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炎症去社區醫院開藥,買藥回家才發現藥品說明書上的字兒又小又密又多,連服藥說明都找不到。近日,青島退休教師陳女士被吃藥的事兒給難為了一把。記者採訪獲悉,對於對藥品高度依賴的老年群體來說,很多藥品說明書並不太友好……
■遭遇
吃個藥被說明難住了
陳女士從教育系統退休十幾年,自認為身體還可以,但是各種小毛病平日裡藥也沒斷了吃。經常吃的幾種藥,她都很有數,不需要看藥品說明。
前些日子,陳女士因為身體有炎症,就想著去家附近的社區醫院開個藥吃吃就行。社區醫院大夫給她開了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
陳女士回家想吃藥時,發現問題來了,因為這藥看來看去不知道該怎麼吃。「藥盒上沒有註明,說明書字太小,密密麻麻正反面,根本看不清,就是找不到明確的服藥說明。」
記者看了下陳女士所說的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藥盒上只是簡單寫著「適應症」:可用於治療由細菌的敏感菌株所引起的下列輕、中、重度感染: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等等。在這些適應症後面是個括號,括號裡五個字:詳見說明書。
說明書上的字只能用密密麻麻來形容,別說陳女士,就是記者一眼看上去,也找不到用法用量。
陳女士這個吃藥問題,最後怎麼解決的呢?陳女士把吃藥這事兒在朋友圈裡吐槽了,一位朋友給她發了個簡單版的說明截圖,說這是一個過去的版本,清晰易懂。「我看了這個說明,然後自己又在網上查了一下,確認了用法用量。」陳女士說,自己屬於老年人裡比較緊跟潮流的,用微信,能上網,很多其他老人怎麼辦?
■心聲
「人老了就得活得仔細」
陳女士遇到的吃藥麻煩事兒,不少老年人都遭遇過,有的老人已經放棄藥品說明。
孫女士的父親年過七旬,身體有些小毛病,經常吃藥。「我爸自己住,身體不舒服,只要不是很嚴重,都是自己去醫院。」孫女士告訴記者,父親去醫院檢查,負責任的醫生都會告訴他,開完藥再回去一趟,醫生會把服藥的注意事項寫在藥盒或藥瓶上,有的就口頭告訴一下。
「一般常規開藥,我爸會去社區醫院,需要換藥大夫也會跟他說。」孫女士看了父親經常吃的藥,藥瓶上貼著膠布,上面寫著服藥方式。
孫女士說,換新藥時父親也會看看說明書,想看看這藥有沒有副作用。但她觀察了幾次,父親根本沒看懂說明書,就是看看就放下了。
「人老了活得都很仔細的,像我爸對藥品副作用啥的,真的很在乎,但是看不明白,他也沒辦法,只能大夫讓怎麼吃就怎麼吃。」孫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藥品說明書,她感覺看著都費勁兒,更別提老人了。
今年76歲的邢老先生說,「去看病拿藥,醫生再不耐煩你都得忍著,一直到問明白了為止。沒辦法,那些說明書真看不明白,就只能厚著臉皮多問,上年紀了就得活得仔細。」
■業內
有些是開給醫生看的
不過,並非所有的藥品說明都不友好。陳女士吃過的藥裡,有一些說明就很清楚。比如通心絡膠囊,說明的字就很大,服用方法也簡潔明白:「口服,一次2至4粒,一日3次。」
都是藥品說明,為何有的複雜如天書,有的則可以淺顯易懂呢?
在談到藥品說明書時,青島黃海製藥研究院的田大豐告訴記者,目前對於藥品說明書的字號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對於藥品說明,應該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非處方藥的說明書可以做得大一些,更加公眾化,讓不具備足夠醫學知識的患者也能讀懂。
至於處方藥和甲類非處方藥品,說明書是給醫生或者藥師看的,不是針對患者的。處方藥需要醫生從風險和獲益角度評估是否應該給予,並且根據病種和病情具體考量,處方藥針對不同病種,給藥方式和服用劑量是不一樣的,病人需要遵醫囑。「陳女士服用的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就是處方藥。」
青島一家醫院的心外科主任表示,藥品說明書,像法律文書一樣,要詳細告知產品的性能,特別是藥物,有很多藥物除治療作用外,有過敏等毒副作用,對肝腎功能有一定影響。服藥不當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說明書會儘量詳實,也是保護醫藥公司自己。
「其實通過一紙藥品說明書就徹底了解一種藥,也很困難。」這位心外科主任認為,用藥主要還是靠醫生。「我們給患者用藥時,除告知用法用量外,會簡單告知可能出現的問題,但不會說太細。患者用藥,在醫生指導下,適度關注即可,過度了解不可取,有時平添煩惱。」
期待 針對不同群體印製說明書
今年6月,陝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指導意見,提出在藥品包裝標籤上印製說明書二維碼,科學準確指導醫務人員及患者、特殊消費人群安全合理用藥。
《意見》明確:藥品說明書文字內容多,因客觀原因導致紙張尺寸小,說明書字號小於5號標準字號時,企業應以藥品說明書二維碼方式在藥品包裝上印刷,並以藥品補充申請形式向省局提出備案……「印二維碼是可行的,也不會增加企業成本。」對於這樣的方式,田大豐是認可的。
藥品說明對老人不友好這個問題,並不算新問題,陝西省在藥品說明上加印二維碼是一個有力嘗試。社會各方還有對藥品說明便民化更高的期待:比如,增加語音播報功能,讓視力障礙人士也能了解說明書的內容。再比如,將適應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保存方法等重要信息製作成動畫視頻,用更為形象直觀的方式讓患者輕鬆明白。
而讓老人安心用藥,不止在藥品說明書下功夫這麼簡單,對於老人,尤其是生病的老人,需要社會和家人更多的細心關注。
青島德信行惠友大藥房是青島的特供藥房之一,很多患大病特殊病的病人,會在這裡買藥。對於使用比較複雜的藥物,即使說明書已說得很詳細,藥房還是要手把手地教。記者採訪了解到,一般在三甲醫院這樣的醫療機構,醫生對於患者的用藥都比較認真負責,會告知用藥方法。在部分社區醫院,有時患者覺得自己只是簡單買個消炎藥,而社區醫生也往往把藥賣了就完事兒,不會給患者太多細緻服務。
除了相關醫療機構要把工作做得更細緻外,對於生病服藥的老人,子女或許也應該更多付出一些。「我父親生病住院打點滴時,我會和他一起數每分鐘有多少滴,給他詳細解釋每一樣藥品。」劉女士說,在醫院陪床時,她是很多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但其實這個活兒真不難做,有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