夾在剛出爐的饃裡別提多美味~不加青椒是西安地道的做法!


另外岐山面也是值得一試的,酸酸辣辣的麵湯上有肉醬土豆丁胡蘿蔔丁芹菜丁,也是每次來必點。冰峰汽水很有小時候健力寶的感覺,喜歡麵食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這家店。


地址:煤建一街(近紡織東路)

一家味道特別正宗的重慶小面、今天跟朋友一起無意間發現的、不要怕地方難找哦、因為味道超級贊!值得一試!

地址:和平大橋下方復興南路249-2號

相關焦點

  • 西安最銷魂的16碗面
    每逢飯點,前來吃麵的食客就把店裡圍得水洩不通,料碗臺前的老闆娘一手持兩隻碗,片刻不得歇。碗底鋪滿大塊燉牛肉,澆上一勺牛肉醬,香菜,醋汁的加持成就一碗好汁子。店裡沒有花哨的菜單,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飯量選擇大小碗,愛吃牛肉的還可以加一份肉。
  • 西安最銷魂的16碗面,來西安不吃一碗老陝的面,如同沒有去兵馬俑
    初見是一碗簡單白面,真正的驚喜全都藏在麵條下面。攪面,是技術活也是修煉場。如何快速把一碗麵攪得均勻還不失體面,是每一個西安人的必修課。在攪的過程中,看著碗底逐漸「現形「的大塊牛肉,聞著陳醋混和著香菜的獨特香味,你不能邊攪邊嘗,必須按捺住內心的渴望,堅持到麵條攪勻。
  • 全西安最銷魂的30碗面,每天一頓面,一個月不重樣!
    老陝們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最離不開的就是一碗麵!
  • 一天賣出1000多碗!論烏魯木齊一碗最最正宗又走心的蘭州牛肉麵!
    面寬些,湯寬些,辣子少點!」「我要一個細的!不要香菜!」「下個九葉子,面多煮一會!」一碗牛肉麵下肚,舒坦!但你吃的是正宗的蘭州牛肉麵嗎!蘭州人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上廁所,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奔向自己心儀的那家牛肉麵館,喝上第一口牛肉湯,一碗麵下肚可以喚醒一整天的能量。有些店面小,索性就蹲在門口吃。
  • 徐州冬天之光,是這15碗加了拿魂羊油的羊肉湯!
    而徐州人則在烤全羊、羊肉串、羊肉湯,還有涮羊肉、烤油腰、羊肉麵、羊蠍子……中享受著撕扯羊肉的快感。最繁華的徐州在市中心,最家常的徐州在菜市場,最有煙火氣的徐州在深夜的燒烤攤兒上……最鮮活真實的徐州,在一團熱氣氤氳香氣繚繞、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羊肉館裡。
  • 西安最好吃的29碗面,你咥過幾碗?
    來源|西安潮生活老西安們管吃麵從來不叫吃麵,叫咥面。咥,狼吞虎咽之意。一個「咥」字,展現了淋漓盡致的吃麵過程。穿梭大街小巷,西安最好吃的29碗面,就在這裡。,只有一根面,3.8米,名字是有緣由的,服務員都會跟你講一遍的還問你需不需要拍照,兩碗麵湯。
  • 【周末大奉獻】西安最好吃的29碗面,你咥過幾碗?
    西安最好吃的29碗面,希望你能在2016年,找個人一一吃遍。老西安們管吃麵從來不叫吃麵,叫咥面。咥,狼吞虎咽之意。
  • 徐州最強湯類美食地圖!用一碗湯,搶救瑟瑟發抖的你
    黃河新村的牛肉湯絕對屬於徐州最出名的牛肉湯了!用老鐵鍋下面,再衝上一碗用羊肉、羊骨頭熬製的滾燙鮮美的羊肉湯,撒上香菜和油辣子,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麵就這樣做成了,吃麵時再配上佳餚。汪曾祺的《人間滋味》裡講,在他一生吃過的各種做法的羊肉中,手把羊肉為第一。稱它『無與倫比』。恐怕汪老是沒吃過徐州的羊肉湯、羊肉麵吧。
  • 跑遍大gai小巷,樂山最值得吃的15碗面來了!每一碗都回味無窮…
    記憶裡,總有一碗麵是你無法忘卻的味道更何況是這個陰雨綿綿的季節誰不想吃一碗熱乎乎的面呢?幹臊面、排骨麵、牛肉麵、雙打面、味精素麵…眾口難調於是我們跑遍大gai小巷整理了樂山最值得吃的15碗面總有一碗是你的愛~ / 鈴鐺麵館 / 地址:東大街小十字(近川劇院
  • 嘉興味|兩天吃了15碗,只為給你找到嘉興最好吃的羊肉麵!
    白雞面,15元總結:單看價格來說,金林是所有測評的麵店裡最便宜的一家,但是環境和服務都很一般。白雞面,15元總結:在塍之味吃一碗麵感覺還是很有儀式感的,除了店面大、環境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大堂最顯眼的位置有「非遺傳人」四個大字
  • 江蘇十三城十三面 常州這碗是...
    在南京,皮肚面幾乎是和鴨血粉絲湯齊名的存在。澆頭裡有麵筋、筍乾、黑木耳、黃花菜等,每一樣蔬菜都有著極大的魅力;麵湯上面飄著一層清亮的素油,還撒著白芝麻,一碗下肚,滿口生香。而如果有喜歡吃葷菜的,在無錫的一些麵館也會給配上用豆製品製成的素肉,口感真假難辨,實屬難得。   徐州·羊肉麵   青年路羊肉拉麵
  • 吃完這十八碗面,你會更愛大江蘇!
    蘇州的面式很多,燜肉麵最為家常,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上過《舌尖2》的楓鎮大肉麵。吃過你就會知道,世上鮮有一碗麵,會像它一樣嗲!「蘇州最紅湯麵」是一碗白湯麵。在地圖最北的江蘇人,徐州人的飲食習慣與北方很像。比如蘭州拉麵、河南燴麵、羊肉麵這些北方麵食在徐州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徐州還有著名的伏羊節,日常也喜歡喝羊湯、吃卷餅。但其實,正宗的徐州人最愛吃的是板面。
  • 貴州最誘人的13碗面,哪一碗才是你的最愛?
    看似簡單的三椒肉沫面,實際上是很多地地道道的老貴陽的最愛,二兩小面加上一勺三椒肉沫,簡單的搭配,出來的確是不簡單的口感,三椒肉沫的加入,不僅滿足了貴陽人愛吃辣的飲食習慣,而且適當的肉沫更是讓這碗面飄出一絲誘人的肉香!
  • 中國最好吃的七碗面,南方三碗北方三碗,還有一碗連小孩都知道!
    導讀:中國最好吃的七碗面,南方三碗北方三碗,還有一碗連小孩都知道! 中國對於麵食文化還是挺注重的。也不會把地域性分得太開,比方有人會說,南方人喜歡吃米飯,不愛吃麵食,而北方喜歡吃麵食,不吃米飯。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地域局限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
  • 這個日本人來中國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他花了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只為尋找心中最愛的那碗面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你也來看看,自己家鄉的那碗麵條上榜了沒?01「十大湯麵」、「五大乾麵」各地麵條擂臺爭霸老爺爺特別喜歡的蘇州湯麵,是到老字號朱鴻興吃的。一碗燜肉蝦仁面不過癮,還追加了肚片面、肉絲麵,連吃3碗。
  • 全國人民力挺的炸醬麵到底是碗什麼面?
    我想,每個北京人的記憶深處,都有這樣一碗銷魂的炸醬麵:它帶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各色面碼拌出絢麗誘人的色彩,濃香的肉和醬勾勒出最濃墨重彩的那一筆,再加上勁道的麵條,無論是鍋挑兒還是過水,都各有妙處……面對這一碗,最文雅的北京大妞也不會再顧忌形象,最好是用那種大海碗,呼嚕呼嚕一碗下去,此生足矣。最平民也最奢華,這就是令無數北京人魂牽夢縈的炸醬麵。
  • 30年,450多地,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他花了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只為尋找心中最愛的那碗面坂本一敏日本拉麵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不少鐵桿粉絲,但是有一位日本老爺爺,他偏偏鍾情於中國麵條。蘇州湯澆面中的白湯麵底3000多碗麵條下肚,坂本評出了中國「十大湯麵」和「五大乾麵」。除了自己情有獨鐘的麵條,歷史悠久的「老古董」、當年的「地方網紅」,還有至今仍然活躍街頭的美味,都被他一一收錄。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
  • 芝麻羊肉、羊方藏魚、牛蛙面……戶部山有個小館,藏著刁餚,還安放著徐州老土著的情懷!
    「咱們家隔壁就是狀元池,老門老院的人呢,就喜歡來咱這兒一碗長魚面,一份小炒,帶著手巾把兒,再去泡個澡!來,嘗嘗咱們長魚面!」/  長 魚 面  /長魚用的是脊背,脊背肉咬起來更加香嫩絲滑,肉感也更加細膩,配搭著新鮮蝦仁,青豆杏鮑菇,澆頭的增香合味,也使得整碗湯麵的味道變得更加豐富具有層次。濃鬱的湯底,鮮滑的長魚,筋道的面怎麼能不讓人想要一口接一口的吃掉,甚至會有一種連湯都喝掉的欲望。
  • 西海岸這家店憑一碗正宗牛肉麵徵服了無數吃貨!每天吃麵竟然1元!
    以前在老膠南石橋路的老店每天賣出500多碗面,每到飯點,熙熙攘攘的人群,點單聲、賣票聲、吃麵的聲音,所有聲音交織在一起   精品紅燒牛肉麵,湯頭濃鬱, 別看這碗麵條上鋪滿了辣椒油,其實它香而不辣,油而不膩。
  • 一碗有故事的面——竹升面
    竹升面挑選的竹竿有講究的,要夠粗大,保證它有比較大的覆壓面,代替人的雙手。 師傅搓完麵團後,把麵團放在案板上,然後騎坐在竹竿那頭,用腳一蹬一蹬,竹竿碾壓著麵團,師傅要一邊壓打一邊移動,讓麵團受力均勻,漸漸變成一條攤開的毛巾。一兩個小時後,麵團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銀絲一樣幼細的麵條。 在碾壓過程中,不加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