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理論|太極拳運動的三種形式

2020-12-16 正雷太極書院

一個運動規律,分為三種運動形式:

第一種運動形式:丹田的左右旋轉(纏絲的運動方式)。

丹田轉動,軀幹的纏絲,肩、肘、手的纏絲,髖、膝、踝的

纏絲,形成了一動全動的運動規律。

氣往裡走:肩、腰、丹田。

氣往外走:背、肩、肘、手。

氣往下走:髖、膝、踝、腳。

我們在練習時,用意一半,在有意無意之間,不要考慮的太多,一半想,一半放鬆,可以感覺整體,如果注意力太集中,就會顧此失彼。

第二種運動形式:丹田的前後旋轉(胸、腰摺疊運化)

比如起式這個動作,踢二起腳等。那麼氣的運行方式呢?

開:氣就往手上去了。

合:氣是往丹田來的。

第三種運動形式:丹田的混合旋轉

是在第一種和第二種運動之間的一種運動形式。既有前後,又有左右。每次換勁都是第三種運動形式。

比如:雲手,丹田既有前後運動,又有左右運動。

相關焦點

  • 太極研究|太極拳與有氧運動
    一、太極拳屬於有氧運動太極拳運動強度不大,主要通過有氧供能系統提供能量。太極拳常有三種練習形式(不包括比賽):自己練習、規定推手、自由推手。太極拳屬於有氧運動,這是太極拳的內在所決定的,是太極拳練習的自然表達。太極拳就是太極拳,有氧運動是太極拳的註腳,我們可以用有氧運動的科學原理對太極拳進行研究、闡釋和解讀,但是不能反過來,用有氧運動的標準,去要求、界定、限制太極拳。
  • 《太極圖說》與太極拳
    第四層題作「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圖則用一大白圓表示。第五層用一大白圓表示,下端題「萬物化生」四字。周敦解釋宇宙自然發展規律及其變化,因而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從各方面分析,它對太極拳理論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1921年出版的許禹生《太極拳勢圖解》,以《太極圖》解釋太極拳理:太極圖分五層。
  • 什麼是太極拳?練習太極拳要學理論嗎
    ,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是一門涵蓋了,力學、醫學、運動學、美學、心理學、生理學、哲學等學科的綜合科學、它順應了人的生命規律、生理規律和人體運動規律,它汲取了佛教、儒教、道教三家古典哲學的精髓「中和」, 「中和」是自然界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最佳狀態,「中」為陰陽之本,「和」為天地之大道。
  • 淺談「太極拳」理論
    他們對太極拳了解的僅是知其有幾種套路,至多能泛泛而談其「以柔克剛,以慢制快,以弱勝強」等技擊特點,而深究其內涵,何能如此則如墜霧中。為能幫助愛好者較全面地、深一層次地了解、學習、繼承發揚這一傳統文化,下面先從太極拳的理論方面做一淺顯闡述,以期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之效。
  • 太極拳是練腦子的不是練動作,太極運動是知覺運動不是肢體運動
    》——第十講:陰陽的漸變與太極拳的慢練5太極拳名家 康偉 本刊記者 龔建新龔建新:「知機」的能力指的是什麼?王宗嶽《太極拳論》闡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這種對意識感知和控制微變化能力的訓練是太極拳所獨有的訓練方式,所以,太極拳才有「練意不練力」的說法。
  • 陰陽理論在太極拳中的指導作用
    強調的是太極拳練練者肢體的各個部位特殊的動作反應,特殊的拳術、拳功、拳法、拳理等。「太極分陰陽,由陰陽演為變化萬象也。凡練太極,心意一動則分發四肢,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九宮,即棚捋擠按採拐肘靠中定也。"
  • 八卦五行學說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這是說十三勢的基本技術內容,與八卦五行方位及其八門五步有相對應的關係:十三勢又叫太極拳,名異而義同;太極、八卦、五行的理論內容都源於《易經》。 根據上面的說法,一定會有人問:是不是說太極拳就是按八卦五行編的?十三勢的動作方向步法萬位等就一定要與八門五步相一致?
  • 李慎明:讓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在全國進一步普及並儘快走向世界
    現在,個別超級大國正在打壓和強迫關閉我國在海外的孔子學院,是否可以考慮把海外孔子學院改辦成以企業形式設立的太極拳拳館,既然印度的瑜伽、韓國的跆拳道和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可以遍布世界各地,遍布我國各個城市,我國的太極拳以及少林拳為何不能如此辦理,在世界各地開花呢?開放應該是平等、對等的。
  • 禪宗太極:太極拳「一慢、二轉、三相連」!
    首先,從技術上來說,太極拳的「慢」是太極拳的特點決定了的。太極拳練的是圓,走的是曲線,弧線,而不是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直線。我們知道,兩點之間直線的距離最短,所以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都是走直線的武術。前進後退也以直進直出為主要特徵。為的是追求最短距離,最快的打擊目標的作用效果。這種快的效果雖然有優勢的一面,但是它大多的是在一個平面裡的運動,往往做不到全方位的作用效果。
  • 太極拳「化打合一」的理論和實踐
    他提出了這三種打法,是對太極拳「化打結合」具體運用的經驗之談。對這一篇拳論,人們還不太重視,我在這裡特意提出來,以期引起大家重視研究。還有,李亦畲老前輩留下了一些有關練習太極拳掤捋擠按、採例肘靠的歌訣,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些歌訣、拳論對我們研究太極拳化打合一、化打結合的戰術,從理論認識上,是能夠有所幫助的。
  • 太極拳與太極
    太極拳與太極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 陳小旺太極拳十大要論
    基於這種理念,陳小旺大師的理論擺脫了套用過去一些傳統拳論中玄乎其神、人云亦云的習慣,從具體的技術、具體的內容出發,運用運動學、生理學、中醫學、經絡學、力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來解釋論述太極拳,這樣就能夠使人們有憑有據、通俗易懂地了解太極拳、認識太極拳。這種了解和認識是深入淺出的、是易於接受的、是科學的。把太極拳轉入科學化觀點的提出,也為太極拳進行深度科學化研究提出了具體方向。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隨著太極拳運動的普及和深入,不同太極拳派別的學習.也受到了許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青睞,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參與學練太極拳的團隊,於是對於打好太極拳的標準要求,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自己的標準。筆者根據自己30餘年的習練太極拳的實踐,結合當前社會上習練太極拳的現狀,漫談一下打太極拳的標準要求,與拳友們分享,不妥之處望各位前輩、同仁海涵指正。
  • 【騙人的太極拳文章知多少】帶你了解真實的太極拳世界
    選擇這個題目,就已經做好了被噴和被羞辱的準備,林林總總的太極拳文章多到不勝枚舉,很多人憑藉表演賽獲得個獎,就自命不凡的掛出大師的旗號,廣招門徒將自己推向神壇,然後著書立說,將太極理論引入歧途,忽悠眾人,但真正的太極拳不是靠這些意淫就能練好的。太極拳自楊露褝、楊班侯父子威震京師,揚名立萬以來,所發生的一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裡就不詳細的去闡述了,原因是很難解釋清楚的。
  • ​話說太極拳(18)|太極拳竟還有這麼多道道……(連載)
    因其形狀如陰陽兩魚互糾在一起,習慣上稱之「陰陽魚太極圖」。在東方文化系統中,太極圖是最基本、最簡潔、最成熟的圖形符號。形式美,對稱飽滿;和諧美, 形神交融。是中國傳統象徵圖形中最具代表性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是國粹。太極文化的動態標誌是太極拳。
  • 吳文翰:太極拳推手理論的發展
    太極拳推手的啟蒙理論是署名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和《打手歌》等文。廣平府永年縣的武澄清(1800一1884)於鹹豐二年(1852)壬子科得中進士,出任河南省舞陽縣知縣,在該縣北舞渡鎮(水陸碼頭)一家鹽店得到王宗嶽的遺作,授予乃弟禹襄帶回原籍永年。從此,王宗嶽的拳論成為武、楊兩家拳技核心理論,在此基礎上拉開了太極拳研究發展的帷幕。
  • 扯掉「太極健身」這塊遮羞布 看清太極拳瀕臨失傳的真相
    我不但認為太極拳可以養生健身,而且還具有區別於其他運動的「獨特」養生功效!我要討論的是你現在打的所謂「太極拳」,還是不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國寶。那太極拳的「勁法」又是什麼呢?同理呀!就是我身上有了「太極勁兒」之後,我在搏擊中用這個「勁兒」的方法。「太極勁兒」在身體裡面,不能像寶劍一樣用手抓著亂晃,它要通過意識驅動,依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來運行,這個理論就很深了,我就不講了,留著以後我們討論。總之,「太極八法」是太極拳精華中的精華!它絕非八個動作。
  • 太極研究丨太極拳與內氣訓練
    太極拳引起身體發熱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通過運動增加消耗產熱,另一個是通過意識覺知身體調整微循環促進代謝產熱。我們應該對這兩種產熱途徑綜合利用。運動產熱相對容易,任何人都可操作,意識產熱相對較難,訓練有素才能有效,因此初期應通過太極拳的緩緩運動,增加身體能量消耗,讓身體產生一定溫熱感覺,同時將注意力放在這個感覺上強化,促進意識更好覺知身體,更快產生作用,運動與意識的作用相互協同,增加效力。
  • 陳式太極拳怎麼練?掌握這一個運動規律就好啦
    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只有一個:以丹田為核心。這個運動規律很抽象,丹田動,首先影響腰的纏絲;影響肩、肘、手,肩、肘、手的纏絲;影響胯、膝、踝,胯、膝、踝的纏絲。丹田受到全身的支持,又能影響全身,形成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動,全身纏絲——這是一個運動形式。
  • 太極拳如何吸引年輕人?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受訪者供圖太極拳承載的是太極文化新京報:你是何時學習太極拳的?現在收了多少徒弟?陳斌:太極拳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村,我本身是陳家溝人,從5歲開始就跟著父親陳正雷學習太極拳,他是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