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一是不想殺,一是不能殺

2020-12-26 朋博嫋嫋呀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通過起義或者通過牟利的方式登上皇位的皇帝都會殺掉功臣,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皇位做得比較穩健,李世民也是通過不正當方式登上皇位的一個皇帝,有很多人就非常好奇,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殺死這些功臣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如果我們仔細進行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些皇帝所殺死的功臣大部分都是武將,因為文臣對於皇帝的寶座並沒有特別大的威脅,而之所以殺死武將就是為了防止這些武將通過謀逆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皇位,但是如果想要這樣做的話就需要確定一件事情,當時的邊疆是已經太平的情況。

李淵太原起義兵馬

在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時候當時四方並不是特別太平,在很多地方甚至正處於戰亂之中,如果李世民在這種情況下殺死武將就會導致所有人都感覺到人人自危,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沒有人能夠幫助李世民帶兵打仗了,所以李世民不能夠殺死這些功臣。

唐朝版圖

李世民是通過謀逆的方式獲取了自己的方位,這樣的防衛對於當時來說是來路不正的,所以也很難得到朝廷大臣以及老百姓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如果想要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那麼就必須團結所有的大臣,如果殺死功臣只會導致自己在朝廷當中的話語權變得更弱,也會影響到他對於整個國家的治理和把控,所以李世民也不願意殺死這些大臣。

李世民個人劇照

只有團結了大多數人孤立小部分人才能夠讓李世民的皇位坐得更加安穩,李世民對於這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在面對很多人提出意見的時候,他總是能夠虛心接受,只有接受了這些意見,才能夠讓朝廷一直保持比較溫和的狀態,也才能夠讓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

李世民個人劇照

總結

通過以上的了解大家就可以發現李世民之所以不殺死功臣的原因還是比較多的,而其中的每一個原因都是必須保證這些功臣的安全,也正是由於這一個原因所以他才沒有辦法消滅這些幫助他登上皇位的大臣,所以我們在研究歷史人物的時候,也要注意通過多方面來進行研究,更加清晰的了解歷史真相。

參考資料: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朋博嫋嫋呀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李世民朱元璋都大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坐穩天下?
    歷代以來,開國之君多濫殺功臣,可是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之後卻善待功臣,不殺一人而坐穩江山。這是為什麼呢?從秦漢以來,歷代開國之君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人,其一本身就是世代勳貴,其二出身草根。歷代開國之君多濫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就坐穩江山?
  •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因為他做過一件事後,已經不用殺了
    先來給開國功臣下個定義。在這裡,開國功臣,主要是那些掌握兵權的人。其實即使殺了功臣,對於文臣也不必過于謹慎。項羽殺了許多功臣,文臣卻一人未動。趙匡胤也不過是一杯酒而已,並不能解除文臣的職務。在歷史上,文臣武將全部被朱元璋所殺,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說,如果李世民想要殺死開國功臣,他想要殺死的,也應該只有武將了。
  • 李世民殺兄娶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老爹李淵,不能殺、也不敢殺
    李淵能夠快速的攻進長安,主要得益於隋煬帝楊廣當時在江都,隋軍主力部隊不在長安,並且中原的瓦崗軍正和王世充大戰,沒空西顧。進入長安的第二年,李淵就在長安稱帝,建立大唐,隨後開始了大唐的統一戰爭。最早跟隨李淵打天下的除了一些心腹謀士,幾個兒子出力也很大,其中李世民就是最突出的。可以說唐朝的統一戰爭幾乎都有李世民的身影,李世民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
  • 李世民為何和朱元璋不同,沒有屠戮功臣?因為唐朝的功臣不好殺
    如果把李世民和歷史上其他有能耐的老大相比較的話,他居然善待了那些為自己拋頭顱灑熱血的功臣。而歷史上別的老大,特別是一些建立王朝的老大,像朱元璋和劉邦這些人,都沒有善待功臣。特別是朱元璋,將不少功臣都清理了一遍。那麼,為何李世民和這些老大不同,沒有做出大殺功臣這種事?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對於他為帝後的作為,我們幾乎挑不出很大的問題,但他在爭奪帝位時,殺兄娶嫂這件事,卻一直備受後人詬病,可以說這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到死都沒有被世人原諒。公元617年7月,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由於當時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等起義軍激戰方酣,隋煬帝又遠在揚州,關內的隋軍力量薄弱,各方勢力均無暇西顧。
  • 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淵為什麼要殺了他?
    在單田芳老師的這部經典評書裡面,竇建德就是李世民的舅舅。由於單田芳老師評書講得實在是太好了,我小時候就一直認為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當時我就一直在想啊:「娘親舅大,李世民怎麼可以打舅舅呢?李淵和竇建德是親戚,李淵為什麼一定要殺竇建德呢?」
  • 盤點五位不擅殺功臣的皇帝,秦始皇居首
    怎麼安頓這些功臣,才是皇帝們最頭疼的,因為這些人如果沒有安置好,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將會再次出現動蕩,甚至直接被搶走。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大部分皇帝在登基後直接把功臣給處理了,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總會有另尋出路不殺功臣的皇帝。那麼,中國史上到底有多少位不殺功臣的好皇帝呢?
  • 那些殺功臣的皇帝與不殺功臣的皇帝,本質就不同,區別在這裡!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一名少有的沒有殺功臣的帝王,他曾經說過,「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我們雖不知秦始皇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什麼場合說的,但是我們卻從後世一些史書當中確實沒有找尋到秦始皇殺功臣的事件,不過話說回來,似乎哪裡不對,不是說秦始皇是一名暴君嗎?
  • 唐朝八大名將,李淵殺三人,李世民殺四人,最後一人結局怎樣!
    開國皇帝坐上龍椅後,為了穩定自己的地位,往往會收兵權殺功臣,因為開國元勳都有極大的功勞,甚至有的人功高蓋主,他們這些人的存在會使人心不齊,並且威脅皇帝的地位。 例如:漢高祖——劉邦稱帝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屠殺了英布、彭越等人,甚至兵仙韓信也未能倖免。
  • 李世民為什麼要殺「房謀杜斷」?不為自己所用,大才又有何用
    眾所周知,秦王李世民之所以能在玄武門之變中勝出,一是有文臣的謀劃,二是有猛將的以命相搏。玄武門之後,有5個人因為有大功於李世民,在貞觀年間被太宗倚為心腹,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和尉遲恭,這五個人,無一例外都是秦王府的舊部。
  • 李世民當上帝王要殺秦瓊,最後卻遲遲不動手,這是什麼原因?
    1.李世民之人要說殺人,李世民從來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不要說手下的將領,就是親兄弟擋道也毫不留情,所以他不但殺了侯君集、張亮等人,而且自己的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命喪其手。所以他為什麼要對秦瓊手下的人留情?實際上,為什麼皇帝要基本上除掉那些幫助他建設江山的將軍呢?
  • 唐朝「八大開國功臣」:李淵殺三個,李世民殺四個,李治殺一個
    我們知道,在唐朝時期,可謂是名將如雲,他們都為大唐的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李淵、李世民都是重情重義之人,很少殺死這些為大唐出生入死的戰將,可以說,這些功勳赫赫的開國功臣極大部分都能善始善終,不像歷代統治者,功成名就後就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儘管這樣,大唐的開國功臣中仍有八位大將被李氏父子殺死,也是情非得已
  • 不殺功臣的皇帝,史上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每一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開國後屠殺功臣。在整個華夏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僅有三位,最終都成為了千古一帝! 因此他們在傳位之前,都會對功臣大肆殺戮,一些運氣好點的,可能會被免官回家,運氣不好的就只有一死了。而不殺功臣的皇帝,只有秦始皇、唐太宗和漢光武帝。 秦始皇
  • 歷史過往: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
    ,還是抄家滅族,一殺全都殺光,不留任何活口,明朝的開國功臣,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半身不遂的湯和,苟活於世。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何其多,難道就沒有哪位帝王不殺功臣嗎?還真有,雖然不多只有三個。,雖然他是唐朝第二任皇帝,但李世民卻算得上是開國皇帝,唐朝一大半疆土都是秦王打下的,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正式成了皇帝的繼承人,他曾經的那些幕僚也如願以償成了開國功臣,大受封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更是顯赫一時,而且李世民只殺了一個要造反侯君集,還給他留了全屍,可謂是仁至義盡,其餘的開國功臣全都獲得了善終。
  • 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曾經的兄弟都得以善終
    趙匡胤不能完全收回兵權。他還需要忠臣猛將在將來保家衛國。這是歷史上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他稱帝後沒有過河拆橋,而是讓曾經的兄弟們無一例外都得以善終。趙匡胤不殺功臣集團的原因是沒必要殺,五代末期禁軍實力已經遠強於地方藩鎮。一些人對中國古代開國皇帝的分類也是錯漏百出。
  • 歷史見聞: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
    ,不留任何活口,明朝的開國功臣,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半身不遂的湯和,苟活於世。滄褕鷧椐粺玶榵棛凰欫汆抖鑄鋰膎捫蓯垹賡檭嵛駙姪鄠嚱糓頯譆諯獎囁釺儰韃鎳煮鴴嶽寷瓍軾創闃轂鰇詊蠵濽伶作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何其多,難道就沒有哪位帝王不殺功臣嗎?還真有,雖然不多只有三個。畲駒羖牤燺蛶栍澓侱倶屔腢垂遮楽鶛塱沸忉觽炓柀菼艡碧鉩鵙榭捪萲缶憼犿鋔係坡仾笰醆否獑惻癮外穇娷悺鏷溕儢
  • 李世民在玄武門,只是殺了自己的兄弟麼?
    反過來,李世民啊,戰神級的軍事家,歷史證明他知錯能改,但同時情緒化性情暴躁一不做二不休的狠人,會如此淺嘗輒止?他會只殺了哥哥弟弟,然後坐等爸爸做傳位決定麼?武德九年夏天,李世民因為軍功卓著,已當過三公之一的司徒、實際上是宰相的尚書令與中書令,以及可以開府的天策上將。到此已然功高震主,且有自己的派系班子。
  • 半路殺出程咬金典故的由來:老程攔住去路,李世民煮熟的鴨子飛了
    某件事情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忽然冒出來一個人給攪黃了,這時候被壞了好事的人就會恨恨地說:「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民間傳說中,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個典故的由來,還真是因為程咬金半路上冒出來,壞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好事,硬生生地把李世民的新媳婦變成了幹閨女:老程攔住去路,李世民煮熟的鴨子飛了。
  • 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不誅殺功臣?
    為什麼皇帝要誅殺功臣?通常都是因為功臣功勳太大、威望太高,足以威脅皇權。要麼就是太過驕橫,目無君上,這同樣是對皇權的直接威脅。這一點,劉邦的誅殺功臣是特別典型的。相比之下,李唐的得天下,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李世民自己十八歲跟隨父親起兵,老於軍旅,簡直就是戰場上的無敵統帥,根本不是幹啥啥不行、耍流氓第一名的劉邦可比的。換言之,李世民對軍隊和部下的掌控力,是絕對的,他根本用不著以兔死狗烹的方式來鞏固皇權。
  • 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都有一個共同點,全部都是千古一帝
    中國歷史上,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只有三位,這三位無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他們的事跡被後世歌頌千年,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殺功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