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到底講了什麼?你以為是神怪,其實是現實!

2020-12-26 品多教育

《聊齋志異》採用奇幻怪誕的形式,主要是因為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屢試失利,精神與家境都陷入了窮愁困苦之中。他在落魄中備感孤獨,常常感嘆「世人原不解憐才」。既然現實中的金榜題名遙不可及,那麼在亦真亦幻的異度時空中,藉助花妖狐魅去安慰困苦孤寂的書生,不失為一種心理補償與調節。

《聊齋志異》採用奇幻怪誕也與清代殘酷的文字獄有關。蒲松齡十九歲那年發生了莊氏《明史》案,後來又發生了戴名世《南山集》案。對此,蒲松齡有著高度警惕,不得不注意表達方式,採用「多涉椒詭荒忽不經之事」,造成「恍惚幻妄,光怪陸離」的效果,也是一種遠離文禍的可取之舉。

無論《聊齋》是何等的奇幻怪誕,但表現的多是對現實的關注與批判,形成一種亦真亦幻、真幻相生的「怪誕現實主義」。餘集讚嘆《聊齋志異》「雕鏤物情、曲盡世態」,舒其簇稱其「大半假鬼狐諷喻世俗」。

確實如此,如《仙人島》中,通過王勉在仙境賣弄才學被嘲弄的經歷,對比人間功名虛如空花,來譏刺八股取士;《考弊司》以陰間賄賂批判人間科場;《席方平》以鬼世界隱喻塵世官場,都是對官場腐敗與世道人心等諸多方面進行揭露與批判,具有相當的深度、廣度與真實度。

相關焦點

  • 蒲松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寫《聊齋志異》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古典鬼故事《聊齋志異》,提及它我們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如《倩女幽魂》《畫皮》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聊齋志異》的作者,以及他的創作靈感。第一,蒲松齡的書生情結許多人都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其中我們熟悉的鄧小平同志,他也非常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眾所周知,鄧小平有一句經典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到底幾個夫人?
    我國古代最有名的鬼怪小說,除了《西遊記》,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蒲松齡在其小說中,把狐幻化成無所不能鬼怪,既有狐人之間真摯情感,又突破封建社會那種禮法約束。人們感嘆這部鬼怪小說的同時,也在探尋作者內心世界。有學者甚至提出蒲松齡一定有這樣的情感經歷,才造就這部鬼狐小說。
  • 蒲松齡《聊齋志異》其實是一部「孤憤」之書,而非志怪小說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髮之鄉;睫在眼前,怪有過於飛頭之國。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盧耶?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長命不猶。門庭之悽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
  • 蒲松齡創作出《聊齋志異》是因為哪件事?哪個女人?
    聊齋志異裡面的很多故事,符合我們幼年時候心靈那種對世界的猜測和想像,在那個時候我們還分不清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的區別,所以我們會相信「物老成精」「萬物有靈」。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有很多非常偉大的人物,也對《聊齋志異》有異乎尋常的興趣,比如說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對聊齋志異也有很大的興趣,並且從裡面得到過許多有益的啟發。比如說,那個著名的「貓論」,其實就是來自於聊齋志異。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該朋友告訴沽酒客,最近看見有人談了這個事情,自己雖然沒系統讀過《聊齋志異》的書,但是總覺得對《聊齋》裡的故事還不陌生,怎麼就從來沒有發現過呢?這是真的嗎?並且把發布人的連結給我看,只是大家問他到底是哪一篇介紹了瀘州相關的故事,這個發布者又不明說,有點吊胃口。於是跑來問我。
  • 誰是《聊齋志異》中最美的女子?蒲松齡早就給出了答案!
    《嬰寧》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主人公嬰寧是一個天真爛漫,非常愛笑的狐女。嬰寧身上有很多那時候女性所缺少的優秀品質,甚至與同時代的優秀男性相比也不相伯仲。本文主要研究嬰寧身上存在的優點,探究嬰寧由"笑"到"不笑"到"哭"轉變的原因,以此增加對《嬰寧》的了解,從而更好地了解蒲松齡以及他所生活的年代。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在封建社會,禮教壓抑人性,官場黑暗舞弊,科舉制度更是讓有志青年痛苦不堪,所以除了寄希望於神佛,他們別無他法。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
  •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美醜對照四個模式與法國雨果思想的異同分析
    蒲松齡在開設私塾之餘,寫的《聊齋志異》和詩集裡為讀者營造了藝術美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著真性情的花仙狐妖的形象,以至於在後世的研究者眼裡,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美學思想、審美經驗和藝術感覺的綜合產物,是蒲松齡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 《聊齋志異》為何稱「聊齋」,「聊齋」在哪個地方?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祖籍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說到「聊齋」不得不提一下蒲松齡誕生和居住的地方。蒲松齡故居,位於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是一座幽靜古樸的北方農家四合小院,院門向東,僅有簡陋的3間正房和東西廂房各1間。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為什麼都說《野狗》是最恐怖的一個?
    《野狗》是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僅280字的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很簡單。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畫皮》,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篇披著鬼神外衣的紀實文字,真實的再現了幾百年前清軍對山東地區的一場大屠殺。
  • 《聊齋志異》中的《野狗》一篇,是想表達什麼?
    《聊齋志異》中有很多離奇玄幻的故事,其中《野狗》一篇讓人看後脊背一涼,在明白作者蒲松齡的表達意思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這個令人驚奇的故事。據說在於七動亂的時候軍隊殺人無數,真可謂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這時有個鄉下人叫李化龍,從山中跑了出來。趕巧不巧路旁跑了許多的大兵,而那時的大兵卻非常殘忍經常濫殺無辜。
  • 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並不是鬼故事,蒲松齡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畫皮,畫皮是聊齋志異中特別有名的故事,很多同學都聽說過或看過這個故事,不少同學也看過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視劇或電影。那麼第一個問題,就先來講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大眾想像中的畫皮故事,我們講幾個典型的影視版本。
  • 現今能看到蒲松齡留下的《聊齋志異》原稿,還得感謝這個人
    唐傳奇更加偏重於人間世態,如:《李娃傳》(白行簡),哪有什麼鬼怪神話的身影,妥妥是一幅世態炎涼的寫實。有錢時大家都巴結,沒錢時各種伎倆擠兌,還好李娃是一位既明事理又仗義的女子,雖是樂籍但比很多人都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 蒲松齡一點也不隱瞞自己喜歡的鬼神故事,這在正統的文化世界中是不入流的,不過,老百姓還就是喜歡他的那些故事。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聊齋志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和傳統意識中的鬼形象大相逕庭的女鬼。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
  • 《聊齋志異》的由來,蒲松齡耗盡心血,康熙喜愛,故以書房為名
    據傳聞清初時期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原名為《鬼狐傳》。而《聊齋志異》這個書名可能就是康熙改的,還親筆題了字。這裡面還有一段稀奇的故事呢。有一年,蒲松齡依然像往年一樣,進京準備應試,這場大考他狀態特別好,考完之後,感覺非常滿意。
  • 《聊齋志異》是怎麼寫出來的?
    這種種美麗的傳說影響了蒲松齡,蒲松齡從小就喜歡天馬行空的作品,像《莊子》《列子》《李太白集》《遊俠列傳》等都是他的至愛,此外他還酷愛小說。蒲松齡青少年時代是明末清初,在那個天崩地裂、改朝換代的歲月裡,發生了很多新奇事,引發了他寫小說的熱情。我認為,蒲松齡二十五歲時《聊齋志異》的寫作就開始了。這個推論是從他的朋友張篤慶的詩中得出的。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那麼這一概念也在蒲松齡等文人的腦海中形成,所以他將此融入到了《聊齋志異》中的一些故事當中,無論是其所處年代、宗教、前人作品等都對蒲松齡有著深刻影響,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蒲松齡是喜愛起死回生這一情節的,他所創作的這些篇章中的起死回生各自有著各自的特點,這樣也就有著別樣的特色和意義供我們來研究和體會。
  •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文採很好,為什麼終生沒有當官?
    近日重溫馬浚偉、鍾嘉欣、陳法拉等人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蒲松齡傳》,深入了解蒲松齡的一生。許多人不理解,蒲松齡寫出了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頂峰代表作品《聊齋志異》,還創作了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作,總字數達到了200萬字,堪稱著作等身,可為什麼終其一生都沒有當到官員呢?蒲松齡離官場最近的一次,是於1630年8月應邀給江蘇寶應知縣孫蕙做幕僚,即俗稱的師爺。
  • 作為《聊齋志異》近500篇小說之首,《考城隍》如何做到開宗明義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考城隍》為例,探索蒲松齡獨樹一幟的志怪小說藝術特色和創作宗旨,領略《聊齋志異》超凡的文學成就。《考城隍》:人鬼世界切換自如,合而為一志怪小說,從它誕生之初,就搜錄靈異鬼怪、神冥傳說為其主要內容。
  • 名著導讀《聊齋志異》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這種簡單的經歷使蒲松齡與普通鄉民保持著密切的交往。蒲松齡曾寫過《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婚嫁全書》《歷字文》等通俗讀物,這些著作體現了蒲松齡面向大眾的文化關懷,而這種關懷也構成了他與其他小說家不同的精神品格他創作的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