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戶餵養的家牛脖子上會套一個鈴鐺環,其實在驢、騾子等家畜上也會掛有!之所以為何這麼做,應該是與過去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下面結合小時候遇到的情況簡單聊一下:相當於汽車「喇叭」。記得小時候,農村下地幹活或出村趕集時,由於過去沒有交通工具,就連自行車都很少,因而坐牛車、驢車外出是很普遍的,記得有次去姥爺家,就是母親駕著牛車去的,因為路上會遇到一些走路或玩耍的小孩,老遠就能聽到牛脖子上的鈴鐺響聲,因而還沒離近時就早已躲開避讓!
所以說,牛脖子上的鈴鐺,其實就相當於汽車「喇叭」,只不過在路上會一直響個不停,這樣可以讓路人及時避讓,以免驚著路人和牛,畢竟牛體型大傷著人不是小事!趕走草叢中的小動物。牛雖然體型很大,卻非常膽小、怕驚嚇、而且容易高度緊張後橫衝直撞,並惹出一些事端!由於過去一到夏秋野草生長旺季,就會下地幹活時將牛拴在河溝邊吃草,這時草叢中有蛇、青蛙或其他動物出沒時,很容易驚嚇到牛而發瘋似的亂跑!但如果牛脖子上掛了一串鈴鐺後,草叢中有動物時會因聽到鈴鐺聲而主動躲閃,這樣就不會輕易嚇到牛!
另外,當牛受到驚嚇掙開了韁繩,由於附近地形崎嶇不平時,因為牛脖子上掛有鈴鐺,也很容易聽到鈴鐺聲確定跑離的方位,並迅速找回!
夜間防止被偷盜。記得小時候村裡修院牆的農戶很少,而家庭好一些的農戶會以木柴圍成一個簡易柵欄圍牆或者修一些土院牆,但院門處仍是簡易拼湊木門為主,外人很容易進入!由於晚上農戶主要將牛拴在房屋前面的牛棚裡,一旦外人闖入時很容易牽走,但因為牛脖子上有鈴鐺,這樣晚上就會因連續鈴鐺聲而容易察覺避免被盜或受意外驚嚇跑離丟失!
目前,如果在當地可以看到買醋、醬油的驢車,有時候就會發現驢脖子上也會有鈴鐺,這樣驢兒拉車時就會聽到非常有節奏的鈴鐺聲,大家就知道門外來賣散醋的商販,只不過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以上僅為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