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後,瓜分了項羽屍體的5個人是誰,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

2021-02-07 一醉清風攬月

玩過象棋的人都會留意,棋盤上雙方棋子的分界線叫做楚河漢界。

這並不是隨意的四個字,其背後代表的是博大精深的歷史,是楚漢爭霸時期的一段極為精彩的故事。

說的是公元前205年夏天,楚霸王項羽在彭城大敗漢軍,而劉邦被逼無奈,只有退到黃河南岸的重鎮滎陽,而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

而棋盤以楚河漢界為分界線,也正是說出了楚漢兩軍以黃河為分界線,進行相互攻伐的這段歷史。

楚漢的爭霸最終以漢軍的完勝而告終,而失敗後的項羽,最終以極其慘烈的自刎的方式,為這段歷史添加了濃重的一筆。

至今想起來,依然熱血沸騰。

項羽的那首詩,也成為了千古絕唱,正所謂: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劉邦為了鼓勵手下士兵奮勇擊殺項羽,那也是下了血本的,他下令:誰能砍掉項羽的腦袋,就賞千金,邑萬戶,而在項羽自刎之後,他的頭顱也成為了漢將眼中的「香餑餑」,這也導致了漢將之間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最終項羽的屍體被5人瓜分。

那麼項羽自刎後,瓜分了項羽屍體的5個人是誰,劉邦的許諾最終兌現了嗎,這五人後來的結局如何,是否被封侯了呢?

對此,我們還得從項羽兵敗說起。

項羽是一代豪傑,可以說是正人君子般的人物,但是這只是我們的印象而已,真實的項羽是極其剛愎自用和目中無人的,如果他聽從範增的建議,那麼劉邦或許早已經成為了,如果他能善待自己手下的將領,那麼韓信等人也不會轉頭劉邦的手下,而在最後給自己一刀。

不過歷史不能假設,決定項羽將來的是歷史上極為著名的垓下之戰,在這次戰爭中,項羽因引以為傲的項家兵,被劉邦等人團團圍住,最終只有追隨項羽的幾百騎逃出,最終逃到了烏江邊。

這時候的烏江很是冷清,只有一個船隻停泊在岸邊,烏江亭長看到項羽之後,就讓他快快渡江,這樣即使漢軍追來,也沒有船隻可以渡江,但是項羽卻拒絕了這唯一的生機,他認為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渡江回去雖然能稱王,但是自己心裡憋屈。

於是項羽不肯渡江,還把自己的戰馬送給了亭長,沒有戰馬,項羽還怎能被稱為霸王,不過即便如此,項羽依然擊殺了數百漢軍,最終寡不敵眾,深受重傷,項羽已走投無路,可是臨死前他還想著成全自己的「老朋友」。

深受重傷的項羽,拿著自己的兵器,在那裡站著,宛如一尊戰神,雖然被漢軍團團圍住,項羽依然沒有任何畏懼之色,而他也在漢軍中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呂馬童。

項羽對呂馬童說,嗨,小夥子,我聽聞我的頭很值錢,你們的漢王用一千斤黃金和一萬戶的封邑,來懸賞我的頭,這樣吧,看在我們朋友一場,我乾脆就做個好事,把我的人頭送給你好了。

呂馬童戰戰兢兢,不敢直視項羽,背對著項羽,對王翳說,這個人就是項羽,估計王翳聽到這話差點背過氣去,項羽擁有那麼明顯的特徵,誰不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就是項羽,不過這並不是王翳現在想的,他想的是怎麼得到項羽的頭,他不敢肯定項羽說這話是不是真心話。

但是還沒等王翳思考出結果,項羽就帶著嘲諷的眼光自刎而死,或許項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這些無名小卒給逼死,這或許就是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吧。

項羽還是死了,儘管很多人對於這位英雄人物的落幕,有一萬個惋惜,但這改變不了結局,項羽死後,他的屍體成為了漢軍將領眼中的黃金和爵位。

王翳作為當時漢軍中的「大官」,自然毫不猶豫地就取了項羽的人頭,但是他的屍身卻引起了其他漢將的爭搶,經過激烈的爭鬥之後,有四人勝出。

他們分別是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和楊武,他們四人各自得到了項羽的一段肢體,正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

那麼這五個人最後的結局如何呢,畢竟劉邦的封賞是殺了項羽才能得到一千斤黃金和一萬戶的封邑,現在項羽是自殺的,而他的屍體被五個人給瓜分了,這賞賜該怎麼分呢?

劉邦不慌,因為他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把賞賜一分為五,各得其中的五分之一,這樣也沒人覺得不公平,賞賜一分為五,而劉邦也不吝嗇爵位,於是這五人都被封了侯,即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羽自刎後,瓜分了項羽屍體的5個人是誰,他們後來被封侯了嗎?確實都被封侯了,而項羽以自己的死,換來五人封侯,這或許也是死後的一份榮耀吧。

這五人中,需要重點說的就是赤泉侯楊喜,此人雖然在歷史上很是默默無聞,但是他有幾個後代確實非常的有名。

比如說在曹操麾下效命,曾以揣摩曹操思想為傲最終被曹操斬殺的楊修,當然楊修還不是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後代,還有比楊修名氣更大的。

那就是隋朝的兩位皇位,楊喜的二十一世孫是隋文帝楊堅,二十二世孫是隋煬帝楊廣,也就是說隋朝其實是楊喜的後人創立的。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項羽自殺後,瓜分他屍身的5個人,最後都有怎樣的結局?
    為了說動兩人前來助陣,劉邦正式許諾冊封這兩個人為王,他們這才同意發兵前來助陣。但是劉邦還覺得不夠,於是他便下令,誰要是斬下項羽頭顱,賞萬金,給他拜將封侯。這個時候,漢軍的士卒們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奮勇殺敵,戰鬥力硬是比往常提高了一倍。劉邦——劇照在漢軍的圍追堵截之下,項羽戰敗後退到烏江邊上,此時的項羽已經兵微將寡,難以為繼了。
  • 當年搶奪項羽屍體的5個人,最後結局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不過可惜的是,這樣的英雄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那麼,我們的疑問是項羽自刎後,他的屍體怎麼樣了?被瓜分了。誰?有五個人。這五個是: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呂勝。他們將「勝利的果實」帶回到了劉邦軍大營,領賞去了。那麼,這五個人最後結局如何?為什麼項羽知道呂馬童的名字?他們認識嗎?
  • 項羽在垓下被5人分屍,他們的結局如何?
    在這一點上,因為司馬遷的時代離漢初並不算太遙遠,很多描寫楚漢爭霸的精彩文章,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項羽本紀裡寫的項羽的最後時刻,可以說同樣精彩無比,跟鴻門宴不相上下。甚至因為是這個結局更具有悲劇色彩,細節同樣豐富,比鴻門宴還要讓人印象深刻,那麼如此細節的描寫,究竟司馬遷是如何得知的呢?
  • 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哪裡?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將五侯而滅秦,楚漢爭霸,霸王別姬,自刎烏江。這是我們都熟知的項羽,一生波瀾壯闊,結局悲壯豪氣,算是在烏江畫上了句號。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哪裡呢?要說名叫烏江的河流,全國還真有不少。
  • 項羽為何在烏江自刎?
    點擊上方藍字把道門老九「置頂或星標」每天上午九點與你相約項羽在烏江自刎也是我國歷史上發生的一個大事件,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秦亡後項羽稱西楚霸王,與劉邦展開了歷時4年的楚漢戰爭,在這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是因後方補給不充足,糧草消耗殆盡,還猜疑亞父範增。最後項羽被劉邦所滅兵敗垓下,又被劉邦軍突圍至烏江邊,最後在那自刎而死,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收尾。雖敗猶榮這場激烈的戰爭雖然以項羽失敗結尾,可是他卻雖敗猶榮。
  • 項羽的烏騅馬是怎麼死的?項羽自刎的地方在哪裡?
    而項羽在垓下的時候,曾經流傳下來一首詩,是一代霸王臨終之前的感慨和無奈,其中就提到了他心愛的寶馬烏騅馬。而項羽自刎的地方就是在烏江畔。那麼,項羽的烏騅馬最終又是怎麼死的呢?烏江又在現在的哪裡?「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部姓「劉」,48年後發現真高明
    乃自刎而死。說完之後,項羽拔劍而起,自刎於烏江之畔。無數漢軍蜂擁而來,爭搶項羽屍體,相互踐踏而死的就有數十人之多。豐厚的賞賜,激發了漢軍的渴望,他們手持刀劍,爭搶著項羽屍體的每一部分。最後,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王翳5人,各自持有項羽屍體的一部分,因此5人全部封侯。在這5人靠著項羽屍體封侯之際,魯人仍在為項羽做最後的堅守。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
  • 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卻為何在項羽墓前大哭一場?
    項羽的士兵聽到漢軍中的楚國歌聲,以為漢軍全部佔領了楚地,項羽就敗退逃跑,因此整個楚兵全軍潰敗。劉邦恨透了項羽,他下令懸賞項羽的人頭:誰能得到項羽的人頭,就獎賞一千斤黃金、一萬戶封邑。項羽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渡江幹什麼呢!況且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現在沒有一個人回來,即使江東父兄憐憫我,讓我稱王,我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即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不幹心有愧嗎?最終項羽衝進漢軍陣地,一個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當然項羽身上也受了十多處傷,他此時精疲力竭,無力再戰。夕陽的餘暉灑在項羽那滄桑的面孔上,死神降臨!一代霸主項羽自刎而死。
  • 烏江自刎後,劉邦為何將項羽葬於山東,而不是項羽故鄉?
    項羽、沛公(劉邦)又與秦軍戰於雍丘,大破之,斬李由。項梁兩勝章邯(一次是項羽領導),被楚懷王封為長安候,號為「魯公」,封地即今魯西南一帶,其親近部卒家眷多駐紮項梁封地。項羽曾敗章邯於古阿,此後東阿一帶便成了項羽的根據地。項梁因為驕傲自滿,在定陶一戰中最後被章邯擊殺,他死後餘部都歸項羽所領。簡而言之,東阿到魯西南一帶是項氏或項羽的根據地,也是後來項羽定都彭城(徐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 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哪裡?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被稱為是千古第一勇士,當然也是最悲情的勇士。上面這首詩裡面的江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烏江,霸王自刎於烏江也是我們知道的。但是很多人確實不知道烏江到底在哪裡?關於項羽烏江自刎,史書《史記·項羽本紀》有明確地記載。
  • 項羽自刎於烏江,其身邊的5位大將,下場如何?
    但最後他的下場卻是悽慘的,楚漢之爭時,項羽本處於優勢,最後卻因自己的驕傲自負,不敵劉邦,自刎烏江,令人唏噓不已。要知道,當時跟在項羽身邊的有5員名將,分別是龍且、英布、季布、鍾離昧、虞子期,他們為項羽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但你可知道,項羽死後,他們都是什麼下場嗎?下面且聽救生圈細細道來。
  • 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一說,只是個美麗的誤會,現實很傷感
    所以他很快謝絕了老翁得好意,毅然決然的拔劍自刎。就這樣,一代豪傑謝幕。以至於千百年後的女詞人李清照都忍不住寫詩喟嘆到:「生當作人傑,死亦做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當然這是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的故事版本。但是靜靜思考,項羽當初費勁千辛萬苦,從垓下突圍至烏江,說明他並沒有想著就此認輸。死傷了怎麼多弟兄,眼看東山再起的機會即將到手,又怎麼會想到突然放棄呢?
  • 項羽自刎後,為何被亂刃分屍?劉邦的一道命令,令漢軍發瘋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該下,在突出衝圍後遭到漢軍追殺,最後逃到烏江岸邊,橫劍自刎。
  • 從項羽自刎看職場交際 | 疏敏鉤沉
    眾所周知,項羽是一位英雄似的人物.但是由於自己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最後劉邦捲土重來,擊敗了項羽,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如果你去讀《史記》項羽本紀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在項羽自刎烏江之前,當時他騎著烏騅馬,已經到了當時的烏江渡口,但是沒有船隻。正好有一個漁夫在江面上打魚,看到了項羽,就跟項羽說:項羽,我幫你渡江渡過去,你到了江東再東山再起。
  • 項羽自刎後,劉邦為何在其墓前大哭?並非惺惺相惜,而是另有圖謀
    項羽的士兵聽到漢軍中的楚國歌聲,以為漢軍全部佔領了楚地,項羽就敗退逃跑,因此整個楚兵全軍潰敗。劉邦恨透了項羽,他下令懸賞項羽的人頭:誰能得到項羽的人頭,就獎賞一千斤黃金、一萬戶封邑。
  • 項羽四面楚歌,在烏江自刎,和虞姬訣別
    項羽又一次從夢中驚醒,還是那個漫長的夢。雖然大魔神王已經被平息很久了,但他的陰影卻一直在人們心中。這個夢已經困擾項羽好長時間了,每次他都會在夢中夢到千軍萬馬對他圍困。他們中不乏絕頂的高手,聚集在一起布下聲勢浩大的埋伏。狂怒的夜風在呼號,燃燒的火把亮如白晝,奔馬嘶鳴。只為將他一個人置於死地。若要戰,那便戰吧!
  •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歷史上真的有烏江自刎嗎?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裡對項羽最後結局的惋惜。那麼歷史上真的有烏江自刎嗎?自刎而死。項羽為何要起義?1,是為了給項燕復仇2,是為了復楚分封十八路諸侯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進入鹹陽,項羽在得到楚懷王的同意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
  • 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十八位諸侯,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事實上已經成為天下第一人的項羽決定拋開毫無戰功的楚王,重新劃定天下格局,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自行分封天下,共計封了十八位王。在此後的楚漢爭雄中,他們又有怎樣的經歷、結局呢?不久復反,歸附項羽,漢三年在成皋之戰中,守城大司馬曹咎中了劉邦的激將法而出戰,在其半渡汜水時遭到漢軍襲擊,而大敗。曹咎與司馬欣皆自刎於汜水。  翟王董翳  秦時擔任都尉之職,與司馬欣一道成為章邯的手下。曾勸說章邯楚,被封為三秦之一的翟王,佔據上郡之地,以高奴為都城。後漢王攻略三秦,董翳投降。
  • 項羽何苦自刎烏江古渡?僅僅是面子問題?原因耐人尋味
    之後,劉邦、韓信大軍追至,項羽從騎皆被殺盡,項羽孤身一人殺入重圍,斬敵將首級而返,項羽真的是太兇悍,敵軍都不敢逼得太近,後來項羽看到了楚國降將呂馬童也在軍中,於是項羽仁心大動,他希望將自己的首級獻給呂馬童,以成全他的功勞,為著呂馬童曾是自己的朋友。於是,項羽拔劍自刎於烏江古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