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具體指什麼?有沒有道理?

2021-01-09 呼吸內科丁惠珍

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聽到老話說、俗話說等字眼,這些也是流傳深遠的一些話,可有的話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卻沒有道理,因此學會如何判斷是關鍵。

而有句俗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具體指的是什麼?有沒有一定的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如果單看數字的話,很少有人能夠知道講的是什麼,但是從後面那句話的意思就不難看出,其實73和84是代表兩個年紀,這也就和人的壽命扯上了聯繫。

而翻看史詩記載的話,有兩個長壽的名人,就是孔子和孟子,孔子在73歲的時候離世,而孟子是84歲離世,在過去壽命較短的社會裡,這樣的年紀也算是高壽了,但對於現在來說的話,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了。

長時間流傳下來之後,很多的百姓也就把這兩個數字當成是一個壽命的坎,邁過去了就是長壽,邁不過去那麼久說明壽命短。

但對於長壽的年紀,其實嚴格來講的話,是屬於誇張的說法,其實這兩個數字並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如果只是用數字來衡量長壽標準的話,只會使人心理產生太大的壓力,對健康的影響更大,平時也不用放在心上。

但追求長壽誰都沒有錯,與其糾結與長壽的年紀,還不如現在就提前做好長壽的準備。

那為了長壽,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01營養清淡、避免油膩肉食

肉製品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夠給身體提供大量的脂肪能量和營養物質,但平時如果過多的食用油膩的肉製品,那麼對於腸胃健康也是不利的,上了年紀之後,很容易增加癌症發生的機率。因此平時對於肉食儘量控制好量,尤其是避免油膩的肉食,可以多吃點蔬菜水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這樣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

02平時注意保暖

無論男生女生,平時要注意身體的保暖,雖然現在身體還很年輕,但是冷空氣長時間進入身體。很容易導致關節的受損,到老的時候,會落下很多的關節疾病,對身體的損傷會很大。建議平時根據季節的變化及時添減衣物,晚上睡覺之前也可以多泡泡腳,能夠去除體內的寒氣。

03堅持按時睡覺

睡覺是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當身體勞累之後,通過睡眠能夠很好地進行修復,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緩解身體的疲累。而年輕時如果仗著自己的身體好就開始肆無忌憚的熬夜,那麼短時間內會出現黑眼圈,眼睛不舒服、精神狀態不佳,而長時間很有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血管受損,加速衰老等等,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人的壽命。建議當下的年輕人,工作再忙,遊戲再好玩,每天最好按時睡覺,以免長時間健康受損。

04保持心胸開闊、樂觀

要想長壽的話,平時儘量培養自己樂觀的心態,面對身邊的人或事儘量保持心胸開闊,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喜怒無常,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一些悲觀的情緒,對於健康的損傷是最大的,好心態才能養成長壽的身體。

總而言之,俗話說的73,84閻王不請自去根本就沒有科學的依據,不要太過於在意,但都很好地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渴望,要想長壽的話,平時生活中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古話「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究竟指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古人追求長壽會提煉各種長生妙藥,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活得更加長久一點,很少有人能活到現在的平均壽命年齡。據相關記載,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平均長壽的年齡是在35歲,經歷到現在已經提升到了男性平均壽命為73.64歲,女性平均壽命為79.43歲。
  • 老話: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是什麼意思?該不該相信?
    關於長壽的問題,老話也不少,有句「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這說的是73歲和84歲是一個長壽的坎,若是能夠挺過去,長壽也就很容易了,說的在不在理,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是什麼意思?該不該相信?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裡面提到的數字是指年齡,意思是一個人活到73歲、84歲便會遇上壽命關口,這就是人到暮年要過的兩道坎,一旦度過便能長壽。歷史上確實有不少名人在這兩個年紀去世,鄭板橋73歲,左宗棠73歲,慈谿73歲去世等等。郭子儀84歲,張廷玉84歲去世等等。至於為什麼會說在這兩個歲數的人閻王不請也會自己離世,民間有兩種說法。
  • 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可是作為老人來講,特別忌諱人生中的兩個年齡,那就是73歲和84歲,老人們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 你了解73,84 這句老俗話的真正含義嗎?你的觀點是什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73,84 閻王不到自己走。講的是老人活過了73歲就可以活到84歲,農村老人活到了84歲就可以再活到100歲。當然按照現在的科學理論來解釋的話,這句俗語是完全沒有什麼道理的。按照今天的生活條件和醫學條件來看,只要你不是得的絕症,最普遍的就是癌症。
  • 為什麼古人忌諱36,45,66,73,84等數字?有什麼含義?
    古人特別對一些關乎年歲的數字有很深的忌諱,比如36,45,66,73,84等數字,人們平時都不願提起,更有「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傳言。具體出處已經無從考證,都是民間的傳言,據說到了66歲的時候,人們就會殺豬宰羊,為自己慶祝66大壽,同時分一塊肉祭祀天地,寓意為讓閻王吃肉,這樣就不會纏著自己了。其實這也是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於生老病死的敬畏之心。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
  •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是什麼意思
    古語有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呢?在山東,出了兩位大思想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孟子。孔子孔子享年73歲。孟子享年84歲。所以在民間有諺語,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當然了,當前社會環境平和,物質生活充裕,百歲老人也不稀罕。
  • 老祖宗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古人經驗
    尤其是後者,在沒有典籍傳承的基礎下,僅憑口口相傳也同樣流傳至今膾炙人口,這些民間俗語不僅蘊含著古代百姓的美好願景,還能從中清晰的感受古代先民的人文風情。尤其是這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時常成為年長老人的口中戲言。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人在過壽日的時候經常說:「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當初我不知道這4個數字代表什麼,後經過請教,終於明白這四個數字其實是概括了一個人四個主要人生階段。咱們先說說「36不提」是什麼意思?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一位數,也就是「頂頭數」。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忌諱的是什麼?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句話都會有一些摸不著頭腦,這一堆數字指的是什麼,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話中講到的數字都是年齡,這是農村比較常見的一句老話了,講的是各個特殊的年齡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隨小編來仔細了解一下吧。
  • 為什麼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古人智慧令人嘆服
    現在的人均壽命提高了很多,古代是七十古來稀,但是現在七八十的人太多了,一點也不像古代那麼稀罕,現在的百歲老人也挺多了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以來,有兩個年齡就像是被下了咒一樣,一到那個年紀就人心惶惶的,但是過去了這個坎,又沒事了,這兩個年齡就是七十三和八十四。七十三和八十四,在中國被視為陽壽的兩個門檻,在古代更有這樣的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
  •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莊子曾言道:「睡下可起,為生,不可起,為死。如此,是大恐怖」,自呱呱落地之始,死亡便伴隨著人的成長直到最後迎接死亡,儘管這一過程是必然,但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為何把「36歲、73歲、84歲」,稱為「三道坎」?是否是迷信行為?
    民間有很多的俗語,有的看似有點「扯」,但是卻有一定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是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老一輩的人對於這些俗語是深信不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俗語:「36不提,73歲、84歲,閻王不請自己去」,這三個年齡被人們稱為「三道坎」,如果能安全地跨過,是比較開心的。
  • 73歲和84歲,真的是老年人的壽命坎嗎?跨過去就能長壽?早知早好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俗語流傳甚廣,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古人留下來的俗語,雖然並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多數人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相信73歲和84歲是老年人的「坎年」。認為如果能夠成功跨過去,之後就會順風順水,容易長壽。那麼,這種說法的到底是怎麼來的?
  • 73,84為啥是道坎兒?老祖宗這樣說,還有4大「破解術」
    老人們常說這樣一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話一直廣為流傳,老年人到了所謂的砍兒,過得也是心驚膽戰。這73、84的坎兒是怎麼來的呢?有沒有什麼「破解術」呢?老祖宗是這樣說的,一起來看看。
  • 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有什麼含義?不說你未必知道
    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有什麼含義?不說你未必知道農村的老人過生日有很多講究,很多人都害怕過生日。在農村,有許多與生日有關的說法。例如,許多人都知道「男不三女不四」。過去,許多地方都有這種規矩。「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提到這兩個數字?
  • 俗話說「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年輕人不在乎,有沒有道理?
    在《俗語》一書中,我們能見識到俗語的魅力,它集合了老祖宗們的智慧,雖然看似不入流,但其道理卻是有理有據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那麼你知道老祖宗說的是哪三樣嗎?謹記這句話,對你大有幫助。先來說說「飯有三不吃」吧,這第一種飯,就是指白飯,這裡的白飯指的是不勞而獲的事物。天上掉餡餅,對許多人來講,都是一件美事。但是餡餅很有可能就是陷阱,有的人們就是利用你喜歡貪小便宜的心態來誘你上當的,人都是有私心的,沒有人無緣無故的對你好。
  • 農村老人格外注意73和84歲,這又是為何
    前幾天村長叫我交養老保險,突然給我整蒙了,我才24歲,從未想過自己能活到取養老金的年齡。取養老金是60歲,意味著還有36年,這36年裡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而說到年紀大,養老這些事情,我想到了農村的一句俗語。
  •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就把親屬及家族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五人三姓莫走路是指五個人中,有兩個人和其他三個人的姓氏是不同的,姓氏不同就代表沒有什麼親屬關係,如果五個人一起趕路,怕心不齊,被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