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從忐忑不安到堅定前行丨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第一...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鄧偉,是黔西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專職副書記。2018年3月,被派到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擔任第一書記。

剛接到駐村通知時,我的內心很忐忑,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到達坡利村後,我看到村裡的房屋比較破爛,串戶路硬化還未完成,大多是泥巴路,村民們騎摩託車回家只能推著走……這些畫面對我觸動非常大,讓我堅定了做好這份工作的決心,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要幫助群眾早日脫貧。

鄧偉(右三)同群眾交流

2018年下半年最為艱難,那段時期,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推動村裡的串戶路硬化和危房改造,工作量非常大,不分白天晝夜。那一年,我有將近三個月沒能回家,一直呆在村裡。   目前,全村共實現通村路硬化5.3公裡,實施通組硬化路16.3公裡,串戶路11.169公裡,村境內所有公路全部硬化;危房改造共計8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

在危房改造的過程中,有一戶人家的改造經歷讓我印象尤為深刻,那就是坡利村採習組的餘客忠。他有一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來,平時就他一個人在家裡。他住的是七十多年前建造的瓦房,非常破舊。按照國家政策,他的房子被評為低級危房,可以得到補助三萬五千元,用於重新改造。

鄧偉(右一)到群眾家走訪

可是,餘客忠對改造房子這事非常抗拒。我們給他做了多次思想工作,又打了無數個電話跟他兒子溝通,終於說動他家同意改造房子。因為他兒子在外打工,對危房改造的事幫不上忙,而他本人又對建房的預算、設計等情況不懂,所以,從設計到談工價,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幹部幫忙解決。由於他家住在斜山坡上,地理條件比較特殊,運輸材料很艱難。我們和施工方談了很多次,畫了很多張草圖,來回跑了差不多有二十多趟,終於把他家的房子改造方案定下來了。

鄧偉(右一)到群眾家走訪 

現在,餘客忠住在新房子裡,特別高興,有時候看見我們,他還會招呼我們到他家坐一坐。  村裡的基礎設施在逐步完善,產業發展這塊也不能落下。考慮到坡利村的豔紅桃產業有起色,我們幹部謀劃,要想辦法把豔紅桃產業發展得更大更好。  剛開始,坡利村只有幾個種植大戶種植豔紅桃,種植面積不是很大。2018年,我們發展散戶種植豔紅桃,擴大種植面積。但是,大多數村民對種植豔紅桃持觀望態度,我們用其他豔紅桃種植大戶賺錢的例子去鼓勵、刺激他們,並且,每一年都對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現在,坡利村總共種植了1800多畝的豔紅桃,有效地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

鄧偉(左一)同群眾交流

路通了,房子舒適了,產業也得到了發展,現在的坡利村煥然一新。有了如今這樣的成績,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各位幫扶幹部和村幹部的共同努力。  【人物小傳】   鄧偉,男,黔西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專職副書記。2018年3月,擔任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劉朝富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串數字裡的責任與光榮丨安龍縣龍山鎮黨委書記...
    8個貧困村、1724戶6882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果簡單換算一下,在龍山每遇到4個人,其中可能就有1個是扶貧對象。這一串數字日夜縈繞在我的心頭,我和班子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龍山鎮「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戶全部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路子加油幹 生活越過越甜蜜丨安龍縣龍山鎮下...
    我叫賀立山,是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一組的組長,今年46歲,在村裡當組長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以前村裡沒有什麼產業,年輕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婦女也沒有什麼收入。那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是協調鄰裡矛盾。那一年,我與其他幾個幹部到貞豐縣招商引資,引入三位老闆來到下壇村租用閒置土地種植蜂糖李。一開始,大家還笑話說,來下壇這個窮鄉僻壤投資沒有前途。隨著項目的推進,光是栽種就為村裡提供了上百個就業機會,村裡漸漸有人詢問怎麼參與、收益模式是怎樣的。這是個很好的產業,土地是村民自己的,別人都有信心發展,為什麼我們不自己種植呢?
  • 「我的脫貧故事」年入50萬 抓住機遇謀發展丨安龍縣篤山鎮大坡村...
    我叫邢仁芬,是安龍縣篤山鎮大坡村五組村民。這段時間,寨子裡娶妻嫁女的人家多,我家的肥豬,最近一個月來,賣了20頭。數著紅彤彤的票子,我和丈夫趙富立欣喜不已,不禁感嘆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為此,我和丈夫都慚愧不已,但又力不從心。這樣的日子,我們一度覺得沒有希望。不曾想,才過一年,脫貧攻堅政策就像一陣春風,吹開了我和丈夫緊鎖的眉頭。篤山鎮大坡村五組邢仁芬在扶貧攤點經營百貨2014年,我們經過申請、評議、公示等程序,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鋪富路丨安龍縣篤山鎮坡老村脫貧攻堅...
    我叫李光銀,安龍縣篤山鎮人民政府職工。2017年8月,我到坡老村任駐村幹部,成為工作隊的一員,2020年5月擔任坡老村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在擔任駐村幹部期間,為了儘快熟悉村情民情,尤其是儘快了解全村貧困戶家庭的基本情況,我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坡老村各組的山間小路上,白天不在家的農戶晚上再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5年,足跡每一寸土地丨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第一...
    2016年3月,我帶著組織的囑託和信任,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安嶺村下魯猛組前沿工作組長,千百次挨家挨戶走訪與幫扶,足跡遍及全村13個村民組的家家戶戶。張全良(左一)入戶動員搬遷像孫開勇的情況,只是我在安嶺村扶貧的一個縮影。
  • 「我的脫貧故事」菌菇香 日子紅丨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村民王元軍
    看著大棚裡的菌一天比一天長勢好,我和妻子不禁相視而笑,想想這幾年家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激之情泛泛湧起。我叫王元軍,是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納賴五組的村民,家中2口人,2014年通過申請評為低保貧困戶,2018年底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火車頭」解決「頭疼事」丨安龍縣海子鎮車頭村...
    我叫王芝富,是安龍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職工。2016年4月,安龍縣委選派我到海子鎮車頭村擔任第一書記。駐進車頭村,我就遭遇了「頭疼事」。車頭村是安龍縣85個貧困村之一,距離縣城60餘公裡,居住農戶301戶1326人。因地理條件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2014年識別出貧困戶85戶301人。全村只有一條通村水泥路,戶戶飲水困難……這「頭疼事」讓我感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艱難。我第一次來到新寨組貧困戶唐勇剛家走訪。
  • ...脫貧故事」好政策就如打開一扇窗丨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村民王德宇
    我叫王德宇,今年47歲,家住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巖腳組。10年前,我為了能夠讓家人住上「不漏雨、不透風」的房子,用出我的「洪荒之力」修建了一棟平房。  這時,村幹部走進了我的家。一番寒暄後,他們開始給我講解國家的一些惠民政策。我家的情況可以申請精準貧困戶,可以享受國家的好多幫扶政策,我的內心就如打開一扇窗戶,溫暖的陽光照進來,讓我充滿創業的雄心,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嚮往。
  • 「我的扶貧故事」完得成的任務剪不斷的情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鋼廠村...
    我叫王定方,是安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普通職工,根據組織安排,先後在招堤街道山岔村龍灘組、板磨村張其組、冗繞組擔任前沿工作組組長和包保責任人。  2018年9月,受組織安排,我到距離縣城40多公裡的鋼廠村擔任主任助理,並被組織安排擔任黃瓜爐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包保9戶貧困戶的脫貧攻堅任務。在走訪詢問、建檔立卡、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籌劃搬遷等一系列解貧驅困的活動中,濃濃泥土味的濡染,讓我的思想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滋養,受益終生。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丨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
    我叫王功益,2017年10月,受組織安排,我成為了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江坡組前沿工作組組長。  面對陌生的群眾,一切從零開始,我的心裡十分忐忑,甚至惶恐。  王功益(右一)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生活萬峰湖鎮江坡村座落在天生橋二級電站旁,全村僅26戶102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我所包保的潘國祥,為解決人居環境,2018年2月,幫助其向政府申請實施了改廚改廁項目。  此外,幫助申請參與了合作社黑山養羊養殖項目的實施,得到了能繁母羊10隻、公羊1隻及種草、改圈資金補助合計折合資金2萬元的補助。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付出是為了帶給他們希望丨安龍縣普坪鎮講埂...
    「韋書記下來我們村當領導,我們就有希望了……」我在同黔西南州醫療衛生檢查組同志入戶走訪時群眾說。這一番話既是群眾對我的極大信任和期望,也激起了我內心為群眾多幹事、幹好事的雄心壯志。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山高水長,陪伴風雨陽光丨安龍縣招堤第五小學教師...
    「倒點溫開水給爺爺喝,把上次我買的藥給他吃了,我馬上趕來,等我,別怕!」  我趕緊穿上了棉衣,輕吻了身邊熟睡的女兒,輕手輕腳地把門掩上,便往停車場奔去。張煬(右一)到九龍小區陪貧困老人一起做飯外面冷極了,下著凍雨,引擎蓋上還積了一層白白的冰。我的心頓時涼了一下,我一個女生,獨自開車前往40公裡外的安龍縣龍山鎮拉坡村,不知道行不行。
  • 「我的脫貧故事」楊老師真「實在」丨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村民韋成富
    我叫韋成富,是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村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出門抬頭看到山、低頭看見水的山溝溝頭。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每年田裡種點穀子,地頭栽些包穀,家裡養幾頭豬、一群雞鴨,日子也能勉強生活下去。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扶貧故事」真心換真情 親如一家人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青龍村韋成金
    在安龍縣招堤街道青龍村哪坡組青龍山一線天景區山麓,萬畝良田保護區旁,居住著一戶韋姓農家,他家就是我的扶貧戶。  韋友明今年三十八歲,小學文化,為人剛正不阿,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村青年。韋成金和前沿工作組在青龍村哪坡組召開群眾會韋友明還懂得木工技術,近年來他跟著包工頭走南闖北,先後到新疆北城、山東臨沂、廣東廣州、貴州凱裡、湖北嘉魚等地承接建築、橋梁方面的木工作業,為家庭經濟收入奠定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樂歡村裡的歡樂事丨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駐村第...
    2018年2月4日,我參加完安龍縣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談話會後,帶著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紅頭文件,立即趕到了安龍縣棲鳳街道樂歡村報到,任駐村第一書記、村級一線指揮長、四組前沿工作組組長,同時負責幫扶王炳國、王炳魁、王貞芬等6戶建檔立卡戶。
  • 「我的扶貧故事」幸福之路不遙遠丨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包保責任...
    我叫劉洪芳,是一名小學教師,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成了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下漁浪二組的包保責任人。初次來到韋永武家,詢問情況後,對他的家境情況有所困惑。一年來,我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韋永武,一份份愛心,一份關懷,拉攏了我們之間的感情,激發了他一家人的奮起直追擺脫貧困的勇氣。扶貧要扶真貧。為了生計,兒子長年在外打工;他身體不好,還有痛疼時不時的發作,病發時一睡就是一兩天。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此舉得到省水利廳領導的高度評價:「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群眾在綠海子入股養魚,是全省400多個水庫中利益連結做得最好、最實、最廣的水庫,值得全省推廣。」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一貧如洗到幸福小康丨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村民...
    這是政府幫我修的110平方米的嶄新平房,這裡還有新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電磁爐、電飯煲,乾乾淨淨的衛生間。」只要人有來我家,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分享我的幸福。我叫梁登華,家住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小丫薅組。如今,房前屋後道路硬化了,你可以開車直接到我家門口。  為什麼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會這麼強?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孩子走在異鄉扶貧路上丨麻江縣龍山鎮孟江村...
    我叫羅洪九,是黔東南自治州麻江縣龍山鎮孟江村支部書記。與孟江的緣分,要從2011年的冬天開始說起。那年冬,二十出頭的我,嫁到了孟江村。面對陌生的一切,以為洗衣做飯就是我往後的生活寫照。誰曾想,2014年9月,村支書和村幹來到我家,勸說我到村委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