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我想當一個好人;李世民:不,你不想

2020-12-22 貪吃的駱駝

無巧不成書

成了公元643年,是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登基改元後的第十七年。在這一年,發生了很多的大事:在這一年,名義上是不畏皇權的諫臣,實則是山東士族代言的人的魏徵,徹底變成了李世民壓箱底的鏡子;在這一年,一座皇宮內的小樓,因為掛了二十四個文臣武將的畫像,而名留青史;在這一年,武則天的正房李治,正式有了入幕香閨的資格。

在這些大事的光芒之下,也發生了一些小事:一個叫許敬宗的活人,完成了李世民和他爹李淵的實錄,得到了封賞;而一個叫封德彝的死人,因為被人揭發曾經玩過無間道,而被李世民追回了封贈,並更改了諡號。這一生一死,一賞一罰有什麼聯繫嗎?據《舊唐書》記載,在宇文化及殺死了隋煬帝之後,又殺死了一幫大臣,這裡面就有許敬宗的父親,和虞世南的哥哥。

當時身為內史舍人的封德彝,曾經對於他二人的表現,說了一些不該說的大實話,他說虞世南的哥哥被處死時,虞世南勇敢地站出來,並不屈服;而身為人子的許敬宗,卻毫無骨氣,靠著磕頭求饒才換回了一條小命。這話產生了什麼樣的後果呢,駱駝不確定,只知道在凌煙閣的二十四位功臣中,有虞世南而無許敬宗。而在這個名額頒布的643年,封德彝也被人告發,最終未得善終。

那麼封德彝究竟犯了什麼錯呢?

成年人的生活,古往今來皆不易

封德彝和唐初的大多數文臣一樣,都是官宦之後,所以進身之階並不是科舉。封德彝在體制內的工作起點不算高,但卻對他的未來很重要,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幕僚,服務的領導叫楊素。一般人可能對楊素不太了解,因為隋朝的時間畢竟太短,能出名的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個。所以楊素雖然和隋文帝同宗,還被封為越國公,但他的名聲還沒有家中的歌姬名氣大。

他家的歌姬名叫紅拂女,老公是唐代軍神李靖,義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虯髯客,人送這三人外號「風塵三俠」,當然這和《隋唐演義》中的羅成、花木蘭等一樣,都是杜撰的。而楊素確實實打實的皇親國戚,而且是實權派,所以說封德彝的起點雖然不起眼,但是卻內涵豐富。最重要的是,封德彝憑藉個人實力,把自己的領導變成了老丈人,因此封德彝也成為了大隋的自家人。

封德彝在攀上高枝之後,就換了一位領導,這位領導,就是咱們前面提到過的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虞世基雖然深得隋煬帝信任,但他本人的才具非常有限,很多時候都要靠封德彝來兜底。雖然封德彝的兩任直屬領導,都對他青睞有加,但是封德彝也沒能一直平步青雲。因為隋煬帝不是一個好的皇二代,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把隋朝給折騰沒了。

隋朝這棵大樹一倒,封德彝就轉投了大權在握的宇文化及,不過宇文化及也是外強中乾之輩,沒折騰出多大動靜,就被兵敗身亡。封德彝為了生計,只好轉投李淵。雖然李淵和封德彝也能算上遠親(隋文帝是李淵的親姨夫),但是李淵並不喜歡封德彝,因為他在隋朝做官的時候,表現的缺乏氣節。不過封德彝是一個善於伺候領導的人,所以很快李淵就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沒有永恆的忠誠,只有永恆的利益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身在體制之中,有一個問題終將無法避免,那就是站隊。站隊這件事不光關係仕途,有時候還決定生死,所以在這件事上,所有人都會很謹慎。如果這件事再牽扯到奪嫡之爭,那麼就更加需要慎重了。而對於封德彝來說,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因為當時的皇太子是李建成,而封德彝的頂頭上司卻是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不是一個願意久居人下的人,這一點在李淵在位時,就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所以李淵心裡是十分不開心的,所以到了後期,變著法的削弱李世民一系的勢力,在這個過程中,聰明的封德彝做了一件蠢事,他以為李世民,早晚會在李淵和李建成的雙重夾攻下落敗,於是他私下裡和李建成暗通曲款,並在李淵面前為李建成說了不少話。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暗地裡進行的,所以當時李世民並不知道。當李世民在玄武門突襲成功時,封德彝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不過隨著李世民登基,封德彝玩無間道這事也被封進了往事。直到封德彝去世,李世民都不知道自己身邊,曾潛伏著一個廢太子的支持者。如果不是後來李世民要搞凌煙閣海選,一眾大臣在私下裡給別人挖黑材料,那麼封德彝可能會一直安詳地躺在棺材裡當個好人。

但是李世民終究還是知道了這件事,而且晚年的李世民,已經不太克制自己的情緒,往往一點火就著(可能和服食重金屬有關),所以盛怒之下,把封德彝生前的榮譽剝奪了一空,還把他的諡號,由褒義的「明」改成了貶義的「繆」。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下,這個小故事應該就結束了。

但是駱駝在寫文章時,又反覆思考了一下。李世民是真的不知道封德彝的過往嗎?還是李世民早就知道,但是並不介意,他只是想利用封德彝的元老地位,去平衡權柄日重的長孫無忌,而在凌煙閣的激烈角逐中,他又用他作為落選之人的出氣筒?這些猜測,駱駝暫時也沒有理出頭緒,如果各位讀者有好的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李世民派大臣去外地,大臣不想去,讓兒媳婦入宮求情,果然有用
    如今因為我們這些功臣,又要重蹈覆轍,很不合理。若你把我派到外地世襲刺史,要是我的後代出現不肖子孫,觸犯國家法律,到時候我們長孫家族就自取滅亡了。對於長孫無忌的解釋,李世民自然不屑,他本想封功臣們為世襲刺史,如果連長孫無忌都不答應,其他大臣自然也不敢答應。李世民在和長孫無忌一番激烈的奏對後,大動肝火,長孫無忌不敢繼續反駁下去,只得默默回家。
  • 李世民讓大臣報乳名取樂,將軍報出乳名,李世民暗道:找的就是你
    下面就來說一下李世民讓大臣報乳名取樂,將軍報出乳名,李世民暗道:找的就是你。李世民因為自己當初皇位來得不正,對謀朝篡位的事情特別忌憚,當時他身邊有一位高人袁天罡,曾為李世民斷過龍脈,而他就給了李世民一則批語,那就是將來會有一個姓武的人改換大唐江山。李世民聽了這番話之後心不能安,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派人到處去調查這位 武姓人士,但是卻一無所獲,直到一次宴會的舉行。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可是沒想到,官職不高、權力不大的褚遂良卻一口回絕:「我現在擔任的這個起居郎職位,就像以前的史官一樣,無論皇帝的善行還是惡行都要記錄在案,以督促皇帝不要犯錯。按照以前的先例,皇帝不可以自己看這些記錄!」在疆場上英勇無敵、一貫果毅殺伐決斷的李世民被褚遂良這一番話弄了個大紅臉,可是他還是不死心,繼續問道:「這麼說我真有什麼不好的言論和行為,你也要如實記錄下來嗎?」
  •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一是不想殺,一是不能殺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通過起義或者通過牟利的方式登上皇位的皇帝都會殺掉功臣,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皇位做得比較穩健,李世民也是通過不正當方式登上皇位的一個皇帝,有很多人就非常好奇,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殺死這些功臣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 李淵曾想遷都避開突厥的騷擾,眾大臣都贊成為何李世民要反對
    歷史上曾有一個民族很有意思,打得贏就繼續打,變本加厲地來搞你,打不贏就趕緊求和,然後積蓄力量捲土重來,一旦吃了敗仗又趕緊求和,如此反覆不斷。 這個民族就是突厥族。 不習慣這種畫風的人一定很奇怪:竟然還有這種操作?好意思嗎?
  • 李世民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不平等條約
    渭水之盟又稱渭水之辱、便橋之盟,是一個「城下之盟」,是唐朝玄武門之變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與入侵的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的結盟。這份盟約,後來的史學家對它有著極高的評價,但是對當時的李世民和大臣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實際上,這是李世民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不平等條約,賠償了突厥大量金銀財物。
  • 李淵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大臣提及一人名,使其下定決心
    公元618年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圖謀大業,親手將隋朝封入過去時,建立大唐偉業;古代皇位繼承講究"嫡長子繼承制",身為唐高祖李淵長子的李建成,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子,等到李淵崩後,大唐的社稷會交到李建成手中,但我們都知曉事實並非如此;據《資治通鑑》記載,李淵在功成之前,曾親口對李世民許諾:"天下平定之後,我必封你為太子"。
  • 老朋友10年不見,李世民想給他個官做,誕生一個著名典故
    但到了唐朝,李世民的一位朋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為李世民身邊有個十分嚴厲的大臣——魏徵。 事情發生在貞觀三年,濮州刺史龐相壽被人舉報,說他貪汙受賄,家中金銀堆積如山,在當地欺壓百姓,惡跡昭著。 當時魏徵擔任尚書左丞、秘書監,聽聞此事後,就建議李世民下旨徹查。
  • 李世民打敗王世充,往河裡扔了一個大石頭,從此,人心盡歸李世民
    其實,之所以有這麼多文臣武將願意歸附李世民,不僅僅是因為李世民答應了這場戰爭,更因為李世民在戰後扔了一個「大石頭」。 另一方面,李世民急令房玄齡、杜如晦二人收集王世充留下的地圖、戶籍、書信以及隋朝的制文詔書(洛陽原是隋都)。 據柳宗元《龍城錄》記載: 太宗文皇帝平王世充,於圖籍有交關語言、構怨連結文書數百事。太宗命杜如晦掌之。如晦復稟上當如何,太宗曰:「付諸曹吏行。」頃聞於外,有大臣將自盡者。
  • 一個國王想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讓他送來4種動物,該國因此而亡國
    貞觀十三年前後,李世民為了制衡薛延陀國,遏制其一家獨大的勢頭,在北疆大力扶植另一個遊牧部族首領阿史那思摩。為了顯示對他的支持,李世民給他賜姓李,冊封他為可汗。阿史那思摩在李世民的扶持下,很快發展成為「眾十餘萬、勝兵四萬、馬九萬」的強盛部落。阿史那思摩與薛延陀國比肩而立,讓夷男可汗感到威脅,從而對李世民此舉十分不滿,兩國關係開始惡化。
  • 李淵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聽到一個名字後,下命令全部誅殺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擅長騎射,在少年時期就從軍了,先後平定了當時的各大叛亂,然後還幫助父親李淵一起打下了天下。當時李淵答應立唐太宗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沒有做到,立了李建成為太子。再加上受到其他皇兄的排擠,又遇到一些事情後,唐太宗李世民認為當時打天下的時候是自己出了很大的功勞,這時候心理很不平衡,就起兵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然後當上了皇帝。
  • 李承乾擔心成為下一個李建成,所以主動起兵,李世民為何要自盡
    當李承乾造反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李世民恨不得找個石頭縫鑽進去。這是鬧哪樣?老天爺在懲罰我嗎?這是李世民當時的心聲。 在李世民看來,大兒子李承乾造反,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老臉。因為這讓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的玄武門之變。
  • 李世民麾下的倒黴大臣,給太子當老師,反遭太子暗中刺殺
    唐朝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個讓他極為震驚的消息,東宮太子左庶子張玄素在夜裡被人刺殺,還好張玄素命大,僥倖躲過一劫。張玄素是李世民親自給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師,素來勤勉。有人針對張玄素,就是針對太子。李世民於是派人徹查,但徹查結果卻讓李世民瞠目結舌,因為幕後指使之人,竟然太子本人。
  • 李承乾失敗以後,李世民改立李治為太子,長孫無忌是什麼態度
    在立太子這件事上,李世民和他老爹李淵一樣,都犯起了糊塗。為什麼說他們犯糊塗呢?分明已經立了一個太子,偏偏又跑去寵愛另外一個兒子。這你讓大臣們怎麼想?皇帝難道要易儲嗎?於是不少大臣開始兩邊站隊。不管你一輩子有多麼努力,如果你站隊站錯了,那麼對不起,我們國家從來不缺少人才。
  •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因為他做過一件事後,已經不用殺了
    假如劉邦不殺功臣,那麼白登之圍這樣的事件,就根本不可能發生。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來自劉邦本人。當他自己回到家鄉時,便發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慨。二、不要去殺人。難道李世民不知道建功立業的危險嗎?為什麼不想殺人?由於李世民是個特殊的開國皇帝,他通過玄武門政變獲得了王位。
  • 善於發現人才的人,才能成大事,李世民是如何成伯樂識別人才的?
    有一天,一個叫郭隗的人來見燕昭王,講了一個馬的故事。過去一位國王想找一匹千裡馬,於是他讓伯樂買了一匹千裡馬,用了老多金子。1年後伯樂回國了,卻帶著一副馬骨回到的王國。國王問他馬呢,伯樂說:這是一千裡馬的骨架,臣買它花了500兩金子。當國王看到五百兩金子只買了一匹馬骨頭時他氣憤地說:我想買馬,而不是買馬骨頭,要這有什麼用?
  • 唐高宗要立武則天為皇后,大臣戲言:莊稼漢也想換老婆!喜獲重用
    但朝中大臣普遍持反對態度。原因很簡單,王皇后出身名門,並無大錯,況且,自隋唐以來,還沒有廢皇后的先例。唐高宗欲達目的,打算先爭取朝中四位重臣。下朝之後,唐高宗召集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四位肱股大臣,具體徵求他們的建議。這四位大臣,長孫無忌乃是唐高宗的親舅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官居太尉,乃當朝第一權臣。李勣乃唐初名將,官居司空,戰功赫赫,且老於世故。
  • 揭秘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李世民會殺害自己的手足?
    劉文靜其實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他和李世民一起來南徵北戰,並且也打了很多勝仗。但是劉文靜覺得自己總在裴寂之下做官,所以心裡覺得很不平衡,有一天劉文靜在喝酒以後就說出了這些怨言。最後這些話語被傳到了裴寂的耳朵裡。所以裴寂就會趁機去謀害劉文靜,並且在李淵旁邊吹枕邊風。最後李淵非常相信他說的話,這樣劉文靜也被賜死。從這一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出李淵是一個賞罰不明的昏君。
  • 前一秒歃血為盟,後一秒鐵腕毀約,李世民的外交智慧實在是高
    春秋有管仲,戰國有蘇秦,而在唐初最出名的外交官不是別人,正是一國之君李世民。在唐初,與唐朝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就是突厥。突厥這個國家很不地道,時而和你稱兄道弟,時而對你笑裡藏刀。李世民展現史上最強外交手段,翻臉如翻書,5個月幹垮突厥,到底咋回事呢?
  • 李世民容得下李建成、李元吉親信,為何容不下李淵的親信裴寂
    先來說說裴寂為什麼是李淵最寵幸的大臣。李淵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打牌。後來,李世民想逼迫李淵起兵造反,便和裴寂商量。裴寂當時掌管隋朝的晉陽宮,於是他搞來一些宮女,趁李淵酒醉的時候,讓宮女和李淵呆了一晚。李淵睡了皇宮中的女人後,不得不起兵。這一件,是裴寂的功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