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的關鍵時刻,美國縮了!

2021-01-19 軍防微觀察

今天來一則短評,先來看一組新聞信息:

據路透社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2日宣布,國務院取消本周所有外訪行程,包括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的訪臺計劃。

對於這條信息,臺灣民進黨有人跳出來辯解稱:「完全能夠理解,因為美國不是只取消來臺灣的行程,是整個國務院都取消對外行程」。

不僅是臺獨勢力這樣說,就連美國國務院也是這樣辯解的!

當然不是這樣的,這只是美國以及臺獨勢力要面子的一個說法,所謂的取消所有的對外行程,只是給一些人保留一種體面的臺階下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請看肥蓬的說辯解:

中評社華盛頓1月12日(記者 餘東暉)上周末因為宣布解除美臺交往內部限制而引發軒然大波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2日辯解,美國無意以對臺行動挑釁中國,這些行動旨在完成美國對區域各方的承諾,對於中方而言就是「一個中國」政策,美方將遵守這種諾言和承諾。 蓬佩奧是美東時間12日早上在接受「休·休伊特秀」專訪時做上述表示的。近期美方對臺宣布的一系列舉動,加劇臺海緊張局勢,令人擔心臺海將爆發危機。

肥蓬不給力啊,說好的要解除美臺交往內部限制呢?說好的要訪問臺灣呢?說好的要啟動新冷戰呢?靠你妹的我鞭炮都準備好了,酒也買好了,就等著你們過來,準備好好慶祝一下解放臺灣的事情了,結果太讓人失望了。

關鍵時刻,美國居然縮了,慫了,這肥蓬就和他主子「地堡男孩」一個鳥樣,川普也是關鍵時刻掉鏈子,煽動支持攻陷國會之後就縮了,不敢力挺下去!

肥蓬辯解稱:「美國無意以對臺行動挑釁中國」,既然無意,為何又要製造這樣的話題呢?關鍵是,為什麼關鍵時刻又突然轉口了呢?今天就以這個話題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蓬佩奧為何要製造解除美臺交往內部限制呢?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原因就一個,美國需要製造一些籌碼,想要和中國談判。

談什麼呢?

當然不是談臺灣問題,美國真正想談的是經濟問題,君不見中美經貿協議談判代表團,已經好久好久沒有會晤了,連視頻會晤都沒有。一個細節請關注,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一轉眼中美第一階段的協議到1月15日就滿一年了,其中有一條協議是這樣說的:

從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兩年內,中國應確保如附錄6.1所示,在2017年基數之上,擴大自美採購和進口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不少於2,000億美元,並對各類產品的進口增量均進行了細化。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一年,第一階段的協議落實的怎麼樣呢?看數據就能夠了解一二,請看:

中國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中美兩國貿易額為5242.89 億美元,同比增長5.8%。根據統計,1-11月,中美兩國貿易額為5242.89 億美元,同比增長5.8%。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為4058.27億美元,同比增長5.7%;自美國進口為1184.62億美元,同比增長6.1%。

雖然只是1-11月份的數據,但是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並沒有明顯的減少,要知道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籤署的時候,川普政府那是雄心萬丈地提出了一個貿易目標,即:2020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增加80%,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川普又要美國民眾失望了。

這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了第一階段的協議,美國沒有落實好,一個很好判斷的依據,關稅沒有恢復到貿易戰之前的狀態,第一階段的協議即使籤署了,落實方面也沒能夠很好的推進。

而且隨著美國疫情的爆發,川普政府想要甩鍋給中國,導致中美高層之間的溝通渠道不暢通。川普在去年8月份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他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大暴發後,他同中方領導人已經很久沒有通話了。

眾所周知,中美高層之間的溝通不順暢,責任在美國方面,無論是川普政府,還是美國新政府,在沒有好好反省之前,中美之間的溝通都處於不順暢的狀態,要不就是北京的電話根本沒有接聽。

當然,美國是世界老大做慣了,川普政府缺乏和中國相處的經驗,或者說美國還是奉行舊有的方式和中國相處,或者說美國就拿一慣和其他國家相處的方式來跟中國打交道,但這一套已經過時了,美國已經不是90年代的美國,中國也不是90年代的中國了。

所以,美國在沒有調整冷戰式外交的前提下,當然不可能和中國好好相處的,這就回到了前面所說的狀況,美國其上一個典型的相處方式,就是利用手中掌控的資源,左手製造問題,右手解決問題來獲取政治利益,美國這一套在其他國家身上,那是無往而不利,但是碰上中國就行不通了!

臺灣牌就是美國經常用來製造籌碼,和中國進行談判,所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主動製造解除美臺交往內部限制話題,其目的就是想以臺灣做為籌碼,和中國交換一些利益。

但是這張牌越來越不好用了,其作用已經降到了極低的狀態。

這就引發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肥蓬在關鍵時刻又突然轉口了呢?

原因很簡單,在這場肥蓬自導自演的政治戲劇中,沒有觀眾!!!

本來想演一場好戲給中國看的,結果發現觀眾沒有進場,這戲演給誰看呢?給臺獨看嗎?當然不可能的

不但觀眾沒有進場,反而在場外擺出針鋒相對的陣勢,詳見文章《世界在看川普熱鬧,中國開始反制美國!》,並且還擺出隨時可以解決臺灣問題的姿態,不管美國玩什麼陰謀詭計,敢越過底線,就拿下臺灣!

美國能夠往前邁出那一步嗎?當然可以,問題是,邁出那一步之後,就會引發不可預測的結果,戰爭無法靠假設,只能用對等的實力去防範,問題是在西太平洋尤其是東南沿海一線,美國早就沒有優勢可言,拿什麼來防範?

所以及時收手,給自己一個體面的臺階下,對美國來說就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對中國來說,美國在關鍵時刻縮了回去,是樂見的!

很明顯,以當前的背景來看,局勢是對中國有利的,中美大國角力不是一二天就能決出勝負,而是有一個曠日持久的戰略相持過程,現在美國深陷疫情的泥潭無法自救,而且國內撕裂嚴重,中國只要在一旁靜靜的看著就行,這樣的時間持續越長越好。

至於臺灣,茶壺裡的風暴而已!

來源:胡哥看世界

相關焦點

  • 大國角力背景下,東北亞異動!
    另外一方面,此次舉行閱兵展示了一款新型潛射彈道飛彈,此中意味已經非常明顯,這次閱兵是衝著美國而去的。那麼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朝鮮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刻舉行閱兵?將朝鮮此次閱兵放到中美大國角力的大背景之下,從這一個視角去觀察,我們會得出一些不一樣的思考出來,什麼樣的背景呢?請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發布聲明,宣布美國國務院即起取消內部所有與臺灣往來施加的「自我限制」。肥蓬髮布聲明沒幾天,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不但收回了聲明,在12日又公開辯解稱:美國無意以對臺行動挑釁中國!
  • 疫情之下:中美背後的角力
    經過一場腥風血雨的廝殺,當下的中國已經可以騰出手來,援助那些急需援助的國家,而此時的美國卻陷入了苦戰。本月稍早,正當美國宣布對義大利等許多歐盟國家旅客關閉邊境時,中國則宣布,向正處於新冠病毒大流行前沿的義大利派出醫療隊伍和運送醫療物資,繼而也向伊朗和塞爾維亞提供幫助。這是一個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時刻。
  • 南海角力不斷升級,專家:中美雙方一旦在海上相遇,很可能導致擦槍走火
    文\唏兮 中美兩國之間的角力可以說是愈演愈烈,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也在不斷升級,其他地區國家也在利用中美博弈的空檔,以及和中國進行相關磋商之前的空窗期,將各自利益最大化。這也是造成年南海局勢動蕩的原因。
  • 2021是中美關係繼往開來的關鍵元年?
    而戰爭的代價卻不是美國能夠承受得起的。雖然美國有以冷戰形式擊潰蘇聯的成功先例,但此一時彼一時也。用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話說就是:「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貿易投資受阻,科技合作被打斷,人文交流被破壞,對抗摩擦似乎一觸即發。一些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正把中美關係推向懸崖邊緣。」
  • 中美將繼續脫鉤還是有限角力?約瑟夫·奈等7位學者鳳凰論道
    美國大選逐漸落下帷幕,中美關係出現重新定位的機遇。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是繼續瘋狂脫鉤還是有限角力?《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專門開設外交與國際關係分論壇,聚焦中美外交及其對國際社會的多方面影響,期望通過對話和討論,碰撞出大國相處的新範式。
  • 關鍵時刻,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關鍵時刻,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終於,2020年已進入尾聲,我們既見證了最讓人振奮的喜悅,但也目睹了最讓人痛心的悲劇。每一件大事,都帶有很多個最,都必將載入歷史,讓無數後人咂摸感嘆!閒話少敘,直入主題。
  • 大陸與美國有望打開「希望之窗」?關鍵時刻,蔡當局可別選錯路
    美國「準總統」拜登將於1月20日就職,在其權利過渡中心,拜登也親眼見證了許多的歷史性時刻。 2020年11月,RCEP「修成正果」。同年12月,中歐自貿協定籤署。
  • 中美關鍵時刻,美媒突然曝光中國一個好消息,川普最怕的事發生
    文案:燁華 編輯:俊熙 美國為了能夠遏制中國發展,一直在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尤其是在科技方面對中國採取限制措施,將大疆無人機、華為、wechat都納入了限制清單,甚至還從晶片供給上面切斷華為供應鏈
  • 關鍵時刻,還是97歲基辛格站了出來,說了句美國沒人敢講的話
    最近,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有些微妙,美國一直在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進行限制、針對中國的一些企業,更是採取了一些過分的行動。就在中美兩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的關鍵時刻,美國97歲的前國務卿基辛格站了出來,說了句美國沒人敢講的話,他表示現在中美兩國必須要設立交戰規則,否則很有可能會造成大戰。
  • 拜登即將走馬上任,關鍵時刻,王毅斬釘截鐵表態,美國應好好學學
    就連川普的左膀右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甚至都開始接手拜登總統權力過渡的事宜,照目前的形式來看,川普承認不承認,已經不太重要了。拜登即將走馬上任在拜登獲得勝利以後,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成為備受國際上關注的事情。一直以來,中國和美國作為兩個大國,本應該和平相處,但是在美國的挑釁下,中美關係降入了冰點。
  • 中美關鍵時刻,美媒突然曝光中國一個好消息,美總統最怕的事發生
    文案:燁華編輯:俊熙美國為了能夠遏制中國發展,一直在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尤其是在科技方面對中國採取限制措施,將大疆無人機、華為、wechat都納入了限制清單美國繼續對華出售美國前段時間啟動了"清潔網絡計劃",呼籲其他國家一起對中國華為進行抵制,不再使用華為5G設備。近期美國又將中芯國際列入限制清單,就在這中美關鍵時刻,美媒突然曝光中國一個好消息,川普最怕的事發生。
  • 黃金腹背受敵迎接關鍵考驗 援助方案通過後還需觀察兩大因素角力結果
    雖然不少投資者將財政刺激法案看作是提振通脹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實際上我們也不能忽視隨之而來對市場避險情緒的打壓,最終體現在黃金價格上是利好還是利空,就需要觀察兩種因素之間的角力結果。而目前來看,9000億美元的援助方案似乎對避險情緒的打壓效果要更加明顯,因此暫時抑制了黃金的上漲空間。
  • 「孫靚瑩」中美摩擦、疫情衝擊,對外援助成國際角力新舞臺
    當前,中美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正不斷重新塑造國際發展援助的未來。在官方發展援助領域,雖然美歐仍是全球主要的援助提供方,但後繼資金增長乏力。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實力的相對衰弱,各國投入到官方發展援助的資金正陷入停滯。
  • 關鍵時刻,俄大使宣布重要消息,同中國堅定站一起,公開硬懟美國
    最近,隨著美國大選腳步的日益臨近,美國對中國的污衊言論越發露骨。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也在加快步伐。軍事上,美軍艦機頻繁進入東海、南海海域,主要聚焦於電子偵察和戰略偵察;而在經濟上,美國大談單邊主義,企圖讓中美經濟交流「脫鉤」,以此圍堵中國。
  • 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中美邁出互利共贏關鍵一步
    當地時間1月15日中午,美國白宮東廳,一場不同尋常的儀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原定30分鐘的儀式持續了近80分鐘。13時許,現場300多名兩國嘉賓和上百名中外記者見證了歷史性一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川普,端坐在並排相鄰的兩張桌前,共同籤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
  • 中美晶片戰打響!美股連續下跌,英國脫歐談判惡化,無協議脫歐?
    上周五,媒體報導,川普政府將中國政府支持的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加劇了中美角力。隨後,中芯國際發布一份聲明予以回應。聲明表示,中芯國際作為一家同時在港交所及A股上市的國際化運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公司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並表示願以誠懇、開放、透明的態度,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而中美晶片戰爭也打擊了股市,導致其延續了上周的跌勢,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0.26%,納斯達克指數期貨下跌0.82%。
  • 崔天凱:要登高望遠 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
    崔天凱:要登高望遠 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9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0視頻年度晚宴上致辭表示,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在這個艱難時刻,我們要登高望遠,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崔天凱還指出,2021年是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之年,將為兩國關係發展提供新動力。
  • 中美關係三十年的變與不變
    一方面,兩國關係已經緊密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中美雙邊貿易額已達5600億美元,人員往來已達每年數百萬人,中方到美國的旅遊者人均在美消費1萬美元,中國在美留學生已接近28萬人;中美投資更趨平衡,美方來華招商引資絡繹不絕,以致兩國正在抓緊談判,以達成一個雙向平衡、具有較高質量的「雙邊投資協定」;在安全領域,中美共同合作反恐怖、反海盜、防核擴散,兩國海軍還攜手合作,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
  • 關鍵時刻,亞太地區三個動向與美國有關,目標直指中國
    關鍵時刻,亞太地區發生三件事情值得關注,雖然表面互不相干,但背後的目標都集中在中國身上。另外,在談及中日關係和美日關係時,菅義偉曾表示,中日關係保持穩定至關重要,但是在日本的外交政策中,依然希望能獲得以美國為首的各國信賴。很明顯,在當美國跟班這件事情上,日本可謂是傾盡全力。
  • 中方為修復中美關係釋放善意,但也需要美國在臺灣、香港等中國核心...
    11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電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時明確指出,希望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中國直截了當地為下一階段中美關係闡明中方立場,體現了中國對歷經40多年的中美關係始終持負責任態度,也是順應國際社會共同期待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