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一開始在趙國北方抵禦匈奴,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一度讓匈奴不敢與趙國為敵。
公元前244年, 趙國高層發生變動,廉頗不滿樂乘代替自己,便領兵將樂乘打跑,廉頗也帶領部下逃到了魏國。趙國一時之間沒有可用之才,李牧成為了朝中的重臣。
李牧拒秦
而到了公元前233年,秦將桓齮進攻趙國,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進行反擊,李牧不孚眾望,在肥這個地方擊敗秦軍,史稱肥之戰。
而次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企圖拊邯鄲之背。然而這次有因為李牧在番吾對秦軍的有效阻擊,導致了秦軍撤軍。
慘遭反間計
公元前229年,王翦攻趙。王翦認為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王翦便奏請秦王,使用反間計。秦國用重金賄賂了趙王的近臣郭開,這個郭開之前也陷害過廉頗。趙王中計,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而李牧的副將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
無力回天
其實即使李牧不死,趙國也無力回天。到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 而且王翦所率領的是二十萬大軍,並且圍困住了邯鄲。
而列國之中,均已是待在的羔羊,韓國已經被滅,其他幾國不可能再有援助,李牧的存在最多會讓趙國苟延殘喘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