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翦能迅速滅掉擁有李牧的趙國

2020-12-18 捭闔汗青

李牧,戰國末年趙國大將,一直為趙國戍守邊疆的代郡、雲中郡十多年,在那個匈奴出沒的年代,李牧始終堅壁清野不與匈奴主動交戰,讓匈奴放鬆戒備,李牧卻利用匈奴的輕敵心理,以逸待勞,一舉殲滅十多萬匈奴騎兵,使得匈奴數十年不敢進犯趙國邊境。公元前243年,李牧一次攻下了燕國武遂和方城兩座城市,公元前234年,在趙國兵困馬乏之際,李牧率軍擊敗秦國將領桓齕,逼得桓齕逃亡燕國改名為樊於期。公元前231年,秦國又打起了趙國的主意,在李牧的驍勇善戰之下,再一次擊敗秦軍,當時的李牧是威震天下,戰功赫赫。

然而在公元前229年歷史卻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趙國發生地震,秦始皇想趁機滅掉趙國,於是派出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攻打趙國。趙國領軍的依然是李牧,這兩個當時實力相當的戰將在戰場上一直不分勝負,就在雙方軍隊都精疲力盡之時,王翦得出了要想取得趙國就必須滅掉李牧的結論。所以王翦買通趙王的寵臣郭開,郭開向趙王進讒言說李牧想要造反,趙王聽信讒言,派使者讓顏聚,趙蔥代替李牧和司馬尚,並把他們下獄,最後李牧卻慘死在自己擁護的君王手裡,而趙國也被王翦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所以史學家們經常感嘆,李牧死,趙國亡。

這一仗之後有人評價王翦用不義的手段,贏得不光明磊落,更為李牧感到無比惋惜。然而縱觀歷史,在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在戰場上無所畏懼,善於用兵給自己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在朝堂上唯有王翦安然度過晚年,白起、李牧冤死,廉頗逃亡楚國。他們四人中也只有王翦看似狡猾,但這也是超強政治才能的體現。王翦在每次出戰前為了安撫秦王那一顆害怕他造反的心,都會向秦王索要財產,故意讓秦王認為他十分貪財沒有野心,還讓秦王覺得他很顧家,秦王也就從來不用擔心王翦會造反,所以王翦才沒有死於非命。你僅僅有一聲本領,但你去無法將你的優點展現出來,或者沒有圓滑的處世頭腦,你的一生註定終將平庸。但假如說你不僅有一技之長,還能言善辯,還能合理處理事情,那麼你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王翦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若不死,趙國的結局能改變嗎?
    此計也是王翦為白起報了被趙國反間計所殺的一箭之仇。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可是趙還是能與強秦對峙多年,就是依靠太行山這個天然屏障。秦國雖然遠強於趙國,但因為太行山地區易守難攻,所以很難突破趙國的防線。
  • 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直接對決,李牧對戰王翦,到底誰勝誰負?
    大家都知道,戰國有四大名將,嚴格來說,這四人所處的年代,其實相差不遠,尤其是白起和廉頗,以及王翦和李牧,但是這四人基本上沒有交過手,原本白起和廉頗在長平之戰當中是有機會交手的,但是最終趙國換帥,錯失了這一次機會,而四大名將唯一一次交手,便是王翦和李牧的井陘之戰了,那麼這一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呢?
  • 滅掉趙國只是時間問題,王翦為什麼還是要用反間計除掉李牧
    ——雨果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派王翦楊瑞和各率十多萬大軍南北方向趙國都城邯鄲方向進攻,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瑞和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但是碰上當時的名將「李牧」,相持了一年多的時間,於是就讓嬴政派人到趙國賄賂當時的趙王寵臣郭開,說李牧要與秦軍勾結,叛國,於是趙王遷就秘密抓鋪了李牧並殺了他。之後秦軍一路摧枯拉朽就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
  • 秦國滅趙為什麼用了那麼長時間,秦國第一戰將王翦真的不會用兵嗎
    秦國滅掉了韓國,可王翦接下來,仍然沒有急於對趙國發動總攻,繼續和趙國大軍對峙。直到秦始皇十八年,一直引而不發的王翦,見戰機成熟,突然發難,秦軍兵分三路,避開重兵把守的趙國都城邯鄲,快速向趙國縱深推進,佔領了趙國的大片土地,到了秦始皇十九年,趙國全境被平定。
  • 趙國最後一位名將——李牧
    李牧是戰國末期趙國的一位將領,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後人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白起、王翦和廉頗。李牧統兵前期主要是在趙國的北部邊境抵禦匈奴的進攻,和別的將領抵禦外敵的戰術不同,李牧所採取的戰術讓人摸不著頭腦。
  • 與秦國大戰的趙國將領,與白起王翦齊名
    李牧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 [1]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面對秦國的大舉進攻,趙國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此時趙國朝堂上還是光明的,君臣還是和睦的,趙王遷把令匈奴聞風喪膽的李牧從北部邊境調回內地,命他率領一部分邊地趙軍抵禦並擊退秦軍的進攻,而且李牧率領的這些軍隊早已同匈奴進行大小上百餘戰,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是精銳中的精銳。足以見趙王對李牧和其統帥的趙軍的重視。公元前233年,李牧率領趙軍和秦國大軍的戰鬥正式開始。
  • 李牧:趙國最後的軍神,未能挽回趙國衰落的命運,最後遭小人暗害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另外兩位名將在趙國,特別是後起之秀李牧,他的表現讓人不得不稱讚嘆服。不管是針對匈奴還是秦國,往往能克敵制勝。秦始皇嬴政是個雄才大略的偉大皇帝,滅掉韓國之後把矛頭直接對準趙國。這個立國數百年的超級強國,秦採取離間計策迫使趙王處死身邊的名將李牧。
  •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被自家君王所殺,廉頗憂鬱而終,只有王翦全身而退
    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而這四位將領中卻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白起一生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聯軍24萬人,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這點歷來爭議很大,他們倆人是同時期的對手,王翦滅趙的時候,就是李牧率軍來抵擋,可惜李牧死在他的反間計手裡,倆人沒能真刀真槍在戰場上打一次。趙國陷入被動防守的境遇,正是廉頗初次作戰持續失利,論能力與戰績的話,他與趙奢相比都有差距,能進入四大名將已經是奇蹟,排在墊底也很正常。
  • 萬萬沒想到,戰國末期趙國戰神李牧是敵對國家秦國名將李信的叔叔
    這裡面要說軍事力量最強的毫無疑問是秦國,以一國之力對抗東方六國,而六國中能與勉強抗衡的恐怕只有趙國了。兩國各自都鍛鍊出了一批能徵慣戰的傑出將領,秦國有白起、王翦、王賁、李信等,趙國有廉頗、李牧等。兩國相互徵戰、連年廝殺,可以說仇怨較深。不過有趣的是,到了戰國末期的時候,這兩國各有一名大將,一個是秦國名將李信,一個是趙國戰神李牧,他們倆雖處不同陣營,卻是叔侄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
  • 李牧為何被後世尊為「軍陣之神」?看到李牧的操作,估計白起都怕
    而除了「殺神」白起外,另外一位就是被後世尊為「軍陣之神」的李牧;李牧是趙國末年的名將,早年擔任趙國北部邊境的守將,負責抵禦匈奴的入侵。匈奴人天生就是優秀的騎兵,比之秦國後面的義渠人要強大的太多;很多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不直接把匈奴滅掉呢?
  • 《大秦賦》王翦能幫嬴政統一六國,白起和他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戰國有四大名將,其中兩個在秦國,他們分別是白起和王翦。另外兩個在趙國,分別是廉頗和李牧。白起的功勞,基本上都是在秦昭襄王時期立下的,同樣,當時廉頗也是趙國最著名的將領。王翦主要是在嬴政時期立下的功勞,和他對標的是趙國的李牧。
  • 秦攻趙國,李牧被反間而死,若李牧不死,能抵擋住秦軍嗎
    李牧一開始在趙國北方抵禦匈奴,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一度讓匈奴不敢與趙國為敵。公元前244年, 趙國高層發生變動,廉頗不滿樂乘代替自己,便領兵將樂乘打跑,廉頗也帶領部下逃到了魏國。趙國一時之間沒有可用之才,李牧成為了朝中的重臣。
  • 趙國自斷臂膀,嬴政用極小的代價,輕鬆解決名將李牧
    嬴政在進攻趙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他就是名將李牧。即使是秦國派出了戰神王翦,也沒能在李牧面前佔到多少便宜。 對於嬴政而言,趙國是他人生中忘不掉的一段記憶。 出生在趙國的嬴政,年少時期的那一段生活經歷,絕對稱不上美好。
  • 此人先逼走廉頗,又害死李牧,但他真是趙國滅亡的罪魁禍首嗎?
    李牧在本國實力處於絕對下風的時候選擇了築壘固守,希望能夠憑藉地利優勢消磨秦軍銳氣,然而慢悠悠的王翦並沒有率部拼命突破防線,反而在邯鄲北部和李牧展開相持,王翦的部隊就如同主官的氣質一般,不驕不躁,並不靠著一股血氣之勇殊死推進,不斷騷擾牽制著李牧的王翦部隊,令趙國的有生力量漸漸失去了機動空間,而楊端和所部南方戰線秦軍,給邯鄲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 廉頗逃走李牧被殺,白起自殺王翦被奪權,名將的結局預示著國運
    晉文公重耳也是長時間在外流浪,依靠著自己的親信支持,最終才成了春秋第一強國晉國的國君,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在趙國時代成為軍事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尤其是趙國的騎兵,那更是天下無敵,打的匈奴都無力還手,趙國的憑藉著優秀的騎兵,在趙國時代成了唯一能和秦國正面硬幹的國家。
  • 神將王翦:滅5國擁兵60萬,為何最後能得善終?其做法值得學習
    ——《後漢書》在中國歷史上,功成名就的將領不少,可是像王翦一樣懂得全身而退的卻少之又少。很多將領在取得一定成績後仍不滿足,最終往往適得其反,落得一個不好的下場,而王翦雖然是替以暴政聞名天下的秦始皇做事,但最終卻全身而退,得以善終。王翦被稱為神將,據推演,王翦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代。從少年時代開始,他便痴迷於軍事,喜愛作戰。
  • 趙國奸臣郭開,讓廉頗遠走、李牧冤死,趙國滅亡,其結局如何?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其和廉頗、白起、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在趙國,對抵禦匈奴和抵抗秦國的戰事上,戰功赫赫,可謂是戰國後期趙國支撐危難局面的唯一良將,有「李牧亡,趙國亡」之說。然而,李牧雖然對趙國戰功赫赫,對趙國忠心耿耿,但後來趙王還是因受讒言,導致李牧無辜被殺。
  • 趙國名相郭開為啥能趕走廉頗,誣殺李牧?最後的結局如何?
    郭開雖為趙國的丞相,但可以說他是秦國的「第一忠臣」,他在趙國當丞相別的沒有學做什麼,但是卻把趙國的兩大著名將領,也就是趙國四大名將之中的廉頗和李牧給弄死了,由此趙國的最後救命稻草被他掐斷,讓秦國得以在十數年間一統天下,那麼他有啥本事能趕走廉頗害死李牧呢?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
  • 李牧的悲劇
    之所以提到樓煩,我是說趙國對草原還是很了解的,那些優秀的將領對於遊牧民族的習性也是瞭然於胸的。 李牧久居邊地,同樣對匈奴也很了解。當時匈奴也沒有,後來突厥什么女真那種叩關入主能力,他們能入侵更多的是劫掠,取得過冬的物質,這種入侵是年年都有的。 就是騎馬的步兵,機動性也是大大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