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我們都知道時間管理本質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我們就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務和目標。但是如果一個人始終處於很緊繃的狀態,一定很累而且未必起到好的效果。
比如,小麗在準備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於是周末的上午她規劃了一個4個小時的民法和刑法學習計劃,聽音頻課程、做真題、做練習題、串聯知識點,從頭到尾沒有浪費一分鐘。可事實上,剛學習滿兩個小時的時候,小麗的精力就直線下降,到最後連集中注意力都變得很困難了,更不能要求學習效果了。
相信每個人都會遇到過這種情況,尤其是有的工作難度並不很高,這時候其實不是體力的消耗,而是精力的消耗。與體力消耗一樣,精力的消耗也會讓自己感覺十分疲倦,從而影響自己的效率。所以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十分重要,它能讓我們學會以更好的狀態回歸工作和生活。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學會勞逸結合。
身體本身存在規律的脈動,在跳躍和休息之間有節奏波浪形的交替,這些都是刻在我們的基因中的,張弛有度。而且高度專注力地投入工作,使得大腦不停歇地運作,精神也高度集中,很容易導致精力崩潰和健康障礙,反而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生活。所以為了更高效、更健康、更可持續地利用我們的身體,我們必須學會勞逸結合。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在集中精力工作一個小時之後,讓自己的身體和大腦休息10-15分鐘,即使只是站起來眺望一下窗外的景色,亦或是伸展一下手腳去茶水間打杯水,將大腦短暫的放空,等休息結束再投入到下一輪的工作中。這樣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兼顧注意力集中的高效與身體的舒適。
第二,接受自己的壞情緒。
筆者所在的公司有一段時間執行每天記錄並上報自己的工作規劃及達成情況的報告。那段時間,就明顯地發現,很多同事常態化地無法完成當天的工作。幾乎每個人的待辦清單上都列了至少十幾條當天待辦任務,有的難度大,有的難度小。80%的人看著這一條條的事務,自己一下子就變得很焦慮,開始覺得時間太少,事情太多,怎麼做也做不完。一旦這種焦慮情緒出現,很多人就會一天中很長時間都陷在焦慮當中,反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導致更加無法完成工作規劃,如此反覆,惡性循環。但少數人卻能輕鬆完成當天的工作規劃,每天按時下班,到年底公司評選優秀員工,也榜上有名。
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接受自己的壞情緒。 具體又有2個小建議:
1、壞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因此否定自己。
當大家意識到自己很焦慮、很沮喪、很煩躁的時候,不要否定自己。因為在遇到一些我們心理上接受不了的事情時,身體會本能地產生焦慮、煩躁、沮喪、憤怒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很正常且很普遍。
2、問問自己,是選擇一直被壞情緒降低效率,還是主動調整自己走出來。
影響自己的效率的焦慮或者沮喪等情緒只會浪費時間和注意力,與其一直陷在壞情緒裡,不如早點調整自己,走出壞情緒,儘快完成工作,達成績效。如果因為情緒的問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結果是需要我們犧牲休息時間來加班完成。人本身都具備趨利性,當對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大腦會立刻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的。
人的精力是有曲線的,有自己的高低谷,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和配合這些曲線的趨勢,主動進行休息和補充。
以上就是今天小烏龜跟大家分享的如何通過精力管理來幫助自己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通過這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小夥伴們能做到精力充沛、高效高產,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就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