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2020-12-15 騰訊網

一個家庭的穩定,來自於媽媽的情緒穩定。一個教室的穩定,往往取決於性格穩定的老師。但是面對一個班的學生以及各方各面的壓力,有的老師難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即使觸發情緒的導火索無非是教學生活中的點點小事……

老師究竟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這位校長的乾貨建議推薦給所有老師。

隔段時間,總有老師與學生或家長產生衝突的新聞出現。師生衝突、家校衝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衝突雙方或一方的情緒失去控制,喪失理智,為逞一時之快,從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作為學校與家庭聯繫的橋梁,老師更要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掌控。同時,教師也要訓練對情緒的敏感度,通過對學生性格、經歷的了解,加上學生表露的情緒,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時予以指導和幫助。

那老師究竟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這些方法裡或許會有答案。

老師,怎樣察覺消極情緒的出現?

學著體察自己的情緒,就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環顧四周,我們身邊是否有著這樣一些情緒樣態?

1. 「憤慨撒氣式」轟炸,情緒容易失控

一個家庭的穩定,來自於媽媽的情緒穩定。一個教室的穩定,往往取決於性格穩定的老師。然而班級經營中,教師憤怒失控的情緒,卻很常見。不懂得調控情緒,時常將血壓頻頻逼到爆表的份兒。

教室裡分不清是在教師教育學生,還是僅僅在發洩怨氣。而那些令老師暴跳如雷的細節,盤點下來往往不過是因為學生沒抄生詞,因為上課說話,因為動手打了同學,因為弄壞別人的東西……

班主任在教室裡一番咆哮之後,帶著滿滿的垃圾情緒回家。十年過後再回首,這不過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小事,人不犯錯,談何成長,早知事小,生個啥氣?

2. 「苦口婆心式」長談,情緒過於執著

洋洋灑灑幾十分鐘,執著於非要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解決問題,往往容易淪陷到苦心長談的囧境,是對師生共同時間成本的巨大消耗。

苦口婆心似的長談,多來自於內心的執著,甚至自己變成了偏執狂,而不能自查。

總試圖把學生、家長說得敗下陣來,便以為投入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的。殊不知學生早已練就了「委屈求全」的溝通方式,就是無論是否贊成老師的說法,全部依著你說的來。

不為說得盡興,就看實用不實用。有時掐中要害的關鍵一言,可以點醒迷途羔羊!關注這種執著過頭的情緒狀態。話不一定一次說完。放下,既是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3. 「腦補情節」式推理,情緒淪陷猜疑

「老師,我的想法是……」「你不要說了,你憑什麼……」「老師,我……」「我什麼我,我還不知道你!這肯定是……」

擅長「腦補式」案情分析的班主任,常常習慣的調研方式是問家長、問同學、問各種相關人士藉以用拼圖式組合還原事情事情本身的原貌。

了解不同渠道信息甚好,還原事情原貌甚好,卻不要忽略了聆聽當事人最真實的想法。這是常理中的必備環節,卻容易成為最容易忽視的一幕。

4. 「急於攻防式」回擊,情緒過於敏感

教師自身崗位往往容易自帶三分權威意識,卻又格外敏感與自尊。這種敏感使得班主任常常容易把家長和學生的言差語錯,與對自己的人身攻擊聯繫起來,平生煩惱。

運動會上,家長們紛紛在微信群中翹首期盼孩子們比賽的一幕。一個家長乾等半天,不見自家子女上場,忍不住微信上詢問老師:「不是每個人都參賽嗎?」

班主任奔忙之中,匆匆看到群中的問話,氣不打一處來,誤認為是來自家長的公開質疑,生硬地甩出來了一席話:「自己家孩子的水平,你自己清楚!」

過於急切地維護自己的崗位尊嚴,生怕點點疏漏影響自尊,反而有主動點燃戰火的嫌疑。不過是普普通通一句問詢,正常溝通即可,大可不必總與自己做聯繫。

5. 「道德聖人式」審判,情緒過於冷漠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學生進行品格審判,做學生教育的「道德聖人」,這樣的溝通方式,往往義正詞嚴,而收效甚微。

一位留守少年,在他的家庭沒有給他足夠多的關注時,一位女生朋友給了他很多生活和學業上的幫助,被學校以「早戀」問題處理。

學校不同老師分別參與審訊與批判,對學生輪番進行大同小異的苛責。卻沒有人去願意主動理解,一個孩子在非常無助的時候對他僅有的朋友重視,這也許僅僅是一種對別人關愛的感激。因此,教師要在接納學生的基礎上去對話,而非主動貼上道德審判的標籤。

教師情緒管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養成良好的情緒表達呢?這裡我給大家介紹幾個緩和情緒和轉化情緒的可操作的技巧。

1. 暗自調整呼吸

工作中,遇到令我們勃然大怒的事情時,細細地感覺自己身體的變化,你會發現有時在對話過程中,呼吸越來越急促,心跳加快,甚至血壓也稍有變化。主動自我覺察,改變基礎的對話節奏,讓自己在聆聽學生或者家長講話的時候,暗自深呼吸,默默提醒自己,不生氣、不動怒,逐步找尋內心的平靜。

2. 限制提高音量

歇斯底裡的怒吼式溝通,除了情緒宣洩,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憑藉聲音高來鎮住場子的人,往往還在自我情緒管理的初級階段。即使怒火中燒,也要嘗試學會降低音量來講話。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能這一分鐘批評學生,而下一秒,切換到平靜的狀態正常上課。

3. 暫停處理問題

改變處理問題的節奏非常必要。如果不是需馬上解決的安全隱患類問題,當你無法抵制內心的怒火時,強行暫停也是一種自我管控。不妨獨自思考策略,或者回到辦公室去發起草根式研究,找找身邊同年級的班主任們,就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再來解決。

4. 適度保持沉默

家校溝通的過程當中,並非所有場合都適合強行暫停。面對你暫時還不能理解的家長或學生行為,不妨適度保持沉默,多傾聽對方的訴求,告知對方,「我已經了解了你的需求」「我進一步了解一下情況」等方式,用以延緩解決問題的步調。

5. 坦誠告知不悅

如果遭遇對教師自身人身攻擊,未必依靠隱忍或者視而不見。溫和堅定而明確地表明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6. 學會宣洩調劑

解決複雜棘手問題,常常讓老師會陷入比較漫長的黑暗狀態。有時甚至從清晨直至深夜。長時間應對,很容易讓情緒陷入輕度抑鬱狀態。不妨設置截止時間,一旦結束,主動切換場景,看場喜劇電影,約人一頓美食,聽聽喜歡的音樂,也是給教師的心靈自由放風的時間。

你也可以選擇向別人傾訴,但不要變成喋喋不休重複。有時,重複傾訴,相當於複習煩惱。定期通過一定途徑宣洩釋放消極情緒,才能保持健康積極的情緒狀態。

7. 建設心情同盟

學校裡不妨有幾個知心閨蜜,既是心情同盟,也是智慧同盟。改變單兵作戰應對具體問題的狀態,能夠在遇到各種困難事、瑣碎事、不平事的時候,進行情緒的傾訴與相互調節,從而通過團隊的力量,消解情緒壓力,釋放情緒能量,共同維護情緒健康。

班級情緒調控的原則與策略

如何在班級經營過程中,做好情緒的管理和疏導?

我們不妨嘗試著改變傳統的對話方式,嘗試在集體教育情緒調試的過程,做出如下改變:

1. 改善「速聽快判」溝通慣性,給出學生表達情緒的空間

充分的聆聽是良好溝通的前提。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專心致志地聽孩子去表達,不去評判,或者延遲你的評判,給出學生表達情緒的空間,讓你所聽和看的東西,最大限度地回歸真實。

一個眼神、一次嘆息、一次不經意間的迴避目光相遇,都能看得出來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善於察言觀色,梳理經驗,自然會發現情緒背後的真實思想。

2. 改善「一刀切」溝通慣性,換位思考形成情緒的共鳴

情緒的共鳴,需要充分的理解在先。理解,需要換位思考,需要刨根問底。要相信每一個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動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兒童理由。

老師要儘可能地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善意的解釋,替孩子、替家長的行為,尋找理由。放下成見,換位思考,才能形成情緒的共鳴。

3. 改善「唯我獨尊」慣性心態,善於激發積極情緒的產生

要引領,不專斷。這更需要老師有底氣逐步樹立民主溝通的狀態。家校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改善「唯我獨尊」的心態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來激發家長群體積極情緒的產生。

比如,逐步發現不同家庭教育細節中可圈可點之處,圈出來,點清楚,通過一定渠道宣傳出去,讓不同的家庭感受到身邊的榜樣力量。

通過溝通去尋找亮點,搭建平臺,把這些家庭亮點曬出來,激發家長群體相互學習的積極情緒,推動跨家庭的互相滋養。

4. 改善大包大攬溝通慣性,劃清邊界避免對立情緒的產生

當我們面對枝節頗多的複雜學生問題時,總是希望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當執著的信念過了頭,就容易暴露出掌控感過重、處理事情過於急切、對話溝通過於犀利等問題,有時會點燃對立情緒,反而不利於事情的有效解決。

改變大包大攬的溝通慣性,班主任要有一定的邊界意識,保持一種對服務對象尊重的底線意識,以避免不必要的對立情緒的產生。

5. 改變「見招拆招」慣性,嘗試常態教育指導

學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緒的管理,也需要科學系統的交流。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對於社會情緒學習標準體系有著多年的系統研究。他們制定「社會情緒學習標準」,將社會情緒學習作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基本教育內容,形成一套較成熟的標準體系。

我們國內的學校也要重視開展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從做起來,到做精彩,讓一事一議型解決策略,走向常態情緒教育的軌道。

文章來源 | 「創意班主任」公號

本文作者 | 田冰冰,杭州春暉小學校長

點個【在看再走吧

相關焦點

  • 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憤慨撒氣式」轟炸,情緒容易失控 一個家庭的穩定,來自於媽媽的情緒穩定,一個教室的穩定,往往取決於老師的性格穩定,然而在班級經營管理中,教師憤怒失控的情緒,卻很常見。殊不知學生早已練就了「委屈求全」的溝通方式,無論是否贊成老師的說法,全部依著你說的來。 3.
  • 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老師
    殊不知學生早已練就了「委屈求全」的溝通方式,就是無論是否贊成老師的說法,全部依著你說的來。 不為說的盡興,就看實用不實用。有時掐中要害的關鍵一言,可以點醒迷途羔羊! 關注這種執著過頭的情緒狀態。話不一定一次說完。放下,既是放過別人,也是對自己的放過。
  • 消極悲觀,容易被負面情緒支配的三大生肖
    人生就是一個喜怒哀樂的萬花筒,這些情緒對於樂觀的人來說,頂多就好比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對於消極的人而言,就會認為一切都是一團糟,他們從心底變得悲觀,整日怨天尤人,他們最容易被負面情緒支配,你是這樣的人嗎?
  • 你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麼?怎麼釋放和解決負面情緒
    一、解決負面情緒第一步:認識負面情緒,了解其積極的一面負面情緒,心理學上將消極的情緒體驗統稱為負面情緒,並且負面情緒往往會帶來負面的生理影響,胸悶、心跳加速、口乾舌燥等各種身體不適感,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生理疾病或抑鬱症等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 你的思維可能被負面情緒封印了
    第二道封印: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一來,系統崩潰,思維停止……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狀況,甭管你有多麼高的智商,在情緒面前都無能為力,立刻變得暴躁衝動,看誰都欠揍!或者心情低落,什麼都不想做!所以,大多數人在被負面情緒影響的時候,通常會選擇以下三種方式來處理。如果把情緒比喻成頭痛腦熱,我們會如何醫治?● 是忍住假裝沒事?● 還是在手上劃一刀,讓注意力轉移到手上的痛感?
  • 如何調整你的負面情緒?
    人生無常,總會有喜怒哀樂,當你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不要激動,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你要接納這樣的自己。當然在你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千萬不要嘗試去用溝通解決問題,因為帶著負面情緒溝通,你以為自己表達的是內容,實際上你80%的時間表達的都是你的情緒。
  • 方法: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方法: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遭遇挫折時,大多數人會來鼓勵你,勸你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哈佛大學講師蘇珊 蘇珊·大衛說,在正向思考的氛圍裡,人們把負面情緒或想法看作有害物,只要有一絲不好的念頭,直覺上就會讓自己別想那麼多,但是根據心理學研究,當人們越是想要抑制某個想法,這個想法反而會更強烈地停留在腦海中,就像減肥的人強迫自己放棄喜愛的甜食,最後卻連睡覺都夢到在大吃,被壓抑的負面情緒也是如此。
  • 辨別摩羯座的負面情緒,如何克服內心深處的自卑?
    時間在1月10日~1月16日這一周的摩羯座以「支配」為其中心形象。這個時間段正是支配慾最強的時期。如果這個欲望是發揮在科學研究上,學習進取裡,那麼結果應該相當不錯。但如果錯用在生活或家庭關係中,就可能就會引起各種矛盾了。摩羯座的這一周,他們尋求的是更大的舒適、快樂與成就感。
  • 你是如何發洩負面情緒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不管是學業上的、情感上的、工作上的還是家庭上的,多多少少都會讓你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既然產生了,就不能一直忍著,傷心傷身。那麼大家又是通過何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的呢?
  • 解密負面情緒的價值寶藏
    】為進一步活躍機關文化生活,緩解不良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引導機關幹部職工挖掘情緒價值寶藏,9月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工會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湘潭市工會心理諮詢師協會講師、湘潭市芙蓉女職工講師團成員、湘潭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員唐紅霞老師為全體機關幹部職工講授了一堂以《解密負面情緒的價值寶藏
  • 老師如何遠離負面情緒?如何收穫幸福感?如何與家長溝通……給老師...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604 篇文章 -老師,過去這一年,你一定不免有一些委屈、焦慮、沮喪的時刻吧!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本就忙碌的你身上的擔子變得更重,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你繃緊防疫弦,與家長的溝通也變得頻繁……即將到來的2021年,你打算以怎樣的心態開啟呢?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積極心態可以替代負面心理,快樂可以緩解壓力,幸福可以指引我們前進!
  • 情緒心理學:學習情緒的產生原因,應對負面情緒
    複雜情緒是基本情緒的混合由雙因素理論可以知道,複雜的負面情緒來自於人的自我解釋和自我預期,特別是高強度的負面情緒體驗大部分都是由於自我解釋造成。我們會將普遍事件個人化,比如:長期的加班是因為領導欺負你老實、表白失敗是因為你是個窮小子,然後又會將情緒泛化,比如:當朋友開了幾句玩笑就認為他也欺負你、你認為不會再有愛你和關心你了。
  • 如何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是一個負面情緒產生到釋放的過程。一場大哭之後,相信女護士頓時輕鬆許多。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沮喪,悲傷,痛苦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一般人口中約有15%至20%人有情緒障礙,心理困擾。面對負面情緒襲來時,我們該如何控制、管理呢?1、冷靜。當你焦慮、緊張不安的時候,不妨來個深呼吸,沉默不語,安靜地坐下來。
  • 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
    當然,當你向其他人傾訴的時候,請不要將這種負面情緒傳遞給其他人,而作為傾聽者,你也不要受到別人影響。我有個讀者曾經給我講過她以前受到其他人負面情緒影響的事例。她和她朋友非常要好,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耍、聚餐等等,可是,兩個人不一樣的是她朋友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作為朋友,她經常聽到對方的家庭生活。
  • 教你怎樣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
    我認為有抱怨感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說明你是在追求成長的,而且是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一個人。就像很多大咖都說反思自己「生活過得太安逸了」,其實就是在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主動為自己製造焦慮感和壓迫感。所以很多優秀的管理者不但不會抗拒和逃避負面情緒,還會巧妙地去運用這些情緒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動能,或者解決某些問題。
  • 如何認識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
    在接下來的時代心理(專注於定製化心理服務)系列文章分享中,你會找到答案。時代心理(專注於定製化心理服務)的這一系列文章分享中,我們時代心理(專注於定製化心理服務)將詳細介紹了我們的七種基本情緒,分別是憤怒、羨慕、喜悅、悲傷、羞恥、嫉妒和恐懼。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將這些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大類。
  • 如何與負面情緒和解?
    負面情緒容易造成人很深刻的感受和印象,反而每天都有的正面情緒就忽略了,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一旦達不到正面的要求,就馬上轉變為負面,正所謂「善惡一念間」就是這個情況了。當這個錯覺產生時,就會連帶著很多有的沒的的想法冒出來,也就是內心戲,編劇本,更加深自己對負面情緒的「依賴」,從而讓自己在這裡面自我折磨著,像案主說的困擾,而且不願走出來,因為這樣「很舒服」,所以,負面情緒容易讓人失控也就是這個原理了,事件的本身沒有多大意義,都是在負面情緒裡面加工以後變成所謂的事實(錯覺),就造成衝突、對抗、暴力等。
  • 你知道嗎,負面情緒也是寶
    情緒有人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正面情緒有開心、快樂、激情、興奮、幸福等等,正面情緒像一塊寶,所有人都喜歡,但是我想說,負面情緒也是寶貝!負面情緒包括,失望、憤怒、困難、焦慮等,大家好像都不喜歡。但是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正,也沒有絕對的負!
  • 負面情緒五步梳理法,讓你的心境豁然開朗
    負面情緒如影隨形!我該拿你怎麼辦,我的負面情緒!其實負面情緒並非一無是處,它跟正面情緒一樣,存在即是合理。所有情緒的產生都是人類對期望達成與否的一種真實反映。負面情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比正面情緒更加懂你,它只是在給你傳遞信號。以下關於「憤怒」的幾個場景,相信你一定遇到過類似情形——1.你跟老公說了很多次,不要把穿過的臭襪子丟在沙發上,他一次一次的答應,但一次又一次的照舊。
  • 別再壓抑你的負面情緒!心理研究:多愁善感的人其實身心比較健康
    你了解你的負面情緒嗎 說到負面情緒,腦海中可能會立刻蹦出一些常見的: 悲傷、憤怒、厭惡、尷尬……之所以定義為負面,是因為這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