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改革宗某體系論「直統」的反思|陳大衛

2021-02-22 歸正微週刊

    當今在我們的土地,我們實在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憐憫,興起許多忠於《聖經》,追隨宗教改革所認信的信仰立場,宏觀整個大環境,這幾年宗教改革的運動(浪潮)確實都比往年要高的很多,這實在是件美事。但美中不足的是,緊跟著宗教改革的運動(浪潮)中,裡面也滲雜了許多人的野心與錯謬,這是值得所有持守宗教改革信仰的人當謹慎和留心的事,這對聖職人員更當如此。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徒20:28)

 

    對於宗教改革的後代,我們幾乎都承認一個事實,就是接受「使徒統緒」或「使徒信仰的傳承」,離開了這一點我們的信仰就不是《聖經》中的信仰,也不是使徒所認信的信仰立場,更不是基督所建立的教會。無論是蒙恩的猶太人,還是我們蒙得救的外邦人,都是因著基督得蒙救贖,都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這就是信仰的認信和傳承,這就是使徒的統緒,這點使徒保羅有非常明確的說明:「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18-22)。

 

    如下學者以非常有限的理解來談談什麼叫做「使徒統緒」及當今有些人對使徒統緒的錯誤解讀所帶來的危險,作個簡單的闡述:

 

一、什麼叫做「使徒統緒」?

 

    使徒統緒(或譯作「使徒傳承」Apostolic Succession)。按照維基百科注釋。使徒統緒,天主教中譯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穌的十二使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位或多位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

 

    但又有一些人視按手為使徒統緒的重要部分,因新聖經提及個人的使徒傳承(例如從保羅到提摩太和提多)。他們也認為早期教會書信,特別是聖記文書人。記文特別提到,使徒委派主教為繼承人,並指示主教也應照樣委派繼承人,因此,這樣的教會領袖不能無故罷免。此外,提倡主教擁有個人使徒傳承的人指出,早教統一的教會(431年前)普遍奉行這樣規定。

 

    提到「使徒統緒」,我們首先需要理解「使徒」是誰?我們要從使徒的四個方面來看:使徒的身份;使徒的認信;使徒的使命;使徒的權威。

 

1、使徒的身份:

   「使徒」一詞是「大使」的意思,是升天的基督委派駐在地上的使者,是基督的代表。他是被基督所呼召,所訓練,所差派,所代表的使者。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3-15)這裡提到主耶穌呼召十二使徒時的四個重點:①憑主主權的呼召--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②與主同在的生活--要他們常與自己同在;③被主派傳的使命--也要差他們去傳道;④帶主的權柄與能力--並給他們權柄趕鬼。他們對基督的生平及復活的事跡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正如使徒老約翰清楚所說:「論到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我們親眼看過,親手摸過。(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壹1:1-2)「基督在受害之後,就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1:3-5)。也是第一代為主紛紛殉道的使徒。他們已經也培養並按立了他們的繼承者,中文聖經譯為監督,也就是主教。聖經中有名有姓的至少有:彼得培養了馬可,保羅培養了提摩太、提多、阿尼西母等等。

 

2、使徒的認信:

   使徒認信就是使徒所認信的信仰立場。使徒的信仰立場就是宣告:「禰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就是公開見證:「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也就是傳講整全聖經的規模:「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1:13)使徒保羅對即將告別的以弗所教會也說告別的話:「因為上帝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20:27)這都指出是使徒的信仰及傳講的信息。

 

3、使徒的使命:

   基督在世時,已經訓練了十二門徒(也稱為使徒),也差派他們兩個兩個出去宣教。也明確告訴他們進入宣教時的景況:「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章)。 「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路10:3)。直到基督的復活賜給往普天下宣教大使命。「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6-20)之後,基督的教會就承接起宣教的大使命,也是由使徒為代表整個教會從基督那裡傳承下來的。

 

4、使徒的權威:

   關於論使徒的權柄,最明確的可以從主耶穌在刻撒利亞腓力比境內時對十二門徒(使徒)所說的話。「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力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3-19)「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就是指使徒和先知所認信的,信仰的宣告。(弗2:20)這並不是一個使徒,而是指使徒的團體。這樣的教會就擁有上帝所賜予的天國鑰匙,可以勝過仇敵一切的權勢。

 

5、「使徒統緒」的意義。

   「使徒統緒」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指基於使徒和先知所傳承下來的認信或信仰。當然也包含了以上所提到使徒的四大方面:使徒的身份;使徒的認信;使徒的使命;使徒的權柄。從舊約來說,是先知們所認信的信仰立場;從新約來說,是使徒們所認信的信仰立場。因著他們所傳承下來的認信或信仰立場,一直延續至今,這也就是使徒的傳統性。以美國一位著名教義學教授柏力根(Jaroslan Pelikan)有一句至理名言:「傳統是逝去者的生命延續,傳統主義是活人的楷模。」(Tradition is the living of the dead, traditionism is the dead of the living)這句話若應用在使徒統緒也是極其切合的。我們都是逝去先知們和使徒們的生命延續,這種使徒傳統主義也成為我們這些活著人而擁有的信仰楷模,這就是使徒統緒。

相關焦點

  • 以高質量教材體系助力教育改革發展
    人教社自成立起,就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編寫教材、為新中國育人的重任,近年來更是圓滿完成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國家統編三科教材的編輯出版工作。而作為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控股企業之一,人教社的成績,是集團以高質量教材體系助力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眾多實踐成果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項。
  • 湯飛帆專題調研衢江區「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試點工作
    改革試點工作。他強調,「改革破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要把「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作為打造「整體政府」的一項牛鼻子工程,重實幹、求實效,變改革「盆景」為「風景」、成「全景」,爭做改革「領跑者」,努力為省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衢州經驗。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林曉峰,區領導周向軍、徐惠文、徐愛平、周水忠、林蕙參加。
  • 論教育自信視角下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的建構
    清末學習日本時期,我們對思想、理論的引入相對重視,在建構過程中也基於「中體西用」思想逐漸形成了初步的理論體系。但在學習美國時期,我們顯然更多地聚焦體制和模式的改革,側重在實踐層面的推進。這一態勢雖然在「以俄為師」中有所改善,但理論建構仍然集中於對「以俄為師」的反思,而且這一努力在隨後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斷。
  • 統防統治衝擊傳統農藥銷售體系
    2008年以來,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蓬勃興起,目前全省為農民提供藥劑並負責全程病蟲害統防統治的專業化組織達到1313家,與農民的籤約面積高達1500萬畝,超過整體種植面積的20%,走在了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8000家左右的農藥零售店被統防統治組織所摧垮。
  • 中國人民大學 「新時代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暨...
    1月8-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公共管理學院承辦的「新時代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暨《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年度論壇成功舉辦,研討會由開幕式、主旨發言、圓桌對話、年度會議、前沿論壇和閉幕式組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 法的執行體系論與行政法的理論體系
    」兩個概念以及兩者的關係為線索,整理「法的執行體系」的理解方法對於行政法理論體系的意義。 京都大學合作研究項目「郵政構造改革中市場與社會新秩序的形成——自由與協同性的法律體系」旨在探索「構造改革後法律秩序的應有狀態,亦即並非僅僅自由放任,尊重自律性,同時維持支撐自律性的全部體系」。
  • 朱衛東:臺海兩岸從「必然統」到「統什麼、怎麼統」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朱衛東說,40年前,伴隨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應勢而變,爭取祖國和平統一成為主基調。40年後的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復興開啟新紀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將迎來新的複雜敏感期。
  • 外媒悼文:沃勒斯坦去世,世界體系論未終結
    他令人大開眼界和強有力的《現代世界體系》改變了人們理解歷史、資本主義、殖民主義、自由主義、社會科學和當今動蕩時代的方式。沃勒斯坦的跨學科研究方法產生了一批獨特的獨創性知識,將國家、意識形態、市場、階級、企業、家庭、勞動力和各種身份群體聯繫在一起。沃勒斯坦是少有的主要做揭示性和改變範式研究的學者之一。
  • 問政山東丨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推進高校改革,將「五唯論」扔到...
    (視頻截圖)  12月31日,《問政山東》播出2020年最後一期節目,圍繞「科教改革攻堅行動」進行專項問政。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接受現場問政。  同時,高校職稱評價體系中,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五唯論」仍有市場。  從高校自身發展角度,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認為,高校服務山東發展的空間非常大,但是高校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足、敏感度不高,導致他們的參與度不高、服務貢獻力不強。齊魯工業大學人事處處長鄭眾則表示,尤其在晶片、發動機、工程軟體等專業方面,高校貢獻度的確不高。
  • 保建雲:主權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兼論數字...
    4 主權數字貨幣合作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國的優勢與貢獻目前國際貨幣體系構建由西方國家主導,主要反映以美國和歐洲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的貨幣與金融利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是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利益受損者,如何改革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關鍵,主權數字貨幣的創建與體系構建有利於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 企業員工薪酬體系改革實施案例
    二、內涵及主要做法一般工作人員薪酬體系改革實施的內涵是,以職位管理及任職資格管理為基礎,通過運用科學、專業方法實現改革方案的「正向設計」,突破事業單位薪酬管理理念束縛,建立真正意義的「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尊重能力差異、凸顯「高業績、高回報」的全新薪酬體系,與任職資格體系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形成高效人力資源激勵體系。
  • 「新時代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暨《公共管理與...
    「新時代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暨《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年度論壇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承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21年1月8日-9日一、開幕式(線下閉門)時
  • 烏蘭察布市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國家除對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國家三科統編教材使用進行部署以外,並未對其他學科也要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進行部署,國家也從沒有這方面的政策要求。其他學科依然使用民族語言授課,以民族語言授課為主的雙語教育體系沒有改變。
  • 壹快評丨中科建設700億債務反思:國企改革仍有不少「灰暗角」
    來源:一財網近期,多家媒體報導了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設」)的700億元債務黑洞,筆者多年研究國企改革,讀來尤覺觸目驚心。怎樣避免出現下一個中科建設,怎樣促進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仍值得研討。在國企改革大力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健全的今天,仍然發生了這樣的醜聞,說明國企改革仍有不少遺漏區域、灰暗角,國資國企改革依然需要不斷推進深化。中科建設的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分析其債務雪球滾大的過程,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多年來學界所呼籲的國企改革目標被漠視破壞的過程。這一案例足應引起國家出資人機構、國有企業董監高以及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反思。
  • 因時而變,從大同中學看公立校課程改革的30年縮影
    大同中學時任校長王孟斑亦深受觸動,開始在學校探索課程改革的實驗。從80年代的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加強活動課,到90年代開展研究型課程,再到2010年的課程統整,大同中學的課程改革進行了近30年。學校的培養目標也從「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有特長」完善豐富。
  • 論西班牙足球青訓體系構成及方法
    論西班牙足球青訓體系構成及方法 作為目前正在西班牙當地執教的中國青訓教練,我想把我這些年的一些見解和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 論王安石與張居正的區別:吏治乃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北宋時期的王安石,明朝中後期的張居正,皆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家。 改革,意味著氣象一新的朝政,國力精進的可能。 時代大勢的變化總是風雲莫測,故將這兩位著名的改革家作對比,總結以求其異同是有積極意義的。
  • 徹徹底底的反思:我們為什麼只能這樣?
    ,這的確是一個我們在生活中極為稀缺的思維方式,生活中,我們更擅長確定無疑,就是這樣,從不反思,有不少人,活一輩子不知道反思,直著脖子往前拱,從來不回頭,直到拱不動了才算拉倒。理論上,只有創世的神不用反思,因為人家是規矩制定者,大家都得按人家的意思來,所以只能是大家反思,人家用不著反思。
  • 倫理學的學科定位、體系建構與時代要求
    一是道德倫理本體論。二是個體道德論。由於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道德現象的直接涉身者,他或她都有著自身的道德構成和生成機制,因此如何塑型個體的美德就成為倫理學關注的核心問題。離開對經典文本的深度靜覽和精心妙悟,不去從中汲取豐厚的思想理論資源,現代倫理學話語體系的建構無疑是空中樓閣、夢裡幻影。三是反思平衡方法。著名倫理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了「反思平衡」的方法,即通過對多種可能的選擇方案進行反覆比較和修正,最終消除各種分歧,找到大家普遍接受的可供選擇的共識性方案。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經理人契約化管理的方法論  幹部能上不能下,特別是經理人能上不能下的問題一直是國企改革的痛點。沒有流動,就沒有活力,沒有壓力,何談動力?  道理至簡,如何解決?契約化管理是出路。  經理人契約化管理的核心要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