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歐洲8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為何被1個法國矮子終結了

2021-01-19 歷史痴

縱橫歐洲8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為何被1個法國矮子終結了

文|歷史的故紙堆

神聖羅馬帝國,是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帝國,早期為統一的國家,中世紀後演變為一些承認皇帝最高權威的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自由城市的聯合體,其歷史可追溯到羅馬帝國。

公元962年,德意志薩克森王朝的奧託一世建立了相當於現在的德國、奧地利、捷克等國疆域總和的王國,於是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也稱了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1034年帝國正式稱為羅馬帝國,與拜佔庭帝國並列,稱雄歐洲。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義大利中北部和法國東部、荷蘭、瑞士等地區。

公元9世紀到11世紀,教皇和皇帝一般都是合作的,教皇幫助皇帝反對德意志的世俗貴族,皇帝支持教皇反對與羅馬教皇權力相對立的拜佔庭勢力。

為了爭奪敘任權,為了稱霸世界,帝國皇帝曾多次進攻義大利,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了帝國的實力。到了霍亨施陶芬王朝統治時期,神聖羅馬帝國已成了承認皇帝最高權力的各封建公國和自由城市的不鞏固聯盟。

在十三世紀後半葉,德意志歷史上出現了皇帝空位時期,這一時期,神聖羅馬帝國出現了許多獨立的封建領主,各諸侯、騎士和城市間的紛爭和內訌也連綿不斷。1356年,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頒布了《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波西米亞國王、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公爵、布蘭登堡邊地候、美因茨大主教、特裡爾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等「七大選帝候」選舉產生,這使得「神聖羅馬帝國」中央皇權名存實亡,帝國開始走向封建割據,當時在這片土地上分割出了幾百個小國或政治集團。從15世紀初至帝國最終瓦解,皇位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佔據。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試圖重振帝國,但遭到失敗。15世紀下半葉後,由於勃艮第和義大利脫離帝國,帝國領土主要限於德語地區。

到了1474年,神聖羅馬帝國改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16世紀初爆發了宗教改革運動和德意志農民戰爭,宗教改革後,帝國分類為信奉新教的北部,主要信奉天主教的西南部及純粹信奉天主教的東南部。地方諸侯和皇室中央政權的鬥爭在「三十年戰爭」中達到頂點,戰爭使帝國分崩離析,帝國成為徒具虛名的組合。戰後,荷蘭和瑞士脫離帝國,布蘭登堡-普魯士在德意志諸侯中的地位提高,形成了奧地利和普魯士在帝國中爭霸的局面。

1806年7月12日,在1個來自科西嘉島的法國矮子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神聖羅馬帝國的16個成員邦籤訂了《萊茵邦聯條約》,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拿破崙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終結神聖羅馬帝國。於是他對奧皇弗蘭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德意志國王的稱號。

1806年8月6日,弗蘭茨二世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神聖羅馬帝國正式瓦解。

相關焦點

  • 近代歐洲爭霸戰第一戰——法國挑戰神聖羅馬帝國
    如果站在上帝視角看歐洲歷史,其實從這一刻開始整個歐洲便失去了統一的可能性。也就是說,隨著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歐洲諸國之間可以爭霸,可以重新劃界,但古典時代的佔領、徵服、吞併很難再發生了。1、法國君主專制的確立中世紀歐洲的王權並不強大,法國也是如此。
  • 神聖羅馬帝國是怎麼回事?
    法蘭克王國一直平安無事,並在800年的聖誕節,當時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在羅馬禮拜時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從此西羅馬帝國就以法蘭克國王的形式轉世,並以加洛林帝國奠定了後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石,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倫勒令解散,一共存在了近1000年。
  • 歐洲有皇帝的國家皇位如何來的,除了法國,都是羅馬帝國有關
    歐洲各國的皇帝,除了法國,其他的都是羅馬帝國有關。歐洲的皇帝制度起源於羅馬帝國。羅馬建立之初並不是帝國,而是共和國。屋大維執政期間,打敗了其他對手,獲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就這樣,羅馬從共和國變成了帝國。而之後的羅馬統治這都成為奧古斯都,這個稱號的意思是神聖的,權力和我國的皇帝差不多,所以後來直接翻譯成皇帝。
  • 神聖羅馬帝國
    但在他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爭奪政權,查理帝國分裂,分裂為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逐漸合併,最後成為政治,宗教意義上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並非統一的組織,在帝國內有無數個小公國、伯國甚至更小的國家,他們互相吞併,徵伐戰亂不斷,而皇帝卻無能為力。
  •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放棄封號,神聖羅馬帝國終結
    神聖羅馬帝國歷史自此開始。;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崛起加劇了德意志諸城邦的分化。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全部義大利領地,瑞士更成立赫爾維蒂共和國,侵奪了奧地利大公國在阿爾卑斯山中部的領地。
  • 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1453年,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裡亞的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由拜佔庭帝國皇室在帝國崩潰後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國。至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臺。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實際上沒有直接且合法的血緣關係。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後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中、西三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一時期成為西歐強國。1.,法蘭克王國西羅馬帝國雖然於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廢黜。然而羅馬人在巴黎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蘭克人的某部首領克洛維徹底打敗了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
  • 伏爾泰為何稱,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呢
    伏爾泰也不例外,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長時間大範圍的政體,伏爾泰說他既不神聖、也不羅馬,而且不是個帝國,這是有時代局限性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存在的時間相當長,從公元962年到公元1806年,長達八百多年的歷史,這在世界史上也是一個存在相當長的帝國了。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那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說到羅馬帝國,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義大利以及其首都羅馬。但神聖羅馬帝國卻與羅馬並無太多關係,反而與毀掉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而在德國歷史上,其則被德意志第一帝國。
  •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既然神聖羅馬帝國名字裡邊帶羅馬,那是不是和羅馬帝國有點關係呢?是的,所以這事兒得往前挪。羅馬帝國在公元三世紀那會開始因為無節制的擴張陷入混亂,光靠一個皇帝管不過來了,那咋整呢?四個皇帝一起搞 結果呢,不出意料的四個皇帝開始互撕了。
  •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延續近千年,從800年查理大帝加冕算起,到19世紀初被迫取消羅馬帝號,的確延續了1000年。但這其中也有多個王朝交替,每個王朝所處的時代背景都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皇帝本人的權力大小。神聖羅馬帝國從建立之初就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治實體。它實際上是一個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的政治聯合體。這些附屬單位包括親王國、公爵領、伯爵領、帝國自由城市等多類政治區劃。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國慶節帶著喜歡中國長城的朋友們去歐洲旅遊,當然要不失時機地去看看2000年前的德國長城遺址,並且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重要領地布拉格遊玩兩日。
  • 從神聖羅馬帝國想到的
    -從神聖羅馬帝國的極盛,談歐洲文化多樣性對地緣政治的影響。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既然神聖羅馬在歐洲歷史上能夠存在那麼久,而且在不少時候還是有很大實力的。那麼伏爾泰為什麼會說出這種奇怪的話?伏爾泰原文的真實含義作為中世紀歐洲重要政治體的神聖羅馬帝國,也自然不會獲得他的肯定。在伏爾泰的筆下,中世紀是一個思想混亂、愚昧無知、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時代,中世紀的雕刻、藝術、音樂、文學則更是毫無可取之處。考慮到伏爾泰在寫作《風俗論》時對中世紀的否定態度和預設立場,他對中世紀歷史的評價很難說是客觀公正的。
  •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1806年為拿破崙一世所滅亡。 帝國統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自命,對外大肆擴張。11~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羅馬教皇為爭奪主教繼任權發生激烈鬥爭,這不僅是爭奪教會控制權的鬥爭,也是中央王權同地方封建分離主義勢力的鬥爭。
  • 《歷史研究》重建「神聖的羅馬帝國」:中古早期歐洲的政治發展道路
    後一種形式源自古代羅馬帝國,而為拜佔庭帝國所沿用。從東西部歐洲的統一性來考察可以發現,不僅拜佔庭帝國是神聖的羅馬帝國,而且西部歐洲是查理曼統治時期對東部神聖的羅馬帝國的自覺模仿,其中羅馬教宗發揮了輔助作用。從這個角度看,中古早期歐洲的政治發展道路就成為從古代的羅馬帝國向中古神聖的羅馬帝國演化的過程。東西部歐洲在獨立發展和彼此互動中體現出中古早期歐洲政治神聖化的共同發展趨勢。
  • 一張圖,看清楚羅馬帝國的消亡史
    古羅馬,分為三個階段:王政時代、共和時期、帝國時代。1、羅馬帝國的消亡公元前27年,屋大維加冕「奧古斯都」,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大帝去世後,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法國)、中法蘭克(義大利)、東法蘭克(德國),構成了今日法德意三國的雛形。對於皇位,三國紛爭不斷。