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讀者》遇見之濮存昕,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才知道老舍怎麼讀

2021-01-10 不吃禁果的果兒

董卿在《朗讀者》的開篇就說到「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時傳播文字,人時展現生命。還說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相結合就是《朗讀者》。

我想我應該在這個嘈雜的世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希望能夠一切重新來過,所以在整理了幾篇第二季之後我覺得回到最初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以後更多可能真的會完全隨著自己內心的想法來更文,也希望能夠有人看我的文字,整理《朗讀者》說白了就是想要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過程,一個人的學習總是枯燥的,但是有了你們的陪伴還想就有樂趣多了。

開場語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

「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

「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裡糊塗的遇見;

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

《朗讀者》「遇見」大家,就會遇見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傾訴,遇見一花一葉,遇見大千世界。

介紹濮存昕

人們常這樣評價他:在靠牆的桌子邊隨便一坐,就是一臺戲。媒體提到他的名字,最常出現的稱呼就是「表演藝術家」「演員中的知識分子」。迄今,他是中國戲劇界演出場次最多的人之一,也是仍然活躍在戲劇舞臺上的演員。

濮存昕生於人藝劇院,長於人藝劇院,血液裡就帶著演員夢。在舞臺上,他率真、純粹,不追求過多的演技。他的表演,讓人們記住了《最後的貴族》裡清俊優雅的陳寅、《英雄無悔》裡剛正不阿的公安局長高天、《茶館》裡俠骨豪情的常四爺、《大將軍寇流蘭》裡由英雄變為敵人的貴族將軍等等,深入人心的角色數不勝數。對他來說,回到舞臺,就像是李白回到了山水間,放歌縱酒,如魚得水。

演戲最重要,其餘皆浮名。在舞臺之外,濮存昕也保持著本真、敏感和善意。「公益大使」是濮存昕為人熟知的身份;中國大陸第一個為愛滋病做公益廣告的影視明星,是他的另一個標籤。難怪有人說,人最難得的是找到一生都願追尋的光,對濮存昕而言,這束光已經打在那裡了,就看他怎樣去捕捉與接近。

因為他讀的是《老舍散文》中的《宗月大師》,話題不可避免也可以說是有目的的就會到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人。

可以說董卿的採訪藝術也是極高的,讓濮存希將自己不為人知的美好的一面都展現了出來,也給我們看到濮存昕艱難的成長曆程,還有存在於他生命中的很多個重要的人,他也正在幫助很多人度過難關。

老舍的這篇文章正好就同他的成長曆程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是曾接受過幫助,如今換自己去幫助別人。

老舍將他筆下的宗月大師寫出了一種傳奇色彩,二這樣的人又好像是我們生活中都會遇到的。

可能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就是她們對待生活,對待這個世界的善良。她們並不會因為穿插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夠美好的東西而失去自己的初心,更不會因此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也因為這些人我們自己內心有了一定的平衡,有了對待人的那一份善。我們更不會因為他人的幫助而覺得這一切理所應當,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或許前方會有更加寬闊的路。

所以在採訪的結尾董卿說了這樣一句話:

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也記住在你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為事不關己,這是做人的道理。

董卿一針見血的對這樣一個互相幫助的遇見做了一個善終,也足以撩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寬闊。

記住那些遇見,也珍惜每一次的遇見。

相關焦點

  • 老舍怎麼讀 是濮存昕董卿錯了還是我們錯了
    央視的新欄目《朗讀者》自上周首播後反響熱烈,獲得一片掌聲和好評。這檔文化節目採取嘉賓朗讀美文的方式,第一期第一位出場的,便是北京人藝的著名演員濮存昕,他朗讀了一篇老舍的散文《宗月大師》。在正式朗讀前,主持人董卿與濮存昕進行了一個對話,在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濮存昕和董卿都把老舍的名字讀作老舍(shè)。 看到這兒,很多人蒙圈了,不是老舍(shě)嗎?為嘛他們讀(shè)?
  • 讀董卿的《朗讀者1》,因緣「遇見」,學會感恩,也要學會助人
    今天讀的書是董卿的《朗讀者1》。這本書是CCTV《朗讀者》節目的同名書籍,由董卿擔任主編,根據不同的主題彙編而成。今天特別提一下「遇見」這個主題詞。「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這是董卿在卷首語提到的一段話,一針見血地闡述了「遇見」的精髓。遇見,仿佛就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是那樣的恰到好處,更像是一種註定的緣分。「遇見」這一主題的首位嘉賓便是著名演員濮存昕。
  • 董卿攜《朗讀者》回歸央視!67歲濮存昕罕露面,陶勇現身太催淚
    最近幾年,已經鮮少能看到董卿活躍在央視的舞臺上,這也讓董卿已經辭職離開央視的傳聞此起彼伏。但董卿偶爾在央視的活動中的露面,也相當於是間接闢謠了離職傳言。9月的時候,董卿就曾現身為新一季的《朗讀者》拍攝宣傳片。董卿即將回歸央視,對喜愛她的觀眾們來說自然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 讓董卿和濮存昕都讀錯的多音字,到底該怎麼讀?
    而率先提到的,則是年初大熱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中,董卿和濮存昕將老舍的「舍」發音為「shè」(第四聲)。 在當期節目中,董卿和濮存昕強調老舍的「舍」應該讀作shè,在觀眾之中引起了一片譁然。「舍」有shě和shè兩個讀音,那在老舍先生的「舍」到底該讀哪個音呢?「舍」字讀第三聲「shě」,為捨棄;讀第四聲shè,為房屋。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
  • 董卿《朗讀者》書單 你珍惜了和它們的遇見嗎
    最近整理書架,翻出了一本《朗讀者1》,這本書的主編是董卿,她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央視電視臺主持人,她還是一位酷愛閱讀名著的學者。2017年由她擔任製作人的一檔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順利開播,首期開播後《朗讀者》在豆瓣的評分竟高達9.3分,不久後這檔節目被編製成了書籍,在眾多書店銷售。
  • 董卿當上總導演《朗讀者》第三季濮存昕朗誦巴金作品
    許久不見的董卿,在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中,一人任三職,一頭幹練的短髮,別具魅力。最近幾年,已經鮮少能看到董卿活躍在央視的舞臺上,這也讓董卿已經辭職離開央視的傳聞甚囂塵上。今年9月的時候,封面新聞記者曾報導了董卿現身為新一季的《朗讀者》拍攝宣傳片一事。兩個多月過去了,第三季《朗讀者》與觀眾見面。
  • 《朗讀者》1-4期推薦書單大盤點 《朗讀者》前四期被朗讀的文章
    《朗讀者》,讓文字發出了聲音,讓我們在繁忙中安靜下來,學會思考和感悟,喚醒了人內心的柔軟,讓詩與美觸碰!  雖然是「者」的故事,但以「朗讀」的形式出現,的確會推動朗讀的普及。  願文字發出乾淨的吶喊,願朗讀成為一種習慣,讓閱讀更加美好!  那麼,《朗讀者》中的這些書,你都知道嗎?朗讀者們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文章或書呢?
  •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著名演員濮存昕當年的外號叫「濮瘸子,這外號很傷人。】董卿在《朗讀者》第一季第一期的開場白: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董卿《朗讀者》第一個採訪對象是濮存昕,相信大家對濮存昕應該都不陌生,也曾是當年大多數人眼中的男神。代表作《男人底線》《堆積情感》《公安局長》《闖關東》《英雄無悔》《光榮之旅》等等。
  • 董卿《朗讀者》1-10期完整書單 你的孩子讀過嗎
    如果手頭、桌頭、床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是一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閒翻,或傾心細讀,或反覆品賞,芬芳盈口,唇齒留香。  朗讀者1-10期完整書單,這些書你的孩子讀過嗎?  【第一期:遇見】  朗讀者:濮存昕  朗讀篇目:《宗月大師》  選自圖書:《老舍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綠》
  • 老「裕泰」茶館即將開張 濮存昕等名角亮相
    對中國話劇史上最經典的代表劇目之一,老舍先生創作的話劇《茶館》,青島觀眾給予了熱情的支持與追捧。隨著演出的日益臨近,票房持續火爆。記者通過大劇院票務銷售負責人了解到,目前,三場《茶館》低價位的票基本售罄,僅剩部分高價位的票,大劇院已不接受預定,想看《茶館》,還要抓緊時間購票,先到先得。
  • 陳鐸、喬榛、斯琴高娃、濮存昕、李雙江……陪你暖心過春節
    看他情感的不斷變化,看他有點小壞的「只能娶其中的一朵」;看他在「借問酒家何處」時的一個長停,情感迅速轉換,表情動容,然後用逐漸傷感的語調帶出「何處有我的母親」……細細聽下來,也許你會有更多體悟。需要澄清一點,「遂」這個讀,此處應該讀suì,而不是suí ;後者,目前基本上只用於「半身不遂」。
  • "漢字先生"濮存昕書不離手:"瓶頸期"讀老莊涵養性情
    濮存昕年輕時經歷過「上山下鄉」,由於沒有教育環境,他自己創造環境去讀書,「幹完一天農活點蠟偷著看書」,「還可以寫黑板報、可以寫快板書。」 分享讀書經歷:在農場圖書館偷著看書 作為「漢字先生」,濮存昕卻表示自己的中文功底不足。
  • 馬未都帶孩子「吸貓」,濮存昕「演繹」愛國精神|《同一堂課》
    「美有很多種,我們都應該包容地看待它、讚賞它。」……這裡的每一句話,都出自《同一堂課》。轉眼間,《同一堂課》已近尾聲。1月5日更新的這一期是《同一堂課》的收官之作,兩位代課老師——收藏家馬未都和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齊上陣,內容精彩,不容錯過。
  • 「滿天昕光」音樂朗誦會 濮存昕自造雷聲演「雷雨」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本報訊(記者 倫兵 田婉婷 郭佳)一年一度的「濮哥讀美文」系列於1月2日和3日在保利劇院上演,這一次濮存昕不僅用語言,還邀請了著名阮演奏家馮滿天加盟,以「濮存昕更是在朗誦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配合馮滿天的演奏,變身打擊樂演奏家,用異形沙筒、大銅鑼和搖鈴弄出各種營造氛圍的響聲,讓音樂跟朗誦融為一體,這也是這臺晚會中兩種藝術形式最為融合的表演。  濮存昕說:「我們的讀美文是用語言展現美感,馮滿天先生是用音樂展現美感。」
  • 濮存昕-老舍《宗月大師》 文字間滿滿感恩的心
    窮困比愛心更有力量。有一天劉大叔偶然的來了。我說「偶然的」,因為他不常來看我們。他是個極富的人,儘管他心中並無貧富之別,可是他的財富使他終日不得閒,幾乎沒有工夫來看窮朋友。一進門,他看見了我。「孩子幾歲了?上學沒有?」他問我的母親。
  • 學而思網校《同一堂課》正式收官 濮存昕搭檔馬未都「課」串近代史
    作為本季「最後一課」,本期節目特邀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和著名戲劇演員濮存昕聯袂開講,藉由老舍的經典作品《貓城記》和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從黑色幽默的藝術虛構到戲劇演藝的熱血史詩,為孩子們展現上個世紀家國存亡年代的厚重歷史,點燃民族尊嚴和自信。
  • 同是65歲,濮存昕小肚凸起,朱時茂像中年大叔,而他春光滿面!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同樣是65歲的濮存昕、朱時茂和成龍,這些人都是我們非常喜歡的演員,在娛樂圈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可以說現在的很多流量明星可以隨時被人忘記,但是他們卻一直在觀眾心中。濮存昕相信很多人非常了解,這位老人出演過很多經典的作品,比如《英雄無悔》《光榮之旅》《公安局長》等數十部作品,且不說濮存昕拿到的大獎拿到手軟,單說濮存昕的演技就可以讓很多眼光挑剔的觀眾都嘆為觀止。
  • 「五大戲骨」燃爆南京舞臺,濮存昕:演林則徐需要「硬氣」一些
    1月7-9日,由國家大劇院和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話劇《林則徐》在江蘇大劇院上演,濮存昕、徐帆、洪濤、郭達、關棟天五大戲骨在南京舞臺同臺飆戲,共敘偉大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傳奇生涯。演出開始前,林則徐的扮演者濮存昕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曾被老翻譯家拒之門外
    董卿形容,當初籌建《朗讀者》之難是「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為此她和同事調侃「現在明白了吧,做製作人要學會低下你那已經習慣了高昂起來的頭。」   除了錢,真正困難的還是「怎麼樣讓文化節目引發大多數人的參與和共鳴。」為此,董卿和模式研發者以及國內的眾多學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朗讀者》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
  • 濮存昕曾患小兒麻痺症,卻令妻下嫁助女兒當總裁,嫁女倒貼50萬
    他的皮膚也開始鬆弛下垂,臉上又了不少皺紋,髮絲間也漸漸看見了灰白,時間流走的便是這麼快,而他也67歲,男神也不是不老之身……明星和我們一樣,總有一天會老去,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而濮存昕的女兒都已結婚多年,而他還因此多了一個"最暖老丈人"的稱號,只是這一切的轉變我們未曾意識到罷了,才會有男神一夜老去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