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到底有多特殊?雖然是中國人,但卻不在五十六個民族之列

2020-12-17 西府趙王爺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大多數國人的印象中,咱們國家就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而在我們身份證上民族那一欄裡,寫著的諸如漢、蒙、維吾爾等等,都不會超出這五十六民族的範圍。但事實上,咱們國家還存在著未識別民族,在他們的身份證上在民族這一欄裡,並沒有咱們所知的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任何一族。

比如「穿青人」。

這是一個這是一個區別於五十六個民族之外的族群,也叫青族、川青族,主要分布於貴州西北部,以畢節、安順、六盤水等地相對集中,人數在七十萬左右。

歷史上關於穿青人的來源有很多說法,比如土著說:有學者認為穿青人是發源於貴州當地的原生民族;還有學者認為穿青人是咱們漢族的一支。乃是明朝開國朱元璋派當年沐英徵討雲南時從江西,江蘇等省隨軍遷移到貴州的漢人。

話說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老百姓們揭竿而起。而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在其中脫穎而出,成為那個時代的主角。

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大明王朝就此建立。而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從南打到北也成為一代傳奇。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朱元璋雖然改朝換代,但天下並未一統。當時元惠宗雖然逃離了大都,回到老家當了北元皇帝。但天下仍然有許多的蒙元勢力殘留。

比如關中還有元將擴廓帖木兒駐守甘肅定西,也就是朱元璋口中的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此外在雲貴地區,還盤踞著梁王瓦爾密和土酋段氏。

當時梁王瓦爾密割據西南,仍奉元朝為正朔,與明朝政府為敵。

朱元璋起初本想以和平方式解決雲南問題,所以多次派使者前往談判,但都慘遭殺害。朱元璋一怒之下,於1381年,即洪武十四年,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徵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率大軍三十萬江南大軍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調北徵南"討伐滇黔的戰爭。洪武十六年,雲南全境被平,西南安定,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而沐英則留下鎮守雲南。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留下的,還有二十萬隨之出徵的明軍將士。

這個不難理解,當時西南大部分地區本就屬於未開發的蠻荒地帶,交通不便,民風彪悍,且又地處邊疆,明朝如果想要保證對此地的絕對控制,就必須要留下軍隊戍守,於是二十萬明軍便留在了異鄉。

他們主要駐留在西線的安順一帶,而安順乃「黔之腹,滇之喉」,明軍此舉尚屬高明,守住了腹部,守住了咽喉,那麼黔、滇兩地也就是無法相通連了。

當時大部分地區採取的是屯軍制度,具體就是允許將士攜帶家眷,隨軍前往駐地居住。駐守在守地的兵士就一邊實行軍屯,一邊繼續操演練兵,以防不測之變。

其目的是為了照顧戍守邊疆將士的思想情緒,因為大部分並非是心甘情願千裡迢迢地來貴州的,而是被採取抽丁的方式強迫進軍貴州的。家眷的到來,士兵們可以安心的一邊參加農業生產,一邊參加軍事集訓,一旦有戰事發生,就丟下農具,拿起武器,上陣殺敵。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大大緩解朝廷的糧餉供給壓力,還在戍守邊疆的同時,順帶開發了這一蠻荒區域,一舉多得。

總之這批江南水鄉漢族移民的到來,無論是對貴州的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久而久之,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裡安下家,再也沒有回到故土。甚至於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人慢慢的還融入了當地的生活,與當地人通婚,繁衍後代,逐漸形成了咱們現在所看到的「穿青人」。當然,類似還有「湖廣人」、「南京人」、「屯堡人」,他們就是那時劃分在不同區域內屯軍後裔的稱謂。

其實相對於土著說,個人覺得移民說比較靠譜。因為從研究穿青人的文化習俗來看,其還有著古代漢人的影子。

穿青人也有著自己婚嫁喪葬習俗,比如年輕人嫁娶婚俗禮數頗多,從說親到結婚後的回門,一套下來,得有十八禮數。比如姑表聯親、背雞認親、以鵝押禮、打親鬧親、砍親路和照親路、草鞋陪嫁……此外他們同宗或同姓之間嚴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

同時穿青人的喪葬也頗具特色,比如穿青人的老人過世後,要經歷草鞋薦亡、竹棍報喪、買水浴屍、墊雞鳴枕、火把送葬、鵲窩掩井、拔牙等七種程序。

當然,說到文化,語言是一個關鍵。

穿青人說的叫「老輩子話」,這是一種流傳在貴州的黔南和黔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其與江西、湖北、湖南通行的漢語方言有淵源關係,而不是從貴州通行的官話中演變出來的,這說明「穿青人」講「老輩子話」是在進入貴州以前就有的。雖然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年輕人已多不使用,但其口音之中多多少少還保留著這種方言的痕跡。如「f」變「h」,「ian」變「ie」等,。

由此可見,穿青人很可能就是當年明軍的屯軍後裔。

當然了,這其中難免會發生一些融合變化,因為穿青人有著獨有的圖騰崇拜,獨特的民族風俗。

穿青人有著自己的圖騰,他們信奉山魈。當然,不是那個動物界猴子山魈,而是神話傳說中居住在山裡的獨腳鬼怪,身長體黑,力大無窮,乃是山中的霸王,所以亦可以認為是山神。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山海經》

穿青人會從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五開始,由他們的巫師披上毛皮裝扮成山魈,各村各戶舉行儀式,其目的是為了驅趕瘟疫,迎接新年。這個儀式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此外,穿青人的的民族服飾也是很有特色:

穿青族婦女不纏足,喜穿細耳草鞋或反雲勾鼻花鞋,腳扎青色綁帶,穿三節衣,兩節袖的滾花邊大袖衣,拴腰帶,戴大勾耳環,梳三把頭。穿青人姑娘的服飾與穿青婦女的服飾不同之處是:不用青藍二色連接,用全青色或全藍色,白布鑲邊,雲勾花邊鑲衣襟,白布或雲勾花邊鑲袖口,衣袖不上套袖。

所以,更準確一點講,穿青人應該是洪武年間入黔的江南軍與地方原住民之間的融合。這也是穿青人如此特殊的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個特殊的民族,不僅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還與我們不同
    我國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相信我們大家對於這樣的一句歌詞是耳熟能詳。雖然說經國家確定的民族確實只有56個,但並不是說我國只有56個族群。如生活在貴州地區的「穿青人」就被認為是「未識別民族」,並沒有明確的民族劃分。
  • 中國這個特別的民族,並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也和我們不一樣
    ——《出塞二首·其一》「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聽到這首歌,每個人心裡自然而然就會想起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種類高達56個,這個民族數量幾乎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的認知。然而,在一些人的身份證上,有人看到了他們不屬於56個民族中的任何一個民族,甚至連名字都十分陌生,名叫穿青人。
  • 穿青人為什麼不被承認
    有人問,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穿青人為什麼不算?下面就來詳細介紹其中的原因。穿青人不是一個民族,只是一個成員共同體。穿青人又稱川青人、穿青族,是我國境內一個民族歸屬尚有爭議的民族。以目前民政部們劃分的民族種類來看,穿青人不在中國少數民族名單之中。穿青人早期叫「土人」,又有「裡民子」、「羨民」、「縣民」幾種稱謂,到後期又統一稱呼為「穿青」。據說穿青人是明朝漢族徵南將士與當地土族聯姻的後代。即元朝滅亡以後,明政府派出了一部分軍隊來消滅蒙古人在南方的殘留勢力。而這部分軍人在結束完「剿匪」之後,索性就再沒有回到來時地而是就近安營紮寨。
  • 我國的未識別民族:不屬於56個民族,身份證另有註明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並非這五十六個民族就包涵了我國所有人口,在這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屬於中國國籍,但身份證上民族一欄另有註明,不屬於五十六個民族之列,因人口過少或者證據、資料不足等原因不被承認為一個民族,被統稱為中國未識別民族。
  • 穿青人:中國的第57個民族?
    穿青人的表面文化特徵——服飾在大部分地區雖然已近於消失,但在一些邊遠偏僻地區還明顯可見。他們的信仰——五顯壇至今還普遍牢固地保持著。節日、婚姻、喪葬等方面的習俗多數與周圍各民族不同。其民族意識與民族感情十分強烈。「跳菩薩」  穿青人以猴為圖騰,崇奉「五顯神」,兵馬是猴類山魈,即傳說中山裡的獨腳鬼怪。凡是供有「五顯神」五顯壇的基本上都是穿青人。
  • 穿青人——你不知道的神秘部落
    從小我們接觸到的教育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然而······  在中國真的就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嗎?  當然不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並且很多隱藏的文化沒有被發掘,於是我們當然不能認定中國就只有五十六個民族!  而在貴州這樣一個少數民族聚集地,當然不可避免成為隱藏文化的區域,比如這個你從未聽說過的民族——穿青人。  不要說外省人不知道穿衣人這個民族,就連很多貴州本地人也未必知道這個民族。
  • 他們是中國人,卻不在五十六個民族之內,身份證上的標註上亮了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這首從小唱到大的歌謠告訴我們,中國是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實際上還有約64萬人口是沒有劃分進這56個民族之內的,這就是所謂的「未識別民族」。那麼,全國各地都有哪些「未識別民族」呢?
  • 另立門戶的民族,不在56個民族當中,有自己特殊的身份
    我們國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現在進化成了擁有「五十六枝花」的泱泱大國, 五十六枝花意味著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我相信大家也已經印在頭上了, 但不可思議的是,為什麼我們的身份證民族有五十七個選擇呢?原來,除了五十六個民族以外,還有穿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綠色的人, 我們不能確認他們是哪個民族,所以在身份證上留下特別的選擇,只有直接寫在他們身份證上的青澀人,但他們的民族歸屬還需要討論。雲貴地區,特別是貴陽地區,住著一個叫青人的特殊民族, 人們經常討論打扮好的人是否是土著人民,其中有關於他們民族的故事。
  • 我國一民族人口達70萬,卻不在56民族之列,尚處於「未識別」狀態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漢、藏、回、滿等五十六個民族,這些民族星羅棋布般散落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組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國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並不屬於56個民族中的任何一個,尚處於「未識別民族」之列,身份證也和我們不一樣,民族一欄寫的是「穿青人」。
  • 中國有個特殊民族,並不在56個民族內,就連身份證也與我們不同
    引言 在我國古代,關於「民族」有多種稱呼——部族、部種、民群等等,例如《北齊書·王懷傳》中寫的:「高祖東出,懷率其部人三千餘家,隨高祖於冀州。」其中「部人」也就是部族的意思。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史悠長,淵源深厚。
  • 中國境內有一民族,人口超70萬,卻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很特殊
    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民族的數量被確定了,一共有56個。各個民族的人互相鞭策,互相進步,共同發展我們的新中國。中華民族的文化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慢慢的每個民族之間的界限也變弱了。但是中國的56個民族有一部分人不認可,在中國還存在著一個極其特殊的民族。他不屬於56個民族之一,有人說他是第57個。而這一民族有將近70萬人,在身份證上也有特殊的標記。
  • 尋找我國第 57 個民族,一個不為人知的神秘民族——穿青人!
    眾所周知,華夏大地上盛開著56朵花,孕育著56個民族。但是本學年的伊始,我接觸到的新生裡居然有位學妹的身份證上赫然寫著「穿青人」,難道這個是我國的第57個民族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想了解這個「新的民族」,探尋我國神秘的第57個民族。穿青人又稱穿青族(也叫青族、川青族),是一個主要分布在貴州黔西北地區,人員相對集中的「已識別待定民族」。現如今,穿青人分布於貴州省西部的畢節地區、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黔南五個地區、州、市所屬二十多個縣,人數約六十七萬人(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其中,畢節市的織金、納雍兩縣在當時已分別超過二十萬。
  • 穿青人,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神秘民族!
    穿青人主要居住在貴州烏江上遊,數量約為67萬,而在織金的穿青人就有20多萬人,穿青人的村寨大多分布在離城中心比較遠的山村地帶和平壩地區。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並沒有「穿青人」這一民族,這也讓「穿青人」在填寫民族身份的時候被歸為了「其他」,既不屬於漢族,也不屬於其他獨立的少數民族,而只能是「穿青人」,在他們上學、工作的時候很多人一聽到「穿青人」都會大吃一驚,奇怪中國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一個「少數民族」,缺乏身份的認同和證明也讓穿青人有著一種深深的遺憾。
  • 中國這個特殊的群體,並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也跟一般人不一樣
    《山海經》中有載:「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眾所周知,每個民族或是部落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也都有著獨特的圖騰崇拜以及獨特的風俗。史料中所記載的動物便是穿青人所信奉的圖騰——山魈。我國有56個民族,但這其中並沒有穿青人,他們的身份證上也有所不同,那麼他們又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
  • 特殊的民族:人口達70萬,不在56民族之內,身份證和我們不一樣
    眾所周知,中國有56個民族,以人口數量排序,前10名中倒數第2名為藏族,總計62萬多人。 然而在中國,還有著這樣一個特別的「民族」,人口高達70萬人,卻並不是56個民族之一,甚至他們所用的身份證也和我們的不一樣。
  • 中國最特殊的一個民族,不在56個民族之內,身份證也跟我們有區別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擁有豐富民族種類的國家,偌大的國土上生活著非常多的民族,隨著多年的戰爭與朝代更迭,最終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說文解字》中說道「矢鋒也。束之族族也。從 ,從矢。」在古時,聚集在一起生存的人們就形成了一個族,當戰鬥爆發的時候同族的人們會一同協力抵抗外敵,這也是我國多民族形成的基礎。
  • 穿青人介紹
    貴州省民族識別工作隊穿青識別組於1985年在《貴州穿青人民族成分問題的重新調查報告》中反駁了這個觀點,認為「穿青」的名稱自古有之。據明朝史志記載,穿青人的族稱早期叫「土人」,又叫「裡民子」。稱為「土人」,是因為他們「居土日久」,是貴州的土著民族,這是以居住的歷史狀況來稱呼的;稱為「裡民子」,是因為他們先民與早期「裡人」(亦泛稱「僚」)有關,這些就是其歷史源流來稱呼的。
  • 中國其實不止56個民族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這是大家從小學課本裡面就可以了解的知識,但是中國真的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嗎?其實中國還有許多未能識別的民族。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生活在中國,只是被歸結為其他民族,但是隨著國家調查工作的深入,這些未能識別民族正在被重新定義,我們來介紹一下,五十六個民族以外的其他未能識別民族。1.穿青人
  • 新中國成立初期總共有四百多個民族,為何最終確定為56個?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總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和風俗習慣,為了使不同民族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往來,這才把普通話定為了國語。事實上,中國在一開始並非只有五十六個民族,而是有四百多個。那麼,為什麼最終在劃分民族的時候,會變成五十六個呢?
  • 貴州「穿青人」歷史與演變.
    關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對於穿青人的身份認證,一直不明確,根據《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公安廳(黔族(政)發字第(1996)19號)文件》現定為「穿青人」。  穿青人原先使用的一種漢語方言「老輩子話」(這種方言現仍流行於貴州的黔南和黔東南地區)已多不使用。但大多數地區還保持著這種方言的痕跡。如「f」變「h」,「ian」變「ie」等,一說話就知道是穿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