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太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都是什麼官職?

2021-03-05 小院之觀

我們讀歷史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位大臣被封太師、太保、太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頭銜,雖然聽名字就知道是高官,不過有時候不免混淆,今天小院就為大家來整理一下。

太師、太傅、太保被稱為「三公」,官銜是正一品。三公有多種說法,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本文是根據《周禮》所說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被稱為「三師」,官銜是從一品。

少師、少傅、少保被稱為「三孤」,官銜是從一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被稱為「三少」,官銜是正二品。

從字面上理解,「師」「傅」「保」這些字的含義都是教導和輔佐,這些官職都是帝師或太子師,不過這些都是虛銜,也就是榮譽性的頭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當然也只有重臣才能得到,放到今天,大致相當於享受某種級別待遇的意思。

那些史上留名的人物,不管身後名聲是善是惡,生前被加封三公三師三孤三少的當然不在少數,周公旦、王莽、司馬懿都被加封太傅,宋朝的趙普和曹利用都被封太保,被認為是宋朝著名奸宦的童貫與中興四將之韓世忠同為太傅,而遺臭萬年的秦檜則被封太師。就明朝來說,太傅有徐達、楊廷和等,名將張輔被封太師,嚴嵩公認為奸相,他的榮譽頂點是從一品的太子太師。

而最著名的兩位少保,自然是一身清白的于謙和中興名將嶽飛,令人嘆息的是兩人都被冤殺,如今的墳墓也都在杭州西湖邊。

不過最厲害的還是崇禎帝師孫承宗,他先是在崇禎年間被封為太傅兼太保,在南明弘光年間又被追贈為太師,成為唯一一個被封三公的大臣。

不過最令小院欽佩的還是另一位人物,此人先後被封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並進爵忠貞侯。雖然這一串榮譽讓人眼花繚亂,但最令人吃驚的還是此人身份,她是一位女性,這就是明末著名將領秦良玉。

秦良玉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絕對的空前絕後。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是做什麼的?相當於現今的什麼職務?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東宮大臣,無員限,無專授。——《清史稿·職官志》
  • 清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放現在是個什麼官?說出來你也許不信
    古代有不少讓現代人大跌眼鏡的官職名,比如「行走」,是清朝年間調充某項職務但還沒有給正式官銜的人;「太子洗馬」則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牛人」卻是養牛的官,那清代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又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 清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放到現在是個什麼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古代有不少讓現代人大跌眼鏡的官職名,比如「行走」,是清朝年間調充某項職務但還沒有給正式官銜的人;「太子洗馬」則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牛人」卻是養牛的官,那清代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又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 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這些「太保」到底什麼意思?
    ——《尚書》周官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在諸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太保這一始置於西周的「三公」之一、聽起來頗有格調的稱呼,成為本領高強者或是位高權重者的代稱,那麼在歷史上,「太保」因何而被小說、評書作家所追捧?「太保」又代表了什麼?
  • 科普:古代的太師、太保和少師、少保究竟是什麼職務和級別?
    太師,太傅,太保,都是東宮官職。太師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護其安全。少師,少傅,少保均是他們的副職。在歷代史書官職志中,早見於《舊唐書》:「東宮置三師、三少。」到了明清兩朝,《明史》和《 清史稿》官職志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
  • 太子太保姚南仲
    姚南仲代李復任鄭滑節度使看了很多所謂的姚氏名人選集、著作、貼子或者文章,無一例外漏掉了大唐名臣太子太保(從一品)、義成軍節度使
  • 總督因公殉職可加太子太保銜,那麼巡撫及以下官員加什麼銜?
    古代封建社會,官員如果因公殉職,或是有突出貢獻,朝廷照例會有所表示,在原職的基礎上給予加銜。不過在明代以前,這種加銜還較為隨意,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後,關於加銜,才有了法律上的規定。順治十年(1653)定:總兵官贈三級,副將、參將二級,遊擊、都司、都司僉書一級,以下不加贈。但是清初時期,由於爵位和官職不分,因此這一時期的加贈其實就是贈爵。後來,爵職分開以後,才成為真正的贈銜。康熙三年(1664),又做了具體規定:提督、總兵、副將病故如奉旨交部議奏給予加贈者,副將充提都、總兵官贈署都督僉事,提督贈都督同知。
  • 最牛的寧遠官員,僅次於當朝皇帝,還重修了湖南駐京辦事處,兼任太子太保,他是……
    《駱氏族譜》載:思恭公,明太子太保,襲授錦衣衛。萬曆乙卯(1615 乙卯 明神宗 朱翊鈞 萬曆 四十三年)擢左都督,西司房官旗辨事,掌衛事,聲名赫奕,一時無出其右。倡建京師館,今館內立牌位祠奉。      ( 點評:「一時無出其右」一句就告訴大家,當時除了皇帝,當官的無論級別還是權力,又或是政績,都沒人能超過他。
  • 《水滸傳》中的太保和待招
    《水滸傳》中出現「太保」和「待招」兩個詞,並非都是指官職,有的還指綽號,有的取其引申義的稱呼,很有意思。 最明顯的一個關於「太保」的稱呼就是綽號「神行太保」。「神行太保」戴宗在江州做兩院押牢節級,人稱戴院長。
  • 人傑地靈外沙村 村民多是太子太保後裔
    這裡人傑地靈,湧現了明代太子太保、內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英,刑部郎中朱守孚, 戶部校檢硃筆峰等歷史名人。外沙村村民多是明代太子太保朱英後裔。歷經600年的勤勞耕作,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以朱氏血緣為主的家族村落。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外沙村古建築群。
  • 沂蒙人文志 | 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大白常村有位歷史名人叫王璟,官至太子太保
    正德十年,他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升為左都御史,後封太子太保。在明清時期,「太子太保」只是一種虛職,但它背後代表著很高的榮譽。封為太子太保,意味著進入「三師」的行列,只有朝廷的肱骨重臣才能得到這一待遇。整個臨沂歷史上,能官至太子太保的人也並不多。王璟成為太子太保之後,也給整個白常王氏家族帶來了莫大的光榮。
  • 你知道太子東宮的官職有哪些嗎?他們的職責又是什麼?
    這個政治群體與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專制政體如影隨形,是中國古代官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東宮職官制度是在先秦師傅保制度上形成的,同時又根據自身需要進行了重新構建,增設了許多職官,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東宮職官制度。尤其是經過東漢時期的改革,這一制度更為成熟,成為後世東宮職官制度建設的典範,影響深遠。
  • 清代中堂、宮保、中丞都是什麼官職?為何如此稱呼?
    如此稱呼既不能表現出官員對應品秩,又無法彰顯官員對應職權,時常讓人迷惑,如此稱呼到底對應何等官職?在清代「九品十八級」的官制體系中,又屬於何種行政級別?另外,在史書記載中,又有著類似「李宮保」、「袁宮保」的人物記載,其中的「宮保」又代表了什麼呢?
  • 三公、三師和丞相,都是什麼樣官職?
    那麼,到底什麼是四世三公? 根據《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描述: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而袁紹的父親,正是袁逢。由此可見三公是地位較高的官職,那和丞相相比,哪個權利更大?
  • 太師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太師是什麼職位
    在影視資料中我們常常會見到的官員都是有很高的職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樣子,那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太師,太子太傅是個什麼官職呢,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
  • 杜伏威唐太子太保行臺尚書令上柱國爵吳王
    擊敗吳帝李子通,支持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陽,遷太子太保,位居齊王李元吉之上。武德六年(623年),受到輔公祏叛亂牽連,罷官奪爵,籍沒家眷。武德七年(624年),暴卒,時年四十一歲。唐太宗貞觀五年,平反昭雪,追封吳國公,葬於少陵原。
  • 古今官職等級對比,現有官職對應的古代官職,正科是正九品.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中國古代官職每個朝代都不同,從三國魏國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開始,把官員分為九品,一品相當於國級幹部,二品相當於部級幹部,三品相當於廳級幹部,四品到九品相當於處級幹部,因為古代地方行政單位最低的縣長也是九品,至於低於縣級的幹部現代屬於科級幹部,而在古代縣級以下屬於無品,按現在的話就是臨時工。各個歷史時期官職不同,沒法嚴格地對比。
  • 清朝享國268年,等級達到一品的官職有哪些?總督是幾品官職?
    清朝的制度大體上繼承明朝,稱為「清承明制」,官職制度也非常接近,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些很有趣的歷史知識,都知道清朝官職有分級別,從高到低是一品到九品,其中每品又分正和從兩個級別,那清朝前後268年,官職達到一品的有哪些?晚清經常提到的總督,又是幾品官職?
  • 中國古代官職品級一覽表
    中國古代官職品級一覽表我國古代官員的品級分「九品十八級」,每品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