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足三裡及其治療功效

2020-12-16 騰訊網

一般來說,歷代各家所選取的最常用穴皆屬臨床精華穴、高效穴。從歷代針灸歌賦來分析,足三裡的使用頻度排在第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足三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五腧穴中的合穴。胃屬土,故足三裡為土經土穴,是胃經的最主要穴位,也是養生保健要穴,為歷代醫家所推崇。

一、足三裡的命名

分析足三裡命名之義,「裡」與「理」通。人以肚臍為界,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分為三部,萬物由之,理在其中。故足三裡穴能調和天地人,能治人身上中下諸病。

足有三裡,手亦有三裡,二穴同名而異位,其治可互通。一般而言,足三裡可補身半以下諸虛,而手三裡能補身半以上諸虛。

二、足三裡的功效

1、補氣血

五行之中,土為中軸。人以土為母,土足則氣血旺,土虛則氣血弱。補虛,當先補土。補土,可用足三裡穴。

《內經》有言: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足三裡穴是土經土穴,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針刺或艾灸足三裡穴能加強氣血的生化,達到補氣補血的效果。民間有「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其理亦在此。

且人身土氣一旺,則能伏火,火不散溢,亦有助於陽氣歸根,陽氣歸根,即是藏精。

2、調脾胃

《內經》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氣街,下至三裡。海者,經氣匯聚之深處,百川匯聚為海。故足三裡能調節全身水谷精微的輸布。

足三裡是胃經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經諸病,尤能調暢胃氣。《內經》云:「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故足三裡能治飲食不節諸病。且「合主逆氣而洩」,又擅治胃氣上逆諸病。古人有「肚腹三裡留」的經驗,凡肚腹諸病,皆可取足三裡穴。

食慾好,是胃的受納功能健旺;若人偏瘦,是脾的運化功能減弱。調理脾胃,當取胃之合穴足三裡,脾之原穴太白,二穴皆屬土經土穴,最能安土,調補脾胃。

3、抗衰老

足三裡還是抗衰老的名穴,經常按摩或艾灸足三裡,對於延年益壽大有裨益。被後人尊稱「藥王」的孫思邈重視「保健灸法」,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若要安,三裡常不幹」的名言。

土為後天之本,土能承載並化生萬物,常灸足三裡可健脾益氣,增補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使氣血化生源源不斷,四肢百骸及臟腑均得以滋養,故能延緩衰老。

灸足三裡能延年益壽。日本民間流行的做法是:取足三裡穴連續灸,從農曆初一灸至初八,每天灸若干壯。

代名醫彭靜山提供了另一種灸足三裡法:每農曆月初一灸一壯,初二灸兩灸,遞加到初七灸七壯,停止。然後十五再開始灸七壯,每日遞減一壯,至二十一灸一壯,即止。每月堅持。此法尤其適合於老年人。

4、養生保健

足三裡還能牽引全身,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正如孫思邈所言:「一切病皆灸足三裡三壯。」唐代時即在民間流行去南方瘴癘泛濫之地前先灸足三裡的養生方法,且古人有不與足三裡穴沒有灸瘡的人一起遠遊的觀念,概因未灸足三裡則人體抗病能力不強,容易患病。

灸取於火,火性熱而屬陽,其性走而不守,善入臟腑。過去有「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就要經常灸足三裡穴,使該處常有灸瘡才好。

5、治腎病

土能克水,足三裡為土經土穴,善治水溼泛濫諸病。且戊癸合化,戊胃與癸腎相通,故取足三裡能治腎病。推之,足三裡既能調理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又可兼治腎病,腎為先天之本,是能顧護先天與後天,其功之大,不可勝數。

6、治肺、大腸、肝病

土能生金,故足三裡能治療虛勞(久病及肺)。且胃與肺經、大腸經、小腸經和肝經相聯繫,故足三裡能治療肺、大小腸與肝諸病。

7、治辰時諸病

胃經對應於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故凡辰時所發作的病症,皆可取胃經本穴足三裡。

8、治全息對應病

足三裡在膝下,膝與肘左右上下相對,故能治療肘病。且足三裡在腓骨小頭前下方,以腓骨全息正象來看,足三裡對應頭部,能治頭面諸病;也可看成全息倒象,足三裡對應下肢或下腹,故能治下肢及下腹諸病。

9、治局部病

足三裡在膝周,能治膝關節諸病。

三、足三裡的定位

針灸教材描述足三裡的取穴法為「犢鼻下三寸,離脛骨外緣一橫指處」,而民間取足三裡,多用自身的食、中、無名、小指四指並排來量取。以上兩法皆有不足之虞。

《循經考穴編》言:足三裡「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大筋內,宛宛中。」此言既有簡明的骨度分寸定位,又有清晰的解剖學標識。

《靈樞》明言,「取之三裡者,低跗」,即用手指按壓在足三裡穴上,令患者向下伸展踝關節,其穴位處的凹陷與酸脹感會立現——這才應該是足三裡穴更為標準的定位!

四、小兒不可濫灸足三裡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裡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它是調脾胃補氣血的大穴,是扶正的強壯穴,也是延年益壽的長壽穴。常灸此穴,女人可氣色紅潤,男人可身強體健,老人可延年益壽。

有人問,小兒能灸足三裡嗎?一般來說,年過三十之後陽明脈衰,此時方可灸足三裡,能使胃腸功能不減,元氣不衰。小兒稚陰稚陽,陽氣本來不衰,若濫灸足三裡,反易動火,致中焦積熱而患病。小兒健康無病,正氣健旺,千萬不要濫灸足三裡。但若小兒體弱多病,面色萎黃,易感冒,手足冰冷,納差,能不能灸足三裡呢?當然可以。

灸足三裡可以健運脾陽,升提中氣,最有助於虛寒改善體質。俗話說:「有病則病當之,無病則人當之」,即是此理。

五、足三裡的配伍應用

足三裡配合其他穴位治病,效果更佳。

1、足三裡與關元

關元能溫陽補腎,可固先天之根;足三裡健運中焦,為後天氣血之本。此二穴有固根本而升清陽,扶後天以降濁陰之功。虛人及久病體弱之人可艾灸此組穴位,能扶陽抑陰,有助康復。

2、足三裡與陽陵泉

足三裡屬胃經合穴,為土經土穴,能補土降濁;陽陵泉屬膽經合穴,為木經土穴,能疏木養土。二穴左右合用,左則升,右則降,功同小柴胡湯。臨床上治療左右升降失常諸病及虛損病症效果明顯。

3、足三裡與上、下巨墟

三穴皆屬胃經,胃經多氣多血,且上巨墟和下巨墟又聯繫衝脈。董老師把左右足三裡與上、下巨墟,共六穴稱為「六君」,以其有六君子湯之功。

4、足三裡與太白、公孫

太白、公孫溫升脾陽,足三裡清降胃陰。諸穴合用,有溫和中氣,調理中焦升降之功,可治土氣不和,中焦升降失司所致的吐逆、腹瀉和便血。

前賢有謂,足三裡「治病萬端,有白朮之強,有桂附之熱,有參茸之功,有硝黃之力」,極言足三裡之功。綜而言之,足三裡能治的病症極多,誇張一點說,不管什麼病都可取足三裡。

董註:此文為我的學生花彩園整理並撰寫。

本文轉自選擇中醫_董洪濤的博客

相關焦點

  • 足三裡的位置與作用和功效
    足三裡是我們身體裡幾百個穴位的其中一個,那麼足三裡的位置是在哪裡?足三裡的功效作用又是什麼?
  • 足三裡之功效
    今兒,我們就來聊聊👉足三裡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五腧穴中的合穴。胃屬土,故足三裡為土經土穴,是胃經的最主要穴位,也是養生保健要穴,為歷代醫家所推崇。一、足三裡的命名分析足三裡命名之義,「裡」與「理」通。人以肚臍為界,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分為三部,萬物由之,理在其中。
  • 足三裡究竟有多萬能?一文總結足三裡功效大全!
    一般而言,足三裡可補身半以下諸虛,而手三裡能補身半以上諸虛。從足三裡這個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足三裡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全面梳理一下這個萬能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 莫雄烈談談人體穴位足三裡穴的神奇功效
    作者:莫雄烈足三裡穴是人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養生保健治療疾病的穴位,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一個穴位,位於犢鼻穴下三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是臨床上特別常用的一個穴位,功效也特別多,經常按揉足三裡穴位,可以健脾,養胃補氣養血,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的作用。有規律的按摩 可以達到養生的作用。其次可以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洩瀉、便秘。還有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等。
  • 養生必談足三裡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要灸肚臍和腎輸穴。了解購買也很方便點文章下方的「閱讀原文」。現有直徑2釐米和3釐米兩種(長度都是20釐米)可是若在每天中午9—11點,脾經經氣最旺之時,按揉左右腿的足三裡各20分鐘。能起到跟吃中藥燉老母雞一樣的大補效果,還不上火,不花錢。只需要費一點時間而已。女人容顏美麗,氣色白裡透著紅潤,那都是靠氣血養著的。按揉足三裡,大補氣血,養女人容顏之根本,讓女人越活越嬌媚。4、調理腸胃足三裡是胃經的智能大補穴,主要功效能調理腸胃。如果你經常腹脹腸鳴,吃進去的東西不消化。
  • 艾灸足三裡穴位圖 足三裡的準確位置圖
    很多人都不知道足三裡怎麼找,因此也發揮不出該穴位的作用了。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提供尋找足三裡穴位的方法,當然也配有足三裡的準確位置圖。
  • 艾灸足三裡穴位的知識 你知道嗎?
    足三裡是我們身體裡幾百個穴位的其中一個,那麼足三裡的位置是在哪裡?足三裡的功效作用又是什麼?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足三裡。足三裡怎麼找?我們都知道足三裡穴位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之一,經常按摩足三裡穴位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通暢經絡、緩解疲勞等。1.小腿裡面的骨頭叫脛骨,外面的骨頭叫腓骨。
  • 足三裡——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
    ★足三裡首見於《聖濟總錄》。本穴《內經》原名三裡,至《聖濟總錄》為和手三裡相區別,而始見足三裡之稱。裡者邑也、居也,楊上善謂:「一寸一裡也。」★穴當膝下三寸,脛骨外側,為胃氣之大會,故名足三裡。又一說:裡與理通,本穴不僅能統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且善治全身上、中、下之疾,因名三裡,穴在下肢,故名足三裡。
  • 艾灸足三裡穴的6個好處,你知道嗎?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的穴位,就是足三裡穴位。 這個穴位名字聽起來也許有些陌生,古今大量實踐都證實過,這是一個能夠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中醫經典介紹,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代表穴,也是最重要的長壽穴之一。
  • 足三裡穴位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足三裡穴位的準確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 國醫大師呂景山選用建裡、足三裡對穴針刺並艾灸治療脾虛洩瀉案
    【醫案】呂景山選用建裡、足三裡對穴針刺並艾灸治療脾虛洩瀉案趙某某,男,45歲,工人。1972年7月5日初診。主訴:大便時溏時洩8年。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以右關、尺為甚診斷:洩瀉(慢性腸炎),脾胃虛弱型治療:溫中散寒,健脾止瀉。取穴:建裡、足三裡。
  • 俗話說「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艾灸足三裡,會有什麼好處?
    灸不同的位置,功效有所不同,而關於艾灸,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這句俗語很好理解,就是常艾灸足三裡這個位置,比吃老母雞還補充。那麼,足三裡在哪?經常艾灸足三裡都有哪些好處呢?經常艾灸足三裡,身體能獲得什麼好處?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在膝蓋凹陷處,也就是膝眼下方三寸的位置。
  • 足三裡這個穴位好在哪裡?
    小兒推拿常用足三裡,成人推拿也常用足三裡,足三裡是腿部最常見的穴位之一,經常按摩足三裡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具體有哪些效果你不一定知道。
  •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 艾灸的功效你了解多少!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一種傳統方法,艾灸本身是用艾葉做成艾條或艾柱,對人體體表進行燻烤,具有強身健體、溫腎壯陽、散風寒、活血化瘀功效。強身健體艾灸可以強身健體,有一句話叫做:「要讓身體健,三裡常不幹,」就是說經常艾灸足三裡,會有明顯的強身健體的原因。
  • 事實證明:足三裡穴有6大妙用,但是你為何無效?可能你一直取
    」是人們最熟悉的保健穴位,長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2、止瀉功效另外,如果是由於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裡穴,不過如果是由於痢疾或者是溼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裡穴並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進行調理。
  • 足三裡的準確位置圖!講究養生的你趕緊看看!
    在胃經上,有一個著名的腧穴叫足三裡,古人常用足三裡養胃氣,以強身祛病,延年益壽,那麼足三裡的準確位置是在什麼地方呢?
  • 足三裡三才針法
    足三裡位於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的連線上。《靈樞 本輸》中記載:「胃出於厲兌……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裡也,為合。」主治胃腸疾病、下肢痿痺,神智病等,同時也是養生保健的常用穴。《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胃病著,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裡也。」
  • 氣海,羶中,足三裡 按三個穴讓你「底」氣十足
    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羶中、足三裡,百用百靈。用氣海補元氣,用羶中調肺氣,用足三裡補脾胃之氣,這樣先天之氣、水谷之氣、清氣三氣同補,生命的原動力強了,身體想不好都難。氣海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所以補氣首選氣海。
  • 日常養生,手上的這個穴位堪比足三裡,知道的人卻很少!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眾所周知,足三裡穴,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唐代的中醫文獻《外臺密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裡,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裡下氣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裡穴可補氣壯陽,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秘訣。
  • 湧泉穴的位置和按摩湧泉穴的功效、治療效果等大全
    足底皮膚堅厚緻密,由足底內、外側神經及其伴行的動脈分布和營養。蹠腱膜的淺面發出許多纖維束崆彼下筋膜內的脂肪,止於皮膚,其深面向足底深層肌發出兩個肌間隔,分別止於第一、五蹠骨,將足底分為三個足筋膜鞘。針經皮膚,皮下筋膜穿蹠腱膜,入中間鞘內的上列結構。足底外側神經支配收肌、足底骨間肌;足底內側神經支配趾短屈肌和第二蚓狀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