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兒又小又密找不到服藥說明 藥品說明書難住老人

2020-12-16 大眾網

  身體有炎症去社區醫院開藥,買藥回家才發現藥品說明書上的字兒又小又密又多,連服藥說明都找不到。近日,青島退休教師陳女士被吃藥的事兒給難為了一把。記者採訪獲悉,對於對藥品高度依賴的老年群體來說,很多藥品說明書並不太友好……

  ■遭遇

  吃個藥被說明難住了

  陳女士從教育系統退休十幾年,自認為身體還可以,但是各種小毛病平日裡藥也沒斷了吃。經常吃的幾種藥,她都很有數,不需要看藥品說明。

  前些日子,陳女士因為身體有炎症,就想著去家附近的社區醫院開個藥吃吃就行。社區醫院大夫給她開了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

  陳女士回家想吃藥時,發現問題來了,因為這藥看來看去不知道該怎麼吃。「藥盒上沒有註明,說明書字太小,密密麻麻正反面,根本看不清,就是找不到明確的服藥說明。」

  記者看了下陳女士所說的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藥盒上只是簡單寫著「適應症」:可用於治療由細菌的敏感菌株所引起的下列輕、中、重度感染: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等等。在這些適應症後面是個括號,括號裡五個字:詳見說明書。

  說明書上的字只能用密密麻麻來形容,別說陳女士,就是記者一眼看上去,也找不到用法用量。

  陳女士這個吃藥問題,最後怎麼解決的呢?陳女士把吃藥這事兒在朋友圈裡吐槽了,一位朋友給她發了個簡單版的說明截圖,說這是一個過去的版本,清晰易懂。「我看了這個說明,然後自己又在網上查了一下,確認了用法用量。」陳女士說,自己屬於老年人裡比較緊跟潮流的,用微信,能上網,很多其他老人怎麼辦?

  ■心聲

  「人老了就得活得仔細」

  陳女士遇到的吃藥麻煩事兒,不少老年人都遭遇過,有的老人已經放棄藥品說明。

  孫女士的父親年過七旬,身體有些小毛病,經常吃藥。「我爸自己住,身體不舒服,只要不是很嚴重,都是自己去醫院。」孫女士告訴記者,父親去醫院檢查,負責任的醫生都會告訴他,開完藥再回去一趟,醫生會把服藥的注意事項寫在藥盒或藥瓶上,有的就口頭告訴一下。

  「一般常規開藥,我爸會去社區醫院,需要換藥大夫也會跟他說。」孫女士看了父親經常吃的藥,藥瓶上貼著膠布,上面寫著服藥方式。

  孫女士說,換新藥時父親也會看看說明書,想看看這藥有沒有副作用。但她觀察了幾次,父親根本沒看懂說明書,就是看看就放下了。

  「人老了活得都很仔細的,像我爸對藥品副作用啥的,真的很在乎,但是看不明白,他也沒辦法,只能大夫讓怎麼吃就怎麼吃。」孫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藥品說明書,她感覺看著都費勁兒,更別提老人了。

  今年76歲的邢老先生說,「去看病拿藥,醫生再不耐煩你都得忍著,一直到問明白了為止。沒辦法,那些說明書真看不明白,就只能厚著臉皮多問,上年紀了就得活得仔細。」

  ■業內

  有些是開給醫生看的

  不過,並非所有的藥品說明都不友好。陳女士吃過的藥裡,有一些說明就很清楚。比如通心絡膠囊,說明的字就很大,服用方法也簡潔明白:「口服,一次2至4粒,一日3次。」

  都是藥品說明,為何有的複雜如天書,有的則可以淺顯易懂呢?

  在談到藥品說明書時,青島黃海製藥研究院的田大豐告訴記者,目前對於藥品說明書的字號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對於藥品說明,應該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非處方藥的說明書可以做得大一些,更加公眾化,讓不具備足夠醫學知識的患者也能讀懂。

  至於處方藥和甲類非處方藥品,說明書是給醫生或者藥師看的,不是針對患者的。處方藥需要醫生從風險和獲益角度評估是否應該給予,並且根據病種和病情具體考量,處方藥針對不同病種,給藥方式和服用劑量是不一樣的,病人需要遵醫囑。「陳女士服用的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就是處方藥。」

  青島一家醫院的心外科主任表示,藥品說明書,像法律文書一樣,要詳細告知產品的性能,特別是藥物,有很多藥物除治療作用外,有過敏等毒副作用,對肝腎功能有一定影響。服藥不當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說明書會儘量詳實,也是保護醫藥公司自己。

  「其實通過一紙藥品說明書就徹底了解一種藥,也很困難。」這位心外科主任認為,用藥主要還是靠醫生。「我們給患者用藥時,除告知用法用量外,會簡單告知可能出現的問題,但不會說太細。患者用藥,在醫生指導下,適度關注即可,過度了解不可取,有時平添煩惱。」

  期待 針對不同群體印製說明書

  今年6月,陝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指導意見,提出在藥品包裝標籤上印製說明書二維碼,科學準確指導醫務人員及患者、特殊消費人群安全合理用藥。

  《意見》明確:藥品說明書文字內容多,因客觀原因導致紙張尺寸小,說明書字號小於5號標準字號時,企業應以藥品說明書二維碼方式在藥品包裝上印刷,並以藥品補充申請形式向省局提出備案……「印二維碼是可行的,也不會增加企業成本。」對於這樣的方式,田大豐是認可的。

  藥品說明對老人不友好這個問題,並不算新問題,陝西省在藥品說明上加印二維碼是一個有力嘗試。社會各方還有對藥品說明便民化更高的期待:比如,增加語音播報功能,讓視力障礙人士也能了解說明書的內容。再比如,將適應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保存方法等重要信息製作成動畫視頻,用更為形象直觀的方式讓患者輕鬆明白。

  而讓老人安心用藥,不止在藥品說明書下功夫這麼簡單,對於老人,尤其是生病的老人,需要社會和家人更多的細心關注。

  青島德信行惠友大藥房是青島的特供藥房之一,很多患大病特殊病的病人,會在這裡買藥。對於使用比較複雜的藥物,即使說明書已說得很詳細,藥房還是要手把手地教。記者採訪了解到,一般在三甲醫院這樣的醫療機構,醫生對於患者的用藥都比較認真負責,會告知用藥方法。在部分社區醫院,有時患者覺得自己只是簡單買個消炎藥,而社區醫生也往往把藥賣了就完事兒,不會給患者太多細緻服務。

  除了相關醫療機構要把工作做得更細緻外,對於生病服藥的老人,子女或許也應該更多付出一些。「我父親生病住院打點滴時,我會和他一起數每分鐘有多少滴,給他詳細解釋每一樣藥品。」劉女士說,在醫院陪床時,她是很多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但其實這個活兒真不難做,有心就行。

相關焦點

  • 半島調查|藥品說明書,能否對老年人友好些?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身體有炎症去社區醫院開藥,買藥回家才發現藥品說明書上的字兒又小又密又多,連服藥說明都找不到。近日,青島退休教師陳女士被吃藥的事兒給難為了一把。記者採訪獲悉,對於對藥品高度依賴的老年群體來說,很多藥品說明書並不太友好。
  • 東方快評丨藥品說明書二維碼應成標配
    日前,陝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關於在藥品包裝標籤上印製藥品說明書二維碼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在藥品包裝標籤上印製說明書二維碼,以有效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藥品包裝標籤及說明書字體太小給特殊消費人群造成用藥不便」問題。(6月8日《澎湃新聞》)  藥品說明書是載明藥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醫務人員、患者了解藥品的重要途徑。
  • 每個藥品說明書都值一個億,吃前讀一下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世上可能有很多人沒有到醫院看過病,沒有住過院,但沒有人一輩子沒有吃過藥,提起藥盒子裡面的部件,很多人只重視包著藥片或者膠囊的錫箔,而對於說明書幾乎忽略。
  • 說明書知識,小補系列(一)
    考察我國藥品管理相關法律,可以發現藥品說明書有著更加廣泛而重要的法律意義,藥品說明書可以作為藥品管理領域一系列法律事實的認定依據,包括判定假藥劣藥、缺陷藥品、虛假藥品廣告和藥品召回對象的認定依據,在1997年,某藥廠擅自刪減了卡馬西平說明書中不良反應的部分內容,結果患者服藥後出現嚴重皮膚皮疹,經搶救脫離危險。
  • 飯前服藥等於空腹服藥?這些年你吃藥吃對了嗎?
    我們在看藥物使用說明時會發現有些會註明「空腹服藥」,有時大夫開藥的時候又會囑咐「飯前服用」,這兩者是一回事嗎?答案是否定的。看到這不少人會納悶:「飯前」不就是還沒吃飯、肚子空空,跟「空腹」不是同一個意思嗎?
  • 藥品說明書不規範算「假藥」,是對患者負責
    藥品說明書信息不準確、不真實、存在誤導性者,將被判為假藥……時隔14年,國家藥監局對現行藥品說明書管理規定進行調整的動作,引發了社會關注。 據報導,日前,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於公開徵求《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修訂稿)意見的通知》(簡稱《通知》)。
  • 用藥安全之正確的服藥方法
    然而,這種服藥方法是極不可取的,具有較大的危害性。 一、為什麼有些藥物不能掰開或碾碎後服用? 這是因為有些藥片或膠囊具有起到保護或者限制藥物釋放作用的特殊結構,這個結構會因為藥片或膠囊被掰開或碾碎而遭到破壞,起不到它應起到的作用。
  • 空腹服藥、餐前服藥、餐時服藥……這些服藥術語傻傻分不清楚?一文...
    對於這些與食物關係「曖昧」的藥物,說明書上往往會出現空腹吃、餐前吃、餐後吃、就餐時吃等建議。 可是面對說明書上的建議,依然有患者會不清楚,前來諮詢:這個空腹吃是啥意思?是說我吃藥之前絕對不可以吃飯嗎?或者問:餐前吃和就餐時吃有啥區別嗎?
  • 空腹服藥、餐前服藥、餐時服藥,這些服藥術語你都明白嗎?
    有些藥物與食物之間有著數不清道不明的曖昧,若服藥時進食,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增加或降低其藥效,或者影響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於這些與食物關係曖昧的藥物,說明書上往往會出現空腹吃、餐前吃、餐後吃、就餐時吃等等建議;而有些藥物與食物絕緣,愛咋吃就咋吃,沒有特別的要求。
  • 食藥總局:含可待因藥品說明書需註明12歲以下禁用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獲悉,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含可待因藥品說明書【不良反應】、【禁忌】、【兒童用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等項進行修訂。
  • 藥品說明書丟了怎麼辦?購藥時該怎麼選?掃一掃「藥知道」就全知道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謝春暉 通訊員 陳佩珏走入藥店面對琳琅滿目的藥品感到手足無措?丟失藥品使用說明書,不知道藥該如何服用?這些日常生活常見的生病服藥「小難題」,在錢塘新區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今年年初,錢塘新區市場監管分局在轄區範圍內推行了「藥知道」用藥服務平臺。市民們在藥店購藥時,只需打開手機微信,對準相應藥品貨架的價籤二維碼掃一掃,就能進入用藥指導頁面。
  • 自己對於藥品安全知識知道哪些?
    10道誤區題大家試一試題目一:藥品說明書要求藥品貯藏在「冷處」是指什麼?A、室溫避光處B、溫度不超過20℃C、2℃~10℃正確答案:C、2℃~10℃。解析:根據最新藥典所示,藥品貯藏與保管條件包括,陰涼處:指不超過20℃。涼暗處:指避免陽光直射,不超過20℃。冷處:2℃~10℃。常溫:10℃~30℃。
  •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但是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  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至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至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至20秒。
  • 飯前飯後還是隨餐 服藥時間「傻傻分不清楚」
    當天,記者就此走訪多家醫院發現,不少患者對於各類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明晰,而藥品說明書也鮮有標明具體的服用時間,甚至有人因為服藥時間不對而影響療效。服藥時間不講究,已成為不安全用藥的重要表現。  記者走訪   具體什麼時間服藥 藥品說明書鮮有標明  當天,記者在多家醫院走訪時發現,在醫生叮囑如何服藥時,部分患者還會追著問一句:「一天三次藥,那究竟是飯前還是飯後吃啊?」  記者注意到,藥品說明書上鮮少標明具體服藥時間,成為病人犯暈的原因之一。
  •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兒
    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但是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20秒。
  • 深入解讀藥品說明書,酒石酸美託洛爾與琥珀酸美託洛爾之大不同
    酒石酸美託洛爾片應空腹服藥,進餐時服藥時美託洛爾的生物利用度增加40%;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最好在早晨服用,同時攝入食物不影響其生物利用度。解讀:1.酒石酸美託洛爾片,為什麼要空腹服用?酒石酸美託洛爾片藥品說明書上說:應空腹給藥,但後面又說進餐時服藥生物利用度可增加40%。為什麼呢?第一,美託洛爾常見不良反應:疲勞、頭痛、頭昏;常見嚴重副作用:肢端發冷、心動過緩。心動過緩可以致命。第二,美託洛爾的降壓作用與血藥濃度不平行,但降心率作用與血藥濃度呈直線關係。
  • 為更好發揮藥效,服藥時如何飲水才正確?
    服用時需要多飲水的藥品種類及代表藥物 服用時需要少飲水的藥品種類及代表藥物 1、消化道黏膜保護藥 胃黏膜保護劑複方硫酸鉍顆粒、硫糖鋁等服用後均在胃黏膜或潰瘍面上形成膜層,發揮覆蓋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從而利於黏膜再生和潰瘍癒合。因此服用時每袋只需 15-30 ml 水衝服即可,以利於較高濃度下形成胃黏膜保護膜。
  • 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是一回事?藥師闢謠,一文說清楚
    老王是個細心的人,在藥房拿了藥之後想要知道到底是早上起來就立馬服藥,還是在早餐前後服用,於是到藥物諮詢窗口詢問,藥師告訴他,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不是一回事,不過氨氯地平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前餐後都影響不大,可以選擇每天血壓最高的時間服用,而且重要的是固定時間服用,並且注意不要服用葡萄柚汁,以免影響藥效。那麼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 快來看看正確的服藥時間
    吃藥的間隔時間是根據藥物在體內代謝的動力學決定的,只有按說明書規定的時間間隔服藥,才能確保藥物在人體內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治療濃度。而想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就不能擅自縮短服藥時間或不規律的服藥,以免藥物濃度過高引起藥物中毒或副作用太強,或濃度過低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 說明書上的用藥時間,到底該怎麼理解?
    說明書上的用藥時間,到底該怎麼理解?選擇合適的時間服用藥物,不僅能有效地保障藥物治療效果,還可能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吃藥的間隔時間是根據藥物在體內代謝的動力學決定的,只有按說明書規定的時間間隔服藥,才能確保藥物在人體內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治療濃度。想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不能擅自縮短服藥時間或不規律的服藥,以免藥物濃度過高引起藥物中毒或副作用太強,或濃度過低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