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需要《亮劍》精神,明知不敵也要拔出寶劍

2020-10-05 不會飛的小飛魚

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

中國的桌球水平在全世界獨領風騷,數十年來,從容國團開始,到劉國梁、孔令輝、馬琳、王勵勤、馬龍等名將在世界賽場縱橫馳騁,揚國威於海外,如今我還清晰地記得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桌球男子單打總決賽上,孔令輝戰勝瓦爾德內爾後的那一聲怒吼,那個剃著短平頭一臉銳氣,頗有軍人風範的桌球王子,那一刻真是舉國沸騰,這個時候足球已經不僅僅是一項運動了。相較於桌球,中國足球的表現就遜色多了。

14億人口的大國,大球不如小球

在奧運會和世錦賽這樣的大舞臺,爭奪的是國家榮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1年裡,我們的體育事業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在跳水、舉重、射擊、桌球、羽毛球、排球等項目中我們屢獲冠軍,唯獨足球,是國人之殤。2002年我們曾經踏上了世界盃的賽場,之後一別18年,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實在想不明白我們為何屢屢兵敗於世預賽,連世界盃決賽圈的門檻都難以觸摸。這麼多年來提起足球每每成為日韓等國嘲諷的對象,在桌球、籃球等運動上我們可以碾壓他們,但在足球這項運動中多年來我們始終沒有突破自己,實在令人無比沮喪。

什麼運動最揪心?足球;什麼運動更揪心?中國足球啊。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據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足球迷的人數大約佔世界人口的1/3,這意味著全世界有20多億球迷,在中國大約有1.87億球迷,在總人口比例上或許進不了世界前20,但是基數大,還有很多人或許平時不怎麼關注足球這項運動,但是中國足球的比賽他們卻非常的關注,不然何來闖進韓日世界盃後的舉國沸騰,那已經上升到了家國情懷了,只是每一次的期望最後都被中國男足的表現擊得支離破碎。還記得08年宋丹丹的小品中有一個對中國足球的調侃,「什麼運動最揪心?」「足球」「什麼運動更揪心?」「中國足球啊」,可悲的是,中國足球在國人的心目中大概也只剩下茶餘飯後調侃的價值了,這是經過無數次失望後的無奈。

中日韓球員相繼登陸歐洲,表現卻天壤之別。

近20年,國足先後有楊晨、孫繼海、李鐵、李偉峰、邵佳一、鄭智、董方卓、蒿俊閔、武磊等球員前往歐洲五大聯賽,在個人表現上最被人認可的恐怕要數孫繼海,在英超藍月亮曼城效力6年,出場了130場比賽,2015年入選了英格蘭足球名人堂,其他留洋的國足基本碌碌無為,董方卓當年在曼聯被國人視為天之驕子,結果隕落何其的迅速,可以發現留洋的國足運動員鮮有什麼成就,目前武磊所在的西班牙人已經降級到西乙聯賽,武磊本人的表現也難以說得上出彩,而武磊已經代表了目前國內球員的最高水平了,起碼在中超聯賽上看來是如此。相比較而言,日韓球員在歐洲的表現遠非國足能比,如樸智星、孫興慜、本田圭佑、香川真司,這些人在英超、德甲、意甲賽場上的表現已經徵服了歐洲的球迷。兩相比較,我們無論在球員輸出數量和表現上遜了不止一籌。


體制問題與既得經濟收益大概已經磨平了爭鬥的心

曾經看過一組數據,德國8600萬人口,球員註冊人數達到了700萬,幾乎達到總人口比例的9%,而日本全國兩億人口,球員註冊人數是96萬,再看看我國,14億人口,球員註冊人數只有8000。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來,在歐洲乃至日韓,他們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種足球的學習文化和氛圍,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而我國大概只是一種職業選擇,因為足球運動員在國內聯賽中有著豐厚的收入。據調查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2018年調查的結果顯示,中超球員平均年薪高達105萬美元(約724萬人民幣),在世界足球聯賽中僅次於英超、西甲、意甲、德甲和法甲這五大聯賽。亞洲方面,日本J聯賽球員平均年薪只有31.5萬美元(約217萬人民幣),韓國K聯賽更是只有13.3萬美元(約91.7萬人民幣),只是很遺憾的是國內球員不能在收入豐厚的同時,將國足的整體實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足球需要《亮劍》精神

事實上,無論我們如何調侃中國男足,在內心深處我們是滿懷期待他們能夠知恥而後勇,給中國人露一下臉爭一回氣,在世界的賽場上能證明我們不是一個隨便被人拿捏的軟柿子,即使技不如人,也能在每一場比賽中展現頑強不屈戰鬥到底的精神,如《亮劍》中所言:狹路相逢,明知不敵,也要拔出寶劍。

相關焦點

  • CBA「菜鳥」孟翔的厚積薄發: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
    更常被提起的是鄭祺龍,他是中國男籃名宿鄭武的公子,也因此成了很多人口中的「人情世故」,但在CBA首秀即爆砍20分之後,那些對他質疑頗多的球迷被打得排隊道歉,他的代名詞也變成了更具積極意義的「爭氣龍」。好飯不怕晚,在得到主教練的肯定之後,孟翔需要做的只有兩件事:補強短板和靜靜等待。和很多鍾情於選秀的球隊不同,深圳隊是一支底蘊深厚的球隊,他們的青訓是CBA最好的一檔,孟翔是他們隊史第一位通過選秀引入的球員,這樣的頭銜足以體現孟翔在這支球隊的特殊。
  • 施瓦茨曼,勇敢亮劍的你雖敗猶榮
    在戰爭巨製亮劍中,主角李雲龍有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古代劍客,遇到天下第一的劍客時,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就是亮劍精神。
  • 抗日劇中, 又有幾個如經典《亮劍》
    但他是經典抗日劇《亮劍》中張大彪的原型。《亮劍》作為抗日劇的經典應該是實至名歸的,首先,《亮劍》中人物塑造十分成功,李雲龍的粗俗,血性男兒氣概,以及吹牛的英雄形象十分接地氣。其次,細節中也彰顯著經典風範,日軍重點演員都是日語教授級別,以及劇中對軍事見解也是有依可循的。
  • 遼寧賽前海報「亮劍」,第二回合要拼搏到底
    遼寧隊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雙方第二回合的交鋒,他們的賽前海報主題為「亮劍」。寓意是:雖然知道與廣東實力存在差距,但亮劍是一種精神,哪怕對方是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勇於亮劍。這張海報,充分展現了遼寧將士賽前的鬥志。他們要將比賽當成最後一場來打,背水一戰也要給廣東隊製造一些麻煩。雙方第二回合的對決,遼寧隊必定會拼盡全力,勇於向衛冕冠軍亮劍。
  • 《亮劍》原著中最能體現亮劍精神的一場戰鬥,可惜電視劇卻沒拍
    說到抗戰劇的巔峰之作,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亮劍》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主要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精神,一種逢敵必亮劍的勇者精神,劇中塑造的很多人物,無論是李雲龍、楚雲飛,還是張大彪、孫德勝等人,他們的身上都有這種亮劍精神,就像李雲龍說的,倒在敵人劍下不可怕,真的勇士,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
  • 二營長,把老子的義大利炮拉來,回顧紅色經典《亮劍》
    今天突然心潮來血,想要在回顧一遍《亮劍》,沒有別的意思。這不是快建國七十周年閱兵儀式了。就想回顧一下抗日的情懷和精神。尤其是亮劍精神。亮劍精神,是我們國家軍隊的軍魂。我們國家進行了22年的武裝鬥爭,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的是什麼,我們靠的就是這種軍魂,靠的就是我們的軍隊廣大戰地指導員的戰鬥意志。
  • 裡皮將亮劍精神注入中國足球責任骨氣勇氣俠氣不可或缺
    因為所有的戰略戰術執行的前提,就是精神層面上的正確導向,這是在國家隊層面上的。而用在基層的青訓上面,形成普遍的,蔚然成風的環境氛圍對於整體中國足球向前發展和足球文化的形成,甚至是由下而上的技戰術風格的統一,都有決定性的作用。這個精神就是亮劍精神。接下來將與大家從責任,勇氣,骨氣,俠氣四個方面談中國足球文化中的亮劍精神!
  • 《亮劍》經典語錄
    亮劍經典語錄「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劇中李雲龍用他傳奇的一生,完美兌現了他曾說過的話。歷史雖已遠去,但亮劍的精神仍需一代代傳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亮劍》中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經典臺詞吧!1、知識分子就是不一樣,知書達禮,不像那些工農幹部,張嘴就罵人。2、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只要我在,獨立團就嗷嗷叫。
  • 女排精神—中國男足最缺乏的精神之鈣!有感於朱婷隊長兩會發言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七戰全勝勇奪世界盃排球賽冠軍,適逢70年代末80年代初春意盎然的改革開放年代,作為三大球項目第一個世界冠軍,女排登頂極大提升了國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女排姑娘團結拼搏的精神感染了全體國人,國慶35周年遊行時,北大學子由女排精神感染亮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經典橫幅,道出了全體國人的心聲,也奠定了女排在國人中與眾不同的地位,女排精神已是超越純粹體育領域的存在
  • 西安工業大學十佳大學生楊思琳:文藝少女的「亮劍」情懷
    「亮劍」指引理想方向楊思琳從小就和其他同齡女孩不一樣。在花季少女紛紛沉溺於青春偶像劇集的愛恨情仇時,《亮劍》之類的戰爭題材影視劇卻是她的首選。楊思琳到現在還對《亮劍》裡面的臺詞信手拈來——「當軍人要有股氣勢,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勁頭,就像一個劍客,和對手狹路相逢,他發現對方竟是天下第一劍客,這時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須亮出寶劍,沒有這個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的劍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咱中國軍人不能當孬種,逢敵必亮劍,絕不含糊」。那時起,《亮劍》中的共產主義信仰從就深深根植在她的心間。
  • 學習「女排精神」的權利都被剝奪?中國足球首先要提升自己硬實力
    絕不放棄,恰恰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核。中國男足學習踐行「中國女排精神」的權利,不能因為隊伍成績一般而被硬生生剝奪。中國足球具有接受批評的雅量李鐵擔任主帥的國足,目前正在上海集訓。雖然在競技角度無法讓球迷滿意,但中國足球起碼還提供兩大社會價值:第一,罵國足成為人民群眾的解壓閥; 第二,被罵的中國足球成為吃瓜網友的開心果。 中國足球還沒資格談精神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是沒有常勝將軍,輸輸贏贏才是體育的本質。
  • 亮劍最大反派:獄中侮辱田雨,李雲龍被逼自殺,這結局卻沒人敢拍
    很多人都喜歡看《亮劍》這部電視劇,人們都對李雲龍身上那股子「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的『亮劍』精神,而這也是李雲龍的一生寫照。這,才誕生了李雲龍流傳至今的亮劍精神:「古代劍客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
  • 《亮劍》:一部抗日劇的巔峰之作,中國的武士道精神!
    歡迎來到小天自媒體號,今天小天來分享給大家的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亮劍》,並分析一下「亮劍精神」與武士道有什麼相似以及本質的區別。說起《亮劍》這部劇,可能許多軍迷都看過,那可是號稱秒殺所有抗日神劇的經典之作。既然是經典,那麼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經典在哪吧!
  • 這個時代缺失的,不是奪冠,而是女排精神
    全世界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球賽,而是體育精神,中國精神。也許,在球場上,我們沒有巴西隊的技術好,我們沒有俄羅斯隊身強體壯。但我們會拼到最後一分鐘,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女排精神這就像中國軍隊的"亮劍精神":
  • 賈島短短20字寫透俠客「亮劍」精神,最後兩句更是豪氣沖天
    在中國詩壇,有一個著名的「推敲」典故。這個典故來源於唐代詩人賈島,有一次他在拜訪友人時寫下「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詩句,後又覺得句中的「推」字應換為「敲」字,他苦苦糾結,沉迷其間,竟闖入唐代官員韓愈的儀仗隊中。
  • 遼籃發布總決賽次戰海報:拿出亮劍精神
    這一次的主題是「亮劍」。而亮出寶劍,遼寧隊徽示人,也展示出球隊的決心。我們都知道,亮劍精神,要的就是面對強大的對手,哪怕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遼寧的海報已經很明顯,也指出了他們首戰的問題,而第二戰,就是拼了。
  • 遼籃總決賽次戰海報:拿出亮劍精神!
    這一次的主題是「亮劍」。一名俠客,夜色中獨站屋頂,威風凜凜,俠氣逼人。而亮出寶劍,遼寧隊徽示人,也展示出球隊的決心。我們都知道,亮劍精神,要的就是面對強大的對手,哪怕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遼寧的海報已經很明顯,也指出了他們首戰的問題,而第二戰,就是拼了。總決賽首戰,88-110,遼寧男籃創造了近9年來的總決賽單場輸球分差,球隊從精氣神到、戰術到總決賽用人,可謂都是完敗。
  • 小說《亮劍》其實早就給了答案
    亮劍》中說的那樣,狹路相逢勇者勝!明知不敵但還是要亮劍,明知對手可能是第一劍客,卻還是要拔出利刃與對手一較高下,倒在第一劍客的劍下,是技不如人並不丟人,若看對方是第一劍客就不敢亮劍才是丟人!從某種程度來說,敢於面對第一劍客亮劍就已經是成功,就不是失敗者!狹路相逢勇者勝!開拓者衝啊!就算不能打敗對手,也不會讓湖人輕易過關的,加油!開拓者!加油複賽MVP利拉德!
  • 亮劍:騎兵連孫德勝為什麼發起自殺衝鋒?
    《亮劍》應該有很多人看過,相信大家對劇情一定很熟悉。劇中小編認為最感人的一幕是,騎兵連連長孫德勝一臂舉刀,向日軍發起自殺式衝鋒。這次事件的起因是,1942年11月,日軍對獨立團發動了針對性極強的掃蕩。在孫德勝的帶領下,他們勇敢地拔出戰刀,毫不猶豫地衝向敵陣。第一次衝鋒後,騎兵連已經傷亡過半,第二次衝鋒依然傷亡慘重。但是騎兵連還是堅持發起了第三次和第四次衝鋒,最後只剩下孫德勝一人。而且,此時的孫德勝已經被日軍切斷了一隻胳膊,血流如注,但他還是喊著衝鋒的口號:「騎兵連,進攻!」就連日本指揮官也被孫德勝的舉動所感動。
  • 當年,出演《亮劍》李雲龍的第一人選並不是李幼斌
    當年,出品人劉燕銘在機場書店裡看到了《亮劍》這本書,看了一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都梁。他拿起《亮劍》看了幾頁,其中對李雲龍說話表示了興趣,於是買下來,在飛機上仔細品讀。在飛機上,劉燕銘被李雲龍身上獨特的氣質徹底折服,特別是李雲龍說:「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在李雲龍的隊伍裡,魏和尚,還有騎兵營營長,他們的個性裡都有團長李雲龍那種軍人特有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