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告訴自己,「每個人孤獨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後又孤獨的離開,孤獨是理所應當的。」然而,孤獨可能會影響健康,早期的研究發現,長期孤獨會讓機體啟動「或戰或逃策略」 (fight-or fight),與不孤獨的人相比,孤獨的人的有效免疫力會降低,同時患炎症的風險會增大。
Doi:10.1073/pnas.1514249112
既然孤獨不可避免,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年齡層中有著「強烈」的孤獨感,那麼這種感覺是否會伴隨著年齡的增加繼續存在下去呢?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Thanée Franssen帶領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大調查。這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他們發現,在所有年齡層中,人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甚至有些因素是共通的。但是,由於年齡不同,產生孤獨感的因素也不同。此外,他們發現在當前的新冠肺炎(COVID-19)期間,由於成年人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孤獨感對其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Doi:10.1186/s12889-020-09208-0
因此,如果根據年齡層區分出導致孤獨感的因素,便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孤獨進行適當地幹預,這在提高很多人的健康程度和生活幸福度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研究小組使用了2016年9月至12月在荷蘭收集的數據,在6143位年輕人(19--65歲)中調研了人口、社會及健康相關因素與孤獨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在所有年齡層中,獨居、聯繫朋友頻率以及心理和情緒健康等均導致了不同程度的孤獨感。特別對於感覺被社會排斥的人群,這些因素更會誘發他們強烈的孤獨感。
各年齡段參與者的社會和健康相關特徵以及孤獨感率(部分節選)
接下來,研究小組發現,某些引起孤獨感的因素只在特定年齡層中發生。例如,造成年輕人孤獨感的因素主要是與朋友的交往頻率、受教育水平;早期中年人則是就業狀況;對於晚期中年人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與家人的交往頻率。
不同年齡引起孤獨的因素不同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達到其所屬年齡層的某些「常規設定」時,他就可能會感到孤獨。例如,在成年人需要在完成學業後立刻找到工作,女性需要在特定年齡前結婚生子等等。通常來講,不同年齡層的「常規設定」不同,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影響每個人的孤獨的因素是不同的。
總之,此項研究發現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或多或少均會有孤獨感,而且引起孤獨感的原因有交叉也有特定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來緩解這種感受。或許我們在感知到自己處於孤獨這種環境後,可以正確地理解孤獨並通過改變某些方式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小編認為,對於孤獨這件事,如果不影響健康,高質量的獨處也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此外,如果需要緩解孤獨感,可以嘗試通過「意識療法」,即靜坐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多交些朋友,讓自己主動去接納別人。
註: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探索君微信進入讀者群,記得備註」讀者群「哦~
同時,由於近期微信公眾號改版,訂閱號消息不再按時間排序。為了方便您繼續收到我們的文章,您可按照圖片中的操作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您以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消息啦。
End
參考資料:
[1] Age differencesin demographic, social and health-rela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nelinessacross the adult life span (19–65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2] M yeloiddifferentiation architecture of leukocyte transcriptome dynamics in perceivedsocial iso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