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君,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沙包鎮青槓社區第三居民組居民。
我和妻子結婚後,三個兒子相繼出生,一直居住在兩間開了大裂的石房子裡。 因為愚鈍,不大開竅,未學到任何手藝,只會種莊稼。但收成不是很好,我家全部土地,種得最好、不欠收的年份也只能打2000斤玉米。身無長物,家徒四壁,2013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要靠自己改變家庭貧困狀況,2013年,將孩子託付給母親看護後,我和妻子遠赴浙江打工。兩年後,懷揣著省吃儉用剩下的6萬元錢,我和妻回到了風雨飄搖的兩間石屋。 石屋已經不能再居住了。趁著手裡有餘錢,買地基、買建築材料,請工匠建房子,但只砌到磚牆封頂,沒錢鑄板了。我和妻商量再外出打工,找錢把房子修完,可想到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需要父母管護,猶豫了。
經過幾年的辛勞,朱君修起來的新家
「不出去也可以的呀!我們社區靠種烤菸致富的有好幾家呢。」這時,社區幹部動員我種烤菸,既然不能出門,那就試一試吧。於是租了15畝地,我和妻子全身心投入到烤菸種植中,烤菸前期長勢好,但由於沒掌握好烘烤技術,只賺了3萬餘元。 雖然收入不盡如人意,我還是決心幹下去。我擴大了生產規模,租地25畝,兩口子一起辛勤勞作,但還是因為種植、烘烤技術不到位,效益不是太好。2016年,賺了6萬元,2017年,賺了7萬元。2018年,通過菸草站技術人員的指導,同時向寨子裡有經驗的人求教,加上自己幾年的摸索,種植和烘烤技術提高了,30畝烤菸地,2018年收入10萬元,2019年收入12萬元,2020年收入11萬元。 「錢在白巖,不苦不來」。種烤菸,費工費時,如果找小工,就找不了幾個錢。自從栽種烤菸以來,除了必須的肥料、農藥等投入外,整土、打土、起壟、蓋膜、打坑、插苗、補苗、施肥到打藥、打葉、烘烤、運輸、出售等十多個環節,都是我倆夫妻自己動手,從不找人幫忙。有時為了趕時節,每天天不亮就動身,天黑才回家。 烤菸栽種結束後,我還到附近做臨時工。哪裡要人,我就去哪裡。比如選址在社區的養雞場就需要大量的小工,我就經常去。 今年,除了種烤菸,我還種了8畝辣椒,由於管理時間較少,收入不太好,只賣得1.2萬元,如果管理得好,要賣2萬多。我還在煙地的邊邊角角種南瓜,賣得3000多元。 每年,我都要餵2頭豬,都殺來自己吃,過年時殺1頭,5月間殺1頭。 通過這幾年的勤勞,我的房屋修好了,還買了小貨車。 雖然我沒想向國家索要,但國家也沒忘記我。2018年,我被聘為保潔員,每月工資600元,今年8月,我妻子趙群又被聘為防疫消殺員,每月工資800元。 國家政策好,但不能什麼都靠國家,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整理
通訊員 蘆葦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