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孝順」,當然應該以「順」為先(原創)

2020-12-16 我就是藍月

記得每次回家看父母,家裡的夜晚都很安靜。沒有電腦,沒有wifi, 甚至打開數據線,信號也是若有若失的,蚊子在我耳邊嗡嗡叫個不停,連屋頂的燈仍然只是15瓦的一個小燈泡。

小小燈泡,發著幽暗昏黃的弱光,我只好借著這昏暗微弱的光,看著父母永遠為我保存的讀書時的書本和筆記,感覺很是親切。我隨便翻看一本,映入眼帘的是首詩: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不如當初不相識。

讀著讀著,突然感覺眼睛有點兒發澀。我又繼續翻看,發現從上初中就存有的筆記和書本,從來沒有撕掉過一頁。我知道父母燒火做飯,常常需要紙張引燃火,但是他們卻從來不會撕我的任何書和筆記。每次回來,母親都輕言細語地說:你以前的東西都在這裡,一本都不會少的。每次聽後,我的心裡都是潮潮的,我的眼睛有點兒模糊不清。

每每回到這裡,我除了翻看自己的筆記,還會翻閱以前的雜誌、書信以及發黃的黑白照片,因為有太多的回憶藏在其間。看累了,我會抬起頭休息一會兒。

我環顧四周,一切依然如舊。屋頂很低矮,牆壁卻很白。木質的床頭有點掉色,窗口很小。我雖然無法理解父母仍然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也無法讓他們聽我的而有所改變,但我會常常感到心痛。

我看著年邁的他們還在用撿來的柴禾煙燻火燎地在大太陽下燒水做飯,而我給他們買的煤氣照爐,卻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裡;我看著他們仍然住在我從小就待著的破舊土房,卻讓新蓋的磚房一直空著,說是留給我們回家住;我看著他們仍然是在兩個房子之間拉一個15瓦的燈泡照明,卻讓我買的檯燈成了一種擺設。我無法言語,我說不出話,我就是心痛得想落淚。他們永遠不知道享受到底是什麼滋味?

我能說什麼呢?我和妹妹曾經勸說過無數遍,讓他們和我們去城裡居住,他們卻沒有一次能住滿一周,就要惦記著跑回來。我是真的理解明白了什麼叫做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他們一輩子守著自己的舊屋,早已習慣過這樣一種簡樸節約的生活。

以前家裡甚至沒有電話,我每次要打給鄰居,然後鄰居再去叫媽媽來接電話,真的很不方便。家裡也沒有有線電視,一直是一個最原始最小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拉著一個天線,雪花很大,還經常一閃一閃的。後來,我出錢為他們裝了電話和拉了有線電視網,妹妹把她不要的大彩電搬回了家,他們算是開始享受到看彩電的舒服。

後屋的土牆年深日久不知不覺就倒了,七老八十的他們還嚷嚷著要自己動手蓋起來。我和妹妹怎能忍心啊?我和妹妹只好從遠處拉水(那裡永遠缺水)掏錢僱人搞好的。其實,那間倒了的房子也是多餘,可以不修的,但老人很倔,非要折騰好,那我們看著不能不管。兩老經常喊這疼那疼,有病不看,我次次都要逼著,叫妹妹開車拉著他們一起去醫院看病。我看著父母日漸消瘦老去,每看見一次,我就會傷感一次,有時真感到心碎欲裂,心痛無比。這世上也許不缺會享福的人,但像他們這樣不會享福的老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人要怎麼活都是一輩子,我不希望他們太辛苦勞累,可是他們已經習慣了那種純樸簡單的生活。我是多麼希望他們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活好每一天啊!

每次回家的感覺有時真的很刺痛我的心臟。我就出身在這樣一個樸實無華沒有任何靠山的農民家庭裡。

我曾經跟著父母出過苦工,幹過家裡所有的重活,我甚至沒有機會上更好的大學,我只是靠毅力參加了全國的自考,才拿上了大專文憑。

從小我就知道: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靠天靠地都沒有用,靠父母更是不可能,就只有靠自己。父母給了我們養育之恩,我們除了報答,就是感恩。我們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安排,但未必就能如他們的心願。

到現在我就只剩下尊重老人生活習慣的想法了。一個人活在世上不容易,歲月無情,轉眼老矣。每個人由於文化有高低,能力有大小,素質有強弱,志向有異同,經歷不一樣,感受不一樣,生活習慣就不一樣。

人老了,最需要的也許就是受到我們後人的尊敬和孝順。所謂孝順老人當然要要以順為先。順其自然,一切順著他們的要求來,絕不能大逆不道,逆天而行。

只有後代子孫順著他們的心意,他們自然就會感覺到我們後人對他們的尊重,老人就會心滿意足了。老人歡喜,我們就歡喜,老人幸福,我們就幸福。

相關焦點

  • 改運,永遠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孝了就順了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孝了就順了!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乃大亂之道也。
  • 「孝」了就「順」了:廊坊企業家王儒聖「孝順」新解
    「在我看來,『孝順』『孝順』孝了就順了!」廊坊市中年企業家王儒聖對「孝順」二字有著自己的理解。 2008年,一貫以孝善為先的王儒聖又走到了命運的轉折點,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貴人,跟隨榮盛集團做起了工裝,生意越做越大,從此邁上了再度致富崛起的快車道。 雖然弟兄三個,但是由於家境條件不同,王儒聖的父母去世基本都是他一人花費操持。甚至連兩個哥哥的喪事也是他出資操辦。2019年,王儒聖大哥去世,他的大兒子說:「爸爸,現在我們晚輩都起來了,伯伯的喪事我來安排吧!」
  • 「孝順」的意思是「孝則順」,並不是對父母長輩要又孝敬、又順從
    說到和父母相處,大家首先想到的,多是「孝順」二字。一般人認為「孝」是指孝敬、恭敬,而「順」,指的是順從、服從;合起來就是,既要孝敬、又要服從。孝順,並不等於對父母百依百順。即便是在《孝經》上,也是這麼說的: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
  • 孝順父母,要講究「孝」與「順」
    孝順父母,是人生最大的品德與責任,是作為孩子報答父母養育多年的恩情。孝順父母,也有一定的講究,讓父母開心、欣慰。古人語:孝順,孝順。「孝」的最真實和直接的體現就是「順」。盡孝心、報父母恩的不僅僅是給予父母金錢或豐富的物質,還要注意父母的心境,體諒父母的用心,少抱怨、多關心,少嫌棄、多陪伴,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有的老人家年輕時吃了太多苦,幹了太多的活,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老了即使有富裕的生活環境,也改變不了省吃儉用的習慣。
  • 孝了,你就順了?曾國藩用兩個字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孝
    所謂敬,其本義為「恭敬、端肅」,亦可解釋為尊敬。 所謂「孝敬」,內心對長輩充滿敬意,行為上則對長輩恭恭敬敬,如此才能稱得上孝。 再有順,北宋真宗時期官修《廣韻》所寫,「順,從也」。順從,不違背。 對待長輩,能夠做到不忤逆,不違背,不頂撞,順之從之。
  • 李逵式的孝順,不是真孝順,老娘死得太冤了
    老娘一聽,當然喜出望外:「恁地卻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李逵要背老娘去乘計程車,老娘想等大兒子回來,商量後再做決定。可李逵不同意:「等做甚麼?我自和你去便了。」所謂孝心,不是讓人四處炫耀的桂冠,而是實打實讓父母開心快樂。一句話,真正的孝順,不是用你認為對的方式去孝順,而是,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去孝順。缺心眼,該不順的時候順哥哥離開後,李逵背著老娘「只望亂山深處僻靜小路而走」。
  • 孝順,孝還是順,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呢?
    應該很多為人母的女人都有我這樣的感受吧!而孩子好像成了我們交流的紐帶!就像經常打電話時,媽媽會說「我一點也不想你,我就是想小孩了!」其實我們想想,父母也不是真的有多麼想孩子,只是年齡大了,子女又都不在身邊了,所以他們會寂寞無聊,他們缺少陪伴!而孩子們在的時候,他們的陪伴感會更強烈些!換句話說,他們覺得他們是被需要的!而這一點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很少能給予的!
  • 到底什麼叫孝順?我恰恰認為孝順=孝而不順
    一提到「孝」,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順」。所謂孝順、孝順,在當下幾乎所有中國人的意識中,「孝」的通俗解釋就是「順」。而所謂「順」,就是子女時時處處都要順著父母的意志去說話、辦事,不得有半點違逆、不順從。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就是最高境界的「孝」或「順」。這是幾千年儒家道德教育的結果。
  • 百善孝為先,那麼何為孝?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選賢舉能有一部分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孝子,例如察舉制,尋找有才能也必須孝順的人為官。並且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的話,要守墓三年的,為官的要辭官,幹活的要辭職。
  • 「父母太自私,我還要孝順他們嗎?」
    網上有個問答:有很自私的父母,要孝順他們嗎?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孩子的父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代表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那麼育兒的終極三問來了:我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百善孝為先,德位自天然。孝,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自己的親人,才會愛天下人,愛天下人才會愛天下萬物,這個「愛」在對待老人上就是孝。對父母,要「順」嗎?未必!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 兒媳婦孝順公婆,究竟是理所當然,還是道德綁架?令人深思
    可是,有人說兒媳婦孝順公婆是應該的,必須的,也有人說這是道德綁架,到底是誰說的對呢?兒媳婦孝順公婆,究竟是理所當然,還是道德綁架?還真令人深思。筆者認為,所謂「理所當然」,是因為對於兒媳婦來說,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公公婆婆都是長輩,從道義上來講是一樣的,就應該平等看待和對待,而且如果和公婆生活在一起,能跟公婆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一家人才能齊心協力,過好日子。
  • 【福建葉氏】平和葉氏開展評選獎勵「孝順模範」活動
    常言道:「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等名言在 葉順天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葉順天,男,現年48歲,務農。他孝敬母親的事 跡在我們村中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 葉順天宗親的父母一共養育七兄妹,三男四女,都成家立業。父母二老獨立生活,20年前他的父親心肌梗塞,突然病逝,撇下母親孤身一人,可她堅持沿續習慣獨立生活。
  • 儒家的孝順是什麼意思
    當然有人說現在自己工資都不夠,怎麼養父母。任何的德行,都包括心相和事相。你十分之一可以出的起吧,攢起來給父母買一些生活必需等等,這難道不是孝順嗎。其實儒家的德行,雖然有人反對,但是只要是德,其本身是帶有光芒的。人會不由自主去尊重。比如你們單位兩個年輕人,你是個領導,一個人暫時看起來工作能力強,但是喜歡反對父母,埋怨父母,一個踏實沉默,但孝順父母,你對誰有好感?
  • 什麼是百善孝為先,奮豆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同學們大家好,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孝其實是百善之首,孝為人之本分,做人不能忘本,要知道飲水思源,孝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孝順父母,孝順老人是作為一個人要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奮豆就非常理解孝道應該如何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奮豆的做法吧。
  • 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
    導語: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孝順: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通俗易懂就是(孝順,就是順著老人長輩的意思,有順才孝,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是這樣說大,最大的孝順就是把家族發揚光大,子嗣延綿旺盛,久經不衰的意思。孝順是一種愛什麼可以稱之為愛,當然愛分很多種,父母對子女的愛,兄弟之間的愛,戀人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都是一種偉大的愛。
  • 子女越孝順,父母越應該守住這幾條底線,不注意晚年日子會很難
    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不管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影視作品裡,看到過太多的父母,他們以為自己愛子女,子女又孝順,於是在和子女們相處的時候就沒了底線。
  • 原創七言頂真詩,中華文明德為先,先卑後尊敬聖賢
    七言頂真贊中華,自拍於山東中部中華文明德為先,先卑後尊敬聖賢。原創詩詞七言頂真詩,愛善三哥劉九九中華文明德為先,自拍於山東中部
  • 八字命理:孩子孝順的命理特徵,能享兒女福
    戚煥林/文百善孝為先。有多少人,能夠將孝道看懂認清且真正做到。孝順父母,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責任,還是真的疼惜父母的付出,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回報之?看得出兒女孝順的命理特徵,有哪幾種。孩子孝順,並且事業發展好,家庭幸福。自己也會得到孩子的照顧,物質和情感都付出得力。2 子女宮臨天月二德貴人天月二德貴人在子女宮,這是有福德的神煞。如果命中帶之,且命局配合得當,代表著子女修養較好,傳統美德自然不忘。那麼孝順父母就是他們心中常念的事情,認為是天生應該做的事情。
  • 不要誤解古人對「孝順」的定義
    順是什麼意思呢?順是在了解老人思想的同時,順應老人的想法,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對於」順「的理解,很多人都理解錯了,覺得」順「就是順著老人,老人讓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這怎麼可能呢?如果把」順「理解成這樣,那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古人為什麼要說」孝順「二字?不要覺得古人留下的是不好的東西,這不過是你沒有理解古人的智慧。
  • 泰安街採|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眼中的「孝順」是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文茜 徐智慧我們常常能聽到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呢?是賺很多錢給父母花?是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不讓父母擔心?還是成家生子,讓父母早日享受天倫之樂?對於孝順,這兩個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