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不堪與秦軍一戰

2020-12-22 H天涯倦客

主流關點認為,趙國是戰國後期唯一堪與秦軍一戰的強國,其實不然,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關東六國,沒有一個是秦軍的對手。變法後的秦國與六國實力拉的太大,並不是六國中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對抗的。

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滅中山國,拓地千裡,趙國進如極盛時期,但趙國的騎兵並不是後來嚴格意義上的騎兵,先秦時期的騎兵只不過是輔助兵種,更多的是用來偵查,騷擾敵軍糧道,仍以步兵為主,從兵馬俑的發掘來看,秦軍的騎兵並沒有馬鐙,連秦國的虎狼之兵都只是作為輔助兵種,更不要提比秦軍弱的多的趙軍了。所以說趙軍也是以步兵為主。趙國的騎兵空有其表,並不是後世縱橫天下的騎兵,當時的騎兵對步兵夠不成威脅,連戰國三流國家燕國都可以卻匈奴千餘裡。後來蒙恬30萬秦軍,基本上也沒遇到匈奴象樣的抵抗,便收復河套。所以說戰國的軍隊還是以步兵方陣為主。

趙國的名將,首推廉頗,其次樂乘,龐緩,最後則是趙國後期的擎天柱李牧。趙國將星璀璨,廉頗在趙國用兵37年,廉頗的軍事生涯都在趙國度過,東徵西討,為趙國立下不世之功,其軍事生涯最飲恨的一戰便是長平之戰,客觀的講,從長平之戰中,廉頗不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初戰不利的情況下,構築壁壘,堅壁以待秦,使秦軍頓兵城下三個月之久,後來趙括出擊才證明廉頗的睿智。後來在長平之戰後,面對燕國傾國之師,以弱勝強,長驅直入600餘裡包圍燕都,迫使燕君割地求和。

在廉頗出走之後,李牧接過帥旗,北破燕國,西卻強秦,李牧最讓人稱道的大破匈奴之戰,以及李牧麾下的十五萬大軍。號稱趙國的北方軍團。其實在雁門關李牧的守軍不過數千人而已,結合千年之後的楊業守雁門關,也只不過是數千人而已,但當時的北宋比趙國強的不止一星半點,況且遼國比當時鬆散的匈奴強太多,再加上雁門關形式險要,沒必要留守那麼多軍隊。其實李牧的雁門守軍不過數千人,而史書記載李牧擊匈奴的十五萬大軍,其實大多數是李牧以重金聘請的當地百姓和附近的牧民,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趙軍。李牧後來面對強大的秦軍,競連卻之,千載之下扔佩服李牧的軍事能力。李牧面對強大秦軍,其實和廉頗戰術一樣,以防守為主,伺機反擊。憑李牧超強的軍事能力使趙國又堅持了幾年。用太史公的話說,安邊定國,牧頗之功。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又有關中,蜀中兩大糧倉。實力早以超越六國,六國之中,沒有任何一國可以單扛秦國,趙國雖有名將,但趙國國力已秦國仍有不小差距,這點並不是一兩個名將可以扭轉的。況且趙國處於四戰之地,北面的燕國一直扮演趁火打劫的角色,不時在趙國背後差上一刀。趙國不具備單扛秦國的實力。

相關焦點

  • 趙奢出奇制勝、大敗秦軍,僅用一戰站穩了戰國名將的地位
    秦國軍事力量強大,趙國勝算微乎其微趙奢參加過的戰爭屈指可數,但是贏在了質量上,閼與之戰中他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令六國軍隊聞風喪膽的秦軍。如果趙國面對的只是一般小國家,那麼史書上的趙奢可能只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將領。
  • 戰國名將,連卻秦軍,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
    趙悼襄王元年(前244),李牧督軍進攻屢次挑釁趙國的燕國,攻佔武遂和方城。而後,又開始了備戰強硬對手秦軍。 當時,趙國的武將中,廉頗遠走,龐煖垂垂老矣,樂乘年紀也大了,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李牧成為唯一可以支撐危局的大將。 荒唐的趙悼襄王死後,秦國更是有恃無恐的派軍進攻趙國。
  • 因為有他倆,長平之戰後虛弱的趙國依然可以吊打秦軍,全殲匈奴!
    這個實際能力連自己的母親都看不上的趙括,果然葬送了廉頗好不容易才穩固下來的防線,不但自己被秦軍所殺,還連帶手下45萬趙軍將士被白起坑殺。要知道,白起徵戰一生,死於他手下的六國軍人,少說也有200萬之多,僅長平一戰,就佔了近四分之一。
  • 趙國為什麼堪與秦國一戰?它是六國中最強的戰國嗎?
    那麼,趙國呢?趙國應該是六國裡面最能打的國家。秦滅六國,主要的問題就在趙國。趙國不滅,六國不死。趙國一旦滅了,那六國只能集體躺死。因為整個六國裡面,只有趙國還能拼湊出堪與秦軍一戰的野戰部隊。其他戰國,在始皇帝時代,已經派不出重兵集團了。
  • 郭開憑自己一己之力,使趙國失去兩個戰國名將,並使趙國滅亡
    但是對於趙國的滅亡他起到了推潑助瀾的作用。影視郭開在秦滅趙的過程中,郭開充分發揮了奸臣的本領,廉頗由於攻擊樂乘叛逃到魏國,後來趙國一直收到秦國的攻擊,趙國國內,無將可用,於是趙王就派使者前去魏國,看看廉頗還能否為趙國所用。
  • 秦攻趙國,李牧被反間而死,若李牧不死,能抵擋住秦軍嗎
    李牧一開始在趙國北方抵禦匈奴,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一度讓匈奴不敢與趙國為敵。公元前244年, 趙國高層發生變動,廉頗不滿樂乘代替自己,便領兵將樂乘打跑,廉頗也帶領部下逃到了魏國。趙國一時之間沒有可用之才,李牧成為了朝中的重臣。
  • 長平之戰後,為何戰無不勝的秦軍,會敗給主力軍隊近乎全滅的趙國
    為什麼戰無不勝的秦軍會敗給主力近乎全滅的趙國呢?當時在贏得長平之戰的空前勝利後,白起準備一鼓作氣滅掉趙國,畢竟當時秦軍的士氣高漲,而趙國又是處於空前虛弱的狀態,此時不滅趙國何時滅。可惜的是,範雎跳了出來,他對秦昭襄王說道:此時的秦軍經歷了長平之戰,已經非常疲憊了,再打下去不好,不如撤兵,然後讓趙國割地求和。
  • 秦趙長平之戰,秦軍已經消滅了趙軍主力,為何38年後才攻滅趙國?
    按理說,秦國剩勝追擊,繼續攻打趙國,趙國很可能就會滅亡,那麼秦國為何沒有直接滅趙國呢?長平之戰後,秦軍大將白起是想乘勝追擊,準備分秦軍為三路,擴張戰果,直接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一舉滅亡趙國,但最終因秦相範雎被趙國使者說服,導致秦、趙兩國合議,趙國割六城給秦國以求和,秦相範雎向當時的秦王秦昭襄王建議,被應允。
  • 趙奢為什麼之戰勝一次秦軍,就被封為馬服君,並可以炫耀一輩子?
    「紙上談兵」的趙括,別看他不行,他的老爹趙奢可是十分了得,是趙國的名將,他通過一戰就讓自己位列「武廟」之中,這一戰就是與秦國之間的「閼與之戰
  • 長平一戰,定兩國天下時局,趙國之後秦再無敵手
    然馮亭不願歸降素有蠻夷小國之名的秦,更是不滿秦國對各國的連連徵戰,於是同上黨百姓密謀決定利用現今可唯一與秦抗衡的趙國,將上黨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孝成王,讓他幫忙抗擊秦軍。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王命令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上黨,看秦軍來勢洶洶,上黨百姓惶恐,紛紛逃往趙國,趙國派遣軍隊於長平接應百姓。秦軍不久便重新攻佔了上黨,上黨收回後,秦王自是不會放過趙國。
  • 與秦國大戰的趙國將領,與白起王翦齊名
    公元前233年,秦國對趙國發起全面進攻,趙軍雖英勇抵抗,但因實力懸殊過大,節節敗退,而此時秦軍前鋒直指趙國王都邯鄲,趙王遷早已耳聞李牧的大名,知道了其率領將士大破匈奴的英勇戰績,急忙調回李牧及其所屬一部分邊軍,任命李牧為上將軍,統率全部趙軍反擊秦軍。
  • 他因為一場戰役,一戰成名!沒想到竟也是一位隱藏的用計高手!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名將,雖然一直寂寂無名,但卻因為一場戰役,而被眾人熟知,他就是趙奢,那這場戰役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一戰成名?咱們先來說說趙國當時的情況。由於趙王實施「胡服騎射」之後,一直大力發展自己國家的騎兵隊,並想以此組建一直以騎兵為主力軍的軍隊,增加自己的實力。擁有騎兵隊之後的,趙武靈王一路開疆擴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國土,最後與秦國接壤。
  • 趙國衰敗的導火索(上黨之爭)
    (不清楚的可以看看我上次發的)但是白起為什麼要與趙國一戰呢?那就又不得不提武安侯白起了,其與趙魏聯軍(救援韓國)一戰大破聯軍,之後,其連克五城都不是白起一合之敵。白起攻下韓國野王,上黨通往韓國都城都路被斷,沒有辦法,韓國已無力再戰,想將上黨獻給秦國,以平息秦國的怒火。
  • 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的巔峰對決,為什麼白起能戰勝趙括?
    趙國曾在閼與地區教育了秦軍,閼與之戰打得秦軍滿地找牙,秦軍二號人物胡傷在這一戰之後不知所蹤。也就是說這一戰有可能弄死了秦軍二號人物,也有可能把秦軍二號人物直接打自閉。 滏口陘是趙國的命門,趙國在此地重兵把守,秦國當然走不了這條路了。而趙國可以出滏口陘,然後出軹關陘,攻打茅津渡口。
  • 項羽擊敗秦軍真的靠「破釜沉舟」?
    首先說秦軍,通常都說秦軍四十萬大軍,其實真正的參戰數字,卻是嚴重縮水。秦軍主帥章邯則率部駐紮巨鹿南部。而巨鹿戰場上直面與項羽對決的,是秦將王離率領的秦國北地邊防軍團,這支軍隊包圍巨鹿城,靜等項羽來攻,總數應在二十萬以下。
  • 秦國趙國有什麼淵源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秦派王齮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趙國想殺死子楚。子楚就和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這才得以順利回國。趙國又想殺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趙國富豪人家的女兒,才得以隱藏起來,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趙政回到秦國。
  • 邯鄲之戰趙國精銳損失殆盡,為何還能夠在戰國末期短暫中興
    長平之戰趙國損失了45萬大軍,精壯男子幾乎損失殆盡。對於人口只有數百萬的趙國來說,45萬精壯男子的戰死,足以讓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然而趙國並沒有在長平之戰後滅亡,反而在長平之戰後浴火重生,將周邊的鄰居都打了一個遍,還屢次擊敗強大的秦軍。
  • 秦軍最無腦的一場戰役:30萬秦軍傷亡,一統天下的時間無奈推遲
    我們都知道,長平一戰算是打斷了趙國的脊梁,讓趙國失去了七國爭霸笑到最後的可能。什麼叫脊梁呢?也就是兵源戰力,長平一戰趙國損失了一代青年壯力,要想重新回到巔峰狀態,這需要時間,而七國爭霸最寶貴的就是時間。當秦國越來越強,就像我們俗話說的,留給其他六國的時間不多的。
  • 秦趙邯鄲之戰,身處劣勢的趙國面對秦軍,竟用了這手段反敗為勝?
    當趙國打得非常艱苦的時候,趙國的公子平原君趙勝著急了,因為趙勝的夫人是魏國的信陵君的姐姐,所以平原君趙勝就帶著人跑到魏國找信陵君,他找到信陵君魏無忌勸魏王發兵,魏王一聽立即下令讓大將晉鄙帶著10萬大軍去救趙國。
  • 秦滅趙之戰都已經打了八年, 為何趙國還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抗?
    當然,除去楚國外,當時秦國還有一個勁敵,即北方的趙國。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歷史上的趙國,可以說是秦滅六國過程中,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滅趙之戰開始,到趙王遷被秦軍俘獲,趙國抵抗之猛烈,一度讓秦軍瀕臨失敗的邊緣。秦滅趙之戰,總共持續了達八年之久,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