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瓦拉赫效應,孩子成長的路,智力發育不均衡是正常的事情

2020-12-11 育兒全明白

文/育兒全明白

其實生活當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端型人才,但是有一些孩子的確表現出來的樣子,並沒有讓父母那麼認可。因為這些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比較尷尬的,因為他們並不適合去做這些事情。

張先生一直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才,因為看到其他的孩子都有著一些特殊之處,所以他也特別想讓孩子學會下圍棋。為了能夠讓孩子擁有著更高的圍棋天分,張先生給孩子請了非常好的老師,不惜每年花上上萬元來培養孩子。

可最後得到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那就是孩子學習了三年圍棋,卻並沒有展現出任何天賦。而這個時候張先生似乎覺得自己的孩子智力有一些問題,因為按理來說,通過三年的學習應該多多少少有一些成就了,為什麼孩子會變得這麼差呢?

雖然說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不盡如人意,但我們也不應該只通過這些事情,就覺得孩子的智力是有問題的。因為孩子不適合做某些事情,都是有著一定的原因存在的。

為什麼孩子會不適合做某些事情?

1.天分不夠孩子之所以會不適合某些事情,就是因為他們的天分是不夠的,並不是每一個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強大的。所以說當涉及到孩子並不擅長的事情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必然是被動的,就算是我們再怎麼監督孩子,孩子也不可能在這方面作出更加出色的表現。

2.性格原因如果說是孩子性格的原因的話,這也可能導致孩子不適合去做某件事情。譬如我們希望孩子學會探險,可是孩子本身就是膽小自卑的,這樣的話,他們在探險的過程當中就會展現出一副懦弱的樣子。所以說當孩子的性格並不適合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肯定是不會願意在這件事情上多浪費時間的,那麼他們自然就展現不出太過優秀的一面。

3.環境因素其實環境因素也可以造成一個孩子並不適合某件事情,譬如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教育孩子一定要保守,那麼孩子肯定就不會大膽地去做某一件事情。所以說環境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很容易去改變一個孩子的心態的。所以如果真的因為環境而導致了一個孩子出現了一些改變,那麼這種狀況一般來說都是不可逆的。

所以說每一個孩子不適合去做某一件事情,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而且我們可以用一種效應來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瓦拉赫效應

什麼是瓦拉赫效應?

其實瓦拉赫效應就是以瓦拉赫本人命名的,在他剛上中學的時候,他的父母選擇讓他去讀文學。本以為瓦拉赫可以在文學的道路上變得更加優秀,可沒有想到老師卻並沒有在瓦拉赫的身上發現長處。也就在這之後,他的父母開始讓他學習油畫。

他的父母想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既然在文學的道路上不能夠走得更加長遠,那麼就學學藝術類的東西。可是瓦拉赫的表現又讓父母失望了,那就是他在藝術界並沒有展現出自己過人的天賦,而且每一次考試都是全班的倒數第一。

也就是這麼一個不堪的學生,大部分老師都覺得他根本就沒有成才的可能性。但是仍然有一位老師對瓦拉赫抱有著很高的希望,那就是他的化學老師。他的化學老師覺得瓦拉赫在對待化學的時候一絲不苟,所以說應該在化學界能夠闖出一番名堂。值得慶幸的是,他的確在化學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而且還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其實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每一個孩子的智能發展本來就是不均衡的,他們有優勢,自然也就有缺點。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有優勢這一面讓他們得到更好地發揮,這樣的話他們才會有更好的成績。

想讓孩子變得強大,父母要這麼做

1.尊重孩子的想法所以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善於用這種效應來幫助孩子,那麼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孩子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他們才會付出所有的努力,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幹涉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在孩子的身上找到屬於他們的亮點,並且挖掘出他們的亮點,這樣的話就足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了。

2.引導孩子堅持一切其實光有興趣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想要讓孩子在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那麼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堅持。所以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來勉勵孩子,讓孩子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發揮出巨大的成就,這樣的話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試圖讓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會輕言放棄,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用全心全意的方式去引導他們

3.從旁觀者角度看待孩子的發展有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去插手孩子太多的事情,因為我們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這樣的話會顯得更加純粹一些。如果我們總是去插手孩子的事情的話,那麼將會破壞掉孩子的計劃,因為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希望別人管的。

有很多家長正是因為沒有了解到這一點,所以給孩子造成了不小的打擊,而且還會讓孩子的成就感在不斷地削弱。尤其是在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碰壁的時候,我們越是插手孩子的事情,孩子就會越是感到自卑,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反而是一種很不錯的想法。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善用瓦拉赫效應來教育孩子,這樣的話才能夠使得智力並不平均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那你覺得還有怎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呢?說出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瓦拉赫效應》:它真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
    可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繪畫成績很差。此時,美術老師的對他的評語是:「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毫無天賦」。當時很多老師都不看好他。但唯有一位化學老師卻認為雖然孩子雖然在文學、繪畫方面表現不佳,但他那一絲不苟的品質,卻非常適合做化學實驗,所以建議他學化學。於是父母和孩子都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從此學起了化學。
  • 喚醒孩子心中的巨人,你不成功,是因為還沒理解瓦拉赫效應
    沒想到的是,在化學領域,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著了,22歲時便獲得了博士學位,最終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可見,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有弱點也有強點,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便可以取得驚人的成績,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瓦拉赫效應」。
  • 孩子平庸無亮點?那可能是家長沒擦亮眼睛,瓦拉赫效應你該了解下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序言▼: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是多方向的,所以可能在某些方面很薄弱,但是在某些方向就會尤其的突出,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所以在生活當中最為常見的其實就是平庸的孩子,學習成績不突出,音樂藝術上也沒有天分,永遠都是最為平凡的存在。
  • 加油吧考生瓦拉赫效應:意料中的傳奇式成功
    加油吧考生—瓦拉赫效應:意料中的傳奇式成功一、什麼是瓦拉赫效應一開始,他的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關心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理解力也不強,在班上成績倒數第一。學校認為瓦拉赫在繪畫藝術上沒有造詣,不可能成為繪畫藝術方面的人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
  • 瓦拉赫效應,要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
    小梁之前做秘書,一直都不出色,自己也是硬著頭皮做的。現在改行做了一名商業主持人,有3年了,自己也非常享受這份工作。交流下來,確實小梁有方面的優勢,不管是形象、談吐,還是能力,做好這份工作,更重要是自己的熱愛與堅持。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瓦拉赫效應。
  • 成長方法論: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成功,要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讓人生升值。就像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過好這一生!為什麼?就像瓦拉赫效應,應該怎麼去應用到我們生活中呢?1、找兩張紙,一支筆,一定是紙和筆!2、在一張紙上寫出你所有的特長,有條件可以讓親朋好友一起想!如果一個都想不出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是天才了!
  • 瓦拉赫效應:承認缺憾,彌補缺陷,經營自己的長處和個性,讓人生無限...
    這麼多年來,「瓦拉赫效應」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它強調的是揚長避短,是典型的心理學效應。這個原理起源於德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的一個故事,瓦拉赫的父母親從小就對他的成長和學習格外用心,先是讓他學習文學,一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父母親說:瓦拉赫雖然很用功_,但是過於拘泥,不適合走文學發展這條路。
  • 兒童智力發育遲緩的10種表現
    文丨喬荊主任 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與同齡化兒童相比,某種方面或多方面的發育水平明顯比較落後,通常會落後於同樣年齡階段的孩子4-6個月,如果可以在智力發育遲緩的早期發現並進行幹預訓練,這樣對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這種疾病的10個症狀。1.哺乳困難:嬰兒時期較為多見。
  • 瓦拉赫效應:成功,要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讓自己人生增值
    「瓦拉赫效應」一直以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它強調人們在做事時要懂得揚長避短,這是典型的心理學效應,它起源於德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的故事。瓦拉赫的父母親從小就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格外用心,先是讓他學習文學,一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父母親說:瓦拉赫雖然很用功,但是過於拘泥,不適合走文學發展這條路。父母親無奈,又送他學習繪畫,一段時間後,油畫老師給的評語更難聽:瓦拉赫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對瓦拉赫失去了信心,認為他此生成才無望。可是瓦拉赫仍然繼續努力著,並沒有放棄自己。
  • 瓦拉赫效應: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
    可這些專業她一點也不感興趣,也不是她擅長的領域,而且她聽說這個大學對轉專業的要求很嚴格,即使她大一結束後申請轉專業,能通過的機率也基本為零。她對檸檬說:她現在的成績很穩定,能提升的空間也有限,她不知道是該繼續堅持報考這個大學,還是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能讓自己發揮優勢的專業。
  • 教育專家提醒:班主任可以用「瓦拉赫效應」轉化後進生,效果顯著
    後進生轉化工作是班主任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如今的孩子自小就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教育,學習上不願吃苦,學習態度也不夠認真,轉化起來很難。但心理教育專家提醒我們:採用「瓦拉赫效應」來轉化後進生,成功率非常高。那麼什麼是「瓦拉赫效應」呢?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就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養育孩子身上,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智商高、學習好。因為自古以來就我們平民來講學習還是相比之下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路。他是一塊敲門磚這是鐵的規律。影響孩子智商的因素我前面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影響寶寶智商高低有幾個重要的因素1.遺傳因素: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 孩子反應和表達能力沒同齡人靈敏,學齡前智力發育要注意些什麼?
    孩子反應和表達能力沒同齡人靈敏,學齡前智力發育要注意些什麼? 1、可以帶孩子到醫院的兒童保健科裡面去做做智商測試,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去做這種測試了,檢查孩子是否有智力方面的問題。
  • 寶寶語言和動作發展不均衡,記住6個智力發展要點,孩子能文善武
    寶寶語言和動作發展不均衡,記住6個智力發展要點,孩子能文善武寶寶的語言、動作發展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主要領域,這是一個由簡到繁的複雜規律。語言和動作的發展並不是同步的。不同寶寶在相同領域的發展也有個體差別,一個寶寶對不同領域的發展也表現不均衡。有的寶寶可能動作發展是正常的,而語言發育卻出現遲緩現象。有的寶寶或許語言發展比較好,但是動作發展不快。
  • 決定孩子智力發育的,是這2大因素!
    先說結論:順產與剖宮產均不影響寶寶智力發育。也沒有科學依據可以證明,分娩方式會影響寶寶的智力! 但沒關係,胎兒的顱骨縫隙較大,這種變形在可承受範圍內,會隨著新生兒的成長發育而自行恢復正常[1]。 寶寶聰不聰明,和神經細胞的數量有一定關係[2]。在胎兒時期,神經細胞會進行分裂;到出生時,神經細胞的數量就基本定型了。所以,生產時頭被「夾」了一下,並不會讓神經細胞變得更大,自然不能讓寶寶的智力變得更強。
  • 運用瓦拉赫效應收入會劇增,你懂得嗎?
    瓦拉赫在為學習化學之前,曾學習過文學、繪畫,但是均被老師定性為不可塑造之才,後來卻在化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瓦拉赫的故事給人沉思。太多的人在賺錢方面都不太清晰自己想做什麼,現在行業眾多,許多領域都是未知的領域。
  • 關注早產寶寶智力發育,預防腦癱和智力低下!
    由於早產寶寶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都沒有發育成熟,所以生後會面臨著各種併發症的風險,比如呼吸窘迫症候群,腦室內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窒息、感染、低血糖和營養不足等,這些併發症都會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進而影響到早產兒的運動發育和智力的發育。
  • 5歲孩子每天11點多才睡覺,晚睡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嗎?
    經常會發生她和先生在哄睡覺時,孩子沒睡著,他們先睡著的情況。有時候強制他睡覺,孩子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嘟嘟囔囔的就是不睡覺。不僅自己不睡,還不讓爸媽睡。後來閨蜜了解到,柚子每天晚睡的原因是,每天午休的時間特別長。有時候爺爺會讓孩子睡到下午6點,然後再帶著孩子出去玩。閨蜜說:「我知道孩子的睡眠和智力有關,不知道每天晚睡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 智力發育低下的三種表現,出現一個家長就要重視了,早發現還有救
    這樣「好帶」的寶寶著實讓美美省了不少的心,但後來隨著兒子的慢慢長大,美美發現兒子的安靜不太正常,就帶著孩子去醫院看了醫生。果然,醫生確診寶寶是智力低下,這個結果美美實在接受不了,她怎麼也沒先到,兒子乖巧的原因竟然是智力發育低下!什麼是嬰幼兒智力發育低下?
  • 孩子認真時會自然吐舌頭?除了可愛以外,還暗示了寶寶智力的發育
    看到孩子這些奇怪的動作之後,會擔心孩子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其實有時候孩子做出了一些奇怪的動作,恰恰正在暗示著寶寶一些身體特徵。比如很多家長都會發現的一個行為,孩子在認真的時候總是會自然而然地吐舌頭,這其實就是在暗示寶寶的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