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太古土兌經

2021-02-12 弘道暢玄

  太古土兌經卷下

  諸方家合煉,皆有異同。只如《太清丹經》,罕聞。幾流莫測。加之玉訣,賢者故黃帝、淮南,尋真棄位。茅君、尹喜,得道忘機。狐呈子粉圖流傳三卷。張君金石,題授五篇。玄妙養生,先論氣候。陶公藥性,不達君臣。若了此原,即知要妙。且諸家所迷者,或說藥性,不曉飛治。或說飛治,不明合餌。或說爐火,不解堅柔體性。若明斯訣無事不諧。今迷諸經之秘要訣,列之於後,授者,秘之。

  伏流朱作黃白並服食

  硫朱一斤 磁石三兩 黃丹五兩 丹中鉛五兩

  右治石藥了,入白礬、譽石三兩,並搗為末。取前鉛黃丹磁石硫朱等,同下詣祈下煮七日,即白。次取巖州樸硝,瓜州黃礬,嵩山譽石,北庭袖砂,已上各三兩。又取前白汞及磁石,同入醋煮兩日,即出,號日硫朱。汞專流珠,此雲硫朱,字異名同。取朱投丹中鉛,合成挺子。卻搗碎,入褚脂煮三十日即伏。如不伏堅硬,加二兩真艮,亦入褚脂煮之,即伏也。將此入五金,亦要和硝石作粉,和雄朱飛成丹。服之延年。其法先銷汞粉,入鹽覆籍飛之,二日文火,二日武火,一日寒之,即出。投朱雄五兩,即成庚矣。《太清丹經》中,第一法能入五金,全用第二堪服食。玉訣釋如此入雄,更飛三日,文中武,武中文,即成霜也。

  茅君伏汞法

  汞一斤 玄精三兩 五礬等各二兩 樸硝三兩 戎盛三兩 黃丹五兩 金牙五兩 炮砂三兩

  右已上並搗羅為末,以好左味,煮汞及藥於鐵鼎中,常令如魚目沸耗,即暖左味,漸漸添之,經五日一度,安藥盡前藥煮之二十日,其汞伏也,任入五金。

  狐呈子玄珠法昊無此法

  玄珠一斤 鉛白末成煉者五兩 玄精真艮各二兩

  右先銷鉛入器中,即投玄珠相和,別處銷入艮入汞,中和玄精,研之百下,醋中煎三十日,取出。若不伏,即下河車一合,的伏也。乃取鐵精末二兩,和錫四兩,相投攪之,即出。醋為末入前汞中,五日煎之,的伏也。

  伏雄黃法雌毗朱並同此法

  雄黃一斤 石膽三兩 白礬一斤 玄精五兩 不灰木三兩 譽石五兩

  右並螂為粉,乃取雄打破,如小麥許,以絹袋子貯之,入醋煮,和其諸藥末,同煮二十日,出之。取雄與醋相和,捻作餅子,取煮了,藥滓還作泥,將裹前雄餅,入鹽鐺中燒之十日,伏火亦好,與五金伏相似,用一種也,任入五金用之。

  玄黃膏法

  用伏汞 伏雄 伏雌 伏朱 伏硫 伏曾青

  右已上並飛三遍後,用水酒煉伏。上黨伏苓、人參、松橋煉成者,桑柴灰汁霜、黃連、蜜煉煮水堅杏仁子,以水煮之七日,時時添暖水日足,用之是也。又以上伏藥與生藥,每蜜二升,草石藥各半斤,火不得大猛,猛即藥黑色。微微著火,煉之十五日,以乾柳木篦子攪之成膏,其藥盡作末入鐺。如蜜盡加蜜。至日足,空腹酒下一匕,百日神仙。但勿食五辛、十二獸肉,勿向穢處。若作黃用,每汞一斤,可投此膏半匙,即成上黃,亦堪服食。以青竹筒盛汞,不蓋上以左味煮之無歇,四日夜侯黑姻盡,出之,可餅。入火即伏汞霜,飛此膏,伏汞伏雄雌皆住。

  黃連杏仁 烏豆並令為末,以蜜糖一升,藥各半斤

  右煉十五日,微火一如前法。服一匙匕,亦以酒下。亦可作黃白,妙得點化之性。

  歌日:

  還我二膏,廢我神勞。毀我二膏,戮我天曹。夫大小二丹,點化與其,一意可見,故不盡述。有大丹,但伏得汞,即伏得八石。知君臣在,人意修理,亦與古方大同小異。數家皆別,在人意斟酌消息,即伏成還丹矣。

  歌日:

  家有三還,天地聲顏。若修一石,二人妙丹,亦有點化之性。覽此三卷聖法,以意消息,自成黃白。凡大丹有三十六水,但得硝石,無事不辦。

  水雲母法

  雲母一斤 蔥汁半升 蜜半升 桂汁半斤

  右並相和,並內竹筒中,以漆固濟口,埋七日即化為水。如未化,更蒸煮一日,懸井中及水,自化。

  水玉法

  玉一斤末之 磁石一分末之 雲液一分

  右如前固埋十日,成水。欲住雄雌丹液,每雲母一升,水和硝石一斤,拌雄雌末各一斤,準上法固埋之,成丹液。

  紫油丹法

  汞 雄各一斤

  右二味相和研搜,如面裹之,入飯以黍。右先下骯中,一日換夜三度畢,將加汞研三,銅器下硝石半斤,和埋治下十日。又以硝石一斤投中,重湯煮之,四日即為漿矣。欲為紫油丹,即和汞研,便於銅器中,加微火煎三日夜,顏色微微變,即加大火煎之九日夜,時時變色,即勿怪之,九日當為紫色。即以定平日烽之,六日夜赫然赤色,乃成也。將以點鉛,即五色肥矣。

  伏火紫粉法

  汞一斤 硫黃半斤

  右以伏諸藥石法浮出,即掠取已成紫粉,亦可以鐵碗熬,令姻盡用之。

  紫油丹成伏汞法

  右取鉛精訖,每生汞二三兩,入甘堝子,下少許灰,內汞粉紫油丹,其上所和鉛錫者末,更以灰覆上,入灰爐良久,五上五下,最後令一度堝赤,即瀉地上,為黃矣。

  鐵粉法成水

  右取鐵錯為末,以烏牛尿中浸一宿,出之,內甍器中,一重鐵末,一重餘甘子末,如是三十一重,密蓋埋屋北陰下,三七日成矣。

  煉鉛華法

  右取鉛一百斤,入鐵爐中鎔,以鐵匙攪之,一依炒黃丹法,每一百掠得華一十斤矣。

  轉白入黃法

  右取乾汞,入鞏縣鉼子中,裹雄雌黃伏火者,和汞,內鉼中固濟。又以藥泥裹三重,文武火養三七日,候火色同,即黃成矣。

  紫泥法

  黃丹一斤 雄黃一斤 醋五升

  右取上藥,以醋中浸少時,日乾,如此數遍,令滲盡醋為度。乃內堝中,以文火燒之。候色赤即止。如火色過白,即失力。如土成灰,不堪用也。

  金粉法

  兌一兩 汞五兩

  右鎔相入訖,以帝味三兩,和研成泥,內堝中倒抽之訖,淘去帝味,研為粉,任用也。

  煉黃盥粉法

  帝味一斤 黃脂一斤 華粉一團

  右以惡灰一升,已上相和,火養十日,成矣。

  金石抄錄

  明君臣

  右鉛汞為金石之主。鉛為君,汞為臣。鉛能理五藏,汞能去三屍。曾青為使者,能明目。來雄為將軍,能諍四夷。煉此四神之藥,服之而得長生。

  明飛伏

  右有陰飛,有陽伏,有陽飛,有陰伏。鉛能制汞,故日陰伏陽。汞能伏鉛,故曰陽制陰。夫硫黃一兩,制汞五兩,是陽伏陽也。信知汞力不如鉛力也。且硫入汞日飛,鉛投汞日伏。

  明陰陽

  居飛曰陽,居制日陰。飛而伏者,卻居其陰。伏而飛者,反入其陽。陽伏而飛者,陰極即陽生。陰飛而伏者,陽極即陰生。夫制伏金石,以一陰一陽,乃得合和。以陽伏陽,以陰伏陰,終無得理。硫汞成霜,和九轉鉛精一兩,又飛之。服一刀圭,令人變易。又投生汞於鉛中,飛之九日出霜,必伏盤之上。每一兩變寶一斤,人服延齡也。

  明剛柔

  鉛投於汞即剛,汞投於鉛即柔。其物柔,若得之,則剛柔相伏矣。夫汞與鉛,能柔剛其性,能柔其物。柔若得之則剛,剛若得之則柔。夫變化五金,不得鉛汞,終無得理也。

  明浮沉

  金性沉,石性浮,服之返有投上功,得金而相貫,而不能浮。故云一石而貫一金,亦號還丹之名也。

  明相類

  夫鉛與雄同,舍化受於金之類。雌雄類炮砂,雄不得炮砂相和,而其色不行。夫鉛者,金之主。雄者,石之主,故鉛能變金石。夫欲變金石,不得雄鉛,終不妙也。夫變五金,無四黃變蒸,亦終不妙也。夫雌亦能變伏五金八石類,於蜜水見母。夫硫黃伏得,本色不移,亦能變伏,染金石類,入磁石作汁,汞類石亭脂,毗類石腦,立凝不飛,朱醞醇酒鉛類,桑柴之灰錫類,蜜陀僧曾青類,於代赭夫論相類者,陰陽和合,即變化順宜也。  

  明相惡

  金惡水銀,銀惡生鐵及炮砂。金得銀而虛,銀得銅而疏,銅得鐵而強,得錫而俱。夫五金八石,皆惡餘甘子,及代赭不灰木,化一切金石為水。若不得硝石,終無得理。夫鉛汞雌雄,兼一切金石伏火藥物,將火試之,火之不動,鼓之不流,色無精光,並不能變諸金石。

  明性靈

  夫硃砂者,太陽之精,日之子,而能生。生者能飛一切金石。若不得汞皆飛不上,得倒行神骨則立而並飛。用石膽、黃礬、白礬為使,用金銀以為母,用曾青為將,用四黃以為君。夫四黃之中,不如雄也。三青之內,不如曾也,雄能通於神,曾能明於目。大結子三華煮之為上,次以猜脂煮之,兼以滋潤,妙也。切忌玲熱相淘,亦能變為末也。

  夫硃砂好者,入赤盥黃鹽,覆藉磁器,火養十日,名日立制神粉。點汞成紫庚,五石為軟金,亦號曰神妙,又點上真庚合之固神。夫硫黃用吐番紫礬一味,立制汞為黃金。波斯赤鹽亦然。俱不用諸藥,並成上寶。

  夫欲作庚,先須煉鉛及伏雄汞,即伏四黃。但伏得雄汞二味,自成其真寶。不勞諸藥,兩味相和合,作土金相和,用黃赤二鹽覆藉,以清虛薪火,燒之五十日,成紫光丹,點化五金。點白金,以青與代赭。陰伏金公,可修忽於飛霜湯制立,要石亭脂、帝女血,和汞砂銀,火養百日成庚。

  又黃童一斤,帝女一斤,作汁煮三十日,不失本性。亦以制汞,汞生硫黃,火之六神,生為赤霜也。

  又五金有不真物,但投炮砂,則真偽自見,亦能均色也。麒麟竭亦能駐色。黍米酒能柔軟,梔子能染色,餘甘子能去不淨,代赭亦能潤色,兼能美質,黃礬能出染一切金石汞砂,投堵脂千遍,而成銀,爛如泥,服之長生,大堅筋骨,硃砂以炮砂煮用之,清矣。

  明銀汞

  鉛為九返,汞曰七還。合嗆煮之,六十日如埃塵,又飛如爛銀,住還丹。能入五金,駐紅顏,煞三屍,去九蟲,能剛其性,柔其物,鉛汞相投,其體則剛。入於五金,其性則柔。能煞金鉛,能嗆汞鉛。鉛汞相入,亦號七還。加硫飛之,即號九鉛。令嗆九煉,亦號九五七還。用華池三升。草西灰二升,五度重淋,淘煮一日。又猜脂煮三日後傾出訖,又於皂莢灰汁中煮之,令諍,乃可使之。

  明黃芽

  取九鉛七還,和飛成伏盤霜七遍,收取霜和華,搜之浥浥作團,安三臺釜上,鼓之如銀,亦硬,唯不炬火,能入五金、未堪服食。更鼓七遍,用子明下,如銀鉛汞一相入伏火,名之藥鉛。又將此藥鉛重入地下釜烹煉,出黃芽。將此黃芽和生汞研飛之,上者名日輕舉,不上者名日水母。飛上者,子戀其母,故處其上。不飛上者,亦母戀其子,故有飛上下之藥,用之不別塗也。

  太古土兌經卷下竟

相關焦點

  • 太古土兌經
    太古土兌經經名:太古土兌經。
  • 8-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九轉流珠神仙九丹經
    九轉流珠神仙九丹經  經名:九轉流珠神仙九丹經。原題太清真人述,當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假託。唐初《道典論》卷四已引述此書。其內容亦與《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一所載九轉丹訣類同。《通志·藝文略》著錄此書三卷,現殘存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 典福說正統道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交談之下盡不知三經之要,我說三部經整不下來,成天整些沒用的。更別說去讀道藏,道藏的文字是繁體給很多喜歡道教道藏的修行帶來了不便,即使識字又不知其意。末學吳典福意在弘揚道教之學,冥冥之中祖師庇佑加持,願翻譯正統道藏以校道門之興矣。末學萬不敢更改原文半字,只在原文基礎上做釋意。同時也懇道門同修,高道大德,熱愛道藏喜歡道教的朋友批評指正!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志一心稱念三清三境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 1-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三十六水法
    三十六水法  經名:三十六水法。撰人不詳,約出樸魏晉南北朝。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街類。  三十六水法  礬石水  取礬石一斤,無膽而馬齒者,納青竹筒中,薄削筒表,以硝石四兩,覆薦上下,深固其口,納華池中,三十日成水。以華池和塗鐵,鐵即如銅,取白治鐵精,內中成水。
  • 《道藏》及《道藏索引》
    直到20年後的正統九年(1444),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讓道士邵以正主持督校,喻道純、湯希文等學者參與,對張宇初、張宇清等人編修的道藏重加訂正,增其遺逸。對所收的道書都加以重新分卷,如原來是短卷的,就將幾卷並為一卷。正統九年(1445),全藏刊版完成。這就是《正統道藏》,系梵夾裝,共5305卷,以「三洞」、「四輔」、「十二類」編類。
  • 高葉青 | 陝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正統九年十月初二命道錄司左正一邵以正督校經板,「乙丑,頒釋道大藏經典於天下寺觀」[5],正式向天下寺觀頒布新刻成的佛藏和道藏,一些好道的親王也得以獲賜佛道二藏。又據《英宗實錄》卷一百五十:「正統十二年二月丁未刊造道藏經畢,命頒天下道觀。」[6]道藏卷帙繁浩,刷印和裝訂一部道藏頗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朝廷大規模頒布道藏的時間基本上是在正統十二年(1447)之後。
  • 12-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修煉大丹要旨
    修煉大丹要旨  經名:修煉大丹要旨。撰人不祥。內收呂仙賜方,當出於宋代。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衍類。  修煉大丹要旨卷上  外丹要訣  山·澤之物,二八為元。山譯之物,四六為團。以團入元,丙丁合乾。山澤之物,以硫炒堅,用元為匱,養死為鉛。既得真鉛,用汞方全。硃砂同研,再養以元。其砂既死,是謂大全。
  • 道醫學堂丨道經道書之道藏
    其次是方書,包括面很廣,其中有古代神仙家、陰陽家和 房中家的書,但晉葛洪《抱樸子·遐覽篇》所收集的方書中也包 括了許多道經在裹面;同時,一般的方伎書,像醫、卜、星、相 之類,也應當說是方書。再其次是道經,早的有漢代人著作, 如于吉所傳的《太平經》;《三國志·張魯傳》中說,張陵自己也 曾造作道書,但多數道經則為魏、晉、南北朝人所作。現在我們 所能看到的古道經僅有《太平經》殘本。
  • 中華道藏
    中華道藏《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一般認為,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但多數已經流失。
  • 道藏是什麼?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5卷。
  • 11-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九轉青金靈砂丹
    九轉青金靈砂丹  經名:九轉青金靈砂丹。未著撰人,似出唐代。一春。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街類。  九轉青金靈砂丹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右用陽日,以淨土磚十餘個,砌爐一座,高二尺,上圓下方。爐中一尺五寸。下用鐵條七根,隔炭火。隔下留風門五寸,爐口闊一尺。爐中約盛炭五斤為準。
  • 道教經典「道藏」的由來
    道經藏於「七寶玄臺」,神仙通過乩仙降筆等方式將經書傳授給高道名士,再由他們傳播布道於世間民眾。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歷代著名的道藏有:唐玄宗時期,搜訪天下道經彙編的《開元道藏》;宋真宗時期,張君房主編的《大宋天宮寶藏》(《雲笈七籤》為其精編版);宋徽宗時期,元妙宗、王道堅主編的《萬壽道藏》;金章宗時期,孫明道主編的《大金玄都寶藏》;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玄都寶藏》共計七千八百卷。這些《道藏》 歷經兵火和元代的焚經,早已不存。
  • 19-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大洞煉真寶經修伏靈砂妙訣
    經曰:陽精赫赫,得之可以還魂反魄。故知餌陽精者,所以長生。服陰魄者,而為死鬼。丹砂是正陽之主,赤帝之君,據於南方,火之正位也。只如丹砂之體數種,受氣不同,唯三種堪為至藥。上者光明砂,中者白馬牙砂,下者紫靈砂,餘有溪土雜類之砂,不中入至藥,服餌所用。且光明砂一兩,服之力敵白馬牙砂四兩。白馬牙砂一兩,服之力敵紫靈砂八兩。如溪砂土砂之力,不可比量也。
  • 《道藏》中國道教的百科全書
    經書多了以後,就有了編纂《道藏》的需要。劉宋時道士陸修靜廣泛搜集道經,編成《三洞經書目錄》,總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中除道經、符圖之外,還包括一些醫藥書籍,這是《道藏》最早的結集。」三洞四輔分類法實質上是東晉南北朝道士按當時道書的傳承、流別而採取的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方法,既反映了道書的淵源和傳承關係,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當時道教各派高低的評價。
  • 2-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上洞心丹經訣
    太上外丹經節  大道守真,三品為則,以一為度,以正為德,故鍊金液者神方也。妙玄清虛,莫不由金符而得道。履九幽而入冥,上下虛無,因神明而得升。即授喜《太清八符經》、《太清觀天經》、《九都經》、《神丹經》、《金液經》,八煉九轉還丹伏火之訣焉。  其方曰:金液還丹,仙華流珠。高飛雲霞,翔登天丘。黃赤之物,須臾當得。雄雌紛珠,可以騰變,以致行廚。
  • 入道門者不可不知:《道藏》簡介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5卷。
  • 13-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經名:參同契五相類秘要。北宋盧天驥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街類。  參同契五相類秘要  太素真人魏伯陽演宣德郎權發遣提舉淮南西路學事賜徘魚袋臣盧天驥上進  陽一二三四五  水火木金土  陰六七八九十  昔真人魏伯陽與淳于叔通,授青州徐從事《參同契》及古歌。魏君丹成,撰此《五相類》。後升雲而去,令弟子大篆。諸本並無,皆雲《參同契》中卷是也,深屬淺見矣。
  • 10-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九轉靈砂大丹資聖玄經
    九轉靈砂大丹資聖玄經  經名:九轉靈砂大丹資聖玄經。未著撰人。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街類。  九轉靈砂大丹資聖玄經  爾時,太極真人在西那玉國鬱察大川浮羅之嶽騫木林中,與三千大千數眾,俱坐七寶瓊臺,燒百和妙香。是時高仙妙真,天魔異道,三萬六千人,並與斯集。爾時寶積真人而作是念:我從昔來修習鍊度,今得成道。
  • 中國道教文化之瑰寶—— 《重刊道藏輯要》經版
    > 在成都二仙庵的丹臺碧洞書房內,原藏有中國道教珍寶《重刊道藏輯要》梨木經版。青羊宮陳明昌住持和羅至君監院查看經版由於抗日戰爭爆發,成都屢遭日本飛機轟炸,為保護好《重刊道藏輯要》經版,二仙庵方丈王伏陽特別將經版全部運往青城山真武宮保存,以使經版安全傳世,直到抗日戰爭結束,才將《重刊道藏輯要
  • 正統道藏全集影印下載
    (校正本)高上玉皇本行經髓高上玉皇心印經高上玉皇胎息經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三光注齡資福延壽妙經太上長生延壽集福德經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經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太上九天延祥滌惡四聖妙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應驗經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本願經元始八威龍文經黃帝陰符經混元陽符經上清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太上開明天地本真經太上玄都妙本清靜身心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元始天尊說變化空洞妙經太上升玄三一融神變化妙經太上導引三光九變妙經太上導引三光寶真妙經太上修真體元妙道經玉清元始玄黃九光真經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鬥本生真經太乙元真保命長生經太上元始天尊證果經太上元始天尊說續命妙經洞真太極北帝紫微神咒妙經太上說六甲直符保胎護命妙經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太上護國祈魚消魔經太上洞淵北帝天蓬消災神咒妙經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高上太霄兩琅書瓊文帝章經太上玉佩金當太極金書上經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無上大乘要訣妙經元始洞真決疑經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太上洞真玄門經元始天王歡樂經玉清胎元內養真經玉清無上內景真經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太上元始天尊說消殄蟲蝗經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太上洞真安歸龜經太上元始天尊說金光明經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元始天尊說豐都滅罪經太上說九幽拔罪心印妙經元始天尊說甘露升天神咒妙經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太上玉華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經太上三洞神咒三洞神符記雲篆度人妙經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上清洞真元經五籍符白羽黑翮靈飛玉符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太上洞真經洞章符太上秘法鎮宅靈符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