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登皇位,如何對待朱祁鈺以及他5個美貌嬌妻的

2021-02-23 憶閱讀書城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此時沒有冊立皇嗣、承位人的弊病,也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其實朱祁鈺也並非沒有皇嗣,只不過在景泰四年,他唯一的兒子朱見濟6歲夭折,此後的幾年間他又再無所出,本來他正值壯年冊立儲君之事也不用太急,但這樣一場大病卻將冊立誰為繼承人推到了風口。看似安穩的朝局,實則各方角力不斷,暗流湧動。

有流言稱王文等意欲上表勸說冊立襄王朱瞻墡(仁宗朱高熾的兒子)的長子為皇儲,如果此舉被採納,對於當時作為太上皇,幽居南宮的朱祁鎮以及廢太子朱見深而言,則因為著承統之權的喪失,從此朱祁鎮一脈再無承祚的可能;而對於石亨等武將而言則意味著文官集團的徹底獨大。

很快出自切身利益的考慮,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在獲得孫太后的首肯之下,一場奪門之變發生。明英宗,也在錯失皇位8年之後再次榮登大寶,改元天順。對於朱祁鈺所倚重的于謙、王文等人則盡皆下獄。為了明正典刑,獲得「奪門之變」的理由,于謙等人也被斬首、棄市,家眷流徒。

隨後,朱祁鎮廢朱祁鈺為郕王,幽禁永安宮。但僅僅不足月,朱祁鈺便溘然辭世。關於朱祁鈺的死因,在明朝也頗為禁忌。但在淡遷《囯榷》等典籍之中則有:「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記載,兇手也直指朱祁鎮。

在朱祁鈺死後,朱祁鎮不僅贈惡諡「戾」,還對朱祁鈺還進行了全面的批判,指摘他「不孝、不弟、不仁、不義,臭名昭著,神人共憤」將他屍身葬於西山。朱祁鈺也為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陵(明十三陵)的皇帝。

這種憤怒也不僅僅體現在朱祁鈺本人身上,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政治一體下,連帶朱祁鈺的五個美貌嬌妻,也都沒有太好的結果。

朱祁鈺共有五位后妃,為汪皇后、杭皇后、唐貴妃、李賢妃、李惜兒。

其中汪皇后,乃是朱祁鈺的結髮妻子,她為朱祁鈺誕下兩位公主。史載這位汪皇后剛毅偏執,心懷仁德,因此在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俘,朱祁鈺登基之後,作為皇后的她對於朱祁鎮的皇后錢氏——這位前朝皇后也是照顧有加,但正是這種偏執與仁德,也讓她惹上了麻煩。景泰三年,在嘗到了一人之下的稱孤道寡滋味之後,朱祁鈺不惜使出亙古未聞的帝王躬身賄賂大臣的方法,來實現廢朱見深,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這也遭到了汪皇后的反對,最終汪皇后因為觸怒朱祁鈺被廢,誕下朱見濟的杭妃則成為繼後。

不過禍福相依,這正是因為汪皇后的仁德以及在改立太子之事上的堅持,朱祁鎮對汪氏也算可以,在復位後準許汪氏遷回郕王府,為郕王妃。雖然汪氏曾因為一塊玉玲瓏而觸怒朱祁鎮,並被罰沒財物,但在朱祁鈺死後,也正是因為念及有所出以及前朝之功,她也沒有被殉葬。

說到這裡,有讀者可能會說朱祁鎮不是廢除了殉葬制嗎?怎麼郕王朱祁鈺死後,還允許殉葬呢?一點就是當時朱祁鎮還未廢除殉葬制,廢除殉葬制是英宗彌留之際的遺詔;二點就是,所謂的廢除殉葬制,究其目的也只是朱祁鎮為了自己心愛的、無所出的錢皇后的「不得已而為之」,並非是我們很多人認為的那般「歷盡艱險,嘗盡人情冷暖」的良心發現之舉。

至於杭皇后等眾人,則可以用悲慘稱之。杭皇后作為繼後,頗受朱祁鈺寵愛,但是在景泰七年,年紀輕輕便崩逝,朱祁鈺贈諡「肅孝皇后」。但即便是早已亡故,英宗也未停止對她的迫害,在廢除諡號的同時,還將她的陵墓搗毀,對於她繼後、景泰帝正妃的地位也拒不承認。

而唐貴妃,則更為悽慘,原本入宮既得寵,似有燦爛前程卻因這樣的一場變故而戛然而止,還搭上了性命,都被朱祁鎮殉葬。李賢妃,則因為缺少記載,結局並不清晰,但當是與唐貴妃一般都被殉葬了。

至於李惜兒,在《明實錄》中記載,她出身自教坊司優伶。教坊司是明朝掌管教習音樂的結構,其內多為犯官子女,因此地位低下,這也成了明英宗朱祁鎮指摘朱祁鈺「好色成性」的「鐵證」。

事實上,她當出身軍戶,否則景泰帝當不會明目張胆地將她納入後宮。在明英宗復位之時,李惜兒已經身懷六甲,並在景泰帝被幽禁時產子。為了掩蓋事實,明英宗將她逐出宮外,後又誣造戶籍,將所產之子歸於建庶人名下,天順六年吳太后下葬時,李惜兒被殉葬。可見,朱祁鈺這5個美貌嬌妻,除卻了汪皇后外,幾無好結局。這也是政治鬥爭之下的必然結局。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朱祁鎮在奪門之變後,如何對待朱祁鈺留下的后妃們的?
    直到這場奪門之變後,才再次從弟弟朱祁鈺手裡奪回了帝位。 皇帝打了敗仗被俘虜後,能重新活著回來,然後還能登上帝位的奇葩,翻遍幾千年的史書,也就只有這麼一個了。
  • 奪門之變,朱祁鎮一舉奪回皇位,于謙當時在幹什麼,為何不阻止?
    奪門之變,朱祁鎮一舉奪回皇位,于謙當時在幹什麼,為何不阻止?景泰八年,二月十二日,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等人在夜間發動政變,幾乎兵不血刃地幫朱祁鎮奪回了皇位。宣布諭旨之後,就將于謙、大學士王文等人逮捕入獄。在北京保衛戰前夕,于謙就已經被任命為兵部尚書,提督各營軍馬,換言之整個大明的軍隊指揮權,全掌握在于謙手中,甚至他的權力都可以超過皇帝。
  • 奪門之變爆發時,東廠、錦衣衛為何毫無察覺?和朱祁鈺有關
    對於奪門之變來說,是一場圍繞著明朝皇帝之位的兵變,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鎮從朱祁鈺手中奪回了皇位。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貞等人領軍打開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明英宗復登大位。到東華門,守衛大聲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東華門隨聲而開。
  • 奪門之變時,朱祁鈺已經當了八年皇帝,明英宗為何還能成功復闢?
    他仍然是個傀儡,無法對朝堂做到絕對的掌控。所以當于謙他們要迎回遠在瓦剌的太上皇朱祁鎮時,朱祁鈺雖然心中百般不願,但也只能妥協。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
  • 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能奪門復闢,再登帝位,主要靠什麼?
    然而,被俘一年後,朱祁鎮又被也先放回來了,回到明朝,朱祁鎮被已經即位當皇帝的景泰帝朱祁鈺囚禁在南宮,景泰帝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弟弟,七年後,朱祁鈺病重,朱祁鎮趁機奪門復闢,再次登上帝位。
  • 于謙明知英宗復闢成功自己不得好死,為何奪門之變他坐視不管?
    我想你跟于謙談生死,他可能會冷哼一聲,「何所懼」吧!至于于謙明知道發生了奪門之變,仍然沒管,有些人認為如果于謙出手阻止,朱祁鎮一定會失敗,很可能會被朱祁鈺處死或廢為庶人,那麼皇位最終想重回朱祁鎮一脈就不可能了,而朱祁鈺無嗣且時日無多,皇位的繼承勢必會從藩王中選擇,很可能引起新一輪的國家動蕩,于謙不出手是為了社稷安定。
  • 明英宗朱祁鎮復闢成功後,景泰帝受到了怎樣的待遇?真相讓人不寒而慄
    明英宗朱祁鎮是大明朝最恥辱的皇帝,也是最偽善的皇帝,特別是「奪門之變」後對待景泰帝朱祁鈺。 明英宗朱祁鎮一直被後世史家稱為「是好人,不是好皇帝」,這都是被他偽善的面目遮蓋了,說他一直溫文爾雅,待人溫厚純良,特別是他臨死廢除了大明朝「殉葬」制度,成為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亮點。
  • 奪門之變後,英宗怎麼對待弟弟的,景泰帝的去世為何可疑
    這就是大明朝著名的奪門之變。其實奪門之變是一次不該發生的政變。明英宗從瓦剌被放回後既被囚禁,不能過問世事,大權一直在景泰帝朱祁鈺手裡,但是景泰無後,他生了幾個兒子先後夭折,這就成問題了。沒有繼承人這事兒很嚴重。
  • 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已當了8年皇帝的朱祁鈺,為何無人相助?
    朱元璋當年起兵奪取了大明的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原本他想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大兒子,只可惜大兒子夭折。按道理來說,他應該在擇選一個兒子傳下去,但是他並沒有,而是選擇了他的孫子繼承皇位。這也就誕生了一個矛盾,朱元璋死後,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起兵奪了朱允炆的天下。
  • 明朝奪門之變發生時,于謙明明可以阻止,但他為何置若罔聞?
    據歷史資料所述,並未參加奪門之變的兵部尚書于謙在第二天,反被抓入大牢,過不了多久,就要被殺頭。自古以來,與皇位有關的戰爭,仍然會帶來一些犧牲者,而在明代奪門之變的時候,我們的民族英雄于謙自願為了天下,舍小我保大我,選擇了犧牲,換來明朝的安寧。在史書上記載著這樣的事件,于謙並沒有在場去參與明朝的奪門之變,這也從側面證明,于謙和奪門之變沒有什麼關係。
  • 意外登基,朱祁鈺保住大明江山,為何他卻無力鎮壓奪門之變?
    朱祁鈺最初並不願意做這個皇帝,畢竟這是一個爛攤子,可這個時候,他也不願意放棄自己好不容易坐穩的皇位,哪怕他哥哥回來,他也沒有把皇位讓出去。可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一直防備哥哥復位,卻還是出了差錯,在他統治的後期,爆發了著名的奪門之變,他的哥哥朱祁鎮重新坐上了皇位。這場政變還牽連了于謙等一批重臣,這些人慘死讓明朝國力再度受損。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朱祁鈺從嗓子裡硬擠了出來:「好,好,」兩聲,便不再作聲。一月後,宮中傳出朱祁鈺逝世的消息。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
  • 朱祁鈺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朱祁鎮卻能輕鬆奪回皇位?這一原因至關...
    朱祁鈺之所以能夠在土木堡之變後,安定社稷,開創治世,自然是因為他能力突出,至少遠在朱祁鎮之上。 清代學者袁枚說,「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統,正統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 吾又讀《宋史》而嘆明之不亡,非謙賢,實景泰之賢也」。 袁枚認為,土木堡之變後,朝廷能夠安定社稷,不是因為于謙賢能,而是因為朱祁鈺賢能。袁枚的話不無道理,試想,如果朱祁鈺不賢能,便做不到知人善任,于謙還有大展拳腳的機會嗎?
  • 歷史上最無意義的一次皇位之爭、最噁心的一次炒作———奪門之變
    我也舉個例子,五代十國最無恥的一個朝代沙陀人劉知遠建立的後漢,當劉承祐逼反後周太祖郭威,最終劉承祐被殺。後周太祖擔心大臣及劉知遠的弟弟劉崇的反對就假意立劉知遠的養子劉贇為帝,這時正出兵南下的劉崇得到消息後喜出望外,罷兵回太原了。主要是因為這個劉贇是劉崇的兒子,當時劉崇一句話說的最直接,老子兒子誰當皇帝都一樣,哪有老子去搶兒子的江山?當然劉贇並沒有到達開封就被廢了。
  • 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有能力阻止,為什麼沒有阻止?
    朱祁鈺病重之際,石亨和曹吉祥等鑽營投機之人趁機發動了奪門之變,讓被幽禁了七年之久的朱祁鎮再登皇位。當時有能力阻止石亨等人奪門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太后,另一個就是于謙。不過,孫太后不僅不會阻止石亨等人行謀逆之事,反而還會樂見其成並且採取了支持的態度。于謙掌控大明軍政,可謂是權傾一時。
  • 奪門之變後,此人用一句話害死于謙,那麼他最終是什麼下場?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闢,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文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兵變
  • 朱祁鎮是楊善傾家蕩產贖回來的?奪門之變後,楊善獲得怎樣的回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善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靠著全部家當和巧舌如簧的口才,居然說動了瓦剌太師也先。這件事對大明朝來說,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明英宗朱祁鎮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喜事。在瓦剌他始終都是個囚犯,回去以後,再怎麼樣也是昔日的皇帝。二、楊善的做法,朱祁鈺會高興嗎?明代宗朱祁鈺,其實是個不錯的好皇帝。
  • 忠義無雙的于謙,對明英宗發動的奪門之變,為何無動於衷?
    而且于謙其人,剛毅正直,他只會忠於大明忠於大明皇帝。至於是誰當皇帝可能並不是怎麼太重要。而且對於朱祁鎮,于謙已經盡了做臣子的本分,他無愧於天地良心,更不愧於大明朝廷。所以當奪門之變發生之時,他只能在旁邊看著,什麼也做不了,也什麼都不能做。
  •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當皇帝是不是唯一選擇,于謙為什麼擁立他?
    土木堡之變以後,朱祁鈺當然不是大明唯一的選擇,但一定是最佳的那個選擇。朱祁鎮親徵是在1449年,而在1447年他的兒子朱見深已經出生。也就是說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俘之後,他其實也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重則,老朱家將會成為歷史。至於歷來就是帝王家視為股肱之臣的士大夫集團,到了這個時候,絕大多數也給出了最理想的方案。那就是和當年的老趙家一樣,逃到江南一隅。
  • 再給朱祁鈺10年,他能創造仁宣之治一樣的盛世嗎?可惜他沒繼承人
    後面所有故事的根源,都在朱祁鎮身上。朱祁鎮被瓦剌人抓了1年後放了回來,被他的弟弟景泰皇帝朱祁鈺幽禁了7年時間。7年後,朱祁鈺病重,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再次奪取了皇權,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朱祁鈺如果繼續做皇帝,明朝未必就有那麼長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