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第一國際時期的重要貢獻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今年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弗裡德裡希·恩格斯誕辰兩百周年。恩格斯和馬克思一起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締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開創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現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恩格斯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充沛的鬥爭精神,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傑出領袖。第一國際成立以後,恩格斯給予了第一國際最直接的物質及精神支持,他用廣博的學識和嚴密科學的理論指引著第一國際的發展方向,有力批駁了各種錯誤思潮,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恩格斯積極支持並配合馬克思創建第一國際,推動第一國際走上正確道路。第一國際成立之初的重要任務,就是儘快確定組織的綱領和原則。馬志尼派、歐文主義者趁機將資產階級思想混入到第一國際的綱領中。馬克思得知以後第一時間提交了自己起草的修正稿,並向恩格斯通報情況,交換意見。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第一份綱領所團結的對象必須充分且廣泛。首先,當時的工人群體限於自身的理論水平,還不能完全理解《共產黨宣言》中的觀點;其次,不同國家的工人階級發展條件各異,第一國際成立的目的在於把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從而成為使工人們聯合起來的共同利益的生動的體現者」;再次,「重新覺醒的運動要做到使人們能像過去那樣勇敢地講話,還需要一段時間」。最終,馬克思制定了一份「實質上堅定,形式上溫和」的綱領,接納了包括英國工聯,法國、比利時等國的蒲魯東派以及德國的拉薩爾派在內的廣大無產階級。恩格斯對此非常支持,在表示肯定的同時,他更預見性地向馬克思表達出第一國際內部已潛伏著派別鬥爭的擔憂:「一旦問題提得稍微明確一點,這個新協會就會立即分裂成為理論方面的資產階級分子和理論方面的無產階級分子。」事實證明,恩格斯的預見是正確的。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工人階級的智慧和理論水平必然隨著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而不斷發展和提高,工人們在互相交流經驗和總結教訓的過程中將逐步接受科學社會主義而拋棄各種宗派學說,會認識到資產階級所謂的社會改良等「靈丹妙藥」毫無作用,從而更加透徹地了解自身獲得解放的真實條件。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想像中的樂觀,一些宗派在運動中逐漸暴露出篡改第一國際路線的企圖。此時,恩格斯的忠告使得馬克思立即警覺起來,並採取相關措施,在關鍵時刻保證了第一國際不走偏道路,遇到挫折不改初衷,堅定了無產階級必將勝利的決心和信心。最終,第一國際內部雖然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幹擾,但始終保持著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色,領導工人階級為自身解放而鬥爭。

  第二,恩格斯與蒲魯東主義進行了堅決鬥爭,維護了馬克思主義在第一國際中的指導地位。第一國際因具有廣泛性,在創建之初吸收了蒲魯東派等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流派參與到組織中來。蒲魯東主義者並不反對資產階級和各國現存政府,提出了所謂的以個人佔有為基礎的互助制社會模式,宣揚和平而非革命,提倡「永恆公平」,其核心是通過小資產階級式的改良建立小手工業生產制,從而實現「最好的世界」。恩格斯對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打擊和批判。在恩格斯看來,蒲魯東主義是一種「建立在從經濟現實向法律空話的這種救命的跳躍上的」學說,「滲透著一種反動的特性:厭惡工業革命,時而公開時而隱蔽地表示希望把全部現代工業、蒸汽機、紡紗機以及其他一切壞東西統統拋棄,而返回到舊日的規規矩矩的手工勞動」。恩格斯強調,「要創立現代革命階級即無產階級,就絕對必須割斷把先前的工人束縛在土地上的臍帶」。只有被現代大工業驅進大城市的無產階級,才能實現消滅一切階級剝削和一切階級統治的偉大社會變革。恩格斯以他明晰的思想和雄辯的口才捍衛了馬克思主義,保證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正確方向。巴黎公社後,蒲魯東主義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影響基本消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公社同時是蒲魯東社會主義學派的墳墓。」

  第三,恩格斯粉碎了巴枯寧分子分裂第一國際的陰謀,確保了第一國際在組織形式上的統一。19世紀60年代末,巴枯寧及其組織「社會主義民主同盟」混入第一國際,企圖把第一國際變成無政府主義的工具,鼓吹放棄任何政治活動,反對一切權威,要求絕對的自治。這些主張不僅蠱惑了一批成員,還在實際上造成了組織的分裂。恩格斯及時向第一國際支部提交了有關社會主義民主同盟企圖分裂的報告。恩格斯指出,「如果放棄在政治領域中同我們的敵人的鬥爭,那就是放棄了一種最有力的行動手段,特別是組織和宣傳的手段」。恩格斯告誡無產階級,不能沒有力量的集中,沒有鬥爭的武器,沒有任何黨的紀律。針對巴枯寧分子關於第一國際存在權威主義的造謠,恩格斯的駁斥直擊要害。首先,在一定的社會組織裡,必然存在一定的權威和一定的服從,這是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這一物質條件下所必需的。「把權威原則說成是絕對壞的東西,而把自治原則說成是絕對好的東西,這是荒謬的。權威與自治是相對的東西,它們的應用範圍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其次,「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槍桿、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權威的手段強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無產階級在獲得革命上的勝利後,必須憑藉他的武器對反動派造成威脅,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巴黎公社正是因為把武裝力量這個權威用得太少,才最終遭受了失敗。最後,恩格斯尖銳地指出,指責第一國際存在「權威主義」的巴枯寧集團,恰恰實行的是嚴格的權威主義制度和獨裁統治,他們把巴枯寧主義強加於第一國際,「要求國際按『自下而上』的原則組織起來,但他們自己作為同盟的盟員卻俯首帖耳地聽從 『自上而下』的命令」。經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堅決鬥爭,1872年,在第一國際海牙代表大會上,終於將巴枯寧及其主要同盟者吉約姆開除,馬克思主義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再次獲得勝利,維護了第一國際在組織上的純粹和統一。在此以後,恩格斯又連續發表了《論權威》《行動中的巴枯寧主義者》等多篇文章,進一步清除了巴枯寧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影響。

  第四,恩格斯及時總結了第一國際的經驗和教訓,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指明了新的路徑。第一國際自成立以來,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爭取解放鬥爭的最前列,聲援各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有力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提高了無產階級整體思想水平和組織程度。巴黎公社之後,新的歷史條件促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必須面對新的歷史形勢。恩格斯沒有局限於第一國際,而是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在革命實踐的過程中創新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理論。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原有的國際聯合方式已經過時,並成為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各國無產階級面臨的新任務是在本國建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工人政黨。「不恢復每個民族的獨立和統一,那就既不可能有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為達到共同目的而必須實行的和睦的與自覺的合作。」各國無產階級的自由聯合和自願聯繫,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壯大的趨勢。恩格斯充滿希望地指出,第一國際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無產者的國際團結,各國革命工人的友誼,已經比公社以前鞏固千倍,廣泛千倍。國際不再需要原來意義上的組織了」。在恩格斯等人的領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告別了舊有模式,迎來了無比壯大和廣泛發展的新時期。

  恩格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作出的貢獻遠不止於此。在第一國際之後,恩格斯依舊一邊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一邊密切關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新動向,繼續為各國工人運動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展現了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鬥終生的偉大人格。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梁海峰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主義化體系化大眾化時代化科學化: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貢獻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貢獻鑄就了一座豐碑,為現今發展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指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著眼於某一特定領域,研究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法學、新聞理論、民族理論、宗教理論、「資本二重矛盾論」等的獨特貢獻;第二,從某一學科出發,系統梳理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理論的傑出貢獻;第三,從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相互關係,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等出發,探討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
  • 恩格斯對政治經濟學的貢獻
    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回顧恩格斯的革命歷程、理論貢獻、思想內涵,特別是研究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發展的貢獻,不僅對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創新具有歷史意義,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也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資本論》是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剩餘價值理論是奠定馬克思主義的兩大基石之一,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建,其中恩格斯對馬克思創作《資本論》以及對馬克思進行經濟學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一是恩格斯對《資本論》創作有直接貢獻。其一,協助馬克思解決了《資本論》創作中的一些實際經濟問題。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及其科學意義
    例如,在第二國際時期,伯恩斯坦便把恩格斯打扮成資產階級的實證主義科學家並以此來反對馬克思的辯證法,盧卡奇則從辯證法的角度認為恩格斯在歷史理解上低於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為後來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西方馬克思學貶低恩格斯打開了一道錯誤的大門。對恩格斯的謬見和歪曲,除了受政治立場影響的意識形態偏見,都與沒有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有兩個創始人這個事實有關。
  • 初創時期的蘇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
    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立的眾多科學研究機構中,設在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佔有重要地位。該機構初創於1920年12月,在其後短短的10年間不僅發展成為世界公認的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而且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歷史研究機構之一。就其影響而言,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把它同歐洲許多老牌研究機構相提並論。
  • 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貢獻-光明日報-光明網
    恩格斯晚年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編輯出版《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修訂出版《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指導翻譯出版《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
  • 傾聽恩格斯內心獨白,《卓越的恩格斯》洞見「第二小提琴手」的人生樂章
    現位於德國伍珀塔爾的恩格斯故居當鏡頭掃過德國伍珀塔爾市巴門區那條貫穿市區的「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大街時,我們仿佛可以想像到「這座城市偉大的兒子」恩格斯在此生活的童年身影。而那張恩格斯中學時期的筆記,則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和工整有序的排列,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優秀少年的才思與格局。
  • 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及其時代意義——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和引路人,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恩格斯被譽為「馬克思的第二個我」。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系統深刻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精心構建以及馬克思主義創立創新、詮釋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使他成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範。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原標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之一,與馬克思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恩格斯一直資助和支持馬克思進行理論研究,並與馬克思一起戰鬥,為馬克思的理論研究注入了強大動力。
  • 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恩格斯的一生,是為人類解放奮鬥不止的一生,是為改造世界戰鬥不息的一生,是為追求真理攀登不已的一生。 恩格斯不愧為一位徹底的革命家。恩格斯雖然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卻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他青年時期就開始深入工人中間開展第一手調研,曾歷時兩年與工人同吃同住,搜集大量素材,寫下了著名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部經典著作。
  • 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
    「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從去年開始思考如何紀念恩格斯,在他誕辰200周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面對西方理論界一些學人對馬恩的質疑甚至謠諑,我希望發出中國聲音,恩格斯和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創立者,而不是恩格斯獨自『創造』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與時俱進的屬性,是其在21世紀乃至更遠的未來依然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顧海良告訴記者。
  • 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與發展
    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球化時代更為複雜難解的困境和難題,我們更需要深切緬懷恩格斯,充分認識恩格斯為創立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傳承他的革命遺志、光大他的偉大思想,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概覽及精華吸收方法
    馬克思(1818-1883年,65歲),恩格斯(1820-1895年,75歲),在馬克思25歲之前,主要都是以學習為主,25-30歲,也就是馬克思有了系統性思想成果的第一個時期,因此,這1843-1848年中的所有作品,就構成了該十本套書的第一冊。
  •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聯合聲明:恩格斯萬歲!馬列毛主義萬歲!
    恩格斯致力於闡明社會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規律以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被無產階級革命打敗的規律,他強調這是國際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作為理論家,恩格斯首先指出,無產階級不僅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而且由於其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它也是資本主義最重要的階級,這一事實使得無產階級不斷地向前,迫使它為實現最終的解放——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而鬥爭。
  • 姜 輝: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 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被譽為「馬克思的第二個『我』」,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和引路人,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範。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深刻系統闡述和創新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廣泛傳播。
  • 恩格斯思想的時代價值
    科學評價恩格斯及其思想科學研究與評價恩格斯及其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原中央編譯局常務副局長顧錦屏認為,今天我們對恩格斯最好的紀念,就是全面、系統地闡述恩格斯的生平事業和理論創新。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表示,研究恩格斯的理論貢獻不僅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也具有現實價值。
  • 恩格斯:「第二小提琴手」的偉大
    本文轉自【學習時報】;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始人,曾多次以「第二小提琴手」來謙虛定位他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然而恩格斯這一自我定位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他思想貢獻和歷史地位的不同認識甚至誤解。
  • 恩格斯的思想及當代價值
    黃憲起 原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校(院)委委員(副部長級)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爭取自身徹底解放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他對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貢獻是偉大的、不朽的,我們永遠紀念他、學習他!
  • 致敬不朽——「第二提琴手」恩格斯
    今天是「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讓我們一起來緬懷曾經那段歷史。 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德語: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軍事理論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
  • 薦讀|今天我們應該向恩格斯學習什麼
    恩格斯的青年時期,正值工業革命在歐洲一些主要國家迅猛興起、迅速推進,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財富的增加,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和弊端日益顯現,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反對資本主義壓迫、資產階級剝削進行革命鬥爭。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恩格斯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投身工人階級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活動。1842年11月,恩格斯在父親的要求下,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