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在我們的土地,我們實在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憐憫,興起許多忠於《聖經》,追隨宗教改革所認信的信仰立場,宏觀整個大環境,這幾年宗教改革的運動(浪潮)確實都比往年要高的很多,這實在是件美事。但美中不足的是,緊跟著宗教改革的運動(浪潮)中,裡面也滲雜了許多人的野心與錯謬,這是值得所有持守宗教改革信仰的人當謹慎和留心的事,這對聖職人員更當如此。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徒20:28)
對於宗教改革的後代,我們幾乎都承認一個事實,就是接受「使徒統緒」或「使徒信仰的傳承」,離開了這一點我們的信仰就不是《聖經》中的信仰,也不是使徒所認信的信仰立場,更不是基督所建立的教會。無論是蒙恩的猶太人,還是我們蒙得救的外邦人,都是因著基督得蒙救贖,都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這就是信仰的認信和傳承,這就是使徒的統緒,這點使徒保羅有非常明確的說明:「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18-22)。
如下學者以非常有限的理解來談談什麼叫做「使徒統緒」及當今有些人對使徒統緒的錯誤解讀所帶來的危險,作個簡單的闡述:
一、什麼叫做「使徒統緒」?
使徒統緒(或譯作「使徒傳承」Apostolic Succession)。按照維基百科注釋。使徒統緒,天主教中譯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穌的十二使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位或多位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
但又有一些人視按手為使徒統緒的重要部分,因新聖經提及個人的使徒傳承(例如從保羅到提摩太和提多)。他們也認為早期教會書信,特別是聖記文書人。記文特別提到,使徒委派主教為繼承人,並指示主教也應照樣委派繼承人,因此,這樣的教會領袖不能無故罷免。此外,提倡主教擁有個人使徒傳承的人指出,早教統一的教會(431年前)普遍奉行這樣規定。
提到「使徒統緒」,我們首先需要理解「使徒」是誰?我們要從使徒的四個方面來看:使徒的身份;使徒的認信;使徒的使命;使徒的權威。
1、使徒的身份:
「使徒」一詞是「大使」的意思,是升天的基督委派駐在地上的使者,是基督的代表。他是被基督所呼召,所訓練,所差派,所代表的使者。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3-15)這裡提到主耶穌呼召十二使徒時的四個重點:①憑主主權的呼召--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②與主同在的生活--要他們常與自己同在;③被主派傳的使命--也要差他們去傳道;④帶主的權柄與能力--並給他們權柄趕鬼。他們對基督的生平及復活的事跡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正如使徒老約翰清楚所說:「論到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我們親眼看過,親手摸過。(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壹1:1-2)「基督在受害之後,就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1:3-5)。也是第一代為主紛紛殉道的使徒。他們已經也培養並按立了他們的繼承者,中文聖經譯為監督,也就是主教。聖經中有名有姓的至少有:彼得培養了馬可,保羅培養了提摩太、提多、阿尼西母等等。
2、使徒的認信:
使徒認信就是使徒所認信的信仰立場。使徒的信仰立場就是宣告:「禰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就是公開見證:「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也就是傳講整全聖經的規模:「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1:13)使徒保羅對即將告別的以弗所教會也說告別的話:「因為上帝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20:27)這都指出是使徒的信仰及傳講的信息。
3、使徒的使命:
基督在世時,已經訓練了十二門徒(也稱為使徒),也差派他們兩個兩個出去宣教。也明確告訴他們進入宣教時的景況:「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章)。 「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路10:3)。直到基督的復活賜給往普天下宣教大使命。「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6-20)之後,基督的教會就承接起宣教的大使命,也是由使徒為代表整個教會從基督那裡傳承下來的。
4、使徒的權威:
關於論使徒的權柄,最明確的可以從主耶穌在刻撒利亞腓力比境內時對十二門徒(使徒)所說的話。「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力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3-19)「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就是指使徒和先知所認信的,信仰的宣告。(弗2:20)這並不是一個使徒,而是指使徒的團體。這樣的教會就擁有上帝所賜予的天國鑰匙,可以勝過仇敵一切的權勢。
5、「使徒統緒」的意義。
「使徒統緒」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指基於使徒和先知所傳承下來的認信或信仰。當然也包含了以上所提到使徒的四大方面:使徒的身份;使徒的認信;使徒的使命;使徒的權柄。從舊約來說,是先知們所認信的信仰立場;從新約來說,是使徒們所認信的信仰立場。因著他們所傳承下來的認信或信仰立場,一直延續至今,這也就是使徒的傳統性。以美國一位著名教義學教授柏力根(Jaroslan Pelikan)有一句至理名言:「傳統是逝去者的生命延續,傳統主義是活人的楷模。」(Tradition is the living of the dead, traditionism is the dead of the living)這句話若應用在使徒統緒也是極其切合的。我們都是逝去先知們和使徒們的生命延續,這種使徒傳統主義也成為我們這些活著人而擁有的信仰楷模,這就是使徒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