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奪門之變」的徐有貞、石亨、曹吉祥,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2021-01-19 騰訊網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闢,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文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兵變。景泰帝在位年間,重用大臣于謙等人,治理朝政,頗為有序。然而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他不但軟禁兄長,甚至於景泰三年執意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種種作為,頗讓後人詬病。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臥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彼時,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控制了長安門,東華門。一行人將南宮大門撞開,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鎮面前,同聲高呼:「請陛下登位。」朱祁鎮被攙扶登輿,一行人立即趕往奉天殿。

十七日早朝時分,按照慣例,百官於五更前即在午門外朝房等待。忽然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高聲宣布太上皇已經復闢。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時無從選擇,在徐有貞等催促下整隊入官拜賀。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參加「奪門之變」的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都是什麼結局?

一、徐有貞

徐有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號天全翁,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中期大臣、內閣首輔,因受封武功伯,世稱徐武功。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進士,徐有貞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等到土木堡之變爆發後,徐有貞曾建議南遷,遭到了于謙等朝廷大臣的痛斥。而這,也是徐有貞在奪門之變後陷害于謙的重要原因。景泰年間,徐有貞擔任僉都御史,到山東治理黃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徐有貞與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劃發動奪門之變,擁戴明英宗朱祁鎮復闢,被拜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武功伯。在奪門之變中,徐有貞自然受到了朱祁鎮的封賞。彼時,明英宗認為于謙曾有大功,不忍將其殺害,為此猶豫不決。但徐有貞卻進言道:「不殺于謙,復闢之事師出無名。」明英宗這才下定決心,於正月二十三日將于謙、王文處斬。因此,非常明顯的是,于謙被冤殺,徐有貞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徐有貞成為內閣首輔,盡掌閣權,朝野內外為之側目。而明英宗對徐有貞也是傾心委任,允許他可以隨時覲見。眾所周知,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正式廢除了丞相這一官職。在此基礎上,明朝的內閣首輔,一定程度上扮演著丞相的角色,比如青史留名的張居正,就曾是明朝內閣首輔。當然,徐有貞和張居正比起來,差距可謂天壤之別了。對於徐有貞來說,雖然曾經和石亨、曹吉祥一起發動了奪門之變,但是,在執掌大權後,徐有貞就疏遠了他們,甚至還在朱祁鎮面前說石亨、曹吉祥的壞話。

得知這一消息後,石亨、曹吉祥大為怨恨,日夜圖謀構陷徐有貞。於是,在石亨、曹吉祥的反擊之下,徐有貞被構陷罪名,貶為廣東參政,後又流徙雲南金齒衛。石亨敗亡後被放歸。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貞鬱鬱而終,時年六十六歲。對此,在筆者看來,徐有貞是不折不扣的投機者。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了執掌大權,只能重用徐有貞這樣的宵小之輩。不過,在朱祁鎮重新坐穩皇帝的寶座後,徐有貞顯然不會得到了重用,也因此遭到了貶低。

二、石亨

石亨(?-1460年),陝西渭南南志道裡(今渭南市臨渭區官路鎮)人。明朝將領,官至太子太師,封忠國公。早年抗擊瓦剌,頗有戰功,在土木堡之變後,石亨在于謙的指揮下奮勇殺敵,成功護衛了明朝都城,其戰功是不容抹殺的。後於景泰八年(1457年)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復闢,得以權傾朝野。

奪門之變後,石亨權欲膨脹,他的弟、侄家人冒功進官者50餘人,其部下親戚、朋友等攀親騙官者多達4000餘人。京師大臣,常被他藉故逐出朝廷。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石亨的驕橫跋扈,自然引起了朱祁鎮的不滿。天順三年(1459年)秋,石亨受其侄子謀反和凌辱親王罪株連,停止上朝參見,削官為民,並究治石亨朋黨,悉數罷黜。天順四年(1460年)正月,明朝錦衣衛和朝廷重臣,都上奏朱祁鎮,要嚴懲石亨及其黨羽。於是,朱祁鎮下詔令石亨下獄,以謀反罪處斬,並沒收其家產。同年二月,石亨病死獄中,石彪、石後皆處斬。

三、曹吉祥

曹吉祥(?-1461年),永平灤州人。作為明朝宦官,曹吉祥曾隸屬於王振門下。在土木堡之變中,王振作為罪魁禍首,自然沒能逃過一劫。因此,在王振被殺後,曹吉祥累官至司設監太監,成為宦官的首領。在奪門之變中,曹吉祥和石亨、徐有貞一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幫助朱祁鎮奪回了皇帝的寶座。天順初年,曹吉祥奉命總督三大營,也即執掌了兵權。

在石亨及其黨羽被誅殺後,曹吉祥心中驚惶,開始有自保的打算。據《明史》記載,他經常厚賞那些蕃將,儘量滿足他們對金錢、物質的要求。蕃將們也害怕曹吉祥一朝失勢後,自己的地位不保,因而願意為曹吉祥賣命。曹欽曾問門客馮益,「歷史上有沒有宦官子弟當天子的?」馮益說:「您的本家魏武帝就是。」曹欽聽後非常高興。因此,非常明顯的是,作為明朝宦官,曹吉祥居然有了謀反的打算,這可以說是罪無可赦了。

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決定謀反。明英宗接到奏疏後,立即下令捆綁了曹吉祥,下嚴令封閉皇城和京城九門。與此同時,朱祁鎮派遣的孫鏜領兵追殺曹欽,斬了曹鉉;孫鏜之子孫輒在砍中了曹欽的胳膊後被殺。曹欽企圖突破安定等門,但城門全部緊閉,曹欽只得退回家中抵抗。剛好天降傾盆大雨,孫鏜督軍入曹欽家,曹欽投井死,又把曹鐸及全家人殺了。三天後(七月五日),明英宗下令把曹吉祥以磔刑處死於市中,並將此事昭告天下。綜上,對於主導奪門之變的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在得勢之後更加貪戀,不知道收斂,從而最終一個被貶低流放,兩個被誅殺。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石亨、曹吉祥、徐有貞擁立朱祁鎮奪門成功,朱祁鎮又如何將他們引上死路?
    ,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擁立朱祁鎮為帝。朱祁鎮很快就發現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存在很大的問題:1.他們都只是投機分子,才能有限,實在無法擔當重任;2.他們權勢太大,反而會做出很多違法犯紀之事,例如打擊異己、提拔親信等。  朱祁鎮深為苦惱,雖有心剷除他們,但朱祁鎮同樣會面臨兩個問題:1.這些人都是奪門功臣,剷除他們會落下兔死狗烹的罵名;2.這些人權勢太大,剷除他們會導致朝局動蕩。這兩個問題不能解決,朱祁鎮也不敢貿然動手。
  • 奪門之變後,此人用一句話害死于謙,那麼他最終是什麼下場?
    對於奪門之變來說,是一場圍繞著明朝皇帝之位的兵變,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鎮從朱祁鈺手中奪回了皇位。明英宗復闢當日(十七日),便對奪門之變的功臣大加封賞。徐有貞兼任翰林學士,進內閣參預機樞政務,又加兵部尚書。同時,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被逮捕下獄,誣以「更立東宮」、「謀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定為謀反,判處極刑。
  • 奪門之變後,徐有貞為何黯然謝幕
    奪門之變 那幾個黑影一看來人連忙跪倒,為首一人說道:「陛下,我乃石亨,這位是徐有貞。當今聖上染恙命在須臾,已經不能理政。今率領忠義之人來解救陛下,重登大寶。」
  • 奪門之變前後的朱祁禛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做過兩次皇帝,當過外族的俘虜,通過奪門之變復闢成功的皇帝。 他也是把大明王朝從鼎盛時期過渡到逐漸衰落時期的皇帝。 他一生經歷許多次大事件,土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大明王朝五十萬精銳被瓦剌全殲,大明王朝險些葬送他手裡。
  • 歷史上最無意義的一次皇位之爭、最噁心的一次炒作———奪門之變
    我也舉個例子,五代十國最無恥的一個朝代沙陀人劉知遠建立的後漢,當劉承祐逼反後周太祖郭威,最終劉承祐被殺。後周太祖擔心大臣及劉知遠的弟弟劉崇的反對就假意立劉知遠的養子劉贇為帝,這時正出兵南下的劉崇得到消息後喜出望外,罷兵回太原了。主要是因為這個劉贇是劉崇的兒子,當時劉崇一句話說的最直接,老子兒子誰當皇帝都一樣,哪有老子去搶兒子的江山?當然劉贇並沒有到達開封就被廢了。
  • 奪門之變爆發時,東廠、錦衣衛為何毫無察覺?和朱祁鈺有關
    對於奪門之變來說,是一場圍繞著明朝皇帝之位的兵變,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鎮從朱祁鈺手中奪回了皇位。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貞等人領軍打開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明英宗復登大位。到東華門,守衛大聲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東華門隨聲而開。
  • 從土木堡到奪門之變,就是一代名臣于謙生與死的距離
    明英宗自土木堡之變被俘,到禁足南宮,一共歷時八年。無論是在被瓦剌囚為人質的廢帝生涯,還是在被弟弟「尊為上皇」而鎖於南宮的慘澹時光裡,朱祁鎮的心裡都有兩個他最恨的人。可是,這世界上凡事都有轉機,本來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石亨一派等來了一個時機。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了。石亨深思之後,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張鞁和宦官曹吉祥,石亨說:「現今皇上病入沉痾,而太子還沒有確立,如有不測,不若乘勢請太上皇復位,倒是不世之功。」
  • 明代宗易儲和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什麼,他為何沒有出面
    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幫助明英宗復位。隨後,于謙、王文等大臣被捉,不久被明英宗處死。  于謙的死,讓後世無數人為其惋惜,更是坐實了明英宗「昏君」的頭銜。那麼明英宗為何要殺死于謙呢?  首先是于謙深受明代宗信任,這讓明英宗很不舒服。他認為于謙擁立朱祁鈺,就是對自己的不忠。加上當初明代宗廢太子,于謙也沒有出面阻止,便認定他站在明代宗一邊。
  • 奪門之變後,英宗怎麼對待弟弟的,景泰帝的去世為何可疑
    眾大臣看到石亨曹吉祥身邊軍兵殺氣騰騰的樣子,只得跪倒磕頭口呼萬歲。這就是大明朝著名的奪門之變。其實奪門之變是一次不該發生的政變。如果朱見深被立,朱祁鈺去世後朱見深順理成章繼承皇帝位,就是正常的皇位傳承,大臣們撈不到什麼好處,但是擁立朱祁鎮復位就不一樣了,搶先擁立的大臣就有了擁立之功。於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策劃了奪門之變,趁著景泰帝病重,在南宮接出英宗皇帝,然後敲鐘撞鼓讓群臣上朝,坐實了英宗的帝位。
  • 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有能力阻止,為什麼沒有阻止?
    朱祁鈺病重之際,石亨和曹吉祥等鑽營投機之人趁機發動了奪門之變,讓被幽禁了七年之久的朱祁鎮再登皇位。當時有能力阻止石亨等人奪門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太后,另一個就是于謙。不過,孫太后不僅不會阻止石亨等人行謀逆之事,反而還會樂見其成並且採取了支持的態度。于謙掌控大明軍政,可謂是權傾一時。
  • 明朝野心最大的太監:發動兵變,圖謀皇帝之位
    至此時,曹吉祥已累官升至司設監太監。明代宮廷置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等十二監,各設掌印太監主管。對此,在筆者看來,土木堡之變前,王振可謂長期壓著曹吉祥一頭。但是,在土木堡之變後,曹吉祥的前進沒有了阻礙,從而逐步成為當時權勢最大的宦官了。
  • 徐有貞在明朝的歷史中很有名嗎?有什麼功績和歷史事件嗎
    他一生入世之心太盛,終於在景泰六年勾結石亨、曹吉祥冒險發動"南宮之變", 扶英宗復闢,並以"師出有名"之說冤殺大忠臣于謙,順利進入內閣,達到權力頂峰。因此《明史》評曰:"徐有貞才皆有過人者,假使隨流平進,以幹略自奮,不失為名卿大夫。而顧以躁於進取,依附攀援,雖剖符受封,在文臣為希世之遇,而譽望因之隳損,甚亦不免削奪。名節所系,可不重哉!"
  • 明代宦官史:因幫助明英宗復位掌權一時,最終起兵謀反被英宗誅殺
    朱祁鎮即位後,曹吉祥開始出任監軍,先後監軍徵討過麓川、兀良哈、福建鄧茂七。他雖然是王振一黨,但他辦事奸滑,不顯山露水,所以在"土木堡之變"後,朝臣盡除王振及其同黨時,他得以倖免。也正是由於他的奸滑、刁鑽,整個朝野上下都被他蒙蔽,很快就繼王振之後成為又一個橫行一時的弄權宦官。
  • 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能奪門復闢,再登帝位,主要靠什麼?
    他主要靠什麼?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率軍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沒想到,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 朱祁鎮被俘之後,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當時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組織抵擋瓦剌大軍,最終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 奪門之變,朱祁鎮一舉奪回皇位,于謙當時在幹什麼,為何不阻止?
    奪門之變,朱祁鎮一舉奪回皇位,于謙當時在幹什麼,為何不阻止?景泰八年,二月十二日,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等人在夜間發動政變,幾乎兵不血刃地幫朱祁鎮奪回了皇位。宣布諭旨之後,就將于謙、大學士王文等人逮捕入獄。在北京保衛戰前夕,于謙就已經被任命為兵部尚書,提督各營軍馬,換言之整個大明的軍隊指揮權,全掌握在于謙手中,甚至他的權力都可以超過皇帝。
  • 于謙到底做錯了什麼?
    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臥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而這,成為奪門之變爆發的重要歷史背景。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闢,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大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兵變。
  •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登皇位,如何對待朱祁鈺以及他5個美貌嬌妻的
    有流言稱王文等意欲上表勸說冊立襄王朱瞻墡(仁宗朱高熾的兒子)的長子為皇儲,如果此舉被採納,對於當時作為太上皇,幽居南宮的朱祁鎮以及廢太子朱見深而言,則因為著承統之權的喪失,從此朱祁鎮一脈再無承祚的可能;而對於石亨等武將而言則意味著文官集團的徹底獨大。
  • 明英宗兩次登基,離不開六位大臣,你都認識嗎?
    後又於1457年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登基,改元號為天順。明英宗得以復位離不開石亨等大臣的幫助,除了這石亨以外,還有五位大臣對其重新奪帝也有巨大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幾位大臣吧。石亨石亨(不詳~1460年),陝西渭南南志道裡人。
  • 于謙明知英宗復闢成功自己不得好死,為何奪門之變他坐視不管?
    死與不死,和奪門之變管與不管對于于謙來說是兩碼事。生死自有天定,但管與不管則是原則問題。總有一些人把原則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金錢、名利、地位、甚至生死都不能與之相比。正因為有世俗的諸多誘惑才使得原則不易堅守,而那些能守住原則的人就讓人肅然起敬,于謙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