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汝城縣城西面約6公裡,有一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小山村——外沙村。村內至今還有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近 100 多棟及古祠堂、古廟、古書院、古橋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裡人傑地靈,湧現了明代太子太保、內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英,刑部郎中朱守孚, 戶部校檢硃筆峰等歷史名人。
外沙村村民多是明代太子太保朱英後裔。歷經600年的勤勞耕作,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以朱氏血緣為主的家族村落。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外沙村古建築群。
他路過家鄉探望母親,口袋裡只有賜金十兩
外沙村有座太保第,始建於明代,為褒揚明代太子太保朱英而修建。
朱英,字時傑,五歲時父親去世。他學習勤奮,考取正統十年進士,授御史職位。
景泰初年,御史王豪曾經因為調查陳循爭地的事,得罪了陳循,被陳循所攻擊。此時,陳循起草詔書,說曾被告發過的負責風紀的御史臺官員,即使經過赦免寬恕,也全都改任地方職務,這樣王豪應當改任知縣。朱英說:「如果像詔書這樣處理,那麼凡是遭到御史抨擊的人都將懷著私仇誣陷攻擊,而御史愈來愈緘默不敢直言了。」奏章下到掌管司法刑獄的官署,請求按照朱英所說的辦,於是恢復王豪的御史職位。不久,朱英被調任廣東右參議,路過家鄉探望母親,口袋裡只有賜金十兩。
△紀念明代太子太保朱英的太保第,始建於明成化22年(1486)
後來兩廣總督吳琛去世,朝廷合議,認為朱英在廣東有威信,便讓他接替吳琛任兩廣總督。自從韓雍大肆徵討以來,將帥喜好邀功求賞,從俘虜掠奪中獲利,稱為「雕剿」。朱英來後,以安寧平靜的方式施加壓力,定規矩告誡將士,不可以大張賊人的聲勢,隨意請求用兵。
招撫瑤族、僮族歸順者,定為編戶,給予免除三年賦稅,於是馬平、陽朔、蒼梧諸縣的少數民族全都望風歸附。荔波盜賊李公主有幾萬人馬,長期自負頑固,也派兒子進獻錢款,朱英將他們安置在永安州居住,使他的子孫世代為吏目。從此歸附的一天比一天多,總共四萬三千多戶,十五萬餘人,憲宗十分讚賞。
前棟不能高於後棟,最高不能超過祠堂
全村 100 多棟古民居以朱氏宗祠為中心,按照中國傳統風水「五位四靈模式,圍繞朱氏宗祠及主巷道整齊排列。
房子外形均以面闊3開間,青磚「金包銀」硬山頂一重封火牆為主;體量均以寬11米,進深 8.9 米為主;巷道用青石板、河卵石砌排水溝,走向、平面布局都保持一致;並沿用「前棟不能高於後棟,最高不能超過祠堂」的舊習。
△開國上將朱良才將軍故居
從整體布局來看,巷道、溝渠構成了村落的基本骨架,祠堂等公共建設成為村落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動中心和精神中心,井臺、朝門、廣場是人們日常交往的活動 空間,廟宇、楣杆石是文化旌表性物質載體。
△白石書院,始建於明代,當地三大書院之一
全村有古祠堂1座,古廟3座,古書院1座,古名居100餘棟,古橋1座,古墓1座,古雕塑約10尊,古石刻約 10 處,古匾額 4 塊。
參考資料來源:《湖湘古村之美》《探訪五嶺群山中的「失落之村」》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王銘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