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誘惑和衝動說不?——調動大腦中 「高級的自我」,增強自控力

2020-12-16 騰訊網

人生而不同,不同個體間存在著先天性的大腦生理構造差異,最終導致自控力的先天性差異。但幸運的是,大自然也賦予了人類大腦進化升級的機制,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擁有更強大的自控力。

「「有時候手和嘴總是不受大腦控制」是假象」

首發:公眾號——小事大跡(ID:xiaoshidaji)

上周日我在書房寫文章,寫了一會突然很想吃點東西,於是走到客廳吃了點水果,然後」順手」打開柜子拿出一包沙糕正要開吃,我先生突然從旁邊竄過來身急手快地一把奪走沙糕。

「你不是要減肥麼?」

我有點心虛地說:「我就吃一個!」

「但是你剛才已經吃了水果了!」

「還有那麼多沙糕,我總得先吃完了啊!」我竟然脫口而出說了這麼句話,事後回想簡直羞愧難當。

「那你吃一半吧,剩下一半給我吃。」他看我可憐兮兮,讓步了:「或者你先吃一半,另一半等到下午再吃。」

「行吧。」我怏怏地答應了。

他掰了一半沙糕給我,然後把另外一半放到書架上:「我放在這裡,等下午你才能吃!」

我想大家看到這個日常小插曲可能會會心一笑。因為類似情景,幾乎在大多數想減肥的人中經常會發生,不僅是減肥這事,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極易受衝動和本能驅使的事,比如吃垃圾食品、瘋狂購物、熬夜、刷手機、上癮、情緒失控、拖延等等。

「你是否遭遇過情緒失控?」

我們往往稱這些令人事後後悔的行為為「不受大腦控制」,比如當我們衝動口出不遜或者暴飲暴食的時候,我們最經常說的話是:「手和嘴總是不受大腦控制」。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科學研究人員曾經做過這樣一項研究,調查人們每天做多少和食物相關的決定。要是問你的話,你會覺得是多少次呢?

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平均會猜14次。但如果我們真的去數的話,那麼決定大約有227個。人們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了200多個決定,而這僅僅是和食物相關的。

你看,其實事實是大腦已經做出了很多決定,可恨的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做了決定。

這樣問題就來了,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在做決定,又怎麼會去控制自己呢?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點沮喪,甚至覺得自己毫無意志力可言,已無藥可救。但我今天帶來的是好消息:經過科學家們多年的研究證實,普通人也可以運用某些簡單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意志力。

在介紹這些方法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大腦接收到外部信息時,失控和自控的運行機制——大腦發生了什麼?它是怎麼決策的?這些決策又使我們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

1

認識大腦中的兩個「自我」

「大腦中兩個自我在博弈,有時你甚至無法察覺」

當人們發現意志力不起作用的時候,比如亂花錢、吃太多、浪費時間、發脾氣的時候,事後總是懷疑自己「有沒有大腦」。毫無疑問,人們做這些事的時候大腦還好好在那,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大腦在他們採取行動之前已經開展了一場鬥爭——意志力挑戰中兩個自我的對抗。我們之所以做了「沒大腦的事」,是「低級的自我」戰勝了「高級的自我」,取得了勝利。

人類進化到現在,當人們需要新功能時,大腦原始的功能並沒有被新功能取代,而是在原有的衝動系統和本能系統上,進化出了自控系統。衝動系統和本能系統構成了「低級的自我」,自控系統則構成了「高級的自我」。

低級的自我

我們遠古的祖先在原始的大草原上生活,對生存影響最大的兩件事是:食物和逃跑。而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了這兩方面相關的基因,一直都未改變,我們現在仍然面臨著兩種不同的威脅——老虎(危險)和奶酪蛋糕(誘惑)。當「低級的自我」佔上風時,它驅使我們採取和祖先一樣的行動——按本能行事

「低級的自我」和杏仁核、多巴胺有關。在面對威脅和欲望的時候,杏仁核和多巴胺促使產生應激反應,使人們屈服於最原始的本能,選擇最容易實現的、最簡單的行動。

要想深入了解我們是如何屈服於原始的本能,就要對「低級的自我」在面對危險和誘惑兩種威脅時的應激反應機制有所認識。

a、危險杏仁核應激反應行動

當遇到危險時,信息通過眼睛進入到大腦中的杏仁核(大腦中的「警報系統」),它進而將威脅信號傳遞給大腦其他部位和身體,讓人產生應激反應。這時,腎上腺素會釋放壓力荷爾蒙,能量會進入血管和肝臟,心血管系統開足馬力,讓人隨時能戰鬥或逃命。此時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得到了消息——該是戰鬥的時候了!

而大腦裡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為了保證人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威脅上,不被其他東西分心,警報系統會在大腦裡產生複雜的化學反應,使原本有理智、有智慧、深思熟慮的前額皮質陷入昏迷,阻止前額皮層(負責控制衝動)發揮作用。是的,應激反應讓人更衝動,讓人立即逃跑。

「「低級的自我」在面對危險威脅時的反應機制」

b、誘惑多巴胺應激反應行動

誘惑相比威脅,在現代生活中則常見得多。想像下自己去大街上轉轉,誘惑簡直無處不在:光滑的奶油蛋糕、香氣四溢的燒烤、清爽冰涼的雪糕、琳琅滿目的時裝、商品......

拿蛋糕舉例,當我們看到蛋糕的時候,大腦中會釋放多巴胺,它隨後進入大腦中控制注意力、動機和行動的區域。這些多巴胺會告訴大腦:「現在一定要吃一塊蛋糕,要不然會生不如死。」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的腳會自動的衝向麵包店。

當大腦感覺到舌尖輕觸奶油時,它會釋放出一種影響神經的化學物質,讓身體開始使用血液中攜帶的能量,以防止可能出現的糖分昏迷,此時血液中的糖分會降低。但是,糖分降低會讓你覺得頭暈目眩,這就讓你更想吃蛋糕了。

「「低級的自我」在面對誘惑威脅時的反應機制」

高級的自我

「高級的自我」和前額皮層密切相關。前額皮層是清醒的決策者,它控制衝動和欲望,是產生意志力的部位。前額皮層分成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

前額皮質的左邊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幫助處理枯燥、困難和充滿壓力的工作。比如當你想偷懶時,它會讓你繼續呆在跑步機上。

前額皮質的右邊負責控制「我不要」——幫助克制衝動,比如你開車時沒看手機簡訊,而是盯著前方的路上,就是這個區域的功勞。

第三個區域位於前額皮質中間靠下的位置。它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控制「我想要」。這個區域的細胞活動越劇烈,你採取的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即使大腦其它部分向你大叫「吃這個!買那個!喝那個!」的時候,這個區域也會記住你真正想要什麼。

「「高級的自我」——前額皮層自控系統」

自控——「三思而後行」反應

當人們需要自控的時候,身體內部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幫助人們抵抗誘惑、克服自我毀滅的衝動。科學家將其稱為「三思而後行」反應。雖然和應激反應一樣大腦和身體都會起變化,但是「三思而後行」反應和應激反應有一處關鍵的區別:「三思而後行」反應的起因是意識到了內在衝突,而不是外在的威脅。

假想你現在很想做一件事情(比如吸菸、吃大餐、熬夜),但你內心知道不該做;或者你知道自己該立即立即著手做某事(比如立即開展工作、健身鍛鍊等),但你卻不想做。這些內在的衝突本身就是一種威脅,本能會促使你做出潛在的錯誤選擇。

「你明知應該吃健康食品,但卻想點漢堡、薯條...」

此時我們的自控系統即將展示它的作用。

「三思而後行」反應和應激反應一樣,都是從大腦開始。自我監測系統分布在大腦的各個部分,它們連接著前額皮質的自控區域,也連接著記錄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的其他區域。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存在異常,自我監測系統就會向前額皮質發送警報,這時我們的「好幫手」前額皮質就會幫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思而後行」反應不會向肌肉傳輸能量,它只能調整大腦的狀態。自控的時候,大腦能量供應增加,從而幫助前額皮質發揮意志力。當我們的身體已經向蛋糕做出反應,我們的大腦需要讓身體意識到我們的目標,同時克制住衝動。要做到這一點,前額皮層就要傳遞自控的要求,降低控制心率、血壓、呼吸的大腦區域的運轉。

「三思而後行」反應使身體進入平靜狀態,讓我們避免衝動行事,給我們提供時間,讓我們能深思熟慮想辦法。

「「三思而後行」反應運行機制」

2

如何調用「高級的自我」實現自控?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很多時候大腦裡那個「高級的自我」並不是總能挑戰成功,我們也時常受到誘惑和衝動的困擾,導致事後後悔及目標難於達成。為何我們的意志力不是總能生效呢?如何才能使「三思而後行」反應更高效的工作呢?

「心率變異度"是測量「三思而後行」反應的最佳生理指標。

心率變異度能很好的反應意志力程度,可以從數值推測誰能抵抗住誘惑,誰會屈服於誘惑。心理學家把「心率變異度"稱為身體的意志力"儲備",也就是一個衡量自控力的生理學指標。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自控力能力各有差異,而人的「心率變異度"並不是穩定不變,身體的能量狀況、情緒、環境壓力等等都能使我們的「心率變異度"產生波動。幸運的是,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切實有效、可行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強的自控力,下面將給大家介紹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操作的幾種能有效提升意志力儲備的方法。

幾種提升自控力的方法

1、設置小障礙,訓練大腦

在科學家開始探索大腦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大腦的構造是固定不變的——人的大腦容量是一個固定值,不能通過外力改變。

但是在過去幾十年,神經學家發現人腦像一個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對經驗有著超乎大家想像的反應。如果你讓它每天學數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學數學。如果你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注,它就會越來越專注。

大腦可以根據需要重新塑形,就像通過鍛鍊可以增加肌肉一樣,通過一定的訓練,大腦中某些區域的密度會變大,會聚集更多的灰質。

「我們往往忽略了大腦的可塑性」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通過訓練大腦能增強自控力。而針對大腦的意志力訓練,在家裡及日常工作中就能開展。比如你可以在鍛鍊用的自行車旁邊放上一些巧克力;或把暗戀的人的照片貼在冰箱上;或者工作時候把手機放在旁邊。總體來說,就是為「我要做」設置一些小障礙,通過克服這些誘惑,逐漸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2、冥想

「只需5分鐘的冥想,你的自控力就有所改善」

神經學家發現,如果你經常讓大腦冥想,它不僅會變得擅長冥想,還會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一段時間後,你的大腦就會變成調試良好的意志力機器。在你的前額皮質和影響自我意識的區域裡,大腦灰質會增多。

有研究人員為了研究如何用最短的冥想時間改變大腦,他們找了一些從來來沒有冥想過的人開展實驗。研究發現,僅僅3個小時的冥想練習,他們的注意力和自控力有大幅度提高。11個小時後,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大腦的變化。剛學會冥想的人大腦裡負責控制注意力、排除幹擾、控制衝動的區域之間增加了許多神經元。另一項研究發現,持續8周的日常冥想訓練可以提升人們生活中的自我意識,相應大腦區域的灰質也會隨之增多。

專心呼吸是簡單有效的冥想技巧,我們每天只用花5分鐘進行呼吸冥想,就能有效提升自控力。冥想是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的時間。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額皮層,提高心率變異度,有助於我們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狀態。這樣訓練幾分鐘之後,就能感覺到平靜、有控制感,能夠控制欲望,迎接挑戰。

下次在衝動之前或者受到食物誘惑時,你不妨做個放慢呼吸的訓練 。

3、鍛鍊

心理學家Megan Oaten 和生物學家Ken Cheng通過研究總結出一種提高自控力的新型療法,治療效果效果顯著。

24名實驗對象經過兩個月的治療,他們的注意力和抗幹擾能力都有所提高,不僅如此,他們吸菸飲酒的頻率和咖啡因的攝入量都有所降低,儘管沒有人要求他們這樣做。同時他們吃的垃圾食品更少了,吃的健康食品更多了,看電視的時間減少了,學習的時間增加了,做事不拖沓了。

他們到底用了什麼神奇的藥物呢?事實證明,科學家找到的自控力良藥竟然是鍛鍊!

「做什麼都可以,找一項你能每天堅持5min的活動」

研究表明,對起步者來說,鍛鍊對意志力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15分鐘的跑步機鍛鍊就能降低巧克力對節食者、香菸對戒菸者的誘惑,鍛鍊的長期效果更加顯著。

鍛鍊不僅能緩解普通的日常壓力,還能像百憂解(Prozac)一樣抵抗抑鬱。最重要的是鍛鍊能提高心率變異度的基準線,從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礎。神經生物學家在檢查這些剛開始鍛鍊的人的時候,發現他們大腦裡產生了更多的細胞灰質和白質,其中白質能迅速有效的連通腦細胞。鍛鍊身體像冥想一樣,能讓你的大腦更充實,運轉更迅速,前額皮質則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能你會問:「需要鍛鍊多久呀?」2010年一項針對10個不同研究的分析發現改善心情、緩解壓力的最有效的鍛鍊是每次5分鐘,而不是每次幾小時。

如果你堅信自己不適合運動,那麼我建議你把運動的定義擴大一些,任何能讓你離開椅子的活動,都能提高你的意志力儲備,比如說散步,做瑜伽、逗孩子、溜寵物甚至是精神飽滿的打掃房間或者逛商店,都可以是有效的鍛鍊途徑。

所以,只要是你想做的,就是最好的起點。

4、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影響意志力。

睡眠不足一開始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吸收葡萄糖(能量的主要儲存方式)。當你疲憊的時候,細胞無法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你就會感到疲憊,由於你的身體和大腦急需能量,你就開始想吃甜食,想攝入咖啡因。但即便你此時攝入了糖類或咖啡,你的身體和大腦也沒辦法獲得能量,因為他們無法對其有效利用。這對自控力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自控力會消耗有限的腦力。

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能量短缺,造成「輕度前額功能紊亂」,這導致你起床的時候大腦受損。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對大腦的影響和輕度醉酒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在醉酒的狀態下,人們毫無自控力可言。

「一個好的睡眠,是一天好的自控的開始」

正常的時候前額皮質能讓警報系統安靜下來,從而幫你管理壓力,克制欲望。但是睡眠不足會讓前額皮質受損,使其失去對大腦其他區域的控制,警報系統不再受到審查,因此它對所有普通的壓力都會反應過度。這樣身體就會一直處於應激狀態中,會釋放大量的荷爾蒙,使心率變異度大大降低,結果就是你壓力越來越大,自控力越來越差。

還好這些反應都是可逆的。如果睡眠不足的人補上一個好覺,他的前額皮質就會恢復如初。同時還有研究表明,即便你前一晚沒有睡好,打個小盹也能讓你重新集中注意力,恢復自控力。

所以如果你想獲得更強的自控力,那就呼嚕呼嚕地睡個好覺吧!

總結

人生而不同,不同個體間存在著先天性的大腦生理構造差異,最終導致自控力的先天性差異。但幸運的是,大自然也賦予了人類大腦進化升級的機制,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擁有更強大的自控力。

最後,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增強意志力的方法,並學會調用「高級的自我」對情緒和行為進行管控,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END

本公眾號部分圖片為網絡無版權聲明圖片,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這本書告訴我們,關於自控力,你需要了解的四個要點。第一,自控力是天生的,人人都有抵禦誘惑的本能。自控力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於我們得到進化的前額皮質。前額皮質是額頭和眼睛後面的一塊神經區,我們所有的自控都來自這個區域。源自於大腦的自控力,也和大腦本身一樣,可以經由訓練得到。所以,我們可以對大腦進行訓練、提升自控力。冥想就是提升自控力的簡單方法。
  • 閱讀分享《自控力》——如何提高意志力
    這本書自2012年發行以來就暢銷全球,很多網絡平臺都有專門討論本書的帖子,民間還有不少以本書為基礎的自控力小組。而就像這本書的副書名所說,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以這本書內容為基礎的課程被譽為最受歡迎的課。這個現象,一方面說明了這本書的內容很受歡迎,另一方面卻也說明了人們是有多渴望增強自控力。當然,人們有多渴望自我控制,就說明了人們感覺自己有多失控。確實,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那如何才能提高意志力呢?
  • 面對誘惑,怎樣控制欲望?如何提高自控力,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面對現實中五花八門的各種誘惑,我們又慢慢地停下了成長的腳步,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也絕口不再提夢想這件事。面對日益臃腫的體形,這已經不知道是你多少次告誡自己:要多運動,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儘管你知道垃圾食品吃多了對身體很不好,但你每次就是無法抑制內心原始的欲望。
  • 你需要培養一個好的自控力,挽救自己!自控力從何而來?如何形成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究竟什麼是心理自控力呢),今天我們來聊聊:自控力從何而來?它是如何形成的?自控力幫助我們控制情緒,確定前進方向,抵制誘惑,實現不斷進步,從而超越自我,由此可見自控力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是複雜的。只是我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才能更好地去培養和利用它。
  •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究竟什麼是心理自控力呢
    生活中我們常有很多管不住自己的時刻,例如隨意吃垃圾食品、衝動購物、抽菸、酗酒、沉迷手機遊戲,雖然每次犯錯後,我們都會發誓,以後再也不了,可事到臨頭卻又忍不住重蹈覆轍。心理學上對自控力的解釋是:一個人面對一些事物,突發事件、感情問題、金錢權利等誘惑,所表現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 自控力:成為一個自律的人,讓人生成功復盤
    生活和工作中曾經都有些重要的事情因為拖延而釀成不該有的錯誤。以前總是羨慕那些有超高自控力的人,這些人下定決心做什麼事,就一定說到做到,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和人生規劃一清二楚,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痛定思痛,如何改變?哪裡尋一根救命稻草?
  • 豆瓣8.2《自控力》:你為什麼會減肥失敗
    《自控力》讓我們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意志力,並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通過增強對注意力、情緒、胃口和行為的自控力,來實現包括減肥在內的各種目標。精美的蛋糕、散發著香味的咖啡、色香味俱全的各色美食光是看著就讓人感到開心,此時大腦中會釋放出大量多巴胺。
  • 自控力太差?因為沒有找對方式,做到這4點幫你提高自控力
    在現代的社會中有很多的人自控能力都特別的差,比如說有些人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於是就想早點起床,第一天你做得到,第二天你仍然可以做到,但是到了第三天你可能就做不到了,你就發現這不在你的控制範圍了。自控力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它能決定人的未來。因此提高自控力非常重要,下面給大家分享如何提高自控力。
  • 為什麼自控力好的孩子,比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自控力,簡單來說就是指控制行為、情緒和欲望的能力。 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容易衝動、意氣用事,不能律己,知錯不改。 自控力強的孩子,往往意志比較堅定,更加能克制衝動和忍受挫折。
  • 自控力:這些經過科學研究證明的自控力提升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這些經由神經科學衍生出來的提升自控力的一些方法,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對很多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自控,那麼,首先我們要去了解什麼是失控,以及為什麼會失控。意識到自己容易失控,這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因為你能根據這個線索去尋找提升自控力的方法。
  • 你的自控力遠不如14歲的孩子?學會這5點,讓自己不再屈服於衝動
    自控,大致可以理解為自我控制,是對外界誘惑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而自我控制,則是需要通過調節自我心態,增強自我意志力來提高的。在工作時,強大的自控力讓我們控制情緒,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發的火不亂發,這比單憑個人魅力去面對下屬更有領導力。在生活中,強大的自控力讓我們學會閉嘴,不該說出口的那些傷人的話不說,這比深愛著卻不停止的在耳邊叨叨要顯得更體貼,更能維持婚姻的幸福。
  • 如何提高你的自我控制力
    延遲滿足和抵制不想要的行為或衝動的能力 3. 可消耗的有限資源 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自我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擅長自我控制。 自制力的重要性 自控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
  • 突破困境:修正自控力,讓生活正向質變
    人生的路途飽受困擾,眼睜睜看著自己被誘惑,卻無能無力。哪裡跌倒,在哪裡繼續躺一會兒。那麼缺乏自控力具體會造成哪些困擾呢?我們又是為什麼會失控?如果我們也出現了這些困擾,該如何修正呢?1.買買買的誘惑,畸形消費正在拖垮你郭躍是月薪3200的小文員。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研究者希望通過這樣的實驗來測試學齡前兒童的自控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多年以後,那些能更長時間抵抗誘惑的孩子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成績,從而研究者得出一個結論:對於預測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來說,自控力更強,延遲吃棉花糖的能力是比智商得分更好的一個預測指標。
  • 《自控力》:你對意志力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錯的
    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觀察,她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專屬的自控力肌肉,她和我們身上的每一塊肌肉一樣可以通過訓練進行增強。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大文豪都知道,從古至今,能夠成大事的人,不但要有超人的才華,還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那麼,如何做才能讓我們都擁有堅韌不拔的自控力呢?
  • 《自控力》:自控力差怎麼辦?這幾個方法,讓你有效提升自控力
    在重慶談判中,蔣介石就對自己的秘書陳布雷說:「毛澤東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菸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煙。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巴菲特也曾說過:「如果你在小事上沒辦法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很可能不約束自己。」
  • 首先就要提高對自控力的認知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杜會越來越複雜,人們越來越需要自控力。為了適應環境、與人合作、維持關係,人的大腦在很早之前就學會了自控。現代人的大腦就是為了適應各種需求而進化出來的。只有大腦緊跟時代的腳步,人們才能擁有與時俱進的意志力。你以為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嗎?其實不然,在史丹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所著的《自控力》這本書中,意志力和自控力從認知的角度得到了給人們了一個清晰的框架。
  • 自控力:3個原因揭示,「越努力越幸運」的騙局!
    從腦科學角度解釋,大腦前額皮質的三個區域分別負責三項工作:左邊負責行動,可以稱之為「衝動的自我」,右邊負責克制衝動,我們稱其為「克制的自我」,中間靠下區域負責管理目標,叫「真正的自我」。三個「自我」都是人類原始本能的一種體現,沒有目標或方向錯誤的努力過程就像是「衝動的自我」與「克制的自我」之間的一場博弈,無論誰獲勝都無異於飲鳩止渴,因為它們不知道真正的目標藏在「真正的自我」裡。
  • 如何有效提高自控力?
    這個實驗的設計者是「自控力之父」沃爾特·米歇爾,他也是最早提出了延遲滿足能力和自控力密切相關的那個人。他在自己的著作《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裡指出,所有人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來培養和提升自己的自控力。我想和你說說其中的3個具體方法。
  • 4個方法提升意志力,讓你的自控力超越95%的人
    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們用到意志力,如果我們對意志力的了解不夠,就可能導致我們走進意志力支配的誤區,那麼,究竟如何做才能合理的調配我們的意志力呢?世界最傑出的實驗社會心理學羅伊.鮑邁斯特和著名記者約翰.蒂爾尼經過系列研究,發現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過度使用就會疲勞,長期鍛鍊就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