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讀者》的開篇就說到「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時傳播文字,人時展現生命。還說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相結合就是《朗讀者》。
我想我應該在這個嘈雜的世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希望能夠一切重新來過,所以在整理了幾篇第二季之後我覺得回到最初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以後更多可能真的會完全隨著自己內心的想法來更文,也希望能夠有人看我的文字,整理《朗讀者》說白了就是想要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過程,一個人的學習總是枯燥的,但是有了你們的陪伴還想就有樂趣多了。
開場語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
「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
「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裡糊塗的遇見;
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
《朗讀者》「遇見」大家,就會遇見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傾訴,遇見一花一葉,遇見大千世界。
介紹濮存昕
人們常這樣評價他:在靠牆的桌子邊隨便一坐,就是一臺戲。媒體提到他的名字,最常出現的稱呼就是「表演藝術家」「演員中的知識分子」。迄今,他是中國戲劇界演出場次最多的人之一,也是仍然活躍在戲劇舞臺上的演員。
濮存昕生於人藝劇院,長於人藝劇院,血液裡就帶著演員夢。在舞臺上,他率真、純粹,不追求過多的演技。他的表演,讓人們記住了《最後的貴族》裡清俊優雅的陳寅、《英雄無悔》裡剛正不阿的公安局長高天、《茶館》裡俠骨豪情的常四爺、《大將軍寇流蘭》裡由英雄變為敵人的貴族將軍等等,深入人心的角色數不勝數。對他來說,回到舞臺,就像是李白回到了山水間,放歌縱酒,如魚得水。
演戲最重要,其餘皆浮名。在舞臺之外,濮存昕也保持著本真、敏感和善意。「公益大使」是濮存昕為人熟知的身份;中國大陸第一個為愛滋病做公益廣告的影視明星,是他的另一個標籤。難怪有人說,人最難得的是找到一生都願追尋的光,對濮存昕而言,這束光已經打在那裡了,就看他怎樣去捕捉與接近。
因為他讀的是《老舍散文》中的《宗月大師》,話題不可避免也可以說是有目的的就會到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人。
可以說董卿的採訪藝術也是極高的,讓濮存希將自己不為人知的美好的一面都展現了出來,也給我們看到濮存昕艱難的成長曆程,還有存在於他生命中的很多個重要的人,他也正在幫助很多人度過難關。
老舍的這篇文章正好就同他的成長曆程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是曾接受過幫助,如今換自己去幫助別人。
老舍將他筆下的宗月大師寫出了一種傳奇色彩,二這樣的人又好像是我們生活中都會遇到的。
可能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就是她們對待生活,對待這個世界的善良。她們並不會因為穿插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夠美好的東西而失去自己的初心,更不會因此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也因為這些人我們自己內心有了一定的平衡,有了對待人的那一份善。我們更不會因為他人的幫助而覺得這一切理所應當,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或許前方會有更加寬闊的路。
所以在採訪的結尾董卿說了這樣一句話:
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也記住在你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為事不關己,這是做人的道理。
董卿一針見血的對這樣一個互相幫助的遇見做了一個善終,也足以撩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寬闊。
記住那些遇見,也珍惜每一次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