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意圖嚼透 把思想嚼爛 把文章嚼碎

2020-12-26 金櫻月盛

我們的機關幹部,不管是哪個部門的同志,只要在機關,寫文章是必備的素質之一。如果不會寫文章,不會寫東西,機關這口飯吃得也沒味道,可能機關還消化不了你。寫文章必須把領導的思想吃透,這是基本素質、基本要求、基本功。我們的機關幹部素質是比較高的,文字能力都是比較強的,我深有體會,有些同志還是比較注重鑽研問題的。但是我們現在寫東西,恐怕還需要提高層次、提高新意、提高對基層指導的針對性,這個問題機關要好好研究一下。

為什麼我們有些機關同志寫出的東西領導看不上,講話用不上,原因首先是上情不清;其次是領導思想沒吃透;第三是基層的問題沒抓住。當然,還有個文字表述的問題。怎麼提高寫文章的能力和素質,我看要具備五勁

一是有「靈」勁。機關的同志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思想敏捷,能抓住普遍性的主要矛盾,這是靈感的問題。

二是有「悟」勁。幹什麼事情都強調「悟」,寫文章更需要「悟」。領導講了一番話之後,你首先要把領導講的話悟透、吃透,這樣文章才能寫好。悟勁就是鑽勁,提高鑽勁,關鍵在勤奮,核心在思考,這樣才是「悟」。

三是有「創」勁。寫文章和幹工作一樣,都要具有創新的精神,具有創意,就是要敢突破前人,敢突破模式,敢突破書本,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反之,寫出的文章肯定沒有特點,沒有新鮮感,沒有啟發人之處。我們寫工作文章也需要這種精神,要有股「創」勁。

四是有「細」勁。寫文章和幹工作一樣,不能粗枝大葉,不能丟三落四,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例子,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非常嚴謹才行。我們各個部門要很好地抓一抓這個問題,特別是我們寫材料的同志要很好地抓一抓這個問題。因此還是要提高「細」勁。

五是有「韌」勁。韌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個要經得起勞累。寫文章是一件苦差事,要經得起勞累的考驗;第二個要經得起批評。寫一篇文章沒有經過三四次批評不一定能出來,領導一批評你就不滿意了,你就放棄了,那可不行;第三個要經得起委屈。可能你的觀點是對的,但話由領導來講,不認可你的話,可能把你對的話也批評了,你感到委屈,能不能承受住這種委屈,是一種韌勁;第四個要經得起挫折。可能你寫的話出了問題,當然有領導來承擔責任,但領導要批評你,你可能因為這篇文章受到挫折,能不能堅持下去,這也是一種韌勁。

我們的機關能不能吃透領導的思想,解決文章怎麼寫的問題,要下很大的功夫。要不斷提高我們的文字寫作、文字表述、文字研究能力,使我們機關在文字功夫上提高一個層次。

相關焦點

  • 我把肉嚼爛餵給2歲的兒子,被婆婆說噁心,到底是誰錯了呢?
    有人提問:「兩歲的兒子想吃肉卻嚼不動,我嚼爛給他吃,被婆婆說噁心,心裡很委屈,我真的錯了嗎?」坦白講,你確實錯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不允許嚼爛了再餵寶寶,不僅是為了衛生,更是為了健康和安全著想哦。2、從孩子本身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出發。孩子的咀嚼能力有限,與孩子需要鍛鍊自己的咀嚼能力,從來都不是衝突的存在。
  • 閱讀技巧:怎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從審讀題目、開頭、結尾、重點段落、議論部分、考題中的提示等方面入手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那麼,我們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 八個方法教你巧妙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任何人寫文章總有一個目的:或者是為了宣傳某一種思想,或者是為了介紹某一件事情,或者是為了傳播一個什麼觀點,表明自己提倡什麼、反對什麼、讚揚什麼、批判什麼的思想傾向,就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了中心思想,不僅能透徹地理解文章,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 科學用藥 科普扶貧丨哪些藥物不宜嚼碎或掰開?
    有些口服劑型,嚼碎或掰開後服用,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還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反應,甚至造成中毒,例如:1、對口腔或胃黏膜有較強刺激的藥物如助消化藥胰酶,口服時應整片吞服,不得嚼碎
  • 章丘孝子四年嚼食餵父 人間真有「烏鴉反哺」
    父親病倒在床失去意識,水寨鎮門口村村民皇甫春生四年「嚼物餵父」皇甫春生每天安排好父親的熬粥炒菜,並嚼碎了餵給父親。父親意識模糊沒法吃飯的4年間,他每天把飯嚼了一勺一勺餵給父親,演繹了現實版的「烏鴉反哺」,在他的帶動下,門口村孝敬老人蔚然成風。  7月10日,記者走進皇甫春生家門時,他正在裡屋為老父親擦臉。雖然是夏天,但老人的身上還是蓋著一層薄被。「他身體沒有知覺了,光躺著不動,身體產生不了熱量,天熱也得多少蓋著點。」照顧父親多年,皇甫春生已經有了經驗。
  • 再三告誡:一味中藥嚼爛外敷,可治灰指甲,不吃藥不拔甲,輕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1味"中藥",嚼爛每天敷1次,可治灰指甲我們今天說的這味中藥就是白鮮皮,很多地方可能也稱它為"山牡丹""八股牛""羊鮮草"等。是和狹葉白鮮的根皮。具有解毒祛風、燥溼清熱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在白鮮皮的水浸液的體外試驗當中,該溶液對於很多致病真菌包括皮膚癬菌在內,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把白鮮皮放進嘴裡嚼爛,然後外敷在患甲表面包好,每天兩次。
  • 會不會和人一樣嚼碎吐渣?
    它們吃甘蔗的時候會不會也跟人類一樣嚼碎喝甘蔗汁而吐渣呢?下面我們針對這個問題一起來探究一下吧,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熊貓的的情況。人類吃甘蔗只是把甘蔗嚼碎喝汁液,而把那些甘蔗渣吐掉。因為人的消化系統難以把甘蔗渣消化掉。而熊貓不但喝甘蔗汁,還把那些甘蔗渣吃掉。這是因為熊貓的消化系統比較強,而且口腔結構也跟人類不一樣。人類口中覺得難以下咽的甘蔗渣在熊貓口中卻是「美味佳餚」。而且甘蔗的口感也比竹子的好一些。不僅如此,甘蔗的營養價值也很高,糖分高,纖維素也很高。熊貓吃下去也容易消化,熊貓何樂而不為呢?
  • 「虐心、催淚」的QQ說說:月亮被嚼碎了變成星星,你就藏漫天的星光裡
    「虐心、催淚」的QQ說說:月亮被嚼碎了變成星星,你就藏漫天的星光裡 月亮被嚼碎了變成星星,你就藏漫天的星光裡 The moon is crunched and turned into a star, you hide in the sky
  • 這篇文章把數據講透了(五):數據可視化(下)
    本文作者將為大家重新解讀數據的概念和價值,以及數據的價值是如何在「數智化」時代下一步一步得到運用與升華的,一起來看看~一、前言上幾期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數據」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如下圖所示),並用了菜市場的例子,為大家講解數據來源的含義;用買菜的例子,為大家講解數據採集的步驟;用洗菜、擇菜的例子,為大家講解數據清洗的方法…
  • 鞠婧禕的迷惑行為,再次挑戰嚼麵包,嚼84下還被噎到了
    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鞠婧禕的一個短視頻,她因為吃了一口麵包嚼了32下上了熱搜,當時還惹得網友們紛紛效仿此視頻的吃法,當下的熱議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是真的能做到嚼32下,還有人認為是鞠婧禕故意的。反正鞠婧禕是真的做到了咀嚼32下,不過近日她又對自己重新做了解釋,並且還來了個大翻盤,再最新錄製的咀嚼視頻當中,同樣是麵包,她這次咀嚼了84下。
  •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前進動力。40年來,一代代特區建設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闖出了一條新路。
  • 閱讀理解之如何概括選文主題思想!
    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讀懂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即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更要明白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也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通過寫人、敘事、寫景等,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文章蘊含著怎樣的主題思想呢?通過文章所敘述的事件,我們就能體會出蕭邦那種愛國的情懷,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思想。二、題目入手法。文章的題目就如同文章的眼睛,它可以直接揭示出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我們稱它為「題眼」。
  • 這篇文章把數據講透了(五):數據可視化(中)
    一、前言上幾期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數據」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如下圖所示),並用了菜市場的例子,為大家講解數據來源的含義;用買菜的例子,為大家講解數據採集的步驟;用洗菜、擇菜的例子,為大家講解數據清洗的方法…而今天小陳主要給大家講解,我們學會做菜以後,怎樣把烹飪方法簡單易懂的傳授給他人,即數據可視化的過程
  •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領會思想感情
    上節課,我們學會了那麼多的歸納段落大意的方法,那要如何歸納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呢?帶著疑問,和老師一起開啟今天的學習之旅吧!一篇文章寫了什麼,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也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正確地理解和概括出中心思想,才真正地讀懂了一篇文章。那麼,怎樣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 聽說葡萄籽美容養顏,嚼碎了吃有用嗎?
    1葡萄籽嚼碎了吃有用嗎?非常遺憾,硬著頭皮吃進去的葡萄籽,人體對其消化吸收有限,並不會起到保健效果。這是因為單純靠咀嚼很難將葡萄籽徹底嚼碎,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量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並沒有必要為了獲取葡萄籽中的營養物質而咀嚼食用葡萄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