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這類食品「出圈」,萬億市場瞄準三大賽道

2020-12-18 健康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食品原料行業賣得最火的是什麼?答案之一是酵母。

今年一季度的疫情蔓延催火了宅家經濟下的烘焙熱,而烘焙必需的酵母成了「銷售爆品」。京東零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京東平臺上,酵母在2月上旬的銷售額達到了去年同期的10倍。

酵母生產商法國樂斯福(Lesaffre)大中華區CEO浦建菲在今年的上海進博會參展期間直呼沒想到,「疫情改變了消費者餐飲的內容或者地點,比如選擇在家自己烘焙等。酵母行業的抗擊打能力還是很高的。」

進博會上備受關注的酵母,既是一種食品原料,也參與食品安全鏈條的一環。疫情讓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功能性食品和飲料、膳食補充劑在人們保持健康或追求健康目標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KERRY集團亞太區總監BRIAN NEVIN表示,隨著功能性食品市場的壯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異軍突起

「全球接近87%的人對免疫力產品感興趣。具體到市場規模,2017年全球關於免疫力健康的膳食補充劑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170億美金。預計每年會以7%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會達到250億美金。」 BRIAN NEVIN說。

根據數據提供商Tastewise發布的報告稱,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尋找他們食物中的功能性益處。過去的一年裡,尋找食品飲料中的有助身心健康功能的消費者增加了23%。

對於食品和飲料品牌來說,了解消費者的動機並確定食品和飲料的預期功能已經成為研發新產品的關鍵步驟。根據Tastewise的預測,全球功能性市場的規模預計將超過2750億美元。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的興趣持續上升,食品和飲料公司必須緊跟其上。

「一旦你知道消費者對哪個功能感興趣,你可以開發產品來迎合消費者增長的需求。而且最好後退一步,理解趨勢背後的東西。」Tastewise執行長兼創始人Alon Chen認為,比如知道德國泡菜正在流行只是第一步,在這背後趨勢是,人們正轉向發酵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以獲取對腸道和大腦健康的積極影響。「了解到這一趨勢,有助於品牌確定下一個即將火爆的功能成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成分。」

特醫食品和植物基產品增長空間大

面對功能性食品的藍海,哪些細分賽道值得關注?行業人士和投資人都在尋找答案。

2020年5月,一則有關「大頭娃娃」的新聞登上熱搜——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特醫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由於事件中的嬰兒存在乳糖不耐受的狀況,醫生告知家長給孩子食用特醫奶粉,而母嬰店誤導家長,把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特醫奶粉,導致孩子未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影響身體健康。

健康界向相關專家了解,所謂特醫奶粉就是特殊配方奶粉,如配方嬰兒豆奶粉是完全不含乳糖的,是專為乳糖不耐受嬰幼兒設計的配方,可用來替代普通嬰兒奶粉。

特醫食品不是藥品,但對特殊體質人群不可或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副主任叢明華教授對此深有感觸:「目前臨床中的營養製劑還不足以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需要更豐富的特醫食品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

我國臨床營養市場起步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涉足這一領域。據數據統計,近年該市場年增速保持在18%左右,遠高於傳統醫藥總體11%左右的增速。

2016年以來,特醫食品行業才走向規範之路。截止2020年11月24日,國內已有共計56款特醫食品獲批,其中27款為國產特醫食品,29款為進口特醫食品。

近年來,特醫食品行業發展迅速,但市場容量尚未完全釋放。對此,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石漢平教授表示:「營養教育和科普不足,是妨礙我國臨床營養和特醫食品發展的重大障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宣傳正確的營養理念。」

在臨床中,營養治療的手段和特醫食品也亟待豐富。「特醫食品目前不能使用醫保,但參考國外經驗,未來有可能開放醫保付費的口子。」所石漢平介紹,特醫食品與藥品共同輔助疾病治療,能加快人體機能的恢復,這一創新已經在醫療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醫食品的應用在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少國家已經將這類產品列入醫保報銷的範圍。

當前,消費者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營養缺失造成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相信特醫食品這片藍海,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除了特醫食品,「植物基」也是頻頻被提及的另一賽道。「植物基」一般與「動物製品」相對,指的是用植物蛋白(目前飲品、粉末、調味劑中常用巴旦木蛋白或椰肉蛋白,食品中常用大豆蛋白)替代動物蛋白,進而主打「美味、健康、環保」概念。

雖然學術界對植物基產品存在較大爭議(集中在動物蛋白的營養配比更合理、成分更一致、人體吸收效率更高、生產標準化程度更高、添加劑更少等方面),但目前植物基產品已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影響力。

發展之初,植物基產品也是由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而來,為解決乳糖不耐受人群對蛋白質的需求,植物基產品應運而生,大豆蛋白成為了最先被廣泛採用的品類。接著,宗教信仰群體和素食社群成為了植物基消費的主力人群。時至今日,植物基的角色從單純的「牛奶替代品」變成了橫跨多個乳製品品類的重要角色,且原料也從單一的大豆增加了椰子、扁桃、堅果、燕麥、糙米、巴旦木等多個不同風味的食材。

多方因素綜合之下,全球植物蛋白乳製品的銷售額增長率已達10%左右,而傳統動物蛋白乳製品的增長率據稱已達6%至8%。

相關焦點

  • 打開萬億食品細分市場大門,未來將有更多「元氣森林」和「鍾薛高」 ?
    同時,食品巨頭也紛紛轉向「小而美」市場,布局更多細分賽道,爭逐食品藍海。例如堪稱「爆款」的速溶咖啡凍乾粉,除了三頓半,各大咖啡品牌,如瑞幸、雀巢,甚至連肯德基知名餐飲品牌,都紛紛搶佔這一市場。看似小而不起眼的咖啡凍乾粉細分市場卻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下廣大上班族的需求。
  • 2萬億市場規模、1萬+食品企業,冷凍冷藏食品行業大有可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冷凍冷藏食品工業企業10850家,同比減少147家。完成營業收入2.0萬億元,同比增長9.5%。那麼,冷凍冷藏食品細分市場情況又如何?  去年我國冷凍冷藏食品營收2.0萬億 趨向定製化、高端化、差異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冷凍冷藏食品工業企業10850家,同比減少147家。
  • 派能科技瞄準萬億級儲能賽道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在線
    派能科技瞄準萬億級儲能賽道 2020-12-15
  • 連續推新品 盼盼食品集團劍指萬億級飲料市場
    疫情當下,盼盼食品集團卻逆「疫」而上,連續推出盼盼生榨椰汁、冫冫水果茶等多款飲料新品,從包裝、口味、功能、人群等多個角度進行布局,劍指飲料萬億級市場。  近期,盼盼食品新推出250ml全新利樂包裝的生榨椰汁,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國潮風格,一經上市,便受到許多消費者的追捧。  此款產品主打「天然」、「健康」,瞄準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歡的植物蛋白飲料。  盼盼生榨椰汁保持了一貫的產品高品質,以精益求精的態度,為消費者帶來了精品好椰汁。
  • 佔位O2O服務賽道 居然管家劍指後家裝萬億市場
    資本圖謀的,絕非一店、一城「後服務保障」的些許小利,他們瞄準的是萬億級別O2O後家裝服務賽道,意欲打造的是一個全新的巨無霸級別的頂流平臺。此外,國內存量房數量已超過3億套,以平均每套1500元的保養維修費計算,市場規模就有4500億元,再加上日益火熱的智能家居服務等,整個「後家裝服務」的預期規模接近萬億元。  而更令投資者暗喜的是,這樣一個蘊含著巨大價值與機遇的賽道上,竟然迄今沒有專業選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居然管家堅定地邁入了戰局。
  • 從智慧停車到萬億車後市場,掌上車秘破局出圈
    隨著汽車私人汽車擁有量的增長和車齡老化帶來的維修保養支出增加,汽車後服務市場將進一步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0.76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29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9%,基於此增長率初步測算2020年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將達到1.85萬億元。
  • 邁瑞醫療第四條腿浮出水面!不是骨科,而是這條有千億潛力的賽道!
    最近一位朋友的發問引起了我的思考:國內器械龍頭邁瑞醫療如何撐起目前近70倍的PE,疫情後時代增速滑坡趨勢下,公司如何打破面臨的市值天花板? 併購、擴張,顯然是最終答案。
  • 萬億市場百舸爭流,我看好一派食品
    本網12月22日訊 零食從古至今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人對於零食的執念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所牽扯的市場龐大到什麼程度呢?2019年6月,商務部發布《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稱:中國人一年吃掉2萬億零食,超過了全國一半省(市)的全省GDP。
  • 一周投融資亮點:減重、健身人士撐起新賽道;「十薈團」7個月斬獲...
    ffit8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輕體代餐蛋白棒生產商,從蛋白棒和瓶裝代餐奶昔為切入口,將產品打造為健康輕體潮流的代餐,瞄準有減重塑形需求的年輕群體。4月24日亮相羅永浩直播間,在羅永浩帶貨之下賣出了4.5萬盒、337萬的銷售額,也從此出圈。
  • 旺旺集團瞄準特需嗜好族群 發力健康食品藍海市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7日訊 旺旺一直致力於食品前沿領域的研發,以貼近不斷變化的市場趨勢,傳統快消走向新零售又步入數字營銷時代,定製化的產品讓市場由品類逐步過渡到細分、精分甚至定製,為快速響應「想瘦族」、「銀髮族」、「嬰兒族」、「夜貓族」、「失眠族」、「咖啡族」等各消費者的需求升級,近年來旺旺對於這些不同族群的新需求,及時開發出適合的系列產品,搶佔這一族群及健康食品的藍海市場
  • 日式燒肉賽道:疫情後為何全國開花、突飛猛進?
    餐飲時報原創/小時、大遊疫情後,有一個品類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它就是日式燒肉。今天,【小時餐飲時報】來解讀這個現象——有預測:2020年是屬於燒烤品類的一年疫情後最火的兩個品類:燒烤和火鍋。尤其燒烤市場開店率飆升。日式燒肉,作為燒烤中一個細分,伴隨著這股「熱」風興盛起來。
  • 股市四海堂直播知識:巧克力賽道難出圈
    但是,步入新批發、新消費時期,國潮崛起、大安康概念甚囂而上,也湧現一批新的玩家瞄準了其中契機,複製網紅爆款思緒,從安康零食品牌斜刺而入,但外鄉玩家在抓住新批發、新消費契機後真的能逆襲突圍嗎?  粗暴複製網紅品牌套路,巧克力也著了道  國貨品牌的快速崛起,也是近年來消費範疇的新現象,從鍾薛高、元氣森林到圓滿日記、花西子等,快速的生長途徑,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端置信,一切的消費市場都值得再做一遍。  上線不到兩年時間,就成為天貓黑巧類目排名第一的新銳品牌,這是國貨新消費品牌在巧克力賽道講出的故事。
  • 鍋圈,一年融資10億:VC殺入這條賽道
    鍋圈的身後潛伏著不惑創投、三全食品、IDG資本、嘉御基金、啟承資本的身影,一度創下了一年累計近10億的融資記錄,如此迅速的融資節奏在這兩年的創投圈堪稱罕見。鍋圈背後,火鍋超市這門生意正在崛起。在這條嶄新賽道上,七掌柜、川小兵等新玩家簇擁而至,蜀大俠等為代表的傳統火鍋品牌也開始布局,更有盒馬、千味、三全、王老吉等跨界選手奔跑入場,好不熱鬧。
  • 營銷「出圈」衛龍被傳上市,營收結構單一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營銷「出圈」衛龍被傳上市,營收結構單一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   作為不少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衛龍食品一直是辣條界的「扛把子」,近年來,又依靠花式營銷走紅網絡,獲得了不錯的增長,不過卻遲遲未能敲開資本大門。光環背後,「辣條王者」面臨著著怎樣的危局與隱憂呢?  上市準備已久,靠營銷「出圈」  衛龍意欲赴港上市的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此前,衛龍曾頻繁地進行股權變動,被業內看作是為上市鋪路。
  • 食品飲料行業:復甦主旋律 精選好賽道
    可選消費品類加速復甦,流動性邊際收緊以及部分細分賽道2020H1或存在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因此「高估值」是2021年食品飲料板塊不可忽視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投資賽道的選擇就顯得更加重要。我們嘗試深入思考疫情帶來的變化與影響精選商業模式好、成長確定性強的細分賽道,以對衝板塊高估值的隱憂。
  • 創投周報 Vol.53|本周投融資迎來年後首個大爆發,醫療賽道繼續狂奔...
    疫情發生後,方便食品銷量走高,迎來新機會。目前擁有「阿寬」、「白家陳記」兩大品牌的「白家食品」收穫了 1.1億人民幣的 A 輪融資,重要創投新聞國務院發布推廣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國務院發布推廣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
  • 陳琦:從旺旺到三隻松鼠,零食江湖30年沉浮,一個不斷擴容的萬億賽道
    喜之郎在1993年殺入果凍產業,5年後即實現了領域壟斷。1998年,陳先保瞄準了盛行於老家安徽的瓜子生意,經由新工藝調配,恰恰瓜子誕生了。21世紀初,福建達利迎來大翻身,憑藉達利園蛋黃派、可比克和好吃點等爆品讓業務線遍及全國。2002年,好想你不再局限於棗片產品,用多款產品補全了「棗系零食」的細分版圖。2004年,香飄飄在速溶杯裝奶茶市場上無人匹敵,實現了「環繞地球兩圈」的銷量奇蹟。
  • 實不相瞞,馬拉松賽道上的食品真的很安全→
    ,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進貨查驗、食品加工操作、餐具清洗消毒等環節全程駐點監督,對當日選手們食用的新鮮蔬菜、水果、肉類以及使用的餐具分別開展農藥殘留、中心溫度、餐具清潔度等項目快速檢測,嚴格把關,保障選手們的食品安全。
  • 不甘心只做一家包子鋪,巴比食品盯住萬億級早餐市場
    2015年,關注大消費與現代服務產業的加華資本投資巴比食品。此前,加華資本曾投出過居然之家、洽洽食品、來伊份及美團點評等消費行業知名企業。加華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宋向前認為產品、品牌和渠道是消費品企業成功三要素。巴比食品恰好與這三要素相匹配。
  • 卡位疫情後數位化風口 京東數科要做產業的「首席增長官」|十字財經
    產業數位化面對的是B端客戶,較之C端,B端客群理性和謹慎得多,要拿下這類客戶,一方面,必須深刻理解行業痛點並探知到企業的真實需求,在此基礎上快速響應敏捷開發,這需要厚重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沉澱作為支撐。另一方面,品牌也成為此間重要的背書,自身是否第一梯隊的技術服務商以及是否服務過各個垂直領域第一梯隊的知名企業都成為B端客戶參考的重要標準。由此可見,數十萬億市場的江湖註定是大廠們的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