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14歲的黃多多健身視頻上了熱搜,有網友說:多多很棒,樣樣精通,比同齡孩子優秀太多了。其實何止是比同齡人,就算與我們知道很多大道理的成年人比,也相當優秀了。
看得出來,這並不是多多的第一次健身,從動作的拿捏程度和塑造的體型來看,她早已養成了自己的健身習慣。
但是我們都知道,14歲,正是一個充滿誘惑,好吃好玩的年齡,是什麼讓多多如此優秀?是被父母逼得麼?
回看一下多多的成長曆程,好像黃磊夫婦並沒有對其有過多的控制,就算在耍賴不要練琴的時候,也沒有被多媽強逼硬扯的去練,而是通過父母的引導之後由自己決定該怎麼做。直到後來甚至成為了妹妹的陪練。
記得之前多多因為染了紫色的頭髮、打耳洞塗口紅也上過熱搜,可是她並沒有像個叛逆的孩子一樣一味追求新鮮的東西。她還為電影配音,全英文對話史匹柏,參演話劇,玩轉樂器獲得國際大獎。
儘管有人說這是父母給了她先天的有利條件,但是如果她沒有強大的自控力,我想,這種成績對一個10歲出頭正是貪玩的年紀且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身上也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自控力能為我們做什麼?
史丹福大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在其《自控力》中表示: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拿高分,比個人魅力更有助於領導別人,比同理心更有助於維持婚姻幸福。
自控,大致可以理解為自我控制,是對外界誘惑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而自我控制,則是需要通過調節自我心態,增強自我意志力來提高的。
在學習時,強大的自控力讓我們遠離那些幹擾項目,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這比高智商卻沉迷於網路遊戲和追劇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有用。
在工作時,強大的自控力讓我們控制情緒,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發的火不亂發,這比單憑個人魅力去面對下屬更有領導力。
在生活中,強大的自控力讓我們學會閉嘴,不該說出口的那些傷人的話不說,這比深愛著卻不停止的在耳邊叨叨要顯得更體貼,更能維持婚姻的幸福。
自控力可以讓我們養成好的習慣,對欲望有掌控的能力,從而擁有不設限的人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最容易幹成事,而缺乏自控力卻還惦記著成功,這就像白日做夢。
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我們身體裡就像住了兩個人,一個是「我很想」,一個是「我不想」,有時因為「我很想」打敗了「我不想」,然後隨心所欲,事後卻又後悔不已,我們就總在堅持與後悔中惡性循環往復。每當這時,提升自控力才能突破這種尷尬的局面。
有時我們真的很難自己控制自己,那就去結交一些自控能力強的朋友,這非常有助於意志力的提升。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到身邊的他們可以掌控自己,你慢慢的也就想要和他們一樣,有了欲望也就更容易成功。或者讓這樣的朋友來監督自己也是非常有效的。
我記得曾經有很多人跟我說,減肥這檔子事好難堅持啊,不想吃那些健身餐,不想自己去健身房,減肥真是個孤獨的事情。
是的,減肥是一個人的事,但可以找個小夥伴一起,這樣可以從環境上減輕一點孤獨感,如果這個小夥伴有很強的自控力就更好了,因為有了榜樣,便可以一起堅持。
學習、生活與工作中,我們難免會有壓力或心情低落的時候,這樣便會更容易受到誘惑、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則會導致拖延的現象產生。
一旦由壓力產生的拖延,會給自己一個錯覺:我壓力太大了,並不是不想做。繼而拖延到何時連自己都不會知道,這個時候選擇一種對自己有效的解壓方式尤為重要,這樣可以縮短拖延的時間,更快的進入自己要做的事情裡面。
喜動的朋友可以嘗試運動來釋放壓力,緩解焦慮;喜靜的朋友可以看書聽音樂,與家人朋友聊聊自己的焦慮;或者按摩、冥想之類可以有效放鬆的方式。
但並不建議通過購物、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玩遊戲或刷劇來減壓,這種刺激性解壓方式除了會使你拖延的時間越來越長以外,起不到真正的解壓效果。
早睡早起已經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嘮叨」,但不得不承認,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早睡一定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有些人說「早睡」這件事本身就很難控制,想睡卻睡不著,怎麼辦?
當有了早睡的想法之後,在自定的時間點之前要洗漱完畢,到點就上床,把覺得會干擾自己睡覺的物品(如手機、小說等)放在伸手摸不到,眼睛看不見的地方。
閉上眼睛放空大腦,可以天馬行空,也可以回想一下因忙碌而沒顧上的小事情。一定會有幾天比較難以入睡,但是當大腦和身體習慣了這個時間你的行為之後,入睡則會非常容易。
這是本人親測有效且推薦的,把一切會妨礙自己早睡的物品都放的遠遠的。因為有時我們想睡而睡不著的時候,會很著急,就想著利用睡不著的這段時間幹點什麼,然而,這想法一出,伸手可得的手機便陪著自己又熬到了一兩點。其實,如果不去拿手機,很有可能12點就已經睡著了。
所謂的道德化就是心理學中的「道德許可效應」,是當自己對某事有一個明確的道德標準之後,在做出與這項道德標準相關的行為和判斷時,反而更傾向於違背這項道德標準的行為。
舉個例子,比如正在減肥的你,今天掉了2斤,驚喜於如此成功,然後因為這點成績,決定第二天大吃大喝來獎勵自己,也許你會覺得這是種安慰,但這種做法很可能不利於你繼續前行,甚至毀掉了前一天的努力。
再比如,你快要參加一個考試,心神不寧,挑了一天把複習資料和參考書都買來放那,做好了周全的規劃,按計劃學習了幾天之後,感動的自己一塌糊塗,覺得自己那麼努力就歇一天吧,然後就直到考試的前幾天,估計也沒再翻過書。
而去道德化便是避免道德許可效應的發生,儘量不要給自己做的事情貼上「好」的標籤,把它當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去做,當做如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的事情去做。沒有了「道德化」的刺激,便不會尋求獎勵來安慰自己,也就可以控制好自己繼續做應該做的事了。
如果完成了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的成就貼在朋友圈或公眾可以看到的地方。一般情況下,完成計劃甚至得到了優秀成果的人,都會被認可,被點讚,被關注。
這時候的人們往往對之後自己要做的事情充滿了幹勁兒,期待再次被他人認可,也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完成任務,這無疑間接的成為了督促自己的利器。
我記得高中那會,有個同學本來學習很不好,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刻苦了幾天,就在接下來的一次月考中進步了幾十名,得到了來自老師的讚賞和同學的羨慕。雖然那只是一次普通的模考,但是嘗到甜頭的他不想再回到差生的行列,後來學習真的很努力,就這樣一直持續到考上了理想院校。
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我們的自控能力,但這並不是說任何人都能輕鬆的成為自控力強的人。就像學習一樣,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還是要實實在在的去做才行。
希望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能擁有強大的自控能力而獲得成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