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時,朱元璋曾留三十萬大軍,為什麼朱允炆死都沒用?

2021-01-19 網易

2021-01-11 11:38:14 來源: 天與人對話

舉報

  

  朱允炆他崇尚儒家的仁義,他一直主張仁義治國,非常宅心仁厚,朱元璋喜歡朱允炆也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這種性格,對百姓很收攬人心,但朱允炆錯誤地評估對手了,站在他面前的是兇狠強悍的狼——朱棣,也就是自己的叔叔,這種他錯過了一次又一舉拿下朱棣的機會。

  

  由於建文帝指揮不當優柔寡斷,貽誤戰機。又有內臣向朱棣告密,朱棣知道南京空虛,改變戰略,揮師南下。不久之後大軍直逼南京,李景隆打開城門投降。朱棣攻陷南京城。當朱棣攻陷南京城的時候,宮中起了大火,建文帝也不知所措。其實朱允炆有多次機會能夠取勝,但他優柔寡斷,白白貽誤戰機。

  

  沒有在活著的時候將各個兒子調回來,依舊讓掌握兵權,分封在外。在他的皇明祖訓,就說朝廷有奸臣作亂,藩王可以進京勤王,這也是給後來的朱棣造反一個藉口,清君側 。可能對他而言,雖然偏愛朱允炆,但是只要是朱家子孫做皇帝,天下還是姓朱,沒有被那些叛將奪走,那就是差不多。

  

  當時李景隆敗的太快了,朱棣很快就率軍到達了京城,加上城中又有內應,朱允炆根本沒有那個時間了,所以他選擇了剃度出家,並一路逃往西南,尋求沐家的庇佑,因為他知道沐家是肯定會站在自己這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朱允炆即位後,朱棣才起兵,為什麼不學李世民直接逼朱元璋退位?
    為什麼李世民敢逼李淵退位,而朱棣卻非得等朱元璋死後,再起兵?
  •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位名將,可惜朱允炆不會用
    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卻讓孫子接了班。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剛剛從陝西考察回來的朱標因風寒病逝,年僅36歲。 明朝的繼承制度延續了歷朝歷代的「嫡長子繼承制」,朱標既是嫡出又是長子,更是早就在朱元璋稱吳王時就被立為了世子。所以大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從吳王成為皇帝、朱標從世子成為皇太子,一切都是那麼地順理成章。
  • 自古仁義用兵多敗事,靖難之役朱允炆一句話,江山拱手讓給朱棣!
    朱允炆年幼即位,群狼虎視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就開始大殺有功之臣,然後大肆分封朱姓諸侯王。導致後來不少的藩王都擁兵自重,皇太孫朱允炆對此深感憂慮。由於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先後死去,鎮守北平的第四子朱棣勢力最大,便成為了朱允炆的心腹大患。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燕王「自北平奔喪」,然而朱允炆卻謊稱太祖有遺詔,命令諸王不得來京奔喪。為此,諸王甚是不滿,哪有父親死前還特意叮囑不讓兒子前來奔喪的道理,所以一時間流言四起,朱允炆與諸王的關係瞬間緊張了起來。
  • 朱棣文韜武略文武雙全,朱元璋卻為何把皇位傳給朱允炆,也不傳給朱棣?
    朱棣文韜武略文武雙全,朱元璋卻為何把皇位傳給朱允炆,也不傳給朱棣?在我國歷史上,一般皇帝會在皇子中,選出自己最中意的,將他立為太子,讓他提前開始涉及朝政,學習處理政事的方法,好在日後接替自己的位置。朱元璋當時在選擇繼承他皇位人的時候,他的第四個皇子朱棣是最像他的。有野心而且打仗特別的厲害,英勇善戰。
  • 朱棣起兵時只有十萬人,建文帝為什麼不調動全國的軍隊?
    1399年,燕王朱棣以《皇明祖訓》為擋箭牌,稱建文帝朱允炆被奸臣方孝孺、齊泰等人迷惑導致大明江山不穩固,於是便名正言順的起兵清君側,史稱「靖難之役」。面對朱棣起兵時只有區區十萬人,而建文帝卻擁有百萬之眾,照理說,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滅了朱棣。那為什麼建文帝從一開始就沒想著調動全國的軍隊呢?主要原因就是他太善良了。
  • 朱棣為奪取皇位率大軍攻打濟南城,結果守將掛出了朱元璋的靈牌
    引言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皇位由其長子長孫朱允炆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接手,登基為皇帝後的朱允炆沒等多久就開始動手削藩,刀刀砍向了自己的幾個皇叔。
  • 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明朝藩王都在做什麼,為什麼不進京勤王
    朱元璋晚年為了保障大明江山的穩固,先後分封了二十五個藩王,這二十五個藩王都手握重兵,控制著大明王朝的邊疆重鎮。朱元璋幻想著這二十五個藩王能夠幫助朱允炆拱衛大明江山,為大明江山的穩固做出貢獻。然而在朱元璋去世之後,藩王和朱允炆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起來,最終朱棣起兵造反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朱允炆和藩王的矛盾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藩王們畏懼朱元璋的手段,都對朱元璋服服帖帖。由於藩王們都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逐漸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藩王們未來也會像輔佐自己,輔佐大明朝的新君朱允炆。
  • 為了預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虎將,可朱允炆不會用
    武品文史|文【本文共983個字,5張圖片】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手底下有一名大將叫耿君用,此人英勇無雙,幫助朱元璋打了不少的勝仗,因為他是朱元璋的老鄉在加上他的功績,朱元璋就封他為管軍總管。然而不幸的是,在公元1356年,耿君用與張士誠交戰時不幸陣亡。
  • 靖康之難,朱允炆為什麼敗給了朱棣?只擁有仁厚萬萬不夠
    朱棣作為朱元璋第四子,本身並沒有受到多少重視。太子朱標死後,朱棣仍然沒有機會,朱標之子朱允炆成了太子。朱允炆固然品性優良,但朱元璋愛屋及烏也是事實。  朱允炆登基就開始削藩,周王、代王、岷王、齊王均被貶為庶民,湘王不堪受辱,全家自焚而死。燕王朱棣不想乖乖就擒,於是叔侄倆幹了起來。
  • 朱允炆的表兄弟、靖難之役中的南軍統帥李景隆是不是朱棣的臥底?
    他是大明開國功臣之後,朱元璋的外甥孫子,深得朱元璋器重;他是建文帝朱允炆心腹,曾率兵削藩;他是朝廷主帥領兵徵燕,抵抗朱棣的靖難大軍,卻連戰連敗;又是他第一個打開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入城;朱棣登基後,他成為了群臣之首;後來,他受到靖難功臣排擠,被朱棣圈禁;他絕食十天,竟然未死,最終鬱鬱而終。他就是明初傳奇將領、虎父犬子的代表李景隆。
  • 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在眾多兒子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的時候,沒想到朱元璋居然將孫子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相當於繼承了他的父親朱標的太子之位。最後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標便繼承了他的皇位,史稱建文帝。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諸多藩王的不滿,尤其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
  • 明惠帝朱允炆坐擁天下,為何幾十萬大軍如同紙糊一般?
    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朱元璋去世後,以 燕王朱棣為首的藩王與新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之間的矛盾日趨激 化。為了消除藩王對皇位的威脅,朱允炆在齊泰,黃子澄等人支持下實行「削藩」,矛頭指向勢力最大的藩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以「靖難」旗號起兵,經過四年戰爭奪取了皇位。這場戰爭在歷史上被稱作「靖難之役」。
  •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與徐達並列的名將,奈何朱允炆用錯了!
    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曾經歷過諸多的艱難困苦,在那些艱難歲月裡,都有妻子馬皇后與他一起度過,所以他對馬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對馬皇后所生的孩子朱標也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
  • 朱棣借走朱權8萬人馬起兵,朱棣登基後,是如何報答朱權的?
    雖然規定皇子不可直接幹預地方政事,但如若封地內有臣子反叛,當地皇子就可以起兵鎮壓,將反叛的力量扼殺在搖籃裡。 而為了讓皇子之間不爭權,除了儒家宗族思想的教育之外,他在1368年時,就已經將朱標立為太子,以絕其他皇子爭奪皇位之心。不料朱標氣短1392年時就因病去世。於是朱元璋又趕緊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太子,以繼續穩定各藩王的心。
  • 朱棣得寧王八萬大軍才奪得皇位,還承諾與寧王平分天下,但結局竟是...
    ——卡爾·貝克 明初朱元璋分封十六子遼王朱植和十七子寧王朱權於遼東地區,並賦予二人重兵,就是為了防備遼東地區的元和女真。尤其對寧王朱權寄以厚望,讓其「帶甲兵八萬,革車六千,擁有戰鬥力最強的蒙古朵顏三護衛」,寧王朱權成為實力最強的塞王。1398年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是為建文帝。
  • 朱棣初起兵時,曾對寧王朱權說:大事成後,我與你平分天下
    朱棣其實可以說是建文帝逼反的。朱棣最初起兵時,其實非常倉促,基本上沒有太多準備。要兵沒兵,要錢糧沒有錢糧,要兵器沒有兵器。而朱棣面臨的困境其實為建文帝朱允炆早期將其誅滅提供了極佳的機會。可惜建文帝沒有抓住,最後反而讓朱棣越來越壯大,直至取而代之。
  • 朱棣起兵借走朱權8萬精兵,朱棣稱帝後,最終得到了怎樣的回報?
    ,都來不及看朱棣便走了,到了今日,朱棣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九年(1376年),16歲的朱棣在去往藩地之前,朱元璋又讓兒子們去了一趟鳳陽老家,體驗民間生活。 四年後,朱棣就藩燕京北平,當時朱元璋分封諸王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因為相信自己的子孫,他決定讓眾子孫都出力,以維護朱家皇朝,因此每位親王都擁有少量的軍隊,親王的「護衛」人數並不是統一的,有多有少。
  • 依卓敬的方案,朱允炆本可兵不血刃地拿下朱棣,可惜他太剛愎自用
    卓敬於是向朱元璋進言:「京師風氣為天下人所敬慕。陛下於諸王不早辨等級,而使他們的服飾與太子相當,嫡庶相亂,尊卑無序。太子以後何以號令天下啊?」朱元璋驚嘆道:「愛卿說得很對,是朕考慮不周。」從此之後,朱元璋對他越加敬重。卓敬風儀俊美,擅長談論,於天文、地理、律例、兵刑諸學問無一不精。朱棣曾這樣評價他:「國家養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連朱元璋都非常敬重的卓敬,建文帝對他自然也非常客氣。
  • 朱棣攻打南京,各地藩王為何不起兵勤王?這3個原因道明真相!
    我們都知道明朝建立政權的皇帝是朱元璋,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死之後沒有多久,明朝就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身為皇叔的朱棣發起的兵變,逼迫自己的侄子朱允炆退位,從北方一路打到了明朝的都城南京,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這次的兵變也被稱為是靖難之役。比較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在朱棣攻佔南京的時候,當時鎮守各地的各路諸侯為什麼不發兵南京勤王呢?
  • 朱棣起兵之後,為何要答應寧王,和寧王共分天下?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無論是性格還是秉性都是最像他的一個,一樣的心狠手辣,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傳給他太子之位,而是傳給了他的大兒子朱標,即便朱標死後也沒有傳位給他而是傳給了他的兒子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