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食品原料行業賣得最火的是什麼?答案之一是酵母。
今年一季度的疫情蔓延催火了宅家經濟下的烘焙熱,而烘焙必需的酵母成了「銷售爆品」。京東零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京東平臺上,酵母在2月上旬的銷售額達到了去年同期的10倍。
酵母生產商法國樂斯福(Lesaffre)大中華區CEO浦建菲在今年的上海進博會參展期間直呼沒想到,「疫情改變了消費者餐飲的內容或者地點,比如選擇在家自己烘焙等。酵母行業的抗擊打能力還是很高的。」
進博會上備受關注的酵母,既是一種食品原料,也參與食品安全鏈條的一環。疫情讓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功能性食品和飲料、膳食補充劑在人們保持健康或追求健康目標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KERRY集團亞太區總監BRIAN NEVIN表示,隨著功能性食品市場的壯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異軍突起
「全球接近87%的人對免疫力產品感興趣。具體到市場規模,2017年全球關於免疫力健康的膳食補充劑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170億美金。預計每年會以7%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會達到250億美金。」 BRIAN NEVIN說。
根據數據提供商Tastewise發布的報告稱,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尋找他們食物中的功能性益處。過去的一年裡,尋找食品飲料中的有助身心健康功能的消費者增加了23%。
對於食品和飲料品牌來說,了解消費者的動機並確定食品和飲料的預期功能已經成為研發新產品的關鍵步驟。根據Tastewise的預測,全球功能性市場的規模預計將超過2750億美元。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的興趣持續上升,食品和飲料公司必須緊跟其上。
「一旦你知道消費者對哪個功能感興趣,你可以開發產品來迎合消費者增長的需求。而且最好後退一步,理解趨勢背後的東西。」Tastewise執行長兼創始人Alon Chen認為,比如知道德國泡菜正在流行只是第一步,在這背後趨勢是,人們正轉向發酵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以獲取對腸道和大腦健康的積極影響。「了解到這一趨勢,有助於品牌確定下一個即將火爆的功能成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成分。」
特醫食品和植物基產品增長空間大
面對功能性食品的藍海,哪些細分賽道值得關注?行業人士和投資人都在尋找答案。
2020年5月,一則有關「大頭娃娃」的新聞登上熱搜——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特醫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由於事件中的嬰兒存在乳糖不耐受的狀況,醫生告知家長給孩子食用特醫奶粉,而母嬰店誤導家長,把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特醫奶粉,導致孩子未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影響身體健康。
健康界向相關專家了解,所謂特醫奶粉就是特殊配方奶粉,如配方嬰兒豆奶粉是完全不含乳糖的,是專為乳糖不耐受嬰幼兒設計的配方,可用來替代普通嬰兒奶粉。
特醫食品不是藥品,但對特殊體質人群不可或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叢明華教授對此深有感觸:「目前臨床中的營養製劑還不足以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需要更豐富的特醫食品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
我國臨床營養市場起步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涉足這一領域。據數據統計,近年該市場年增速保持在18%左右,遠高於傳統醫藥總體11%左右的增速。
2016年以來,特醫食品行業才走向規範之路。截止2020年11月24日,國內已有共計56款特醫食品獲批,其中27款為國產特醫食品,29款為進口特醫食品。
近年來,特醫食品行業發展迅速,但市場容量尚未完全釋放。對此,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石漢平教授表示:「營養教育和科普不足,是妨礙我國臨床營養和特醫食品發展的重大障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宣傳正確的營養理念。」
在臨床中,營養治療的手段和特醫食品也亟待豐富。「特醫食品目前不能使用醫保,但參考國外經驗,未來有可能開放醫保付費的口子。」所石漢平介紹,特醫食品與藥品共同輔助疾病治療,能加快人體機能的恢復,這一創新已經在醫療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醫食品的應用在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少國家已經將這類產品列入醫保報銷的範圍。
當前,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營養缺失造成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相信特醫食品這片藍海,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除了特醫食品,「植物基」也是頻頻被提及的另一賽道。「植物基」一般與「動物製品」相對,指的是用植物蛋白(目前飲品、粉末、調味劑中常用巴旦木蛋白或椰肉蛋白,食品中常用大豆蛋白)替代動物蛋白,進而主打「美味、健康、環保」概念。
雖然學術界對植物基產品存在較大爭議(集中在動物蛋白的營養配比更合理、成分更一致、人體吸收效率更高、生產標準化程度更高、添加劑更少等方面),但目前植物基產品已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影響力。
發展之初,植物基產品也是由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而來,為解決乳糖不耐受人群對蛋白質的需求,植物基產品應運而生,大豆蛋白成為了最先被廣泛採用的品類。接著,宗教信仰群體和素食社群成為了植物基消費的主力人群。時至今日,植物基的角色從單純的「牛奶替代品」變成了橫跨多個乳製品品類的重要角色,且原料也從單一的大豆增加了椰子、扁桃、堅果、燕麥、糙米、巴旦木等多個不同風味的食材。
多方因素綜合之下,全球植物蛋白乳製品的銷售額增長率已達10%左右,而傳統動物蛋白乳製品的增長率據稱已達6%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